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遠洋資格企業17家,專業遠洋漁船247艘,今年前11個月共完成遠洋捕撈產量4.96萬噸、產值7.0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2.4%和23.2%……這一連串數字充分表明,遠洋捕撈業已成為山東省榮成市漁業經濟新的增長點,並表現出強勁的增長活力。
作為全國漁業大市,榮成市緊緊抓住國家一系列遠洋漁業利好政策,圍繞遠洋漁業發展的重點工作,創新思路,積極作為,力促漁業揚帆遠航,掘金「深藍」。
為全力擴張遠洋漁業規模,該市加大資金投入,組織各相關企業全力加快已批遠洋漁船的建造速度,做到快建造、早出航。全市共投入資金25億元,新造專業遠洋漁船107艘,其中金槍釣船23艘、魷魚釣船34艘、圍網船20艘、拖網船30艘,現已有100艘漁船出海作業。目前,全市在外作業漁船達231艘,居全國縣級市之首,為遠洋漁業健康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針對遠洋漁業企業分散經營、各自為戰的現狀,榮成市海洋與漁業部門今年4月15日牽頭組建了榮成市遠洋漁業協會,以規範行業經營秩序。協會共擁有會員單位34家,涵蓋全市從事遠洋漁業生產和相關產業服務及管理的部門、企業和造船廠。
自成立以來,協會始終把為會員單位提供優質服務放在工作首位,只要符合法律法規和政策,都竭盡全力提供幫助。截至目前,協會已先後召開理事會3次,研究解決了運回自捕
水產品、項目申報等系列問題,圍繞企業發展需要,簡化審批服務流程,實行「一條龍」跟蹤服務;建立完善遠洋漁業發展綜合協調機制,積極協調發改、財政、商務等部門,全力將遠洋漁業基地建設列入國家計劃「大盤子」;組織企業開發了萬那杜、巴布亞紐幾內亞等新的作業漁場,參與了索羅門群島、模里西斯漁場考察論證,贏得了會員單位的信任,為全市遠洋漁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
漁貨回運是榮成市發展
水產品精深加工、延伸藍色海洋產業鏈條、實現漁業發展從「淺藍」走向「深藍」的基礎。為此,該市專門由市海洋與漁業局牽頭,制定了《關於鼓勵遠洋企業運回自捕水產品的暫行規定》,將運回水產品比例與漁業資源捕撈配額、燃油補貼發放等掛鈎,充分調動了遠洋企業回運水產品的積極性,為水產品精深加工業提供了充足原料。目前,全市 17家遠洋漁業企業全部籤訂了自捕水產品回運協議,並投資3億多元增上冷藏漁業運輸船8艘,赤山集團建造的載重量3100噸的冷藏漁業運輸船「魯榮遠漁運 001」號已下水試航。今年前11個月,榮成市已累計運回自捕水產品21417噸,其中魷魚18326噸、金槍魚708噸、其他品種2383噸,回運率分別達到67%、7%和24%。
多年來,榮成市遠洋漁業的貨物運輸、油料補給以及冷藏、加工、維修等後勤服務和配套設施基本都依賴於境外公司,極大地增加了遠洋漁業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遠洋漁業發展。為此,該市積極組織動員相關企業加快海外基地建設,打造保障平臺,已規劃實施了5個海外漁業基地項目,其中靖海集團印尼漁業基地、海洋漁業公司賴比瑞亞漁業基地、海宇漁業公司印尼漁業基地、鑫發集團斯裡蘭卡基地已獲得商務部批准,俚島海科斐濟遠洋漁業基地正在報批中。5個基地建成後,將有力地提高榮成市海外漁業生產保障能力和綜合服務配套水平,更有利於實現產品回運加工,帶動全市船舶裝備、冷鏈物流、精深加工等相關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