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茶陽會館辦客家美食節籌款 捐助廣惠肇留醫院

2020-12-25 中國僑網

新加坡茶陽會館辦客家美食節籌款 捐助廣惠肇留醫院

    茶陽(大埔)會館慶祝160周年大慶,第一炮是主辦2018年客家美食節。圖中左起為:美食節工委會副主任藍潤煜、主任藍秉樞、茶陽160周年工委會主席何謙誠和總秘書藍平昌。(新加坡《聯合早報》/陳福洲 攝)

  中國僑網7月16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配合新加坡茶陽(大埔)會館160周年大慶,這個目前已有5300名會員的老會館將主辦2018年客家美食節,在推廣客家美食文化的同時為廣惠肇留醫院籌募善款。

  2018年客家美食節定於8月12日在新加坡博覽中心二樓的福滿樓舉行,活動分成兩部分,即上午10時至下午2時舉行的客家美食義賣,以及當晚在同一家酒樓舉行的千人慈善晚宴。

  茶陽會館總務,也是茶陽160周年工委會總秘書藍平昌說,他們已承諾要在這次的美食節活動上,為廣惠肇留醫院籌募至少20萬元善款,幫助到那裡求診的弱勢群體。

  他說,如果會館在這次活動上只籌到18萬元,茶陽會館就會填補不足,直到湊齊20萬元為止。而如果所籌到的數額超過20萬元,則會悉數捐給廣惠肇留醫院。

  茶陽會館會長,160周年工委會主席何謙誠說,選擇為廣惠肇留醫院籌款,是因為這家已有108年歷史的醫院既有留醫部分又有門診服務,所照顧的人群範圍很廣。

  何謙誠說,主辦美食節,是為了推廣客家飲食文化。茶陽會館曾在150周年慶,還有SG50時辦過客家美食節,反應都很熱烈。茶陽會館去年6月便成立工委會,為今年的大慶做準備。

客家美食讓人食指大動,2012年的「客家美食慈善嘉年華」吸引大批人潮。(新加坡《聯合早報》檔案照片)

  配合160周年慶,茶陽會館把會員入會費調低到16元,結果會員人數從3500人,很快飆升到5300人,成績令人鼓舞。

  茶陽副會長,也是美食節工委會主任藍秉樞在介紹2018年客家美食節義賣時說,很多客家兄弟團體已答應出手幫忙,把美食節辦得盡善盡美。這些社團包括永定會館、豐順會館、應和會館、惠州會館以及柔南大埔同鄉會等。另外,新加坡本地知名的客家美食經營者梅村酒樓和老黃釀豆腐等也答應參與義賣活動。

  藍秉樞說,茶陽會館這次特地從客家原鄉進口大批乾糧,例如著名的「霸王花」牌米粉、梅菜乾、腐竹、金針、西巖茶葉等,供大家在義賣會上選購。

  藍平昌估計到時會有至少20個檔口,售賣各種傳統客家美食和乾糧。大家所能品嘗到的客家美食,包括釀豆腐、筍粄、算盤子、鹽焗雞、牛肉丸、擂茶、老鼠粄、灌春卷等,都是由會館的董事夫人和婦女組成員義務烹煮和籌備的。

  公眾到時可以通過購買固本的方式參與其盛,大家可在美食節上用這些固本來購買食物或乾糧,每本固本售價50元,由茶陽會館秘書處負責發售。美食節當天下午1時正還有一場客家美食講座,主講人是賴發源和胡裕初。

  藍平昌說,會館會根據所賣出的固本數額來準備食物,確保買了固本的公眾和會員到時能買到所要的食物與乾糧。

  客家美食節的第二部分是千人慈善晚宴。藍秉樞說,茶陽會館會在慈善晚宴上推出豐盛和極具特色的客家菜餚,讓在座的善長仁翁品嘗。

  據《聯合早報》了解,福滿樓的廚師們會先向善於烹煮客家菜餚的董事太太們學習烹煮客家菜的竅門,然後在宴會當晚推出客家盆菜、芋粄、梅菜扣肉、釀豆腐、鹽酒雞、油麥菜等地道客家菜餚。

  藍平昌說,茶陽會館計劃在慈善晚宴上設100席。晚宴雖屬籌款性質,但也會照顧到一般會員的經濟能力,因此價位有高有低,分成1萬元(10桌)、5000元(10桌),3000元(20桌),1000元(30桌)和600元(30桌)五種。(謝燕燕)

