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底下村,一個隱匿於北京山林深處的元寶村!

2021-01-17 深入看歷史

爨底下村,被稱為北京地區的「布達拉宮」。全村結構嚴謹,錯落有致。四合院整體精良,布局合理,建築風格既有江南水鄉細節處理上的風韻,又有北方高宅大院恢弘整體的氣勢。整個村莊保留著比較完整的古代建築群,被國家文物局評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爨底下村保存著500間、70餘套明清時代的四合院民居。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村落,爨底下村有明代老村遺址、清代民居、壁畫、捷報、二戰時期被日軍燒毀房屋的廢墟、抗日哨所遺址、五十年代的標語、六十年代的標語、七十年代的標語、古碾、古磨、古井、古廟等,使人們感悟歷史,感悟蒼桑。

爨底下及周邊景點自駕遊:線路特色:自駕遊覽妙峰山、爨底下村、靈山,感受北京周邊的美景。 線路設計:北京—妙峰山——爨底下村—靈山

線路詳情: 「京都第一峰」靈山位於北京門頭溝區與河北省交界處,具有「首都小西藏」的美譽,是京郊惟一集高原、草原風光為一體的自然風景區,夏季清涼,適合野營避暑。周邊風景區還有著名的妙峰山、百花山和古代遺蹟爨底下村。

自駕遊去妙峰山,走阜石路到門頭溝雙峪環島右拐,到了龍泉賓館後走109國道到擔禮村口進牌樓,妙峰山距離市區約55千米,一路路況比較好的,從妙峰山去爨底下村,可以沿109國道前行至齋堂鎮的青龍澗右轉,。右路標指向爨底下村。從爨底下村去東靈山,可沿原路返回上109國道,按路標指示前行,即可到達靈山風景區。

A北京—妙峰山 從北京走阜石路到門頭溝雙峪環島,繼續向北前行,到了龍泉賓館沿109國道,前行5.5公裡到丁字路口(擔禮橋路口),向右轉至妙峰山(周邊景點有:摩崖石刻、櫻桃溝)。 B妙峰山—爨底下村 從妙峰山按原路返回,至丁字路口(擔禮橋路口),沿109國道右轉(左轉北京)直行,至齋堂鎮前行2.4公裡,抵青龍澗橋岔路口往右轉(直行靈山)5公裡到達爨底下村(周邊景點:密簷塔)。

C爨底下村—靈山 從爨底下村按原路返回,至青龍澗橋岔路口沿109國道往右轉(左轉北京)8.7公裡,到達清水燕家臺路口(右轉龍門澗景區),往前行走至岔路口(塔河口路口)右轉至靈山方向,左轉至百花山。

