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候車廣場效果圖
西安火車站規劃示意圖
改擴建南廣場
省客運站改造綜合交通樞紐
記者了解到,南廣場面積將由2.2萬平方米擴大至3萬平方米,擴建計程車停車場,省長途客運站原址將改造為旅遊集散中心和公交站點,並保留短途客運功能,設立一座集短途客運、旅遊集散和公交功能為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
連接南北廣場
新增下穿隴海線機動車道
火車站改擴建工程完工後,南、北廣場的計程車場面積將從原來的1700平方米擴大至1.4萬平方米,公共停車場將由現有的150車位增加至1000車位。為加強南、北廣場的聯繫,本次規劃還新增了一條雙向4車道的下穿隴海線機動車道和兩條步行通道。
完善路網系統
新改建8條路和10處節點
據悉,未來西安火車站將開行普速、動車和城際線路,預測2020年發送量4380萬人次,2030年發送量4800萬人次。為滿足未來火車站綜合交通樞紐的客流集散需求,保障交通樞紐內的各種交通方式暢通運轉,本次規劃方案提出了完善路網系統和強化公交主導的兩個措施。
在完善路網系統的措施中,規劃將太華路局部和自強東路拓寬至6 0米,並將車站兩側的支路拓寬為2 5米,同時新建西斜路、紅廟坡路、老北二環,打通建強路、玄武路、八府莊路、紗廠東路,改造含元路。改造太華路、未央路和朱宏路沿線十處節點,形成「兩橫兩縱」交通走廊。「兩橫」即大興路-自強路-含元路,西斜路-環城北路-華清路;「兩縱」即朱宏路-環城西路-太白路,太華路-環城東路-太乙路,加強與城市快速路網絡的銜接。
未來西安火車站將新建北廣場,實現與丹鳳門廣場的融合,優化南廣場,設立集短途客運、旅遊集散和公交功能為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昨日,《西安火車站綜合交通樞紐規劃》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根據規劃,今後西安火車站將實現與出租、公交、地鐵等多種方式的「零換乘」。
規劃範圍
東至太華路西至西閘口
此次規劃面積約84. 77公頃,包括丹鳳門以南、太華路以西、環城北路以北、西閘口以東區域及明城牆內尚德路與尚儉路、東八路和西八路圍合的用地。
力爭通過樞紐改造和城市更新,實現交通功能與城市功能相融合、交通環境與城市風貌相協調,達到「空間彌合、交通整合、動靜融合」的規劃目標,構建一個以服務普速、動車、城際銜接換乘為主要功能,集軌道、公交為主導,出租、小汽車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客運交通樞紐。
改造道北
拆除道北棚戶區舊廠房
據了解,規劃突出西安火車站作為我市重要綜合交通樞紐的地位,提出優化南廣場,新建北廣場,南北廣場分區服務的方案。
目前,西安火車站區域建築質量整體不高,道北以棚戶區為主,環境惡化嚴重,區域風貌不協調。規劃提出,拆除道北約28.3公頃用地範圍內的棚戶區、舊廠房等老舊建築,新建廣場、站房及8.9萬平方米的配套設施,並拓寬城市道路。
北廣場規劃
地下實現交通「零換乘」
在北廣場規劃方案中,將自強東路廣場段設置在地下二層,實現地面廣場和丹鳳門廣場的融合,形成面積約8萬平方米的集散空間。同時,在北廣場的東西兩端分別設置公交快線停車場和長途客運站,現有的尚德門客運站將置換到北廣場東北角用地,作為與火車站配套的長途客運。
地下一層空間則作為交通換乘核心區域,分別設置兩處公交站場、兩處計程車場和社會停車場,充分銜接地鐵四、七號線車站,實現各種方式的「零換乘」。
據悉,隨著城際鐵路的引入,車站將由6臺11線擴為9臺18線,將新建北站房和高架候車室。
強化公交主導
樞紐外圍布局11處公交樞紐
強化公交先導措施中,規劃依託軌道線網,在樞紐外圍布局1 1處公交樞紐,截流常規公交客流,並在解放路規劃修建五路口至南廣場的地下通廊,銜接地鐵1號線五路口站,方便地鐵客流換乘,同時帶動解放路地下空間開發。同時,規劃還增設了至朱宏路樞紐、至產灞溼地公園、至曲江的3條中運量公交線路。
經初步測算,這些改善措施可將火車站區域道路通行能力整體提高30~35%,基本滿足區域交通集散需求。
空間綜合利用
服務配套及交通設施引入地下
規劃減少了火車站地區的居住、倉儲、鐵路生產用地,增加了公交接駁、旅遊服務、配套設施等直接服務於綜合交通樞紐的內容,進一步優化產業業態。規劃綜合利用地下空間,將服務配套及交通設施引入地下,以提升環境品質,實現地鐵站廳、火車站房與商業片區等設施的整體開發。
突顯城市風貌
以傳統建築和青灰土黃色為主
為使改擴建的西安火車站充分突顯城市風貌,各類建築將以「保護文物、傳承文脈、塑造特色」為主題,通過建築退讓丹鳳門、高度控制和風貌設計實現對丹鳳門等歷史建築的保護和尊重,傳承歷史與現代兩條文脈,延續城市肌理。
據了解,建築風格以傳統建築形式為主,增加現代元素,建築色彩以青灰色、土黃色為主,赭石色為輔的建築色調體系,塑造一個現代與傳統呼應、景觀與功能融合的城市片區。
本組稿件由記者程慧 實習生段曉穎採寫
事實+
西安火車站始建於1934年
西安火車站是全國鐵路十大特等客運站之一,是我國路網中聯通西北、西南的交通樞紐,素有「陝西第一窗」的美譽。西安站始建於1934年12月,1935年6月正式運營,時為客貨兼營一等站,站名為西安車站。1937年西安車站更名為長安車站,1952年1月1日恢復西安車站名稱。
西安站主要擔當隴海鐵路、西康鐵路、寧西鐵路、西侯鐵路、包西鐵路等旅客運輸任務,西安樞紐在全國鐵路運輸網中的作用也十分突出。
西安火車站目前的格局是1984年改建後確定的,候車大廳內設有東西兩個分配廳和普通、母嬰、軟席等12個候車室,可同時容納7000人候車休息。現在西安火車站日均發送旅客7.7萬人,最高發送旅客記錄為19萬人,候車大廳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旅客的候車需求。
此外,西安火車站僅有一個出站口,且出站的旅客需要經過廣場分流,由於廣場相對較小,加之進出站的旅客都要經過廣場,鐵路高峰期間廣場擁擠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