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清新農情」獨家原創首發,如需轉載,請註明,轉自百家號。
閒下來的時候,我們總想出去走走,呼吸一下不一樣的空氣。被工作或者日常壓得衝不過來氣的你,最需要一個可以享受休閒生活的地方,那麼河北邯鄲的小堤村最合適不過了!小堤村因為淳樸的田園風情和民俗風情,在2016被cctv評為「全國十大美麗鄉村」,現在前去遊玩的遊客絡繹不絕!
小堤村原本是從山西遷民至此,原定居於漳河堤旁,因為村子小,故名為小堤村。小堤村以千年棗林而聞名,一般普通棗樹的成活期為100年,而小堤棗樹林的棗樹年輪卻有500多輪,也就是已經幼500多年的樹齡,另外在小堤村中百年的棗樹達到566株,300年以上的棗樹能達到313株。無論是在數量上,樹齡上還是規模上,小堤村的古棗樹林都位居華北平原前列!千年棗林早已經成了小堤村的一張名片,吸引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駐足!
另外小堤村不僅只依靠這一方面,小堤村還充分保存下來了鑄鐵文化。小堤村鑄鐵文化歷史非常久遠。兩千多年以前,邯鄲作為趙國國都,更是全國的冶鐵業的中心,小堤村的祖先鑄鐵,用焦炭作為燃料,鑄造的犁鏵、鐵鏈、鎩刀等生產生活用品,遠銷國內上下。抗戰時期,小堤村的村民還曾為抗戰部隊鑄造武器。解放後,人民公社更是對個體鑄造業進行改制,不少有手藝的小堤村民進入合作社後,成為工人。後來改革開放開始,鑄鐵業更是空前繁榮,出現了第一批個體車床加工業,小堤村更是成為邯鄲的首富村。雖然現在鑄鐵業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但是小堤村的鑄鐵廠遺址和廠房,都被恢復成觀賞用的生產工業園,是非常有歷史價值的!
小堤村以本土文化為中心,打造屬於自己村的特色發展模式。長期以來,大棗是小堤村的經濟支柱。小堤村棗樹產的棗除了肉多之外,口感甘甜,有不少外村人想要移植,但是這些棗樹一出村卻無法成活,所以「小堤棗」的名聲就傳了出去。每年一到秋季,就有不少人都會提前來到小堤村預定大棗,小堤村甚至還開創了「古棗小堤」這個大熱鄉村IP。村民們還從傳統手工技藝特殊飲食入手,例如憑藉祖傳的手工麵食技藝,成為小堤村網紅飲食的「梁嫂發糕」,村中還有像石磨豆腐,八大碗,彩虹蔬菜面,手擀麵,小堤米線等小吃,成功留住遊客們的胃。
近幾年,小堤村在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打造專屬小堤村的鄉村味道,以傳承農耕文化為主,從千年古棗樹,鑄鐵工藝等當地傳統文化入手,配合冀南農家美食和民間傳說故事。遊客們穿梭在小堤村的村頭巷尾中,體驗最純樸自然的鄉土感情,使人們能在休閒遊玩的同時,重拾鄉愁記憶,回想起對鄉村的嚮往,在不知不覺中流連忘返。也讓小堤村成為一個集歷史,文化,生態,品味的旅遊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