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蘇 熊彬 黃鳳芝
劉玉珍是江西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院糧食飼料檢測專業教師,在她的課堂上,學生們在檢驗水的含量時,想到的是影響糧食收成和農民收入的因素;在專業化檢驗操作中,感知的是工匠精神的打造。劉老師的專業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讓專業課程飄出濃濃的「思政味」,深受學生的喜愛。
大力推進課程思政改革,努力讓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課同向同行,是學院近年來創新思政教育工作的強力抓手,學生對思政課的認同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為了進一步抓牢抓實思政教育,擔負好新時代高校立德樹人的使命,2018年,學院按照「1234工作法」,即緊緊圍繞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加深入人心這一目標,堅持以黨支部為主要陣地、堅持以志願服務為主要活動方式兩條原則,統籌好學院與系部之間、黨支部之間、班級之間三個資源,積極建好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育人、文化傳播四大平臺,努力打造學院思政工作新引擎,助力學院高質量發展。
一個目標貫始終
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是江西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院思政工作的總目標。近年來,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基層黨組織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努力探索新時代思政工作「工貿新路徑」,學院黨委積極作為,通過整合校內資源、挖掘內在資源、轉變教育方式等手段,切實讓思政教育工作接地氣、冒熱氣、有人氣。
立紅根育新人,深入實施思政工作品牌建設。7月5日,學院在方志敏烈士廣場舉行紅色尋根出徵儀式,師生30餘人組成的尋根工作小組,利用暑期進入湖南湘東南地區開展實踐活動,收集整理紅色故事和中國工農紅軍長徵早期的糧食給養、糧食存儲等方面的資料,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育人的作用。近年來,學院充分利用紅色資源,著力打造思政課實踐教學品牌——「守望信仰紅色尋根」。連續3年分別以「重上井岡山」「轉戰中央蘇區」和「重走長徵路」為主題,選拔師生隊伍前往蘆溪、蓮花、永新、井岡山、瑞金、興國、於都、寧都以及湘東南的縣(市、區),走訪黨史辦、縣誌辦、博物館和文化館等50多家單位,通過調研、收集史料和紅色故事、訪談革命後人等方式,了解革命歷史,重溫革命徵途的重大事件和撼動人心的場面,使得師生切身體會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立鴻鵠志、做奮鬥者。學院將調研成果轉化為「三個一」,即一本10餘萬字的調研紀實、一部名為《繡球草鞋》的紅色情景劇、一個「紅色尋根之旅對思想政治工作隊伍黨性修養、品格錘鍊的現實意義研究」課題。今年年初,學院《守望信仰》紅色尋根調研紀實,成功選入國家教育部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庫。
學院黨委書記萬玉青表示,思政工作不僅要有理論支撐,還要有實踐行動,才能真正做到入腦入心。近年來,學院充分利用一切教學資源,始終做到統籌好學院與系部之間的資源,統籌好黨支部之間的資源,統籌好學院與班級兩級的資源,明確思政工作「誰來做」「做什麼」,有效破解「怎麼做」的問題。
特色優勢強引領
黨建品牌樹優樹強,志願服務真情暖心,教學育人成效顯著,這是社會、家長、企業對學院的評價。一直以來,學院以特色優勢項目建設為引領,以育時代新人為首要任務,不斷夯實黨的基礎建設,積極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助力學院思政工作再上新臺階。
2018年,學院全面深入開展「一支部一品牌」建設,與紅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業文化緊密結合,打造「書香黨支部」等6個品牌支部,並以「1+3」建設模式,紮實推進黨支部內涵建設,學院「書香黨支部」榮獲江西省高校標準化黨員活動室稱號。
學院堅持以傳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線,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重點,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好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育人、文化傳播四大平臺,堅持用好教師黨員、學生黨員和志願者三支隊伍,組建「3+N」志願服務模式,積極走進社區、扶貧村、校企合作單位等地,以文藝下鄉、政策宣傳、紅色尋根社會實踐調研、傳授「五穀糧食畫技術」、經典誦讀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黨員和志願者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自覺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新時代追夢徵程中。
同時,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充分挖掘糧食文化的精神內涵,搭建糧食文化理論架構,將行業特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會貫通,形成了全新的育人理念和實踐模式——「五糧文化育人」理念和「三維協同模式」,並將其運用於立德樹人的全過程。2019年,學院深入開展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建校55周年慶祝活動和誦讀紅色家書等系列主題活動,打造「紅五月文化藝術節」「五糧文化藝術節」等系列校園文化活動品牌,建設精品社團。
三個協同是關鍵
學院突出抓好「三個協同」,即黨政工作協同、師生協同、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創新思政教育方式,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著力打造「大思政」工作格局,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全員、全方位育人。自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以來,學院黨委班子堅持以上率下,帶頭示範,積極踐行「三聯三創」「思想政治工作體驗日」「學生生活體驗日」等活動,學院領導幹部做到了「四帶頭」,即帶頭加強學習和討論,帶頭講黨課和聽思政課,帶頭走進食堂、宿舍和操場體驗學生一天生活,帶頭參加支部生活會和深入系部進行談心談話。同時,在師生中深入開展「我和書記有個約會」「院長接待日」活動。學院黨委書記和院長分別擔任職教本科班政治輔導員,定期開展有關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談心談話活動。思想政治教育成效顯著,2018年學院被教育部門評為「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並在全省徵兵工作推進會上作典型發言。學院連續多年榮獲「省直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以「三環三步」推動思政課在改進中加強,在創新中提高。學院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以增強學生獲得感為核心,探索課前、課中、課後「三循環」課程改革體系,依照「先研究討論,再分工備課,後演練打磨」三步驟,打造「有溫度、有厚度、有強度」的思政課堂,推動課程體系向教學體系、話語體系轉換;將思政課教學從原來的「大水漫灌」轉變為「精準滴灌」「一教一案」;創新設計課堂「新聞播報十分鐘」環節,聚焦學生關注的焦點、熱點問題,把學院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實現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形成教師講授與學生參與的雙向互動,讓思政課成為學生真心喜歡、終身受益的靈魂課程。
以「聯合授課」實現模式創新。學院充分發揮思政課的統一性和多樣性,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選修課,實施「專人專題聯合授課」的教學模式,點對點、面對面地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既促進教師分專題進行深入研究,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形勢與政策」實施思政部和各系(部)「分人分專題聯合授課」的教學模式。各系部授課教師由院領導和中層幹部、具有思政相關專業背景的專兼職輔導員、哲學社會學科專業課教師等擔任,切實增強大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的獲得感。
思想政治工作就像高校辦學的大動脈,牽一處而動全身,要做好「人」的工作,這條大動脈既不能硬化更不能堵塞,要始終保持強有力的脈搏跳動。學院黨委書記萬玉青表示,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說教,而是正人心的工程,其最大的價值就在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大學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需要持之以恆不懈努力。
[ 責編:馮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