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濰坊醫學院:德醫相融,課程思政打造新

2020-12-18 大眾日報

■編者按:高質量發展是時代最強音。山東省教育廳與大眾日報社聯合發起「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校行」大型宣傳推介活動,同步徵集評選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展示亮點成果和創新探索,形成叫得響、可複製的發展經驗。目前,「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陸續在大眾日報全媒體矩陣全網發布,敬請關注!

濰坊醫學院強化德醫相融特色 推進課程思政改革

德醫相融 課程思政打造新「配方」

9月新學期,第一堂解剖課的教室裡,師生們面向「大體老師」(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鞠躬致敬。這是每個學期人體解剖第一課前,師生們都會舉行的感恩「無語良師」祭奠儀式。實驗課老師將醫學專業課蘊涵的德育元素融入專業課教學之中,提升課程思政育人實效。

這是濰坊醫學院的一堂「德醫相融」教學課。學校堅持價值引領、能力培養、知識傳授有機融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打造了凸顯「德醫相融、雙向貫通」特色、入情入味的課程思政教學。

德醫相融 這樣的味道很「濰醫」

德醫相融,源遠流長。建校70年來,學校「厚德載醫、塑心樹人」的育人理念,「自強不息,銳意進取」的濰醫精神,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濰醫人。學校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早在1982年,學校在全國最早提出醫學院校畢業生誓詞,率先制訂《實習醫師醫德規範》,承辦首屆全國醫學院校醫學倫理學教學研討會,並被編入第一部《中國醫德史》。

德術雙馨,人才輩出。學校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醫德培養和人文教育貫穿到整個教育教學全過程,培養了一大批有愛心、有情懷、有溫度的德術雙馨的醫療衛生人才,從學校先後走出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謝立信、於金明和加拿大醫學科學院王睿三位院士。畢業生「沉得下、用得上、幹得好」「基礎厚實、工作踏實、作風樸實、實踐能力強」,已成為學校的人才培養特色和標誌性品牌。

面對危難,從未缺席。從消滅麻風病和血吸蟲病到援非醫療隊,從唐山地震救災到抗擊「非典」,從支援汶川到新冠肺炎疫情救援,一代又一代濰醫人始終發揚「自強不息,銳意進取」的濰醫精神,始終堅守「樂道濟世」的校訓,譜寫了一曲曲感人的英雄讚歌。庚子年初,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大考」,濰醫人湧現出了與死神賽跑的「插管敢死隊」,在抗疫一線發明傳染科用聽診器的援湖北護師,把病房做戰場、待病人如親人、用生命守護生命的醫療隊隊員,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

薪火傳承,尊醫重德。在濰醫,德醫相融的大樹根深葉茂。「十佳師德標兵」,「十佳師德先進集體」,自發成立救助基金會的學院,默默資助貧困學生的普通教師,無償捐獻遺體的職工,感人的濰醫故事俯拾皆是。大學生們積極參與紅色紐帶無償獻血、南丁格爾護理急救、關注腦癱兒童「明天計劃」等志願服務活動。他們有的在村莊設立「移動檢驗站」,為村民免費體檢;有的協同醫務專家開展義診、健康諮詢等;有的為村中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老人發放黃手環……

學校把醫德培育、人文素養養成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了「演、講、做」 三部曲的思政育人體系,形成了「小細節、大教育、重醫德」育人特色,得到教育部本科審核評估和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專家組的高度評價。

雙向貫通 課程的「配方」用心

在總結辦學基礎和育人特色的基礎上,緊密圍繞醫學生人才培養特色,學校凝練出了凸顯「德醫相融、雙向貫通」特色,構建「分類別、多層次、全過程」課程思政建設模式,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分類別」,即按照通識教育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等不同類型課程的教學內容和特點,挖掘思政元素,確定思政育人路徑,通識教育課主要深化理想信念、公民道德等方面的素質培養;專業基礎課程主要側重學生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專業核心課主要培育職業精神、職業道德等,形成各門課程「同向同行、協同育人」合力。

「多層次」,即根據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內容,分別確定專業課程思政主線、各課程思政教育主題、每個章節思政教育內容等不同層次思政教育環節,編寫包含課程思政內容的教案,將思政教育有機融入專業教學過程。

