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吳三桂降清對李自成而言是一大幸事,對山海關也是一大幸事

2020-12-15 孤風婉史
萬裡長城

1935年,詩文中一句:"不到長城非好漢"頓時將護了中原大地幾千年的萬裡長城知名度推向了一個人盡皆知的高潮,也向世人昭示這個幾乎伴隨中國封建社會全程的巨龍在中華人民中的地位。長城不僅是世界文化遺產,更是中國上下幾千年勞動人民的結晶。

在歷史發展的道路上,從秦漢開始,到明朝土木堡之變,長城作為屏障一直在抵禦著遊牧民族的入侵。但是後來清軍入關,長城卻失去了他的作用,長城也從此開始逐漸被人們所淡忘。

那麼把清軍入關歸咎於長城,或者說將中國落後歸咎於長城的說法到底對不對呢?而在當時長城身為屏障為什麼沒有抵禦入侵呢?

京師之危

1644年元旦,在這個處處張燈結彩慶賀新年的時候,當時的北京紫禁城內卻有著一股不一樣的氛圍。

原因無他,這個大明王朝現在除了大明崇禎帝外,還有剛剛稱帝的闖王李自成與一直覬覦關內土地的滿清政權。而在當時的大勢環境下,唯一可以抵禦滿清入關的只有吳三桂鎮守的長城了。

崇禎皇帝

在吳三桂前往遼東之前,後金政權(清王朝)已經與明政府進行了幾次或大或小的交戰,其中當數廣寧之戰與寧遠之戰最為出名。

廣寧之戰中,由於當時的後金(清王朝)強勢崛起,在明朝部隊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便攻打過來。以至於當時的明朝全線潰敗,遼東甚至關外之地盡失,明朝防線也不得以退回到山海關。

在後金奪得關外之後,出於政權穩固與關外漢人居多的因素影響,當時的首領努爾哈赤下令大肆屠殺百姓,來穩固自己統治。

1626年,努爾哈赤在取得遼瀋大捷之後便開始進軍山海關。當時的寧遠(今遼寧興城)是山海關也是大明在關外最後的屏障。倘若寧遠一失,那麼關外便真的無險可守,同樣山海關也將直接暴露在滿族鐵騎之下。

努爾哈赤劇照

但是就這種情況而言,當時的朝堂之上"放棄關外,退守山海關"的聲音十分高漲,所幸有著袁崇煥的一句"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才使得關外土地沒有盡數淪喪。

為了抵禦後金,1623年,袁崇煥領兵萬餘駐守寧遠。

當時的努爾哈赤將自己的所有目光都放向了軍事重鎮山海關,至於寧遠這座小城他倒是沒有放在眼裡。而且因為有著明廷廣寧之戰的前車之鑑,努爾哈赤也沒有對這批僅僅萬餘的軍事力量加以重視。

要知道當時的軍事重鎮瀋陽、廣寧均是被努爾哈赤打下來的,所以寧遠對於努爾哈赤而言並沒有很重要。

但是他自己卻不知道,就是因為此次輕敵,讓他喪生在徵明之路上。

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趁遼東易帥之際,率軍六萬人直逼寧遠,當時的孤城寧遠僅有不到兩萬士兵。因為人數差距過大與努爾哈赤的主要目標在山海關,在抵達寧遠城次日努爾哈赤便下令攻城。

袁崇煥在寧遠城防禦

就此輕敵讓努爾哈赤並沒有打探到寧遠城的詳細信息。當時滿族軍隊以騎兵為主兇猛異常,但是與之相對的袁承煥在下令"堅壁清野"之後便開始用紅衣大炮攻擊敵軍。

就此,精於騎射的滿族士兵並沒有一如既往地取得勝利,反而傷亡慘重,努爾哈赤也中炮受傷,半年後更是以此引發毒疽,病逝於關外。

雖然他終身想擊敗大明王朝,但最終卻沒有踏入關中一步。

中原易主

後來的袁崇煥更是憑藉自己出色的軍事能力,取得了"寧錦大捷",成功將山海關保護了下來。倘若說袁崇煥可以一直守護下去,那麼清朝入關還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的事,長城也不會因此被迫"背鍋"幾百年。

