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侯乙編鐘收藏在哪個博物館 曾侯乙編鐘是哪個年代
曾侯乙編鐘,戰國早期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編鐘是中國古代大型打擊樂器,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目前收藏於湖北博物館內。
-
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尊盤雙雙入選,湖北省博十大「鎮館之寶」!
曾侯乙編鐘 1978年出土於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年代為春秋戰國時期。鍾架長7.48米、高274米、寬3.55米。
-
曾侯乙墓考古:曾侯乙編鐘奏響中華文明悅耳之音
在悠久的中華文明發展史上,來自「孔子時代」的音樂曾侯乙編鐘歷經兩千多年經久不衰;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文明再發現進程中,曾侯乙墓考古發現這個中國「國家寶藏」不斷為人類譜寫共同的「世界記憶」。早在曾侯乙編鐘之前,包括黃翔鵬在內的音樂文物專家已經先後到過山西、陝西、河南、甘肅等地,對出土編鐘進行研究,並提出了「一鍾雙音」的發現。但是,這一新成果卻每每被斥為「無稽之談」,沒有人相信在一件鐘上會發出兩個不同的音。直到曾侯乙編鐘的出土,中國先秦樂鐘的「一鍾雙音」才被世人普遍認可。
-
「古樂鍾皆如合瓦」:千古絕唱的曾侯乙編鐘一鍾雙音的奧秘
1978年湖北省的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擂鼓墩發掘了一座戰國早期曾國國君的墓葬——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珍貴的文物,特別是全套大型曾侯乙編鐘轟動了中外。全套編鐘共64件,由青銅鑄就,出土時分3層8組懸掛在由兩名青銅佩劍武土雙手託起的曲尺形漆木鐘架上,氣勢雄偉壯觀。
-
鍾在古代不僅是權位的象徵,它的聲音也是最高貴的
金包含:鍾 (編鐘、特鍾)、鎛、鐃、句鑃、於、臀鈴、方響、鑼、雲鑼、銅鼓、鈸、鈴、鐸、鉦、鐃鈸、雲板、 鋩鑼最有名的為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戰國時期一套編鐘曾侯乙編鐘,是迄今發現編鐘數量最多、規模最大、保存最好、音律最全、音域最廣的樂器。現存於湖北省博物館。
-
主持曾侯乙墓發掘的譚維四先生走了:當年考古的「曲折傳奇」
出土了舉世聞名的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尊盤等國寶的曾侯乙墓被認為是20世紀世界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譚維四主要學術成果有《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曾侯乙墓》、《古代文明探索之旅叢書·樂宮之王——曾侯乙墓考古大發現》、《中國重大考古發掘記——曾侯乙墓》等。主持的曾侯乙編鐘複製項目曾獲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獎、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等。
-
武大教授復原曾侯乙帳篷
1999年,隨州曾侯乙墓西側發現5個陪葬坑,其中一號陪葬坑出土467件青銅構件,考古研究認為是帳篷構件。張昌平和團隊前後花了10年時間,藉助3D建模和多種考古研究手段,復原了這頂帳篷。相比同時期大量流行的青銅禮器,曾侯乙帳篷青銅構件淨素無紋,都是基於實用性進行設計和使用。
-
曾侯乙編鐘:代表古中國的青銅器,擊碎七聲音階來自西方的說法
隨後,文物專家、音樂專家、古文字專家、機械專家等專家組成聯合研究小組,共同研究曾侯乙編鐘背後的秘密。曾侯乙編鐘共有65件,分三層八組掛在銅木結構鍾架上,鐘體總重2.5噸,連同鍾架部分,合計4.4噸。這個數字背後是什麼概念呢?
-
葉家山西周古墓3個月發掘74座墓葬 比曾侯乙墓早500年
墓地除發現有「曾侯諫作寶尊彝」的銘文器物外,還新發現了銘有「公白作寶尊彝」的銅器,進一步顯示出墓地的國屬應屬西周早期的曾國。 比曾侯乙墓早500年 隨州是研究西周歷史的寶地,除了葉家山西周早期墓地之外,上世紀70年代在隨州還發現了舉世矚目的曾侯乙墓,其中出土的曾侯乙編鐘享譽世界。
-
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到底有多牛
這帶火了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展,這些天,省博迎來一撥又一撥中外遊客。 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到底有多牛? 多件文物創「世界之最」 1978年發掘於隨州城郊擂鼓墩的曾侯乙墓,是一座戰國早期曾國國君墓。 自曾侯乙墓重見天日,專家們就對其進行孜孜不倦的研究,發現曾侯乙墓文物創下許多「之最」:世界上最早的二十八星宿圖;先秦時期最大、最重的青銅酒器;目前所見最早的竹簡實物;出土盞、漏匕、杯、帶鉤等一批金器,數量之多在先秦墓葬中罕見,2156克的金盞更是出土最重的先秦金器;十二律俱全、一鍾雙音的曾侯乙編鐘,是音樂性能最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樂器之王及世界上最龐大的青銅樂器。
