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左上角"909fm"再點關注我們
濟南經濟廣播fm90.9 章丘FM90.5 平陰FM101.5
【他做了很多人想做,很多人能做,但是卻都沒有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涉足農業,打造「龍山味道」文化特色區域公用品牌,弘揚傳統文化,做大做強產業,讓4600年的龍山文化在「龍山味道」中煥發光彩,龍山文化弘揚到哪裡,「龍山味道」就跟進到哪裡;「龍山味道」推廣到哪裡,龍山文化就傳播到哪裡,探索出一條值得關注的區域共用品牌發展之路,敢闖敢創、善作善成!909濟南經濟廣播記者郭慧對話山東龍闊動能轉換科創孵化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穆峰,歡迎收聽。】
穆峰的故事,要從一塊豆腐講起。作為華夏先民的偉大發明,其做法大抵是以膏、滷或漿點化而成,但是穆峰從小喜食的一種龍山水豆腐,卻是以天然井水點漿,他介紹說,在龍山街道辦事處駐地,有兩口相距不過三四米的神奇古井,一口路東,水甜美,可以泡豆磨漿,一口路西,被稱為灠水井,不可飲用,做漿點出的龍山水豆腐卻是漿細水多、質嫩不流、潔白如雪、富有彈性,口感醇厚,味道極佳,這是穆峰印象裡天然的家鄉味道,但是他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接過這副豆腐挑子擔到肩膀上,直到2017年,他遇到一位姓李的老匠人:
【穆峰:這個老人60多歲,這是他家的一個族譜,逐步打開,有4米多長,他是我們龍山一個村裡做豆腐的老師傅。他的族譜上記載著400多年前他家從山西遷到龍山來,世世代代做豆腐。但是他跟我說,往上看400年世世代代做豆腐,往下別說40年,再有14年,他這門手藝在我們這代人裡就要丟了,當時他也是紅著眼眶,哽咽著聲音,一瞬間我就進入了一個場景,聯想起《唐山大地震》徐帆的一句臺詞叫「沒了才知道什麼是沒了」,我覺得我的心被揪了一下,就像我們的百脈泉在噴的時候,有什麼稀奇的,但是他一旦停噴了的時候,他真正沒了的時候,你再想把它找回來,那就麻煩大了。
記者:你目前做的豆腐和李師傅家的豆腐有一些什麼關係嗎?
穆峰:我們傳承了很多的一些工藝,好的一些做法我們都會傳承下來,但是我們也進行了很多的創新。】
時年28歲的穆峰已經積攢了人生第一桶金,正在尋找能引燃自己創業激情,實現個人商業和社會價值的創業項目,龍山水豆腐就此入心,而他的衡量維度,卻遠不止一塊豆腐。
沿著時間的軸線往前推,1928年的春天,有個叫吳金鼎的27歲年輕人路過章丘,似乎也是不經意間一彎腰,他撿起一塊漢代錢範,就此揭開中國遠古文化根源之謎,自此,城子崖龍山文化遺址開始為世人所知。
很多人把龍山看做一塊內置華夏文明密碼的神奇土地。公元前204年,漢高祖劉邦置濟南郡,郡置平陵即現在的龍山,始有濟南之名,此後劉氏後裔13人相繼為濟南王。東漢末年,曹操在此任濟南國相,政績頗著,這裡也是新帝王莽的出生之所,同時這片土地上還有傳承了4600年神奇古井釀出的水豆腐、被乾隆贊為「龍米金湯」的龍山小米、自清朝末年便以「鍛打三萬六千錘,勺底錚明顏色白」享譽四方的章丘平陵鐵鍋……這是先民對這片土地的饋贈,也是為當下設置的一道考題:各種珍貴文化遺存真跡俯拾皆是,卻也都面臨著困於博物館內或者消失於民間的現實危機,而穆峰和他的團隊給出的解題方式包括傳承手工匠人工藝精華並標準化、與工大機器人山東智能裝備研究院聯合研製智能豆腐生產機、與浪潮集團打造基於大數據的質量追溯系統、與中科院國家雜糧首席科學家合作等等方式嫁接各種前沿力量賦能地方特產,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以龍山水豆腐和龍山小米為樣板,打造一系列「龍山味道」文化特色區域公用品牌,讓4600年的龍山文化在「龍山味道」中煥發光彩:
【穆峰:我覺得做豆腐這個項目比較好的地方,就是我們在做這個事情之初,就把很多關鍵的東西想清楚了。第一我們對標、我們要走的模式、方向是誰?就是做豆製品行業的星巴克,把它做大,不能受地域限制,不能受行業限制、怎麼突破這些壁壘?就是產品升級、項目升級、模式升級和產業升級,所以即便過程非常坎坷,非常艱難,但是我們方向非常的堅定。
記者:你研發過程是用了多長時間?
