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堯舜,誰能盡善。
傳說中我國古代兩位聖明的君主,意思是人們不是堯舜那樣的聖人,誰能夠盡善盡美呢?就是說誰都難免有缺點,用人不可求全責備。是呀,生活中的大大小小事情,都要有一顆寬容的心,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面對別人的錯誤時,要儘可能的包容,無論你地位高低,因為對方可能因為你的言語而發生巨大的改變。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古人的話多半都是存在一定寓意的。水太清了,魚就無法生存,要求別人太嚴了,就沒有夥伴。現在有時用來表示對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同樣的事情你可能自己都做不到,又有什麼理由為難別人呢?聰明的人要學會寬容,學會時而關注時而假寐,不要所有的事情都斤斤計較,你寬以待人,人也會寬以待你,人和人之間都是相互的,你一旦過於另類,那麼生存是很難的。太清的水養不活魚,太獨的人融不進社會。
和以處眾,寬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和氣地和眾人相處,寬厚地接待下人,以寬恕的態度對待有過失的人,是君子的為人處世之道。所謂君子,首先是品行,而後才是學識,好的品行要遠遠高於學識。在這個人才輩出的時代,人們越來越注重實踐而非學歷。因為你的品行代表了你的個人修養以及大半的學識,要學會寬以待人,對人包容,是讓人成功的階梯。
其實對人寬容很容易,你需要將心比心,也許當你這樣做了之後,你就會發現,他的錯誤也許並非有意而為之。給錯誤的人一個機會,還自己一份好心情,也許在日後的某天,你會感覺自己當時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