「全過程」,即根據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針對學生在校不同階段,確定相應的思政教育重點,對全過程育人進行整體設計。大一新生階段,加強通識教育;大二至大四階段,充分挖掘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中所蘊藏的思政元素;畢業實習階段,實施醫德教育導師制。

學院落實課程思政,守好一段渠。基礎醫學院將鍾南山院士和李蘭娟院士的事跡等融入專業教學,實現醫學教育、思想教育、人文教育和專業教育的高度融合。麻醉學院邀請四位曾戰鬥在湖北抗疫一線的教師進行理論和實驗授課,他們的事跡為《危重病醫學》課程賦予了特殊的時代背景。藥學院建立課程QQ群,學生實名加入,與開放實驗、階段評價反饋、思政元素講授等方式共同融入教學過程。

教師落實課程思政,種好責任田。任課教師紛紛立足專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打造了DIY式的課程思政教學。王箐老師在《視器》章節授課中,引入沙眼衣原體之父湯飛凡、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蘇明娟的事例。在專業知識中有機融入愛國主義、社會責任、醫患溝通、衛生保健、職業道德等育人元素,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塑造的統一。邢潔老師運用「4F提問」法和「六頂思考帽」法進行授課,她以六個顏色的帽子標識出不同的思考維度,學生對這樣的教學方法很感興趣:「老師在問題情境中一步步提升學生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我們也領悟到,本領不是天生的,是要通過學習和實踐來獲得的。」

同頻共振 下好三全育人「一盤棋」

為紮實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與思政課改革同向同行,共同做好「三全育人」這篇大文章,學校黨委扛牢主體責任,加強頂層設計。學校成立課程思政工作領導小組,制定《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設立課程思政項目,深入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計劃」「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建設計劃」等四大措施,推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頻共振。

實施思政課程質量提升計劃,彰顯醫學教育特色,發揮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育人示範和引領作用,總結提煉思政課程醫德元素,讓思政課有專業味。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中注入醫者仁心和大愛無疆的醫學職業理想,在《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中注入救死扶傷和服務健康的醫學職業要求,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中注入醫學史上眾多醫師時代楷模的先進事跡,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中注入愛崗敬業和恪盡職守的職業態度等醫學元素,構建了具有醫學專業特色的思政課程體系。

實施教師課程思政教育能力提升計劃,完善教師培訓與發展體系。學校構建全方位、多層次教師培訓與發展體系,強化師德師風教育,完善教學評價,提升教師課程思政教育能力。通過理論學習、黨性教育、社會調研、專題培訓等,建立專業課教師與思政課教師的定期溝通交流機制,組建課程思政教學共建團隊,進行集體備課、同上一堂課等活動,提升專業課教師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學全過程的能力,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

學校打造先進文化引領工程、黨建工作創新工程,建立健全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實踐體系、評價體系和保障體系。「院士講堂」「濰醫大講堂」「博士講壇」,開闊學生視野。樂道書院、濟世書院、中國肢體畸形殘障醫學展覽館,成為大學生素質教育和人格養成的特色社區。學習型校園、平安校園、書香校園的建設,為大學生素質教育和人格養成營造了濃厚氛圍。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智慧樹網絡課堂等平臺建設,為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了廣闊的施展舞臺。(譚德紅 王雅會)

「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校行」活動來了,典型案例持續徵集中!