穆峰:我們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對我們的工藝和設備、器具進行傳承、升級和創新,並標準化,這樣就是無論煮著吃、炒著吃、燉著吃、拌著吃,口感都會非常的穩定,非常的好。但是豆腐畢竟是生鮮製品,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賣不遠,導致產業做不大,越做越小,最後就沒了,一直2019年,我們聯合哈工大機器人山東智能裝備研究院,打造了一個智能豆腐一體機。因為豆腐就是豆子加水加工藝流程加文化,豆子可以走很遠,水可以走很遠,流程和文化也可以走很遠,這樣就解決了生鮮豆製品賣不遠做不大的一個行業壁壘。我們一個戰略定位就是不做大象做螞蟻,豆製品這個行業,全國唯一一家上市企業是浙江的祖名,他也只是滿足浙江區域的市場需求,因為他是做工廠,效率高、能控制成本,但是他仍然賣不遠,我們是不做工廠做工坊、不做大象做螞蟻,工廠能做的,我們工坊都能做,我們像小螞蟻一樣在全國各地密密麻麻的布開,說句不好聽的,疫情可能會影響到五星級酒店,但是影響不到這種做豆腐的、蒸饅頭、做包子的,這種民生項目生命力是極強的,大象踩不死螞蟻,它可以做到全國,它可以做到全世界,哪裡有人需要,我們都可以在哪裡現做現賣給他吃。
記者:目前咱的水豆腐市場推廣到哪裡?
穆峰:我們在全國有300家加盟店,最遠到了歐洲的匈牙利。
記者:除了龍山水豆腐,其他的比如說龍山小米,他的推廣過程跟龍山水豆腐是類似的還是說是截然不一樣的一個過程?
穆峰:龍山小米有8500年的種植歷史,乾隆皇帝時期,我們平陵古城有一年一棵穀子長三顆谷穗,這是一個豐收的吉兆,就吸引了乾隆皇帝南巡,來到平陵、來到龍山,品嘗了我們的小米之後感覺非常香,御賜「貢米金湯」,全國有4大貢米,但只有我們的龍山貢米是皇帝親自來到這個地方,品嘗了以後跟我們要的,但是近幾十年來,因為種米過程非常繁瑣,你又賣不出好的價錢來,所以種植規模就不斷衰減,幾乎絕跡了。為了振興龍山小米我們分了三步走,第一步我們請來了國內頂尖的糧豆專家,就是我們的刁現民刁博士,然後我們與中國農科院建立博士專家工作站,用最好的種子在最古老的土地上,種出最具品質的龍山貢米,同時我們又與山東大學品牌研究中心進行了品牌包裝和策劃的升級,然後我們又擁抱5G時代,布局了我們的直播電商、短視頻電商,保證我們米賣出一個好價錢,尤其是我們今年又和魯商集團建立了一個合作,它幫我們整合了華北地區660家的統一銀座、大潤發、華聯這樣的一些商超系統,這樣我們就實現了一個訂單式農業的發展,今年我們的訂單量能到30—40萬斤,這樣我們給種糧大戶就吃了一顆定心丸,我們保底價收購,你能賣高價你可以出去賣,但是你賣不了的話,我保底6塊6毛錢收購你的米,所以說預計我們明年的種植規模還能再擴大。
記者:咱們的種植基地涵蓋了地理標誌產品的大概多大部分?
