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下,人們對於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也提出了更為適宜的要求。共享單車、電單車應運而生,有效解決了市民出行「最後一公裡」的需求。國家發展改革委會等七部委聯合更是印發了《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將網際網路租賃電動自行車列為綠色產業重點發展。雖然共享單車、電單車帶來了良好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但是也帶來了"投放過量"和"亂停亂放"兩大問題,給城市交通管理帶來一定的困難,為了解決亂停亂放這個問題,小遛共享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尋找一套有效可行的答案。
4月11日上午,知名共享電單車品牌LIUBIKE小遛共享在下城區延安路舉辦「共享電單車規範停放——專有技術發布會」,會上展示了新款小遛的兩大「黑科技」,致力於改善目前共享電單車「亂停亂放」現象。
發布會上小遛共享電單車一改往日形象,「身材大變樣」。從腳蹬、把手等硬體結構,到內部的軟體技術,都得到了全面的升級,「專有技術發布會」的字眼,也令圍觀的眾人十分期待。
據了解,新款小遛基於精準定位技術的突破,研發出兩大「黑科技」——「90°規範停車技術」和「亞米級精準停車技術」,這兩項專有技術的普及,將會有效解決目前共享兩輪車市場中「亂停亂放」和「過度投放」等亂象。
發布會上針對「兩輪共享」行業的現狀與發展,小遛強調了以科技創新來解決行業問題的初心。對於共享兩輪車行業長久以來管理較難、投放過多、亂停亂放等情況,「歸根結底要從技術上而不是人員上解決」。
精準定位技術測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突破,在以往的技術中,停車區域和車輛定位可能會有幾米甚至十幾米的定位誤差,然而精準定位技術測試的開啟後,可以將停車定位縮小到一米以內,這樣可以更好的把控共享單車的位置,也更加便於用戶來使用車輛。
「兩大黑科技」之一的「90°規範停車技術」是本次發布會的重頭戲,工作人員現場講解和演示了這一技術。
新版小遛採用的這項90°規範停車技術,是指當小遛的用戶用完車後,需要把車輛停放在系統規定好的停車點位,同時垂直馬路牙子(路緣石)90度進行擺放,這樣系統才會允許還車,結束計費,如果將車輛隨意停放,則無法還車成功。
以「90°」為標準,是基於目前的道路情況和人們的生活習慣進行測試後的選擇。將車輛垂直馬路牙子90度擺放,首先車輛的擺放會十分規範,用戶在取用車輛時會更加方便,其次在數量增多之後,不但不會影響市容,反而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另一個黑科技即是「亞米級精準停車技術」。「亞米級精準停車技術」可以通過集成北鬥高精度定位晶片+定製RTK差分定位算法+接入高精度定位服務,消除衛星定位的各種誤差,從而實現亞米級精準停車,可控制車輛精準停在電子圍欄內,誤差不超過1米,這樣精準的計算可以緩解在某些區域內人員過度集中時,導致的車輛過多形成的擁堵現象。
這項技術最直觀的展現,就是在用戶使用後將車輛停在固定的「電子圍欄」區域當中時,系統會根據電子圍欄中已有車輛的數量來限制停放,實現「單停車點總量管控」,即當電子圍欄中停放的車輛超過預設的車輛時,是不可以停車的。
據悉,這兩項「黑科技」將逐漸投放使用於新版小遛身上,而舊版車輛也會逐步被回收替換,屆時,黃色的小遛共享車輛將出現在各個城市的街頭。
但成功不是一蹴而就,在「黑科技」的研發過程中,小遛共享的技術人員曾經嘗試過很多的技術,包括成本較高的地磁陀螺儀技術、需要額外增添停車樁的有樁技術等,在成本和技術之間尋找平衡,最終研發出了這一次推出的專有技術。
記者在體驗中感受到,雖然在還車時候的「限制」看似增加了許多,但是按照停放規則來進行停車,並不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如果可以養成這樣的習慣,那麼共享車輛停放「亂象」,可能會在技術和人力的共同努力下得到徹底解決。
共享車輛本身是具有公益性的,不僅為老百姓解決了「最後一公裡」的需求,同時綠色環保,方便快捷。但近些年共享車輛投放過多、亂停亂放現象的增多,讓很多管理人員都十分頭痛。而政府已經為此出臺相應的政策,譬如限制市內車輛牌照數量來解決前者,但後者仍需要企業自身來克服。
基於新技術的應用,小遛共享的負責人也在和有關部門積極申請增加小遛電單車在杭州的投放量,同時通過擴大在杭州的投放區域,讓越來越多的杭州人可以騎上安全規範,方便舒適的小遛電單車。
編輯:賀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