徵集郵箱:dzrbxmt@126.com

相關焦點

  • 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濰坊醫學院德醫相融,課程思政打造新...
    高質量發展是時代最強音。山東省教育廳與大眾日報社聯合發起「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校行」大型宣傳推介活動,同步徵集評選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展示亮點成果和創新探索,形成叫得響、可複製的發展經驗。濰坊醫學院《德醫相融,課程思政打造新「配方」》入選「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
  • 臨床醫學院舉行課程思政培訓會
    12月12日下午,臨床醫學院課程思政培訓會在金明校區行政樓249報告廳舉行。南方醫科大學史瑞芬教授應邀做題為「讓醫學專業課程思政/人文飄香」的輔導報告,學院(院部)全體教師,淮河醫院、第一附屬醫院教學辦負責人,各臨床醫學教研中心教學骨幹參加培訓學習。培訓會由臨床醫學院黨委書記謝納澤主持。
  • 福州大學110門課程思政典型案例「網上共享」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龍超凡 通訊員 許曉鳳 黃少欽 陳梅燕)近日,福州大學利用微信公眾號推出16期110門課程思政典型案例,涵蓋工學、理學、文學、管理學和法學等學校全部學科專業,在全校推廣,形成了良好的示範效應。
  • 涵養工匠精神:課程思政參與中山高質量崛起的實踐路徑
    工匠精神是人類理性的本質呼喚,是產業轉型升級、經濟高質量崛起,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內在的精神力量。一方面,涵養工匠精神,有助於提升產品附加值和企業競爭力,推動本土產品與品牌崛起。有研究表明,在當前產能普遍過剩背景下,企業間的競爭主要方面並非是成本與價格的競爭,品牌才是決定成敗的核心競爭力。生產高附加值產品,打造一流的品牌,離不開技術及工匠技能的內化和變現到產品之中。
  • 「思政課程」引領「課程思政」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構建高校思政工作體系,緊緊抓住高校立德樹人、鑄魂育人根本任務,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 河南理工大學:以「課程思政」培養時代新人 書寫滿意答卷
    強化樣板建設 讓所有課程都上出「思政味」為有效推動課程思政做到「如春在花、如鹽化水」,河南理工大學總結提煉了一系列可複製、可借鑑、可推廣的課程思政典型經驗和樣板做法。其中,土木學院以核心基礎課《結構力學》為先導,輻射帶動相關專業進行課程思政教學,形成了《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鋼結構》等多門課程參與的課程思政課程群;資源學院以《地質學基礎》《水汙染控制》為基礎,典型引路、全面開花,形成了地質學科中理論和應用相融合的課程思政建設群。
  • 中外合作辦學如何領航課程思政建設?上大雪梨工商學院融「四史」周...
    顧曉英教授簡要回顧了上海大學課程思政建設發展現狀和未來展望,充分肯定了雪梨工商學院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探索,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推進建議。雪梨工商學院黨委書記李雙介紹了學院作為課程思政領航校的中外合作辦學單位,深入踐行三全育人,緊密圍繞學院特色,積極挖掘課程思政元素,讓溫度和愛伴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讓課程思政賦能教師、賦能課程和賦能學生。
  • 2020年全國職業院校「戰疫課堂」課程思政典型案例獲獎名單的通知
    關於公布2020年全國職業院校「戰疫課堂」課程思政典型案例獲獎名單的通知各職業院校:由教育部職業院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主辦,全國職業院校課程思政研究院承辦的全國職業院校「戰疫課堂」課程思政典型案例徵集活動,共收到來自全國106所職業院校的
  • 從思政課程轉向課程思政 橫影學院思政教育「很有戲」
    「作為一座脫胎於鄉鎮企業『大學』橫店大學的高職院校,能在競賽中實現彎道超車,得益於我們六年如一日探索思政教育創新,以思政教育賦能專業建設。」學校黨委書記韋國清說,如果專業課程是支撐學校超常規發展的「骨肉」,那麼思政教育就是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靈魂」。
  • 聚焦課程思政指南 助力學科專業發展
    (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11月19日,上海市學生德育發展中心、上海市師資培訓中心共同主辦,上海交通大學承辦的「上海高校課程思政高級研修班(課程思政教學指南編制專題班)」在上海交通大學開班。  教育部思政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僑務民族宗教委員會主任委員高德毅,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丁奎嶺,上海市學生德育發展研究院(籌)黨支部書記、市學生德育發展中心副主任宗愛東,及滬上各高校課程思政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等近120人參加研修班。研修班由宗愛東主持。
  • ...協同推進思政教育——廣西職業技術學院網絡思政工作創新示範案例
    二、主要做法(一)搭建網絡平臺,助推學校思政教育工作實現新突破1.建成融媒體中心學校於2020年建成融媒體中心,優化了學校官方網站、微信、微博、抖音號等全媒矩陣的管理,實施中央廚房模式,在利用新媒體技術推動思政教育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
  • 高質量發展進行時(十三)|齊魯工大:融「德」於教——「德融課堂...