穆峰:我們只是做了兩年的時間,目前我們小米的種植面積有3千多畝,整個章丘目前種植規模在2萬畝左右。】
兩年多時間,穆峰和他的團隊放眼全國,提前布局,打造山東首家鄉村振興動能轉換科創孵化基地,秉持「做產業就是做文化」的理念、龍山文化弘揚到哪裡,「龍山味道」就跟進到哪裡;「龍山味道」推廣到哪裡,龍山文化就傳播到哪裡,已經探索出一條值得關注的區域公用品牌發展之路,籍此成功孵化龍山黑陶、龍山貢米、龍山水豆腐、龍山樹莓、黑麥、櫻桃、四季章丘大蔥、平陵城章丘鐵鍋等三大體系,九大子品牌、300多個品類的產品,成功吸納26家以智慧鄉村、農業物聯網、大數據、檢驗檢測相關的科創企業入駐,「龍山味道」旗下各品牌產品銷售額已突破億元,品牌溢價平均達到30%以上。穆峰說,區域公用品牌是一個寶藏,但是真正運營起來也是困難重重。
【穆峰:讓文化走出博物館,跟產業結合起來,跟千家萬戶的父老鄉親的生活和收入結合起來,文化才能紮下根,才能真正活起來。
記者:像咱用這種模式,是你們開創的,還是說有其他人也在這樣做?
穆峰:我們這兩年走的很難,我們很希望有一個人告訴我們這個事情應該怎麼去走,但是我們請了很多的專家教授:山大的、省內的、新之航的、包括浙大、中國農科院,當然我們也有很多的啟發,但是都沒有一個成熟的模式,就是在探路,我們這兩年一直在摸索中前進。我們「龍山味道」,它就是好貨嚴選。我們也提出來「三個要」的使命和目標。第一,我們就是要讓龍山文化走出博物館、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第二,我們就是要在龍山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用最傳統的工藝打造出最具特色的龍山味道。第三就是要做出產業來帶動父老鄉親致富增收,這是我們的一個初心和使命,這兩年我們也是這樣做的,整個龍山味道我們牢牢牢的抓住了鄉村振興產業振興的一個牛鼻子,通過打造品牌,助力產業振興,帶動父老鄉親致富增收,因為我們理解的鄉村振興肯定不只是修修路、種種樹、刷刷牆,它沒有產業作為支撐,是很難美下去的。
記者:咱們龍山味道和龍山文化,你是如何設計,讓他們交相輝映的?
穆峰:我們在龍山味道系列產品中,每一款產品都很巧妙的跟我們龍山文化進行了一個有效的融合。第一、我們的龍山水豆腐,我們提煉了一個核心的品牌價值:4600年龍山歷史文化積澱、兩口神奇的古井,才釀造了我們一塊天生的豆腐,它都是文化的一個傳承,再一個就是我們深加工的一些素食產品,我們叫它東坡素食,為什麼叫東坡素食?就是因為我們一代大文豪蘇東坡曾經縱馬龍山,留下「濟南春好雪初晴,才到龍山馬足輕」的千古佳句,在這裡品味了我們水豆腐以後,留下「煮豆作乳脂為酥,高燒油燭斟蜜酒」這樣的一些詩篇,我們在包裝和產品設計上,都進行了很巧妙的融合,大家在享用我們產品的時候,就能感受到我們龍山文化的魅力。還有我們在銷售的過程中,之前賣豆腐怎麼賣?就是敲梆子,我們在店面中豆腐做出來的時候,我們還通過豆腐小哥敲梆子方式,傳播我們的文化,傳遞我們的信息。我們有一款龍山小米的禮盒,就把乾隆當年御賜貢米金湯的品牌故事進行了很好的融合,還有就是我們很多包裝上的一些手繪,就是8500年前我們的先民們濱水而居、磨石成斧、立木成弓、種植五穀的一些場景等等,我們都進行了很好的融合。】