明朝周邊形勢圖

但是後面發生的事卻是將袁崇煥,也是將明朝逼入了絕境。

1627年六月,寧錦大捷,與袁崇煥有關的軍中之人都受到了應得的賞賜。但是袁崇煥因為得罪魏忠賢的緣故僅僅增加一級官階,再無其他。同年七月,袁崇煥辭官回家。

同年十月,崇禎帝繼位,設計除去魏忠賢並且恢復了袁崇煥的地位。後來的袁崇煥便在關外與金軍鏖戰,互有勝負。

時至1629年,後金主皇太極率軍親徵,突破長城直逼京師。雖然有著袁崇煥率兵誓死抵抗打退金軍,但因為袁崇煥在朝堂得罪了太多人,並且金軍也設計離間,最終袁崇煥被凌遲處死,滿清政權也少了一位入關勁敵。

後來幾經波折,遼東軍事力量大權落在了吳三桂之手。

吳三桂在誓師動員

1644年初,因明朝滅亡已處於千鈞一髮之際,當時的朝堂之上便下令要求"撤寧遠之師以衛京城"。吳三桂便撤師還京,在3月22日,吳三桂收到了京師被闖王軍隊攻破的消息,無奈之下只能在山海關附近"自立"。

就當時的大勢而言,吳三桂以一支羸弱之師夾在闖王與滿清的部隊之間,急需尋找新主是吳三桂當時的目標。

本來的吳三桂想的是投奔闖王李自成,但是據傳後來吳三桂聽到自己的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部下擄去,吳三桂就此作罷,轉頭投向滿清多爾袞。

這也意味著吳三桂將山海關作為獻禮送給了滿清政府。

"攻陷"山海關的滿清政府當機立斷,趁吳三桂與李自成談判之際發兵進攻關內,終在1644年4月清朝攻陷北京,入主中原。

闖王李自成

而當時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也因為戰爭失敗的緣故不得已退回陝西,開始了自己的節節敗退之路。

據說在李自成進入北京城後並沒有選擇繼承前明朝的軍略繼續與後金政府對戰,反而因為農民軍的格局問題開始了固步自封、迅速腐化,所以才導致真正的失敗。

李自成在進入北京城後,確實任由自己軍隊中人進行破壞"子女玉帛盡供其用"、"斬門而入,掠金銀婦女"等現象更是屢見不鮮。但是大戰剛剛結束確實需要給士兵獎勵,而且雖然李自成軍隊迅速腐化,但基本的戰鬥力還是沒有喪失。

從1640年底李自成再次起兵,到攻陷北京城,李自成的起義軍隊只有三年半的戰鬥歷程。至於後期的山海關大戰,更是因為清朝的突然襲擊與吳三桂的反叛才使得李自成落敗,所以清朝入關依舊有一分運氣成分在裡面。

幸運的大順

倘若當時的吳三桂沒有"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滿清入關,反而選擇幫助李自成忠心耿耿地護住山海關。那麼清朝的軍隊反而會選擇從山海關西進犯北京,並且在華北平原上發揮自己強大的騎兵優勢,自西伐東,這將對李自成軍的形式更為嚴峻。

李自成佔領北京後形勢圖

在聽聞崇禎帝以身殉國後,多爾袞立即召開會議想要入主中原。但因為當時的北京城歸李自成所有,滿清曾經數次圍攻北京均未打下,李自成一戰便能攻克,所以多爾袞對李自成多懷敬意。

但是因為聽從明朝降將洪承疇的建議,多爾袞在幾經思慮之後最終決定西進入關。所幸在後來出徵路上遇到了吳三桂的乞降使者,多爾袞才決定移師山海關,山海關血戰爆發,李自成也得以留存大部分軍事力量。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國,並以此為根據地發兵北京。倘若清朝自西進東,那麼李自成便沒有退路可走,只能選擇被迫決戰,但是因為雙方實力過於懸殊,闖王最終落敗。

