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政權沒有長遠戰略規劃,只知道一味打殺,所以李自成屢降屢起

2020-12-24 小南看世界

歷史上,大順政權沒有長遠戰略規劃,只知道一味打殺,其實當時情況可謂三足鼎立,大順在西北明王朝死守華北,江南則被大順攔腰折斷,清軍虎視關外,這個時候大順王朝不要急於北上消滅明王朝,而是鞏固西北建立完整的地方政權,順勢進攻漢中、巴蜀,並且直下江南,這樣一來明王朝滅亡只是時間問題,大順王朝阻力還不會那麼大,江南財富盡在掌握,這個時候可以考慮北伐大明,但是依然可以爭取清王朝支持,完全可以效法朱元璋對待突厥的辦法,實在不行大順軍也可以兩線作戰,明王朝那個時候只剩下空架子。

其次,李自成當時應該認為清軍只是像往常一樣入關劫掠,沒意識到是舉國動員進來佔地盤的,他也沒條件提前獲知這個重大情報,因為大順軍在關外沒有哨探,如果他提前知道清軍要大舉入關,我相信他不會只帶幾萬人去山海關送人頭,而是會急調其它地區的大順軍兵力北上,最起碼要先搞好防守,而不是倉促地跑去野戰,正常情況下北京守半年毫無問題,大順軍得不到充足糧餉又久攻不下北京自然就撤了,但大順政權還是太年輕了,竟然不按套路出牌無視後勤直插北京。

只是明朝人心已盡才讓李自成不戰而勝,這反倒把大順整到了坑裡,總得來說李自成起事較晚,核心團隊成熟度不夠,失敗是大概率的,絕不是偶然,李自成誤判了清軍的入關路線,也沒料到清軍是急行軍這麼快就到了,以為還是像過去那樣走喜峰口,所以看大順軍的行軍路線,開始是往密雲去的,中途得知清軍走的遼西走廊去了山海關,才調頭向東,這兩大判斷失誤,決定了一片石之戰還沒打結果就註定了,清軍這次入關的目的不是劫掠,不是和金朝一樣入主中原,而是統治整個中國,這一點誰都沒想到,畢竟連蒙古人都是細嚼慢咽,清軍的胃口居然出乎邏輯的大,要不南明也不能幹出聯虜平寇的事兒來。

如果還是和之前一樣動員幾萬人入關搶劫,那李自成的準備工作是足夠的,就算打不贏也不會全面崩盤,但因為小看了清軍的野心,沒有應對清軍大舉入關的預案,一片石戰敗後被清軍一路追著打,沒有喘息時間,只能倉皇逃回陝西,吳三桂已經背叛了大順攻破了山海關,那就必須出兵把山海關奪回來趁吳三桂立足未穩軍心惶惶的時候,必須趕在滿清和吳三桂合流之前,所以是越快越好,所以事不宜遲,李自成馬上就整軍出發了。

但是半路上滿清趕到怎麼辦?簡單,派人切斷山海關和滿清的聯繫,於是派了唐通斷北道,同時預警清軍的到來,只能說,李自成的人事已盡,成事在天,吳三桂已經背叛了大順攻破了山海關,那就必須出兵把山海關奪回來趁吳三桂立足未穩軍心惶惶的時候,必須趕在滿清和吳三桂合流之前,所以是越快越好,所以事不宜遲,李自成馬上就整軍出發了,但是半路上滿清趕到怎麼辦?簡單,派人切斷山海關和滿清的聯繫,於是派了唐通斷北道,同時預警清軍的到來,只能說,李自成的人事已盡,成事在天。

李自成其實應該對清軍實力有粗略估計,他跟洪承疇主力打過,李自成全軍覆沒18騎逃入商洛山,然後洪承疇率8總兵出關打清兵,然後全軍覆沒,另外,滿清也沒想到吳三桂突然投向他們,導致打了個措手不及,而且滿清迅速籠絡地主,李自成還從那裡頭鐵搶土豪來,其實我更想黑的是南明,滿清和大順打的時候,他們從那裡內耗,無論是大順,還是吳三桂,都低估了山海關的重要性,低估了山海關對於後金的重要性,所以大順只是把吳三桂當作明朝最後一個有資格頑抗的軍事力量,把山海關當作普通的九邊邊關,而沒有想到吳三桂是為漢朝百姓守門。

最後,因為李自成屢降屢起,形勢一不對就投降,明軍主力一去關外就復反,李自成實際上與黃太吉相互呼應、互為表裡,活活玩死的明王朝,黃太吉也面臨草原上的對手與缺糧問題,所以形勢一不對就求和,下面有請闖兄弟表演,等闖兄弟撐不住了,再放著我來!所以,李自成自以為是與黃太吉達成默契的,惺惺相惜,有心理上的盟約作備,沒想到蠻夷不吃這一套,沒有什麼契約是不能違反的,更何況與反賊沒有可落實的約定。