【責任編輯:李明陽】

相關焦點

  • 新加坡茶陽(大埔)會館270多名會員回梅省親
    本報訊 (記者嚴偉濤)日前,新加坡茶陽(大埔)會館270多名會員組成的交流團回梅參觀尋根。記者了解到,新加坡茶陽(大埔)會館不定期組織當地華人華僑回鄉省親,30年來從未間斷。
  • 新加坡逾百年華社醫院獲政府保留為歷史建築
    多名病人的廣惠肇留醫院擁有102年歷史,它將成為受保留建築。(謝智揚 攝)   中新網10月9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廣惠肇留醫院及初級法庭兩座地標建築獲市區重建局保留為歷史建築。新加坡人力部代部長兼國家發展部高級政務部長陳川仁5日在舊建築修復工程獎頒獎典禮上,宣布這個消息。目前,市建局在全島100多個地點保留近7100座具代表性和歷史意義的建築。
  • 馬來西亞雪隆茶陽(大埔)會館參訪團來埔考察
    日前,雪隆茶陽(大埔)會館參訪團一行來埔考察,領略家鄉大埔的獨特魅力,促進兩地在文化、旅遊、經貿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共同推進大埔各項事業的繁榮發展。  參訪團一行80餘人在縣府辦、縣僑務局、縣僑聯、三河鎮、西河鎮等相關單位負責人的陪同下,先後到三河中山紀念堂、三河壩戰役紀念園、西河鎮張弼士故居、青溪鎮江畔人家旅遊景區、百侯古鎮、縣博物館、泰安樓等地進行實地參觀考察,瞻仰紅色聖地,探尋客家文化,感受家鄉濃厚的文化底蘊和優美的風光。
  • 新加坡茶陽(大埔)會館回鄉懇親團來埔關心家鄉發展變化
    11月11日至12日,新加坡茶陽(大埔)會館回鄉懇親團一行來埔懇親,感受家鄉大埔的新變化。  新加坡茶陽(大埔)會館回鄉懇親團一行280餘人在縣府辦、縣僑務局、縣僑聯等相關單位負責人的陪同下,先後到百侯名鎮旅遊區,西河鎮北塘村和張弼士故居,泰安樓、縣博物館、縣陶瓷館,大麻鎮小留村、萬福寺以及高陂鎮李光耀故居等地進行參觀,感受家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美的風光。  【同期聲——新加坡茶陽(大埔)會館成員:我現在很激動,(覺得大埔)漂亮。
  • 大埔茶陽,不該被遺忘的客家」海上絲綢之路「始發站!
    1890年,經清政府駐英公使龔照瑗推薦,張弼士被清政府委任為中國駐檳榔嶼總領事,後又升任駐新加坡總領事,其聲名始傳國內。翌年夏天,清政府督辦鐵路大臣盛宣懷邀請張弼士到山東煙臺,商議辦路開礦事宜,鉤起曾經營酒行的張弼士對山東煙臺一帶葡萄的興趣,決定籌辦酒廠。1894年9月,張弼士籌辦的煙臺張裕釀酒公司經批准正式成立,獲直隸、奉天、山東15年專利和3年免稅優待。
  • 新加坡有一座建在都市裡的「福建客家土樓」
    6月18日,從新加坡參訪回來的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外僑辦主任胡日紅向記者介紹說。  此前,龍巖市永定區外僑辦主任胡日紅到新加坡參訪。因胡日紅來自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客家土樓之鄉,大家在交談中自然而然地談起客家土樓。新加坡永定會館會長曾憲民告訴胡日紅:「我們這邊也仿建了一座土樓。」並熱情地邀請胡日紅參觀了這一座建在新加坡都市裡的「福建客家土樓」。
  • 新加坡恩平會館簡介
    由此推斷,恩平族人在萊佛士登陸新加坡之前,已經落足於馬來半島一些比較先開發的地方。新加坡恩平會館組成較遲,在一次偶聚的閒聊間,幾位旅居本地的恩平商人談到了當地許多恩平的同鄉,通過對就業、居住、尋親等切身困境而興起籌組同鄉會為同鄉解決問題。
  • 美國北加州潮州會館發動華人小區籌款擴建醫院
    美國北加州潮州會館發動華人小區籌款擴建醫院
  • 馬來西亞森美蘭茶陽會館舉辦90周年會慶(圖)
    馬來西亞森美蘭茶陽會館舉辦90周年會慶(圖)
  • 新加坡政府本月將在全國設立四個疫苗接種中心
    中國僑網1月14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近日,新加坡政府本月在全國東南西北部共設立四個疫苗接種中心,其中兩個已經投入運作。新加坡衛生部長顏金勇和教育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一同走訪廣惠肇留醫院並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時,透露了這項消息。