由此可見吳三桂降清對李自成而言是一大幸事,也對山海關是一大幸事。

相關焦點

  • 人生一大幸事:緣分讓我們遇見彼此,真愛讓我們相伴一生
    我們都知道人生三大幸事之一就是洞房花燭夜,當然這是要兩個相愛的人在一起組建家庭才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有的人是組建了家庭,但是兩個人卻沒有真心愛對方,沒有為家庭付出,那麼這也不算是一件好的事情。每一個人的人生軌跡都不盡相同,都會有自己別樣的精彩。
  • 實力雄厚的李自成為何會在山海關之戰中遭遇失敗?
    公元1644年,李自成大軍從西安一路東進,除了在潼關和寧武關等地遭到像樣的抵抗之外,其他明朝軍隊基本都是望風而降或者乾脆隔岸觀火,從而讓李自成得以順利殺入北京。據歷史記載,李自成進入北京以後,大順軍一度擁有百萬之眾,實力不可謂不雄厚。那麼問題來了,實力如此雄厚的大順軍為何會在後來的「山海關之戰」折戟沉沙呢?
  • 吳三桂是因為陳圓圓才引清入關?山海關是清軍入關的唯一途徑?
    而這時候,佇立在北方邊境上的一支重要部隊,實際上被隔斷開來,這就是吳三桂手下五萬關寧鐵騎。這是在遼東和滿洲八旗兵打出來的精兵強將,並且吳三桂手裡的山海關和寧遠,是面對的東北的第一條防線,也是最後一道防線了。李自成當然是想招降吳三桂。但是他手下的士兵們衝進了吳三桂的家,痛打了吳三桂的老爹,把吳家洗劫一空,並搶走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
  • 吳三桂若不獻出山海關,清軍是否能入主中原?
    近來有粉絲私信讀者,詢問了一個問題:如果吳三桂不獻出山海關,那麼清軍是否就無法入主中原?筆者的觀點是不會。很多史料上都記載了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投降清軍,致使大明天下盡失,事實上並非這麼簡單。即便是名將袁崇煥在戰術上也是採取了憑藉堅城固守的戰略,用大炮暫時阻擋了八旗軍的兵峰。而這種戰術,是無法磨練出像衛青、霍去病那樣馳騁大漠建功的鐵騎雄師的。吳三桂獻關的時候,大明朝已經滅亡,崇禎帝帶著無盡的憂傷在煤山自縊。此時與清軍直接對抗的李自成的農民軍。那麼農民軍的戰鬥力又如何呢?
  • 人生三大幸事,能有一個,就要恭喜你了!
    人生三大幸事,能有一個,就要恭喜你了!文/號外飛飛說歷史 圖/網絡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了,慢慢的開始追求精神層面上的東西。對於現代人而言,當今社會,追求幸福感成為一個「潮流」。現在的我們,從小到大在學校學習的時間很長,我們會遇到很多老師和同學,若是能在求學路上遇到一位知識淵博、德高望重的好老師悉心教育,想必是每一個學生的一大幸事。有這樣一位好老師的教導,我們必定如沐春風,受益無窮。潛移默化之中都能使我們更加積極努力地發奮學習。二、工作時能遇到一位好領導。離開校園之後的我們就會步入複雜的社會。
  • 如果吳三桂不帶路,清軍能順利進入山海關嗎?
    農民起義軍在闖王李自成率領下攻取了京師(今北京),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今北京景山)。延續了兩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結束了它的風雨飄搖,頃刻間轟然倒塌。駐守寧遠(今遼寧興城)的吳三桂奉命前來拱衛京師,結果走到半路上京師已破,遂返回山海關。
  • 吳三桂的請兵路線為何一波三折,是借兵助剿還是投降清軍?
