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3318 字 19 圖
預計閱讀時間: 12 分鐘
昨晚的風颳了一夜。
我們睡在長戶庵的大樹下,半夜醒來,聽到外面呼嘯的風聲拍打著樹枝,寧靜的夜裡夾雜著大自然的聲音。真不可思議,我竟然到這裡來遍路了。
有時候做夢,會夢到自己一個人在野外,或者路上曾經的孤單的回憶。那晚在四國的野外,我夢到了家鄉。有時候,就是這樣,在家想念野外,在外想念家鄉,即使夢裡的人生,也仍舊是圍城。
晚上睡的並不好,因為冷的緣故,從平躺改成側睡,這樣可以減少和地面的接觸面積,把睡袋的縫隙擠了又擠,還是感覺冷風不斷進入。
我想大概長戶庵有神靈護佑,雖然在野外的廟旁宿營,當天晚上我並沒有遇到任何奇異鬼怪,即使有的話,這麼冷的天,鬼怪夜應該也怕冷的吧,誰不想溫暖的睡個覺呢?
早晨起來仍舊很冷,冷的我倆不願意起床。齊林起床後四處轉了一圈告訴我,我們昨晚晾曬的衣服還都是溼的。幸好我還有一套換洗的衣服,不然早晨就穿溼衣服的話,那真穿不進去。但這些溼衣服,我們只能背著走了,今天主要爬山,背包增加這些重量確實也讓人挺不爽。
昨天把所有衣服都翻了出來,也沒有收拾就直接睡覺了,早晨的時候還要把這些東西重新裝包,涼涼的,裝兩下就得暖下手。
手真冷!在我們收拾東西的時候,小和尚石井康弘路過了這裡,他看到我們,顯得有些驚訝,他跟我們坐下聊了一會,看我們忙著收拾東西,就繼續出發了。按照時間來推算,他他應該早晨6點就上山了,他背著一個小包,沒有攜帶住宿做飯的東西,走起來也比較輕便,不過每天晚上必須得預定好旅館住宿才行。
苦中作樂,笑著收拾好行李,把長戶庵恢復到原來的樣子,昨夜多有打擾廟靈,送上納札以示感謝。
從第11站藤井寺到第12站燒山寺,山路共長13公裡,前行路上,山上的雪越來越多。前幾日下的積雪沒有融化,路上只有兩行腳印,我們應該是這兩天第三位出發的遍路者了。
山上有寬闊的視野,能看到遠方的整個城市,以及對面山上飄著的雲層。在觀景點坐了一會,風吹冷的很,景雖好,不能貪久,還是繼續前行吧。
遍路道蜿蜒曲折,我們走在山頂上,中間有段路比較直,兩邊都是松樹林,路就在平平的山脊上。
走了不久,我們見到了昨天計劃走到的柳水庵,並不比長戶庵好太多,柳水庵倒是有可以擋風的房子,但並沒有水,冒險走來確實也不值得,看來,昨天宿在長戶庵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前往第十二番燒山寺的路都是比較傳統的遍路道,據說,從第十一番到第十二番的山路是四國遍路中的最險處了。行走在這段路上,更能體會到古人遍路的心情,上上下下,曲曲折折,而且山路很陡很滑,雨雪時節,道路泥濘,更難行走。
從柳水庵下坡後,穿過一條大路,後面仍是一段長長的緩上坡,剛開始的路,雪還不多。
再前行,路上全被積雪覆蓋,山路很滑,稍有不慎,就會滑下山坡,小心謹慎的往山頂走,總感覺過了前面的坡就是山脊了,但上了坡總還是另一個坡,幾個上坡後,看一段長長的臺階。
看來,這段路的上坡應該到此為止了,興奮的爬過長長的臺階,才發現這裡並不是寺院的入口。
這裡有一座高大的空海大師像,燒山寺還在另外一座山的山頂。
從空海大師像下來,一路都是下坡。坡底是一個村莊,也不過幾戶人家。
這時候已經走了很長一段時間,很是口渴,找到當地人家接山泉的水罐,也不管水冰涼,直接拿來就往肚子裡灌。沒時間煮早餐,拿出巧克力吃了幾塊。也不敢多吃,後面的爬坡還不知道要多久,還是留點好。
村莊附近的山上有很多小橘子,樹上結的滿滿的,很是好看,特意在山上仔細看了一下這些桔子,都是壞的,原來都是採剩下的。
喝水的時候,我們坐在太陽下休息了一會。就一會的功夫,走過去兩個人,有我們前面遇到的家族笑顏大哥,還有位拿著兩根登山杖的戶外大哥,我們互相打了個招呼,他們衝我們回禮笑笑就繼續前行了。
後面的路,其實並沒有那簡單,出了村莊就開始上坡,先經過一段小的瀑布,下面有清澈的溪水,接著就是一直上坡。我們從剛才那座山下坡只下到半山腰,後面還是要繼續上坡,2.2公裡的山路把我們簡直累趴。
這條路不僅曲折,而且還有些直上直下,最後1公裡的時候齊林有些走不動了,我們不僅口渴,還特別餓,從早晨起來就開始爬坡,到現在還都沒吃東西。
