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 專家提醒要從飲食起居各方面進行養生保健

2020-12-21 瀟湘晨報

半島記者 齊娟

6月21日為夏至,此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海慈醫療集團治未病科戴淑青主任提醒市民,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天氣炎熱而生機旺盛,也是人體新陳代謝旺盛的時期,人體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暢旺起來。養生要順應時節,從飲食、起居等方面進行養生保健。

飲食宜多吃「苦」

在中醫養生中,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在飲食方面,適當吃些辛溫類食物,最好適當吃點「苦」,如苦瓜、蓮子心等都是清熱祛暑的佳品。還可吃些金銀花綠豆粥,喝些菊花枸杞茶、麥冬金銀花茶等。忌食過於腥熱的食物,以免上火。

解暑佳品綠豆湯

綠豆性味甘涼,有清熱解毒之功效。進入盛夏,在外工作、學習的人們回家後喝上一碗涼爽可口的綠豆湯,頓時會覺得汗消熱解。

綠豆中蛋白質含量比雞肉還多,大分子蛋白質需要在酶的作用下轉化為小分子肽、胺基酸才能被人體吸收。老人、兒童以及體質虛弱的人腸胃消化功能較差,很難在短時間內消化掉綠豆蛋白,容易因消化不良導致腹瀉。另外屬於寒涼體質的人,例如有四肢冰涼、腹脹、腹瀉便稀等症狀者,不適宜太頻繁飲用綠豆湯,否則會加重症狀。

要避免綠豆過於寒涼引起不適,可以選擇吃綠豆粥解暑。綠豆湯也不宜喝冰鎮的,否則會造成脾胃失衡和腹瀉。

多喝涼鹽開水防中暑

在夏天或高溫作業場所工作一段時間後,有輕度頭痛、頭暈、耳鳴、噁心、眼花、無力、口渴及大量出汗等病症,就是中暑先兆。在強烈的夏日陽光下照射過久,容易發生中暑。另外,如出汗過多,體內水和鹽大量排出,得不到及時補充,水鹽代謝發生障礙,也會中暑。

要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同時做好防暑降溫工作。中午陽光最強或溫度最高的時候多休息,不要長時間在太陽下暴曬,不要在悶熱的環境下工作、勞動、學習。野外工作時最好穿淺色或白色衣服,戴帽子,並注意適當休息,多喝清涼飲料、涼鹽開水、綠豆湯等。藿香正氣水、清涼油對中暑有一定預防作用,夏日工作時最好隨身攜帶。

起居宜晚睡早起

起居調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運行。此時天氣是晝長夜短,每天最好養成午睡習慣,但時間不宜超過半小時。只要合上眼睛休息一會兒就能達到很好的養陰效果,對恢復體力消除疲勞有一定好處。

情志宜神清氣和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就是說,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洩。

夏至前後半月最宜節氣針灸

節氣灸是古人根據「天時」,有選擇地針灸不同穴位,預防該時節好發疾病的方法。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體表經絡中氣血旺盛,同時,中醫講究「春夏養陽」,也就是說在夏至前後乃至三伏天治療可為秋冬儲存陽氣,陽氣充足則冬季不易被嚴寒所傷。

「節氣灸」對過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和胃痛、腹痛、腹瀉、腹脹等脾胃病及陽虛體質者有很好的療效。

海慈醫療集團治未病科開展各種中醫非藥物療法,可根據患者體質及疾病的具體性質選擇適合的灸法,有需要的可以到治未病科導醫臺就診諮詢。

防蚊驅蟲戴香囊

夏季是蚊蟲活動與繁殖最旺盛的季節,也是蟲咬性皮炎高發的季節。預防蟲咬性皮炎應注意室內衛生,放置蚊帳、蚊香驅蚊。室外活動時應做好防護,穿長袖衣服,適當噴灑驅蚊露。一旦被蚊蟲叮咬,應避免搔抓,叮咬較重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避免病情加重。

兒童對叮咬反應較為強烈,通常表現為大片腫脹的紅斑。治未病科自製防蚊驅蟲香囊,能夠有效驅蚊。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我國傳統中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對於一些在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給予針對性的治療,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使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病症減輕或消失,是中醫學「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預防觀的具體運用。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穴位帖敷、針刺、藥物內服等,通過在夏季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時間對人體進行藥物或非藥物療法,益氣溫陽、散寒通絡,從而達到防治冬季易發疾病的目的。

一般來說,凡是在秋冬季或春初氣候較寒冷的季節發作或加重的疾病均可以進行「冬病夏治」,但效果最理想的是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間質性肺疾病、過敏性鼻炎、變異性咳嗽等中醫辨證屬陽虛為主,或寒熱錯雜以寒為主的患者,以及怕冷、怕風、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覆感冒的虛寒體質的患者。此外還可應用於其它系統的疾病,如風溼、類風溼性關節炎、冠心病、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凍瘡及頸腰椎病變等,只要中醫辨證屬虛寒者,均可進行「冬病夏治」。