    德「融」課堂注重以「真善美」為引,強調以價值導向入藥,通過評選「德融教學」好教師、好教案、好課堂,及時總結提煉課程思政建設的新成果、新經驗,打造了一批課程思政金課,使專業課教學更有溫度,大大提升了專業課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 共建課程思政育人大格局 高校打造「金課」有高招
    教師要主動把教書和育人把知識傳授和價值觀培養結合起來課程思政不是「課程」加「思政」的混合,而是有機融合。如何「融」、怎麼樣「融」,才能真正融合為一、融出成效?學校以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進行系統設計,打造了思政鑄魂工程、文化育人工程、實踐育人工程,希望通過這三個工程能夠使我們的思政鑄魂工程有人文情懷、有生動實踐。」在朱泓看來,不同的專業和課程,自身的思政教育資源不同,不能簡單進行思政和課程的「疊加」,而應重視對案例及思政元素的挖掘。「我們要充分調動老師的積極性,讓他們深入挖掘。
  • BNU課程思政雲享會 | 金融市場學前沿:金融學課程思政一體化探索與...
    ,寓價值觀引導於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推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取得了一定成效。這門課程致力於引導學生運用金融學專業知識,對中國金融創新過程中出現的前沿課題進行分析思考。同時,將思政融進課程,幫助學生從政治認同、國家意識,文化自信等方面更為深入地認識金融學、認識中國金融。 近年來中國金融市場中湧現出很多引起學界和業界廣泛關注的新現象、新課題。
  • 讓「三個抓住」成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的鎖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時代的新高度,明確了「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政策導向和重點要求,面對這個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新主題、新方向、新目標、新任務,需要進一步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內化到教學和管理的各個領域和環節,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特別是要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和課堂教學「主渠道」,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增強動力。
  • 【課程思政】理工學科: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相得益彰,育人成效與...
    目前學校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已覆蓋所有院系,示範專業已覆蓋所有哲學社會科學院系,並向理工科院系持續延伸。學校主頁陸續推出「課程思政」系列報導,全面展示各院系、各學科、各科研機構在「三全育人」整體格局下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典型案例,綜合呈現復旦大學在課程思政建設上的探索與成果。
  • 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拓展的內在意涵與實踐路徑
    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拓展是從國家戰略高度構建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新體系,實現教書育人理論邏輯與教育實踐相統一的戰略選擇和現實途徑,也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發展的新目標與新方向,彰顯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豐富內涵,更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
  • 市七中開展思政大課堂:「從思政課程走向課程思政」系列活動
    ,市七中黨委組織開展了「思政大課堂:從思政課程走向課程思政」系列活動。  豐富學習形式,樹立思政教育新觀念。市七中黨委、各黨支部、教學部和各學科備課組通過「學習強國」自主學習、教研會研討和「三會一課」集中學習等方式,結合工作實際,認真思考新時代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提升了全體教職工對辦好思政課、學科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的認識;進一步堅定了全黨全社會努力辦好思政課、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信心和決心。
  • 「課程思政」怎麼做?看浙旅院如何打造育人精品
    在11月25日的慶祝大會上,「思政+藝術」專場匯演精彩紛呈:陳軼群副教授傾情演唱抗疫原創歌曲《生命相託》,聲樂教師樓依妮獨唱《浙江頌歌》,學生雙人舞《同行》……演出匯聚了師生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對抗疫精神的贊詠,對歷史英雄的敬畏。這是藝術學院積極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成果呈現。
  • 課程思政雲上實現,蘭大教師有高招丨學在蘭大
    他們把抗疫現場作為最生動的課堂案例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將思政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各環節馬上,小蘭就帶大家走近各位老師分享他們的最新教學經驗選擇契合教材的課程思政元素使用課程思政案例導入和在線討論是個好方法——基礎醫學院 劉渢我承擔的《病理學》課程本學期開展線上教學以來,因主要教學形式從之前的線下為主、線上為輔轉變為線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