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龍超凡 通訊員 許曉鳳 黃少欽 陳梅燕)近日,福州大學利用微信公眾號推出16期110門課程思政典型案例,涵蓋工學、理學、文學、管理學和法學等學校全部學科專業,在全校推廣,形成了良好的示範效應。
在福州大學,各專業老師將學科屬性與育人主題結合,因課制宜將思政德育元素有機融入各教學方式中。如,在「PIC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中,老師將所在科研團隊研製的「基於手機的免疫層析試劑盒監測裝置」作為教具,啟發學生融入多學科知識解決新冠病毒檢測的事跡問題;「地質認識實習」課程教學中注重將思政育人元素融合到專業知識體系講授,任課老師自編自導自演線上教學內容,帶領學生更好理解、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塑造正確的科學觀、價值觀。
據悉,早在2018年,福州大學就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教育這一命題作為教學改革重點,系統設計,以「構建立體化育人體系,培養新時代卓越工程人才」為題凝練教改方案,獲批2018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重大項目;同年,學校9個項目入選福建省「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精品改革項目,《憲法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等三門課被推送為福建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教師「特色示範課堂」。
2019年,福州大學率先在全國將「品德修養」統一納入全校所有專業畢業要求的首個指標項,並以此反向設計、構建相應的課程支撐矩陣,以思政課程為主流漫灌,以通識課程思政為支流潤灌,以專業課程思政為細流滴灌,從體系架構、分類實施上,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同時,學校通過舉辦「金課」建設研討會、主題教學沙龍、課程思政教學觀摩等活動,打造49門課程思政範課堂。
「成立校院兩級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中心,開發課程思政系列教材或教學設計指南,評選優秀基層教學組織和優秀課程思政教學案例……」福州大學教務處張友坤副處長告訴記者,今後,學校將從工作體系、師資體系、教學體系、內容體系、評價體系五大方面發力,推出改革措施,解決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中舉措不多、推進不深、「貼標籤」「兩張皮」以及難以測評難以量化的普遍問題,構建福州大學特色課程思政體系。
作者:龍超凡 許曉鳳 黃少欽 陳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