目前,我國創新創業形勢總體良好,營商環境、新興產業和創新創業平臺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不容忽視的是,推進高質量的創新創業工作仍面臨著一些挑戰。下一步,應以創新創業過程中出現的痛點、堵點、難點為主攻方向,著力補齊「五大」政策短板,為推動創新創業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提供有力政策保障。
我國創新創業發展具有七大基本特徵
2018年以來,我國創新創業運行態勢總體良好,營商環境不斷改善,創新能力持續增強,載體平臺建設成效顯著,創業生態持續向優,創業投資結構繼續優化,創業帶動就業能力明顯提升,示範基地引領作用繼續增強,雙創輿論氛圍更加濃厚,為推動創新創業進入高質量發展軌道提供了較好的基礎條件。
1、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新增市場主體大幅增加
2018年以來,我國延續了「放管服」改革以來持續改善的勢頭,準入環境進一步優化,競爭環境穩步改善。據世界銀行發布《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我國位列全球第46位,與2017年相比得分提升了8.64分、排名上升了32位,是營商環境改善最大的經濟體之一。營商環境的改善催生了大量市場主體。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新設市場主體1561.6萬戶,平均每天新設5.72萬戶;新設企業501.2萬戶,平均每天新設1.84萬戶;私營企業數量保持增長,新設私營企業469.4萬戶。截至2018年9月底,全國實有市場主體1.06億戶,其中企業3362.8萬戶。商事制度改革以來,新創立市場主體已佔總數的73%,新創立企業已經佔總數的72.2%。
2、創新能力持續增強,新興產業加快成長
我國持續聚焦激發內在創新能力,加大定向政策扶持力度,推動總體創新能力不斷邁上新臺階。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我國競爭力分數較2017年上漲了0.9分,排名位居第28位,在主要新興經濟體和金磚國家中表現最優。據最新出版的英國《自然》增刊《2018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我國有10座城市進入全球科研城市50強,其中北京位居全球第一。創新能力的改善促進了高技術產業和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較快增長。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8%,增速高於規模以上工業5.6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比增長8.8%,增速高於規模以上工業2.4個百分點。
3、載體平臺建設成效顯著,創業生態持續向優
創新創業平臺是開展雙創工作的重要載體。2018年以來,我國雙創平臺數量繼續保持了快速擴張的好勢頭。當前,眾創空間數量已經達到5500多家,科技企業孵化器超過了4000家,中央企業搭建的創新創業平臺達到970多個。同時,注重加強了眾創空間的質量建設。2018年10月,科技部火炬中心發布《關於公布國家備案眾創空間名單的通知》,1952家眾創空間符合國家備案資格,24家因連續2次未上報統計數據並不再開展創業孵化服務而被摘牌。為提升技術創新平臺,國家發改委印發了《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工作指引(試行)》,旨在促進現有創新資源的聯合,打造系統解決方案的產業創新大平臺、大團隊,支撐世界級新興產業集群的發展。
4、創業投資擴張步伐有所放緩,行業投向結構繼續優化
受宏觀經濟環境和金融監管趨嚴政策影響,股權投資基金募集難和退出難問題有所凸顯。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股權投資市場已募集完成基金規模和股權投資基金退出案例數量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但創投資本的結構更加優化。以2018年第三季度為例,IT、網際網路、生物技術/醫療健康三個行業投資案例數繼續排名前三,分別為234起、161起和128起。另外,網際網路總投資以93.35億元人民幣的總投資金額排名第一,IT行業投資以77.09億元的總投資金額排名第二,生物技術/醫療健康行業以64.46億元的總投資金額排名第三。
5、創業扶持力度有所加大,創業帶動就業能力明顯提升
隨著商事制度、「放管服」等改革的推進,全國各地普遍加大了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力度,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持續發揮。雲南省印發了《關於做好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將通過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完善創業擔保貸款扶持政策、加大創業補貼資金支持力度等舉措,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杭州市發布《關於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優化營商環境,加大創業資金扶持力度,拓寬創業融資渠道。登記註冊的企業數持續增長,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持續顯現,為穩就業增添了後勁。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累計城鎮新增就業達到1107萬人,比2017年同期增加了10萬人,提前一個季度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
6、示範基地建設先行先試,引領作用繼續增強
近三年來,雙創示範基地通過在「雙創」領域的探索與實踐,總結出一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典型經驗,為全社會提供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烏魯木齊高新區多維度打造「雙創」載體,全力探索「雙創」升級版;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著力搭建國際化平臺載體,制定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引育計劃,助力創新型企業上市融資,推動高成長科技型企業快速發展;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雙創示範基地以人才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口,精心設計人才發展「綠色通道」,實行職級與崗位並行即「評聘分離」制度,大大釋放了科技人員創業活力,實現了新的職業發展;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雙創示範基地著力推動「在崗創新、在職創業」的新機制,完成了首個以創客控股、單位和基金配資支持的雙創項目,探索形成了「國有企業科技成果以獨佔許可給創客,創客以獨佔許可使用權作為無形資產作價入股『雙創』公司」的新模式。
7、雙創宣傳持續升級,輿論氛圍更加濃厚
以「高水平雙創,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18年全國雙創活動周於10月9日至15日成功舉行。在成都主會場舉辦了啟動儀式、主題展示、改革開放四十年創業代表座談會、創新創業平臺建設推進會、創業樂天府、創新星空間、黑科技每日秀等重點活動;在北京會場舉辦了高質量發展論壇、創新創業系列大賽、區域協同創新發展研討會、重大項目發布及籤約等重點活動;在各地分會場舉辦了展覽展示、項目路演、投融資對接、專家論壇、政策宣講等各類創新創業活動。此外,創新創業賽事持續增多。由清華大學和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主辦的首屆「京津冀-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北方賽區決賽在中新天津生態城舉辦,第五屆「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網際網路組)總決賽在江西共青城市舉行。總體來看,我國創新創業氛圍呈現出更加濃厚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