    崇禎十七年春天,李自成佔領北京,吳三桂率軍入援,停留在山海關和北京之間,猶豫不定。在此後的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裡,雙方之間有過接觸和交易,過程複雜,許多事情現在已經很難說清楚,但有一點是比較明確的,就是吳三桂最初沒打算向清軍投降。按照《順治實錄》的說法,吳三桂第一次向清軍請求支援,已經是四月十五日。說明此時他與李自成之間已經談崩了,具體是因為老爹還是因為女人,這裡不細說了。
  • 為什麼李自成不到北京去抵抗清軍呢,山海關一破就不能守北京?
    在攻破北京之後,李自成進行了一次翻新,大明王朝就此滅亡。而李自成只停留了很短的時間,便一路向山海關進發,去消滅不服大順政權的山海關總兵吳三桂。但李自成想不到,吳三桂勾結關外滿清,多爾袞的八旗兵與吳三桂的關寧鐵騎聯合,擊潰了大順軍。
  • 李自成:山海關以外都是我的「戰略盲區」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李自成卻始終沒有在京東以至山海關地區部署重兵防守,殊不知這才是保證明朝殘餘勢力乖乖受降的重要砝碼。在當時,吳三桂的兵力已經由關外調入關內,駐紮於昌黎、灤州一帶,藉此良機,清廷迅速派出了鄭親王濟爾哈朗率軍一舉收取了山海關外的所有原明朝軍事據點。此時此刻,對於清朝勢力來說,僅剩下一座山海關便可使八旗鐵騎長驅直入,與李自成的「大順政權」一爭天下。
  • 歷史上的陳圓圓是何許人也,能導致吳三桂降清
    說到古代的美女,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四大美人,但是你知道嗎?歷史上可不僅僅只有四大美人哦,像我們常聽到的歷史故事中美女也是有的。可謂在當時也是轟動一時的響噹噹的人物,雖手無縛雞之力,卻使得明清鼎革之際的許多大丈夫為之傾倒。甚至由於陳圓圓被虜,吳三桂甚至衝冠一怒為紅顏,調轉馬頭歸降多爾袞,引清軍入關大敗李自成,從而改變了歷史的發展軌跡。那麼陳圓圓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 大順政權沒有長遠戰略規劃,只知道一味打殺,所以李自成屢降屢起
    如果還是和之前一樣動員幾萬人入關搶劫,那李自成的準備工作是足夠的,就算打不贏也不會全面崩盤,但因為小看了清軍的野心,沒有應對清軍大舉入關的預案,一片石戰敗後被清軍一路追著打,沒有喘息時間,只能倉皇逃回陝西,吳三桂已經背叛了大順攻破了山海關,那就必須出兵把山海關奪回來趁吳三桂立足未穩軍心惶惶的時候,必須趕在滿清和吳三桂合流之前,所以是越快越好,所以事不宜遲,李自成馬上就整軍出發了
  • 李自成北漂42天,被清軍攆出了京城,只因手下搶了吳三桂的愛妾
    崇禎元年(1628年),陝西發生饑荒,迫於生計,李自成投奔了舅舅高迎祥,高迎祥開始是個馬賊頭子,後來和一個叫王大梁的合夥舉起了造反的旗子,高迎祥自稱闖王,王大梁自稱大梁王。高迎祥和王大梁死後,李自成繼承了闖王的名號,他很有軍事才能,帶著一眾手下打進了京城,逼死了崇禎皇帝,可以說一手終結了大明王朝。
  • 吳三桂引清軍入關,背負罵名幾百年,你以為他真是為了陳圓圓?
    四月十三這天,李自成親自掛帥,帶領十萬大順軍去討伐吳三桂。吳三桂知道自己不是李自成的對手。所以,他想到了清軍。他給多爾袞寫信,不過是站在明朝的立場,以明臣的名義,請北朝(清)出兵攻打北京,為明朝皇帝報仇,殺盡亂民。
  • 曾國藩與吳三桂都出賣漢人,前者頌德後者卻被罵,原因是什麼?