相關焦點

  • 「大順政權」敗在了哪?李自成:山海關以外都是我的「戰略盲區」
    此時此刻,憑藉著起義軍還未消散的銳氣一舉將「大順政權」全面取代大明王朝成為了擺在李自成及其身邊的謀臣武將面前的下一步戰略規劃。同年正月初八,大順軍在李自成和劉芳亮的率領下分兵南北兩路由西京出發,開始了渡河東徵、奪取京師的大規模戰略行動。
  • 大順政權為何快速滅亡
    事實上北方的士紳階層對於大順政權已經從觀望狀態轉變成主動投誠的狀態,對於他們而言大順取代明廷只是「改朝換代」,為了自身利益著想,儘早歸順大順政權從而獲取更多的政治權力是正確選擇。在大順沒有被滿清擊敗之前,明廷的文官武將們肯定會投靠漢人政權,不可能主動想著去投靠遠在關外,形式不明朗的滿清。
  • 李自成的大順在此建都算不算?
    這個王朝雖然只持續了4年,但西晉在西安建都的事實卻是確實的。13朝說這是目前的西安官方認可說法,西安出版社在2014年還出版了一本名為《十三朝古都西安》的書。這種觀點即在12朝之上又增加了東漢。東漢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於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被董卓挾持遷都於長安。
  • 李自成抗清最激烈的1645年,張獻忠為什麼攻打大順政權漢中
    公元1645年正月張獻忠親率大西軍主力北上,攻打大順佔據陝西漢中地區。開始張獻忠的大西軍進展順利,主力先鋒李定國迅速打敗大順大將韓文佔據漢中。但隨後大順軍名將賀珍率部迅速救援漢中,先打敗並生擒大西虎威將軍張能第,後又兩次打敗大西軍主力李定國部,最終迫使張獻忠放棄佔領漢中退回西川。
  • 明史:李自成到底當了多久的皇帝?他為何要三建政權、兩次登基?
    看了很多網絡上關於李自成的內容,發現,有部分人一直認為李自成只當了42天皇帝,但李自成並不僅僅只當了42天皇帝,這個時間其實是指李自成麾下的大順軍,從進入北京城到離開北京城的時間。那麼,李自成到底做了多長時間皇帝?為什麼有人會認為只有42天?這42天裡,李自成做了些什麼?下面一一闡述。
  • 為什麼李自成不到北京去抵抗清軍呢,山海關一破就不能守北京?
    在攻破北京之後,李自成進行了一次翻新,大明王朝就此滅亡。而李自成只停留了很短的時間,便一路向山海關進發,去消滅不服大順政權的山海關總兵吳三桂。但李自成想不到,吳三桂勾結關外滿清,多爾袞的八旗兵與吳三桂的關寧鐵騎聯合,擊潰了大順軍。
  • 實力雄厚的李自成為何會在山海關之戰中遭遇失敗?
    公元1644年,李自成大軍從西安一路東進,除了在潼關和寧武關等地遭到像樣的抵抗之外,其他明朝軍隊基本都是望風而降或者乾脆隔岸觀火,從而讓李自成得以順利殺入北京。據歷史記載,李自成進入北京以後,大順軍一度擁有百萬之眾,實力不可謂不雄厚。那麼問題來了,實力如此雄厚的大順軍為何會在後來的「山海關之戰」折戟沉沙呢?
  • 李自成九宮山被殺後,他漂亮的高皇后下場如何?你可能永遠不會信
    闖王兵敗 就這樣,在高桂英的幫助之下,李自成的隊伍越做越大,從「闖將」做到了「闖王」,又在1644年1月的時候建立的大順政權,在西安當了皇帝
  • 李自成在九宮山被殺,手下那2位精通奇門遁甲的謀士,下場如何?
    一開始,李自成帶著自己的起義軍將明朝滅亡,隨後在北京建立了大順王朝,但是,這一個政權就像是奔向天空的煙花一般,就只有那短暫的絢爛。 擋水時,李自成身邊帶著20多個隨從登山探路,但是,1945年5月17日,在九龍宮地區被當地的村民誤殺。在當時,李自成的離世,給整個的 「大順」隊伍帶來了極為重大的打擊,不得不說,這也實在是太大意了!不過,也有人提出,當時,在李自成手下分明就有2個很厲害的人——牛金星和宋獻策,這兩人可以說是「神機妙算」,而且謀略了得,當時為何不阻止這一場悲劇的發生呢?
  • 佔據北京的42天裡,李自成都幹了什麼?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大順軍佔領北京。當日上午,大順軍舉行了入城儀式,「劉宗敏整軍入,軍容甚肅」。當日中午,李自成在劉宗敏、牛金星、宋獻策等大順政權文武大員的簇擁下由德勝門入城。這裡需要說明一下,李自成雖然在西安就已經建國大順、改元永昌,但卻沒有舉行即位典禮,所以,李自成的皇帝生涯實際上應該從崇禎十七年四月二十九日的即位典禮開始至弘光元年五月亡於湖北九宮山為止,約有一年時間。
  • 李自成為何只在北京當了42天的皇帝?看看他在北京42天都幹了啥