-
宋衛平的「桃李春風小鎮」來吉林了!佔地338萬㎡,或明年上市
在中國,提起特色小鎮開發,有一家企業繞不過去——藍城。成立於2010年的藍城房產建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由昔日綠城的掌門人宋衛平牽頭組建。如今,藍城已經成為小鎮開發的引領者,開發了烏鎮雅園、杭州桃李春風、杭州春風長樂等具有標杆意義的特色小鎮。
-
我縣召開桃李春風小鎮概念性規劃評審會
田文靜講話嶽陽縣融媒體中心4月8日訊(記者 陳晨 付琴)4月8日,我縣召開桃李春風小鎮概念性規劃評審會,縣委書記田文靜,縣委副書記、縣長曾平原,縣領導易新嶽會上,與會人員就桃李春風小鎮概念性規劃內容進行了討論。據了解,桃李春風小鎮項目地處麻塘辦事處,涉及3個行政村,西鄰洞庭湖,東接麻布山森林公園。項目以文旅產業為核心驅動,帶動基地全域發展,助推區域融城戰略。項目建設將以山湖田園為基底,以文旅度假為引領,以康養為特色,打造特色康養目的地。
-
嶽陽桃李春風文旅小鎮項目成功籤約
嶽陽日報全媒體訊(通訊員 鍾斯洋 袁穎)9月29日,嶽陽桃李春風文旅小鎮項目籤約儀式在縣委黨校舉行。據悉,嶽陽桃李春風小鎮項目選址於麻塘辦事處金壠村,總規劃面積約5858畝,總投資約45億元,分三期進行投資。項目以山湖田園為基底,以文旅度假為引領,以生態康養為特色,著力打造全域旅遊特色康養目的地。田文靜對項目的成功籤約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嶽陽桃李春風文旅小鎮項目正式落地,標誌著嶽陽縣旅遊業招商引資工作取得又一豐碩成果,必將加速推動嶽陽縣文化旅遊產業大發展、大繁榮。
-
曾震動世界的曾侯乙墓哪裡出奇?專家:沒有它青銅文化還在上小學
曾侯乙木棺 經專家認定,這些女屍應該是為墓主人陪葬的人殉,近年來也有學者認為這些女子就是平日為墓主人曾侯乙演奏歌舞的樂工。 身份揭秘 主棺旁的發現一件刻有「曾侯乙之寢戈」銘文的戈,可以斷定棺內之人是戰國時期曾國的諸侯,名「乙」,因此稱之為「曾侯乙」。 文物數量超乎想像 曾侯乙墓中共出土禮器、樂器、漆木用具、金玉器、兵器、車馬器和竹簡15000餘件,僅青銅器就共計6239件。
-
綠城·桃李春風美麗綻放
當美麗銀川與理想綠城相遇,一場關於美好的故事便悄然上演。8月28日,綠城·桃李春風美好生活媒體見面會如約而至。眾多綠城粉絲、意向客戶、媒體記者及各界人士齊聚銀川六號小院,共同見證綠城·桃李春風的美麗綻放! 綠城始終不變的是與生俱來的對美麗建築、美好生活的追求。
-
武大教授復原了曾侯乙帳篷
12月1日,記者獲悉,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張昌平與團隊成員一道,復原了曾侯乙使用的帳篷。張昌平介紹,這是我國迄今所見公元前最大、最複雜的帳篷,由127件木質杆件套接338件青銅構件組成,已有標準件的設計和製作,具有當代工業和建築設計理念,方便搭建、拆卸和運輸。1999年,隨州曾侯乙墓西側發現5個陪葬坑,其中一號陪葬坑出土467件青銅構件,考古研究認為是帳篷構件。
-
新百正式進駐桃李春風!讓小鎮生活更便捷更舒適
11月13日,新百聯超入駐桃李春風健康生活小鎮籤約儀式在桃李春風健康管理中心春風小館舉行。 桃李春風健康生活小鎮董事長鍾淑君致辭。 新百集團副總裁、超市公司總經理梅亞莉致辭。
-
長街宴,一場只能發生在桃李春風的美好約會
桃李春風的小鎮中心「春風裡」就是難得一見的場地。仿照「南宋御街」,長長的步道蜿蜒在白牆黑瓦的街巷間,足以安置下近百張長桌。他們的眼光不局限於「賣房回本」,而是通過凝聚業主,讓小鎮好好生長。桃李春風團隊組織業主們參加各色活動,讓有共同愛好的人結伴而行,從而形成一個個小圈子。直到現在,30多個活躍社群裡還是每天熱熱鬧鬧,通過興趣和線下活動,粘合入住桃李春風的新老業主。
-
廈門桃李春風:再現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自在呼吸,與景為伴
那時的宋衛平,便是靠著自己獨特的想法和不同於一貫的創新做出了桃李春風這個產品,在當時低迷到不能再低迷的樓市中殺出一條「血路」,至此中式合院和特色小鎮的潮流便一炮而紅,席捲全國。 在藍城小鎮中,所居業主不僅僅是鄰裡街坊,更是彼此的家人。 因此桃李春風一經出世,便驚豔全國,不僅僅是因為其將粉牆黛瓦的江南意象帶入了尋常百姓家,更是因為桃李春風將1500年前陶淵明筆下的「桃源生活」重現人間。
-
曾侯乙尊盤真的無法複製?難點在哪?
曾侯乙尊盤真的無法複製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難點不是怎樣複製出一個肉眼看來一模一樣的曾侯乙尊盤,而是怎樣通過當時的技術來完美還原一個曾侯乙尊盤。很長一段時間,學界公認曾侯乙尊盤尊口、盤口沿及獸形附飾是以「失蠟法」鑄造的,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逐漸有學者提出質疑,甚至有學者提出了:中國青銅時代不存在失蠟法鑄造工藝的觀點。「失蠟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曾侯乙尊盤究竟是以「失蠟法」鑄造而成?還是「範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