    前言:曾國藩與吳三桂都是清朝的功臣,曾國藩的歷史評價極高,但是吳三桂已經成了漢奸的代名詞。曾國藩算半個聖人,深受儒家思想薰陶,「食君之祿,擔君之憂」家國觀大於民族觀,古人都覺得讀書是治理天下的。下面分析一下,曾國藩與吳三桂的歷史評價,為何差距如此大。
  • 崇禎太子朱慈烺下落之謎:是被李自成送給吳三桂還是當和尚了?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兵臨城下,崇禎皇帝自知大勢已去,事不可為,急召太子,命火速出匿逃生,自已則登煤山上吊自殺。三月十九日起義軍攻入北京內城,統治中國近三百年的明王朝在農民起義的暴風雨中宣告滅亡。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後,崇禎太子朱慈到何處去了?最後下落究竟如何?當時眾說紛紜,是明末清初一大懸案。
  • 明史:李自成到底當了多久的皇帝?他為何要三建政權、兩次登基?
    但李自成沒有在北京城站穩腳跟,因沒能順利招撫明朝寧遠總兵吳三桂和山海關總兵高第,李自成於四月十三日親率大軍前往山海關剿滅吳三桂和高第,四月二十二日,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精銳敗於吳三桂和清軍的聯手之下,隨即逃回北京,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城內舉行了第二次登基儀式,第二天,即四月三十日,李自成就退出北京,逃往西安。
  • 如果沒有吳三桂幫忙,多爾袞能佔領山海關嗎?能消滅南明嗎?
    第一次是1629年,皇太極親自帶隊,經蒙古繞道,避開了明朝重兵把守的山海關,從長城喜峰口殺到了北京城下,大肆搶掠。此後,他們幾乎按照相同的套路,還來了4次,山西、河北、山東都是被搶的重災區,清軍幾乎來去基本自由,有不怕死的明軍敢出來野戰的,幾乎都被清軍不費力氣擊敗,明朝戰將盧象升就是這樣犧牲的。  打野戰,清軍應該可以以一當五,他們求之不得。
  • 吳三桂鎮守山海關,手裡有多少人馬?為何不選擇自立卻投靠多爾袞
    其實吳三桂也是在觀望,等著北京傳來消息,基本上已經默認了大明朝滅亡的結果。如果吳三桂的兵馬足夠多的,那麼完全可以逆轉形勢,從山海關回來對付李自成。很顯然,他的兵馬並不多,還不足以改變局面,尤其是不足以單獨對付李自成。從後來在山海關與李自成一戰的結果,我們也看得出來,吳三桂的實力十分有限。
  • 明朝覆亡在即,吳三桂率大軍駐守山海關一帶,為何沒有及時勤王?
    其實,在帝國覆亡前夕,崇禎帝只要把吳三桂從山海關調往前線平叛,便極有可能扭轉敗局。那麼問題來了,吳三桂擁有精兵數萬,為何沒有及時入京勤王?一切,還要從李自成率軍入京說起。鑑於大順軍的攻勢凌厲,薊遼總督王永吉、太常少卿吳麟徵等人向崇禎帝上書,請求讓吳三桂撤守寧遠、駐軍山海關,在形勢危急時,率數萬關寧鐵騎入援京師,以阻遏乃至消滅大順軍。關寧鐵騎是明朝末年最精銳的部隊,由孫承宗創建,並在袁崇煥手下趨於成熟。
  • 人生五大幸事,可遇而不可求(深度好文)
    人生路漫漫,有以下「五大幸事」,足以抵消生活的瑣碎繁雜,願你一生擁有!01人生幸事—吃得好《禮記》曾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焉。」人的睡眠,非常重要,睡得好,也是人生幸福之一,會睡覺的人,往往也是會享受生活的人。這是一種健康,也是一種心態,更是期待明天的一種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