開發包括小米酒、小米醋、小米鍋巴在內的90多種小米產品;為了傳承傳統工藝文化及振興鄉村產業而建立的小米體驗館、龍山水豆腐產業基地、黑陶體驗館、推出一系列研學產品;2020年4月份,他們與抖音官方聯合舉辦「第二屆花開平陵田園賞花抖來迷短視頻挑戰賽」,實現1.2億次的流量曝光,線下吸引了50多萬遊客,帶動500多萬農產品銷售!數字背後是他和團隊一場接一場的硬仗。
在穆峰看來,2021年他們即將實現從孵化基地到產業基地的戰略轉換,進入一個快速發展階段。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奏出美妙的人間樂章。出生於1989年的穆峰屬於創業者中的「少壯派」,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六七十年代人的經歷——家庭原因他飽受貧寒之苦,甚至高一時,由於母親實在無力承擔,只好輟學打工,從廠區保安開始做起,歷經各種波折,所有這些都沒有阻擋住他前進的腳步,直至走上創業的道路。
【記者:像你這樣的一個經歷,很多人可能就出去打工了,滿足於一個月三千五千的收入,但是你不是這樣的。
穆峰:06年的時候,央視王利芬老師創辦了一個大型的創業真人秀節目,叫《贏在中國》,Slogan叫「勵志照亮人生,創業改變命運」,我身邊有一大批年輕的創業者是受這檔欄目影響,堅定不移的走上創業之路。
記者:你也是?
穆峰:對。我看這檔欄目的時候,每一期我都會拿著筆記本去記,我有一大摞筆記本,然後我當時每看一個電視劇、每跟別人做一次交流,就像記者一樣,好的東西我都會記下來,看電影我也會做筆記,就是基於對知識的那種渴望和對成功的這種欲望。昨天我還跟一個前輩,本地一個零售界非常成功的企業家聊,他說夢想是什麼?就是天天想、夜夜想、做夢都想,對夢想實現的這種渴望,就像求生的欲望一樣,我那幾年就像現在追星一樣,我就覺得我想成功,我得看看中國這些優秀的企業家,他們是怎麼成功的,我就創造一切機會和可能去見這些人,現在國內知名的企業家,我基本上見了得有一半——馬雲、柳傳志、俞敏洪、張瑞敏都見過,有些可能只是見一面,有些是打一個招呼,有些可能能聊幾句,但是我要見。
記者:去看看這些人,你去看看他的臉,去看看他的眼睛,你獲得的信息,和你看他一本書是截然不一樣,
穆峰:對。他跟書裡走出來的是不一樣的。
記者:我覺得你的這種經歷真的比上10個大學都要寶貴。
穆峰:我現在學歷也沒丟,我去年考研沒考過,我還要接著考。】
知名作家史蒂芬·茨威格在他的傳記名作《人類群星閃耀時》一書中提到,「一個人的最大幸運,莫過於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強時發現了自己人生的使命。」也許,穆峰就是這樣的幸運者,而這樣的幸運者和擔當者,除了他,還有更大的一群人——以實體形式運營當地區域公用品牌,操作起來需要諸多開創性的頂層設計,要敢想敢幹,更要善作善成,最根源的驅動力量是龍山街道以及章丘區委基於歷史文化基地振興或者復興的責任和考量,身處其中,穆峰對這件事情的認識,自然更深刻和久遠。
【穆峰:做這個事情它並不是穆峰做了一個品牌,它叫穆峰牌,做壞了只是我個人的一個事情,這個事情如果做好了不一定有人給我們鼓掌,但是做壞了的話,他會背負世世代代的一個罵名,因為這個東西不是我自己的,是大家的,人家已經做了上千年了,所以說我們就是要心懷敬畏,更好的傳承下來。】
(《濟南新動能百人訪談》由有人物聯網獨家冠名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