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食羊溫補防寒推薦五款"羊"氣美食(東方IC供圖)
羊肉是我國人民主要食用的肉類之一,它是純食草動物,因而較牛肉的肉質細嫩,較豬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含鈣、鐵量多,所含蛋白質優良,且熱量高,味道鮮美,是防寒溫補的美味食材之一。中醫認為羊肉性溫味甘,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補腎壯陽、生肌健力、抵禦風寒的功效。尤其冬冷春寒溼之際,羊肉更是深受歡迎。現特介紹一組以傳統粵菜烹製的羊湯,其既包括了羊肉、羊腦、羊肚、羊骨等,又包括各種調理的湯飲。更主要的是淡去了羶味,洋溢著鮮美清潤可口的廣東湯氣味。
白蘿蔔燉羊腩湯
中醫認為羊腩性溫味甘,能益氣血、補虛損、溫元陽。白蘿蔔燉羊腩有益氣補血、養肝明目的功效,烹製時要加入杞子、茴香、冰糖和紹酒。
材料:白蘿蔔250克、羊腩400克,杞子、茴香各20克,冰糖、紹酒各1茶匙,生薑4片。
烹製:白蘿蔔去皮,洗淨、切塊;羊腩洗淨、切塊、置入有姜、酒的沸水「氽水」,再洗淨。與冰糖、紹酒和熱開水1000毫升(約4碗量)一起下燉盅, 加蓋隔水燉約2個小時便可,進飲時方下鹽,為3~4人量。
海馬紅棗燉羊肉
海馬是有名的南藥,具有補腎壯陽、治血理傷的功效,《本草綱目》:「海馬,雌雄成對,其性溫暖,故難產及陽虛多用之。」羊肉則有強壯健力、暖腎補血之功。此湯有補腎補血、養陽益氣的作用,為春日乍暖還寒時的養生靚湯,適宜陽虛、體虛者和婦人飲用。
材料:海馬1對,紅棗6個,羊肉250克、生薑3片。
烹製:海馬浸泡,白酒洗淨;羊肉切塊、置姜酒的沸水「氽水」,再洗淨;紅棗去核。一起與生薑下燉盅,加入熱開水500~750毫升(約2~3碗量),加蓋隔水燉約3小時便可,進飲時方下鹽,為2人量。
淮山燉羊肚
古代食療書《千金·食治》說羊肚:「主胃反,治虛羸、小便數、止虛汗。」古亦有「以髒補髒」之說,所以它有健補脾胃之功。以補脾胃、益肺腎的中藥淮山燉之,有養胃、滋肺腎的食療功效,同時還可用於治療消渴多尿。
材料:淮山150克、羊肚300克、生薑4片、黃酒少許。
烹製:把淮山浸泡、洗淨切塊;將羊肚翻轉,拌上鹽後不斷搓揉,再清水衝洗,反覆多次,切塊。一起與姜、黃酒下燉盅,加熱開水1000毫升(約4碗量),加蓋隔水燉約3小時,進飲時方下鹽,為3~4人量。
杞子益智仁燉羊腦
古代食療書《隨息居飲食譜》:「羊腦、治風寒入腦、頭疼久不愈。」杞子和益智仁均為補益類中藥,分別有滋補肝腎、明目和補腎、溫脾的功效,合為燉湯,有養肝腎、補腦安神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血虛頭痛、眩暈、癲癰等疾患。
材料:杞子20克、益智仁6克(中藥店有售)、羊腦1副、生薑3片。
烹製:中藥稍浸泡、洗淨;羊腦洗淨,「氽水」,再洗淨。一起與生薑下燉盅,加入熱開水500毫升(約2碗量),加蓋隔水燉約2個半小時便可,進飲時方下鹽,為1~2人量。
蓮藕雪耳羊肉湯
中醫謂:「春夏養陽」,蓮藕雪耳羊肉湯有益氣助陽、養血潤燥的功效,為春日養陽的滋補靚湯,且清潤鮮美可口,同時,中醫認為蓮藕能清熱除煩、養心生血;雪耳能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由它們搭配為湯,不燥不熱。
材料:蓮藕500克,雪耳25克、羊肉500克、生薑3片。
烹製:蓮藕刮皮、洗淨;雪耳浸泡;把羊肉洗淨,切塊,置有姜酒的沸水中「氽水」,再洗淨。一起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便可,為3~4人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7—3366066,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