我一直走在前面,又冷又餓又累,看到燒山寺參道的時候,都有些站不穩了。
在燒山寺參道,我走錯了路,到了停車場,這時漫天飄起了大雪,我返回到參道來,在參道路口,站在雪中等齊林過來。
遠遠的看到齊林歪歪斜斜的走過來,邊走邊伸手抓路邊的雪往嘴裡塞。這時候他已經沒太多力氣了,連蹲下都困難,抓雪都只能找高處的雪來抓。
參道大約600米,要走很長時間。在往寺廟行走的路上,雪下的很大,大雪紛飛,雲層就在腳下。參道上有很多很棒的佛像,但我們完全沒有力氣拍攝,只能憋著一口氣往寺廟走。後來,我們有些後悔,大雪中的佛像別有一番景致,拍出來應該很棒,不過我們當時確實連按快門的力氣和想法都沒了。
在寺廟門口,帶著兩個登山杖的戶外大哥從廟裡出來,看來他走的很快,我們微笑著打了個招呼。
寺廟內有幾棵幾人都合抱不過來柏樹,很粗很高。從廟門到本堂也是一些臺階的上坡,我們停了停,攢了點力氣,到了本堂。
還沒走到本堂,就聽到了郎朗的誦經聲,映著漫天大雪,和著高大柏樹上晃動的吱呀聲,這入耳的經聲讓人頓覺莊重肅穆。
到達本堂,我們把包放在本堂旁邊的椅子上,終於可以放鬆一下了。
順著聲音走向誦經者,這才發現,那誦經者不就是小和尚石井康弘麼!
他念的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由三藏大師翻譯,讀音仔細聽來,和國內其實是一樣的,熟悉又神秘的感覺。
此前,他拜廟比較仔細,但這座廟更為仔細,我們所知的每一個環節和細節他都一一遵循,對他,我們又多了幾分敬意。
在寺廟納經的時候,再次碰到家族笑顏大哥,他剛納完經,正好離開。
我們把納經帳遞給納經處的兩位眉鬚髮白的僧人,我們有三本納經帳,兩位老僧人卻只收兩本。這一路,齊林除了自己的納經帳外,還帶了一份他的妻子河本和美姥姥的納經帳,河本和美的姥姥在五十多歲的時候也遍路過,不過只去了幾個寺廟,現在她已經老了,走不動了,河本和美的小姨希望齊林這次遍路,能幫姥姥蓋滿八十八座寺廟的納經帳,圓老人家遍路的功德。
在其他寺廟代為納經都沒問題,支付納經費用,遞上納經帳說明即可,但這裡貌似不行,齊林用日語比劃著大概講了一下:「Bajiang」
兩位老僧基本明白了齊林的意思,指指裡面說需要問一下主持。很快,著黃色僧服的方丈過來,對我們用簡短的英文說:「sorry!one person only one. only one .sorry!」
原來在燒山寺納經的話,每個人只能納一本。想想也對,這麼艱難的遍路道,如果可以代為納經的話確實對費勁艱辛走上來的遍路者不太公平。
納經後,兩位老僧遞上寺廟的御影,燒山寺的御影竟然也是彩色的,和其他寺廟的黑白御影不一樣,燒山寺,果然是與眾不同。
燒山寺位於海拔938米處高,登山的路非常險峻,由於位於深山,是一處很嚴峻的邊路修行靈場,乃四國八十八靈場中有名的難行之所。
燒山寺由空海在弘仁年間(810~823)開創,是四國八十八個靈場中的第12號札所,也是德島三大難所之一。
據傳,開創前四國當地巖窟中住有一條很大的毒蛇,其吐出的火危害附近一帶的農作物和人畜,人民生活困苦。弘仁6年(公元815年),弘法大師巡拜至此,在一棵杉樹下休息,夢中見到阿彌陀如來,阿尼陀佛現身告訴他會有巨大的變化要發生,醒來後發現眼前一片火海,魔蛇將全山幻化成一片火海,整座山被大火燃燒,大師於是先到垢取川淨身,然後一邊結法輪印、一邊念真言登山,火勢逐漸減弱,到達九合目時(合目是日語對山的某高度的稱呼),魔蛇從巖窟中飛出來,此時虛空藏菩薩出現,與大師合力將魔蛇封鎖在巖窟裡。因此建立寺院供奉虛空藏菩薩,之後,災難不在,人人過上安樂的生活。
寺內供奉有弘法大師設計的三面大黑天像,本尊木雕彩色三面大黑天在江戶時代完成,高約28公分,屬真言秘傳法門,每六十年開放供人參觀一次,所以平時只能見到三面大黑天手繪圖。
三面大黑天是密教天部最強的三位一體的組合。三位天分別是大黑天,弁財天和毗沙門天。出世大黑天帶來的財富和成功,弁財天的的辯才和學術知識,音樂,藝術帶來學業成績神的演藝事業,毗沙門天被認為是在四大天王最強的多聞天。
文 | 杜風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