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巴黎9月8日電 (記者 龍劍武)正值中國傳統中秋佳節,「貝家花園—一個法國醫生在北京」展和「圓明重光—圓明園文化展」8日同時在法國巴黎新華影廊和歐洲時報文化中心開展。作為官方紀念活動,這兩個展覽為中法建交50周年獻上了一份特殊禮物。
法蘭西科學院院士巴斯蒂、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董俊新、中國駐法國使館文化參贊李少平、政務參贊張偉、北京市海澱區委書記隋振江、北京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副秘書長白傑、歐洲時報傳媒集團總裁張曉貝等嘉賓出席了8日的開幕活動。本次展覽將持續到9月18日,由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北京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中國駐法使館文化處和北京市海澱區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共同主辦。
「貝家花園——一個法國醫生在北京」展反映了曾為中國抗戰做出積極貢獻的法國醫生貝熙業的事跡,記錄這段友情的就是位於北京市海澱區的貝家花園。該展以貝家花園為背景,由「醫生」、「鄰居」、「朋友」三個部分組成,展現貝大夫在華41年的生活故事,將他為中國反法西斯事業的貢獻和與生活在海澱西山的北京市民的生活交往細節,以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展覽以攝影展形式布置,整體以黑白色調為主,強化歷史感、真實感,以現今修葺完成的貝家花園彩色圖片結尾,寓示中國人民對貝大夫的緬懷與紀念。
據介紹,抗戰期間,貝熙業不僅為傷兵提供免費救治,為中國軍隊購買和運輸藥品,更在貝家花園設置秘密電臺、秘密交通站。今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時讚揚了貝熙業對中國抗日戰爭的貢獻及與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
同期舉行的「圓明重光——圓明園文化展」內容豐富,以時間為序列,通過圖片、影像、模型、文物構件(仿製品)、數字多媒體等形式,虛實結合地展示圓明園鼎盛、蒙塵與重華的歷程,還特別製作了「圓明園大宮門區模型」,包括南起宮門前大影壁,北至正大光明殿後之壽山的建築景觀。此外,圓明園按1:25的比例,以清朝史料記載和樣式房圖樣製作了12件紅木建築模型,表現圓明園內極具代表性的建築單體。
展覽設「遠逝輝煌」、「巨變滄桑」、「盛世重光」三個展區。「遠逝輝煌」展區主要展示圓明園從興建到鼎盛階段的盛況,包括地理位置、布局變遷、園林建築、藝術文化等;「巨變滄桑」展區主要展示圓明園慘遭劫難、數度蒙塵的歷史,包括珍貴圖片、中外文獻等;「盛世重光」展區則主要展示新中國圓明園的新生與發展,包括考古科研、遺址保護、服務民眾、文化復興等。同時展示的還有圓明園藝術,包括圓明園主題書畫、園林建築、琴茶文化,舉辦北京文化體驗互動活動等。
2012至2013年,「圓明重光」在德國、俄羅斯、英國展出均受到了熱烈歡迎,明年還將赴加拿大、西班牙展出。據悉,「圓明重光」是圓明園從2012年起全力打造的展覽品牌,旨在向國外受眾推廣圓明園與中華傳統文化,已成為北京市對外文化交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