  • 英屬時期新加坡華人宗鄉會館的社會職能
    根據1959年5月新加坡社團註冊局統計的數字,英屬時期新加坡共有237個地緣會館,上百個血緣性會館,[6]雖然目前還不能得出這些會館涵蓋了所有華人群體的結論,但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宗鄉會館的群眾基礎是穩固而廣泛的。廣泛的群眾基礎為會館社會事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當然也會給會館施加壓力,促使它不得不成為英屬時期新加坡民間組織社會事業的參與者。
  • 新加坡僑團舉辦福建美食節 吸引遊客品嘗美味(圖)
    新加坡僑團舉辦福建美食節 吸引遊客品嘗美味(圖) 2015-09-05 14:13:18《聯合早報》報導,近日,新加坡福建會館慶祝成立175周年之際,聯合多個閩屬會館在古老的天福宮廟口,舉辦風味十足的「福建美食天地」展賣會,除了吸引本地福建同鄉,還吸引外地遊客和直落亞逸街一帶的上班族前去品嘗美味。
  • 會館之鄉 天下客家
    洛帶古鎮保存著較完整的客家文化,古鎮及周圍的鄉民多為廣東移民的後裔,走入其間能感受到濃鬱的客家傳統。洛帶被世人稱之為「世界的洛帶、永遠的客家」,「天下客家」的定位也得以確立。鎮內尤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大會館(廣東會館、江西會館、湖廣會館、川北會館)和客家博物館、客家公園最為出名,是我國古代建築「大觀園」中的一支奇葩,總面積達20000餘平方米。
  • 新加坡僑領李國基:捐贈教育為孩子能平等起步
    他是中新兩國交流的使者,主動促進江門與新加坡政府和企業合作;他兢兢業業,為傳承中華文化不遺餘力;他熱心公益,是中新兩國多家學校和醫院的捐贈者。  他祖籍新會,是今年江門82名榮譽市民之一,他的授譽詞是「傳承江門僑鄉歷史文化,宣揚江門僑胞刻苦創業精神,為大力促進中新兩地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貢獻。」
  • 記錄華人|那些新加坡的福建人、潮州人、廣東人、客家人和海南人
    新加坡年輕人最熟悉的華人文化,就是各個籍貫的美食。  「最後,他們大多數選擇留在新加坡,並且和其他種族一起建立一個多元種族的社會和獨立的國家。」  在很多本關於新加坡的旅遊指南裡,一提到新加坡華人,多多少少都會提及以下五大籍貫:  潮州、福建、廣東、客家、海南
  • 新加坡的會館街
    在他們眼裡,會館,那已經是一種凝結著中華文化、華夏情懷的歷史遺存。蔡德林新加坡雖是蕞爾小國,卻有很多會館。我在新加坡大街小巷穿行,時不時就碰到會館。出於好奇,我特意查過資料,得知新加坡有300多家社團會館。會館還分宗親和同鄉兩種,宗親會館是以血緣為紐帶,同姓同族,自成一家;同鄉會館是以地緣作橋梁,鄉音鄉情,抱團取暖。
  • 新加坡碧山亭廣邀學術界研究碧山亭華人移民文化
    中國僑網消息: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繼承4000年前殷商時代祭祖的傳統,新加坡廣惠肇碧山亭的歷史和文化遺產,很可能有一天發展成為新加坡旅遊和研究歷史的一個景點。  當傳統文化移植到海外,從最早的建廟、買山墳地到建學校(會館、醫院),是新加坡華人移民的籠統三部曲,它濃縮在廣惠肇碧山亭136年的發展過程。
  • 「古建三絕,茶陽三寶」-來梅州大埔旅遊的必去之地!
    大埔除了「茶陽八景」的自然景觀之外,茶陽古城比其他地方更勝一籌的當數它的明、清古建築群。客家古建築作為客家文化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又以牌坊、祠堂和騎樓群被稱為古建三絕。古時茶陽人文興盛,科舉蟬聯,官宦眾多,他們都始終不忘根基在茶陽,取得科舉功名或任官之後多回來建造牌坊碑記,修造祖屋和祠堂,增置族嘗建購店鋪。這既是一種功成名就的姿態,也是為了光宗耀祖。
  • 僑鄉梅州大埔縣辦美食節 海內外逾百客商參展
    僑鄉梅州大埔縣辦美食節 海內外逾百客商參展   中新社梅州11月16日電 (楊草原 唐林珍 丘徍納)16日,著名僑鄉廣東梅州大埔縣2013年美食節開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