    1644年對於中國來說,註定是風雨飄搖的一年,這年發生了許多的事,這些事足以左右中國歷史的走向,這年崇禎皇帝還在苦苦支撐搖搖欲墜的大明王朝,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順政權,張獻忠在四川建立了大西政權,以多爾袞為首的滿清在關外虎視眈眈,四方各自坐鎮一方,這時只需要一隻蝴蝶煽動一下翅膀,就足以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
  • 李自成侄子李過原來寫了這麼多日記和回憶錄,但是,讀了不許笑喔
    黃巢和李自成是中國歷史上兩大草莽英雄。這兩人均崛起於布衣底層,糾結起百萬之眾,衝州撞府,攻城掠地,闖入帝都,建立起自己的「皮箱王朝」,又在轉瞬之間,迅速敗亡。所以,大多數人寧願選擇相信謠傳而不願面對已經無比清晰的真相。這不,繼李自成禪隱之說後,近來又興起了李過禪隱之說。李過,又名錦,字補之,人稱「一隻虎」,是李自成的同庚侄子,跟隨李自成起事,身經百戰、屢立戰功,後任大順制將軍、都督。李自成登基後,封之為亳侯。
  • 佔據潼關,闖王李自成為啥擋不住清兵,倉皇逃離、放棄西安
    導語:崇禎十七年也就是大順永昌元年(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順政權,此後更是屢戰屢勝,終究攻滅明王朝。不過,彼時最大的敵手並不止明王朝,北方的女真同樣虎視眈眈,而李自成部猶在沾沾自喜,全然沒有憂患意識。
  • 江口沉銀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主人之爭:可能系李自成賜與張獻忠
    這一年,張獻忠率領大西軍轉戰於湖廣地區,後鑄王印「西王之寶」……由此可見, 崇禎十六年(1643年)的上半年,張獻忠已經建立起自己的政權,並且稱王。他此時所自稱的「西王」,與之前所稱「西營八大王」的含義已經完全不同,不僅是一支軍隊的最高領導者,更是一個割據政權的最高領導者,這是他身份的一次重要轉變。
  • 闖王李自成"吃活人"的真相:福王朱常洵被活燉
    次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由於起義軍領袖犯了勝利時驕傲的錯誤,迫害吳三桂的家屬。逼反吳三桂,滿洲貴族入關,聯合進攻農民軍。他迎戰失利,退出北京,率軍在河南,陝西抗擊。劉宗敏、宋獻策和李自成的兩位叔叔當時就被殺害。就在這個時候,大順朝丞相牛金星認為大勢已去,竟然置江山社稷於不顧,不辭而別,開了小差,投降了清軍。這對大順政權以及軍隊不能不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大順軍在湖北陽新、江西九江連續遭受重大挫折後,往東的去路已經被清軍截斷。他們手中掌握的數萬艘船隻也被清軍掠奪一空。清朝親王多鐸的部隊已由河南歸德(商丘)、安徽泗州直趨南京。
  • 為何說吳三桂降清對李自成而言是一大幸事,對山海關也是一大幸事
    而且因為有著明廷廣寧之戰的前車之鑑,努爾哈赤也沒有對這批僅僅萬餘的軍事力量加以重視。要知道當時的軍事重鎮瀋陽、廣寧均是被努爾哈赤打下來的,所以寧遠對於努爾哈赤而言並沒有很重要。但是他自己卻不知道,就是因為此次輕敵,讓他喪生在徵明之路上。
  • 明朝一武將,清朝派出6位親王也不是對手,可惜最後被叛徒所殺
    因為這兩個朝代是由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我們國家。特別是清朝,建國的過程比元朝更曲折。滿軍當時要面對風雨飄搖的明王朝,還有險些就要贏得天下的李自成,以及張獻忠的西軍部隊也是虎視眈眈。儘管清軍氣勢如虹,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也不是一帆風順,更是付出了巨大代價。
  • 清朝著名將領王輔臣對清朝屢降屢叛,最後飲毒酒自盡
    時值天下大亂,追隨姐夫劉某參加農民軍,王輔臣生性好賭,曾一夜輸掉銀子六百兩,劉某知道後,打算殺了他,在房內拉著弓箭等王輔臣進來,一發沒射中,王輔臣反殺了劉某逃亡。後來流竄到明朝同總兵 姜瓖麾下,姜瓖手下有個將領叫 王進朝,沒有子嗣,並領王輔臣做了乾兒子,王輔臣也就此改姓王。王輔臣面孔白皙,長身玉立而眉如臥蠶,酷似世上流傳的 呂布畫像,得了個「活呂布」的名號。
  • 李自成最後一搏武昌之戰,霸陳圓圓悍將劉宗敏戰死,宣告大順覆滅
    我軍亦分水陸兩路躡其後,追及於鄧州、承天、德安、武昌、富池口、桑家口、九江等七處,降者撫之、拒者誅之。窮追至賊老營,大敗賊兵八次……俘自成兩叔偽趙侯(李守義)、偽襄南侯(李守正)並自成妻妾二口,獲金印一顆,又獲偽汝侯劉宗閔並一妻二媳、自成養子偽儀侯姜耐妻、偽齊侯顧炎妻、偽總兵左光先並一妻三子及術士偽軍師宋獻策,又獲太原府故明晉王二妃。其自成兩叔及偽汝侯劉宗閔(劉宗敏),俱斬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