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福建,你會想起什麼?是那首傳唱全國,婦孺皆知的「愛拼才會贏」?是廈門鼓浪嶼的恬然生活,以及椰風寨海灘邊巨大的「一國兩制統一中國」?是武夷山旖旎風光,「大紅袍」「金駿眉」的茶香四溢,還是永定成片的客家土樓,《大魚海棠》中的悽美故事?福建,一個人口不到4000萬的中等省份,卻因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多山特點,自古交通不便,因而在並不廣闊的土地上形成了福州文化,媽祖文化,閩南文化和客家文化等亞文化。不同的文化,也造就了豐富的旅遊資源。
多彩福建
與中原其他省份一樣,早在數十萬年前,就有人類在福建留下了活動的足跡。到了距今5000-3000年前的曇石山文化(位於閩侯縣),則表明了先民具有了較為發達的狩獵、捕撈業和農業。更加重要的是,福建的先民曾沿著海退期裸露的陸脊遷徙到臺灣,成為了臺灣島的先民。又由於先民長期靠海,又掌握了高超的航海技術,於是其後代逐漸遷移,直到遍布太平洋諸島,成為了「南島語族」的共同祖先。
曇石山文化-陶器
到了中原王朝建立起中央帝國的先秦時期,福建與中原的交流增加。古籍《周禮·夏官·職方氏》記載:「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九鉗、五戎、六狄之人民。」這裡的「七閩」,是福建見於史籍之始,也是福建簡稱「閩」的出處。到了戰國時期,越王勾踐後裔在閩浙一帶建國,史稱閩越國,建都在今武夷山市。閩越王國冶煉業發達,具備強大的武裝力量,當年以秦始皇軍威之盛,進軍福建,也並沒有「廢其君,滅其國」,而只是派遣郡守,將原閩越國君改稱「君長」,行積糜之治,秦末天下大亂,閩越旋即復國,可見其實力之強。閩越國在漢朝初年仍被高祖冊封為王,最終因內亂,而被漢武帝派大軍所滅,如今前往位於武夷山區的「閩越王城遺址」,還能看到這個王國昔日的雄風。
閩越王城遺址
由於福建多山,再加上距離中原過於遙遠,因而即便是漢武帝滅其國,也只能「毀棄王城,遷徙族人」,也難以對這個地區實行有效統治。福建的這個特點,也註定了其在接下來的動亂時期中,承擔了漢人新家園的功能。
每當中原王朝發生動亂與政權更替時,便有大批漢人先民整族從中原南下,遷入福建地區。由於當地多山,且原住民彪悍善戰,漢人為求自保,便團結起來修建堡壘進行防禦,而長期的堡壘生活,使得族人之間互幫互助,異常團結,而他們長期客居他鄉,於是被稱為「客家人」。客家土樓廣泛的分布在今福建龍巖,及漳州地區。在廣東、四川等省也有大量的客家人分布。
客家土樓
客家土樓
另一段不容忘卻的歷史,就是兩宋時期的北人南遷,位於泉州的南少林和洛陽江,都是河南文化的典型符號,卻因為故土淪陷,而不得不寄居他鄉。而位於南平的武夷山,則成為了文化大盛之地,遊酢、楊時、朱熹等名師大儒曾長期在武夷山講學。與此同時,由於宋元注重經商,泉州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為繁華的大港之一,居住於此的外國人曾有百萬之多,商業貿易極其繁盛。在馬可波羅筆下,泉州(刺桐城)「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這裡,貨物堆積如山,的確難以想像。」多民族和睦生活,多種文化相互碰撞,使得泉州成為了歷史上少有的國際化大都市之一。
古風猶存的泉州城
具有典型伊斯蘭風格的清淨寺
福建的地理特點,一方面吸引了中原漢人為躲避戰亂來到這裡,另一方面卻也限制了人口的發展。為了人口的繁衍增多,為了能夠「討生活」,從唐末開始,大量的福建居民開始渡海生活,構成了如今福建龐大的海外華僑群體。據不完全統計,在外的福建籍海外華僑有近1600萬人(而福建本省人口還不到4000萬),而分布在全國各地(包含臺灣)的福建人,就難以統計了。福建自然環境並不優厚,又處於東南沿海,時常遭受颱風侵擾,再加上大量福建人在外地打拼孤立無援,就造就了福建人「抱團」的特性,在世界各地都有福建商會與同鄉會,其中很多地方還頗具實力。
由於福建人具有這樣的特點,使得他們的經商之路往往頗為順遂,因此產生了大量的華僑富商,而這些富商也不忘回饋鄉裡,報效祖國,著名的「愛國華僑」陳嘉庚就是最好的例證,被毛主席稱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他捐助的「華僑大學」至今仍為廈門最好的大學之一。
廈門大學的陳嘉庚銅像
到了現代,福建又成為了經濟發展的排頭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踐行者,海峽兩岸交流的前哨站。2019年,福建省GDP達到了42395.00億元,首次超越海峽對岸的臺灣省。作為兩岸同文同種,文化習俗相近的兩省,福建經濟超過臺灣,具有劃時代的戰略意義,充分的說明了福建人勤勞拼搏的精神,以及改革開放的偉大正確。由於境內多山,福建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66%,在可開發土地如此之少的情況下,還實現了經濟大發展,充分論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正確。而由於地理和文化方面的相近性,福建自然承擔起了與臺灣進行交流與融合的任務。
福建·武夷山森林
平潭縣的「京臺高速」「海峽公鐵兩用大橋」,訴說著國家統一的意志和決心不可阻擋。在泉州、廈門,有大量臺資企業進行投資生產,每年也有大量臺胞臺商生活在福建。金門和馬祖與大陸相距甚近,而這一彎淺淺的海水,不是分隔兩地的理由,而應該是相互交流的紐帶。兩岸同文同種,也必將團結在同一面旗幟之下。
作為全國首個高鐵通達每一個地級市的省份之一,高鐵將福建各市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暢遊福建變成了一件輕鬆愜意的事情,這對於崇山峻岭,自古以來交通不便的福建來說,是一個奇蹟。而這樣一個敢打敢拼,風光旖旎,美食眾多,文化多彩的省份,自然值得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