相關焦點

  • 爨底下古村,一個北京隱秘角落的元寶村
    要說去過爨底下古村的收穫,相信大多數的遊客都是這樣回答的,認識了一個總共30筆的爨字。為了大家都能認識這個字,小編給大家標註一下拼音。爨[cuàn],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得出來這個元寶村有多麼古老了吧!爨底下村,被稱為北京地區的「布達拉宮」。全村結構嚴謹,錯落有致。
  • 中國傳統村落——北京爨底下村
    爨底下的「爨」字,共有三十筆,發cuàn音,為了方便記憶可拆開說: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燒,大火燒林,越燒越興,豈不很熱,而爨底下人全姓韓,取諧音(寒)則為冷意,冷與熱在五行之中可以互補,宇宙萬物有天就有地,有日就有月,有男必然有女,有冷就得有熱,故而爨底下村在歷史上曾輝煌過。爨底下村坐落在南北兩座大山夾出的溝谷北側,臥於龍頭山的南側山坡之上,隨山勢呈扇形鋪開。
  • 爨底下村古建築群——北京景點
    爨底下村古建築群於2006年5月被國務院評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門頭溝區齋堂鎮。民居以村北的山包為南北軸線,呈扇面形向下延展。
  • 門頭溝爨底下村的地質遺蹟
    大約5~10億年前,爨底下村附近的地層在海洋環境中生成。一億多年來先後經歷了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運動,爨底下發生了複雜的地質變遷,形成了有趣的地形地貌,留下了豐富的地質遺蹟和奇特的地質景觀。一、爨底下村的地形地貌1.穹窿構造爨底下村被大山圍裹,四面的臥虎山、蝙蝠山、金龜山、金蟾望月梁等都朝向村子方向。
  • 北京門頭溝:爨底下村,成為北京第一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依山勢而建的古樸民居,雕刻精美的石雕、木雕和磚雕,青石、紫石、灰石鋪成的街道,延續500多年的民風民俗……走進門頭溝齋堂鎮爨底下村,仿佛置身於一幅完整的「清代民居圖」中。   位於西山古道邊的爨底下村海拔650米,自然風光優美、文化內涵深邃,自明代起就是過往商賈的落腳之地,古棧道、雙龍洞、一線天等景觀無比壯觀。如今,村裡完好保留有清代四合院76套,房屋656間,村裡的民居依山而建,錯落有致,高低自然,由中間高20米的山石護坡分成上下兩層,遠遠觀望好似一片平房環繞著一座石牆山堡。
  • 北京版的布達拉宮——北京最美古村落爨底下村
    北京最美麗的古村落也是這部電影的拍攝地,也被稱為北京版的布達拉宮。那地方叫爨底下村。 爨底下村位於北京市西郊門頭溝區齋塘鎮。整個村莊都姓漢。據傳,它是從明代山西洪洞縣的刺槐大樹中遷出的。當這個山村建成時,業主將其命名為C堤下。
  • 爨底下村旅遊貼士
    爨底下村當地交通遠離塵世,靜謐安詳(圖片來源:遠方網)爨底下村位於京郊門頭溝區,差不多是北京城區的正西方向。沿109國道即可到達,有公交車直達。其他的時間只能先坐到齋堂再轉區間車到爨底下。返回:每天6:50爨底下發車直達蘋果園9:35和15:35還有兩趟區間車,先到齋堂,然後倒車回蘋果園。需要注意的是,公交車駛入爨柏景區先到達售票處,遊客需下車購票再隨892路公交行駛3公裡到達爨底下村。
  • 一個被人遺忘的地方,爨底下村!
    爨底下村,G109非常好走,一路都是完美的體驗,接下來說說爨底下村這個旅遊景區的體驗。爨底下村,可能早在十年前就聽說過,因為「爨」這個生僻字,而格外引人注意。當時從電視、網絡上對這個村子的了解就是悠久歷史,且保存了當時的原貌,是一個古香古色的小村子,特別是對於我這種喜愛攝影的人來說,更是不可多得的拍攝聖地,但由於當時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去過,恰巧周末沒事來到爨底下村,先花35元買了一張門票,景區嗎,收門票當然很合理。進了景區後,一直往裡走,就走到了村口,停好車,開始各種逛。
  • 北京門頭溝爨底下村攻略 繁華落盡空山寂