【來源:半島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天下素食:夏至養生——注意三忌三宜
    導語: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至」不做「到」解,而作「極」解。指當天的夏季日影最長,並開始炎熱。養生專家與您話養生,看日常生活應注意的三忌三宜。中醫認為夏至節氣進入陽氣最旺時節,這一時節的養生保健,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夏至對應乾卦,六爻皆陽,天地間的陽氣達到極致,進入盛夏,在此以後,陽將漸消而陰逐漸增長。夏至日當天白晝最長,黑夜最短。
  • 大事件︱春節期間的生活起居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專家支招→
    與此同時,超山風景區的白梅、蠟梅賞梅指數也已達「五顆星」,進入最佳觀賞期。 據了解,今年第十屆超山梅花節將持續至3月下旬。今年3月(周五、周六晚)超山還將開闢夜遊線路,推出「夜賞梅花」活動。專家支招→春節正值冬春之交,其氣候多變。中醫專家提醒,人體的生理機能一旦調整不及,就會使得機體防病、抗病的能力下降,因此注意飲食起居的調養極為重要。
  • 冬至餃子夏至面 你知道夏至怎麼養生嗎
    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唐代詩人韋應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寫到「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白天最長,夜晚最短。夏至之後,我國大部分地區將進入盛夏,這是一年中最難熬的暑熱關。
  • 夏至節氣吃什麼養胃 夏至飲食養生要點
    夏至養生可是很重要的,因為夏至到了很快就進入三伏天了,三伏天可是相當熱的階段。想要在炎熱的天氣中,健康度過不生病的話,需要想法子注意飲食。因為人們需要從飲食攝入營養,滋養身體。因此,快來看看夏至養生要知道的飲食要點,一點都不能落下。
  • 夏至已至 觀荷聽蟬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節氣之一。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之後夏天便過了一半了,陰氣在地底每天生長,陽氣被逼而火躁,這就是溽蒸,隨陰氣逐漸上升而小暑、大暑。待陰氣徹底鑽出地面,天氣涼爽,便是秋天了。陰陽之間,就是這樣此消彼長,彼此作用。
  • 夏至養生,重在補陽
    人知攝生者,每逢節氣,皆宜保養,而二至尤為緊要。夏至欲宜節,冬至欲宜絕。因為二至為陰陽消長之際,最宜將護調攝,保養精氣,稍有不慎,不是損陰,即是傷陽。夏至以後,欲未交立秋,先有初伏、中伏,而陽已先降。造化之道,唯恐陽氣不降。因陽性本升,所難得者,陽之降也。所以內經曰:夫虛者,陽氣出也。夫實者,陽氣入也,陽升則出,陽降則入。
  • 夏至已至,養陽時節如約而至
    夏至已至,養陽時節如約而至 2020-06-22 14: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夏至節氣要怎樣來養生,飲食有哪些宜忌,你知道嗎
    每年的陽曆6月21日至22日為夏至日,這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夏至意味著炎熱的天氣正式開始,慢慢天氣會越來越熱。夏至的飲食要怎麼食用更養生?夏至飲食一般以溫為宜,是暖物是為了助陽氣,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還應多食一些清涼消暑的食物,這樣既可以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可以補養身體。夏至時節氣溫高,人體蒸發的水分多,容易造成機體熱平衡紊亂,影響食慾和消化功能,很容易引起消化系統疾病。夏至時節宜食用的食物:(1)燕麥,又名莜麥,油麥,玉麥,具有益肝和胃,養心斂汗的功效。
  • 夏至節氣將至 養生常識早知道
    中國天氣網訊 夏至節氣即將到來,天氣越來越炎熱,在這段時間,我們該如何養生?一、飲食方面1、清淡飲食多吃「苦」。夏至時節天氣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需要清淡一些,不宜食用太多熱性食物、厚味肥膩之物,也不要貪食冰凍冷飲。夏至飲食調養方面應調理胃氣,可以多喝點綠豆湯,食用新鮮蔬果,冬瓜、空心菜、莧菜、西瓜等都是適合吃的應季的蔬果。同時還要注意避暑祛溼,可食用薏米、茨實、扁豆等健脾祛溼的食品。
  • 「中醫健康課堂」立秋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
    我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以後的第3個庚日、第4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和中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第一天。因為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規定的時間是10天。又因為每年夏至節氣後的第3個庚日(初伏)出現的遲早不同,中伏的天數就有長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
  • 今日夏至,炎熱酷暑的養生攻略拿走不謝!
    當您看到夏至這個節氣時,是不是覺得很奇怪?怎麼天氣都這麼熱了,才算是夏天到了啊?事實上,夏至節氣的道來,才真正進入氣象學意義上的夏天。夏季雖然天氣炎熱,但也是一個不錯的季節,萬物生長繁茂,百花依舊開,幾度夕陽紅,慣看海灘微風,一切盡在不言中。那麼,夏至節氣,我們應該如何養生呢?
  • 夏至已至,今天你防暑降溫了嗎?
    夏至已至,今天你防暑降溫了嗎?夏至氣候夏至是整個夏季中白天時間最長而黑夜時間最短的一天;夏至以後,每天白天的時間逐漸縮短。這個節氣過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
  • 「節氣」夏至已至
    太陽在夏至這一天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是古人對夏至的記載。與之相對應的南半球正值冬季,過了夏至,太陽將原路返回,陽光在地球上的直射點開始向南移動,北半球的白晝開始逐日遞減。《恪遵憲度抄本》有云:「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 飲食健康:女人怎麼吃紅豆養生保健
    那麼紅豆要怎麼吃最有利於身體健康呢?  紅豆紫米湯  原料:紅豆、紫米各2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紅豆、紫米分別放到水中浸泡兩個小時,然後倒掉水,重新加適量水先用武火燒開,然後改文火慢煮至粥稠,加入適量的冰糖攪拌均勻就可出鍋。  功效:由於紅豆本身就具有利尿消腫之功效,因此最適合在雨水多的季節經常食用。
  • 金秋正是養陰防燥好時節 秋季養生保健知識匯總
    炎熱的夏季已經過去,涼爽的秋天已經來臨,萬物變色,涼風時至,秋季氣候涼爽,大部分人們的飲食、睡眠、精神都好了起來,但是也有些人也容易倦怠、乏力等等,因為秋季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也是養陰防燥好時節。所以這時候,要特別注意養生保健,順應人體及自然規律特性來養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秋季養生保健如何調理呢?秋季不同人群怎麼養生?秋季常見病如何預防?
  • 糖尿病患者,如何做好飲食調養、四季養生?全方位改善血糖控制
    糖尿病患者因對糖尿病養生保健知識了解不足,導致其血糖控制效果欠佳,生活質量持續下降,因此,加強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宣教及養生保健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飲食調養作為一種臨床常見的慢性病,飲食調養是改善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效果的關鍵所在。糖尿病患者飲食調養的基本原則為:合理控制體重及每日攝入總熱量。
  • 夏至養生飲食 喝這幾款湯助你度過炎熱夏季
    夏至到了以後,炎熱天氣也接踵而來。在炎熱的天氣裡,若是不及時養生的話,容易生病的。所以說,大家請立馬開始夏至養生準備,比如說從飲食下手,也就是選擇適合夏至養生的食譜,其中這幾款養生湯不錯,建議想要在夏至養生的男女們,來看看。
  • 夏至朋友圈說說微信發什麼 2019夏至節氣心情語錄經典句子
    夏至朋友圈說說微信發什麼 2019夏至節氣心情語錄經典句子  1、夏季蚊蠅很討厭,門窗敞開張紗網。防止蚊蟲騷擾休,蒼蠅攜菌疾傳染。睡覺要把蚊香點,休息勿擾好睡眠。  2、至理名言:權利,至關重要;快樂,至高無上;愛情,至情一往;生活,至善至美;身份,至尊至貴;莫忘,至親好友;祝你,夏至快樂!早日,一切皆得!
  • 冬季養生想事半功倍?應從這三方面著手,這些食物菜單更要知道
    如今節氣已過大雪,不知不覺間我們已進入凜冬,今後的溫度勢必會越來越低,我們的身體也會因季節更迭而出現變化,冬季養生勢必有別於其他時節。如何在冬季更合理的養生保健呢?下面就從不同的層面為大家介紹一番。因此在日常起居方面首先做好保暖工作,隨氣候變化添加衣物;夜間睡覺時多加被褥,保證身體暖和,氣血通順,這能有效防止病寒侵入。居於室內時,注意空氣溼度,切不可長期緊密門窗處於空調之下,這極易勾起內火,引發身體不適。常開窗通風,使用加溼器增加室內空氣溼度,控制空調的開放時間,這些是冬季養生不得不知的小妙招。
  • 專家正本清源揭批五大「偽中醫養生」
    會議現場(劉維 攝)  普通公眾如何分辨正確的養生方法與錯誤的養生方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自我保健和醫療?面對目前來勢洶湧的養生熱,9月13日,在中國科協第8期「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中,中國衛生部健康教育專家、中醫主任醫師溫長路,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研究員、養生康復科主任張國璽,中華中醫藥學會繼續教育與科學普及部主任王奕等中醫專家,就社會上的養生熱、「偽中醫養生」鑑別和科學養生方法與媒體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