    爨底下村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西3公裡,是一個明清時代的四合院民居保存較好且集中的村莊。因訪古熱而名聲大噪,電影《投名狀》在此取景,更使得這裡成為京郊旅遊的熱點,目前有76家保存較好的農宅可供遊覽,最古舊的一些農房則只是一堆廢墟。
  • 北京最美鄉村——爨底下村,中國古典建築瑰寶的明珠
    爨底下村是門頭溝區齋堂鎮的一處古村落,羅哲文評價它,是一顆中國古典建築瑰寶的明珠,蘊含著深厚的北方建築文化內涵,就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來說,不僅在北京,在全國也是珍貴的。爨底下村已經有四百多年歷史,這裡有五百多間七十餘套明清時代的四合院民居,是首次發現的比較完整的山村古建築,門墩雕刻精美,磚雕影壁獨具匠心,壁畫楹聯很多,門樓等級嚴格。爨底下村和山西榆次的後溝古村有點像,都是依山而建,排水系統很發達,而且土牆灰瓦,周邊山巒疊嶂,古樹參天,非常幽靜。清水河流域的爨底下村,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 北京繁華都市下,隱藏的古樸小村莊:爨底下村
    如果你嚮往抗日電影中那一座座古樸的小村莊,如果你也想感受一下明清的古村落氛圍,亦或者你是一個攝影愛好者和喜歡寫生的畫家,不妨抽出一天的時間和家人或者朋友去北京郊區的門頭溝大山裡來一次古村落的探索發現。後來開發旅遊,「爨」字就又成為了一個吸引人的點。不得不說中國文字博大精深。風水寶地的爨底下村一般從北京城市裡開車到門頭溝風景區需要大概兩三個小時。當汽車穿梭在蜿蜒的山路之間,我們可以抬頭仰望湛藍的天空,感覺到城市的喧囂都已經遠離。不由得就會感到身心放鬆。進入村落後你會發現,爨底下村的四合院和北京城內的四合院相比還是有很多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的。
  • 爨底下村史藏進古民居
    昨天,在爨底下村鄉情村史陳列室,爨底下村黨支部書記結合展陳物品和圖片,為參觀者講解爨底下的由來和當地人文歷史。本報記者 方非攝本報訊(記者 王可心)青石為道,散落的四合院古樸別致,透出古堡韻味。綿延的深山中,門頭溝齋堂鎮爨底下村保留著眾多清代建築。
  • 「爨底下村」那些講不完的故事
    青石為道,散落四合院,古樸別致,透出古堡韻味,這就是爨底下,一個古老的村莊,近幾年來因李連杰、徐靜蕾主演的電影《投名狀》,郭富城、章子怡主演的《最愛》在村裡取景,成為京郊旅遊的熱點。來到爨底下,要品味它自己的故事。
  • 來到門頭溝黃嶺西村 仿佛回到了10年前的爨底下村
    對於生活在北京的人,爨底下村絕對屬於名聲最響的古村。位於門頭溝區齋堂的爨底下村,是一座成村於明朝的古村,因為其特有的民居格局和更加原生態的生活氣息,一直以來都是門頭溝最為代表的旅遊目的地。當我們來到爨底下,買了門票進入走向爨底下的時候,殊不知同樣在這片區域裡還有一座同樣成村於明朝的老村——黃嶺西村。
  • 京郊門頭溝 爨底下村自駕遊攻略
    選一個不那麼忙的周末,開個把小時的車,躲開人聲鼎沸的市區,到京西的明清古蹟山莊。隨意找一家四合院,靜靜地坐在懸著玉米辣椒的小院裡,看陽光從樹葉縫隙一點點漏進來。不去顧及時間,生活原來可以如此簡單。
  • 北京古村「名片」爨底下村拆違 清一色灰屋頂回來了
    北京古村「名片」爨底下村,拆違工作正在進行。村民為攬客搭建的40多處石棉瓦、彩鋼瓦棚子從8月中旬起逐一拆除。截至8月27日,拆違已完成近90%。站在高處俯瞰,原先夾雜在成片灰屋頂裡的藍色、紅色、黃色、綠色的棚頂不見了,爨底下明清古村落的味道又一點點回來了。8月23日,記者來到爨底下村時,正下著小雨。
  • 古老的村莊,體驗傳統的感受,北京的爨底下村
    本文為百家號作者《瀟說歷史》的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位於北京市中心以西90公裡的爨底下村,在門頭溝區的寨塘鎮內部。這個村子是傳統的民居建築群,這裡的豐富多彩的歷史文物和獨特的民俗是這個古村落的特色,這邊的四周是多山的風景,非常適合大家來這裡休閒旅遊。
  • 有400多年歷史的北京古村爨底下村 為何全村都姓韓?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武玉姍)荊條編制的酒簍、梳頭髮用的梳篦……在門頭溝區齋堂鎮爨底下村鄉情村史陳列室,不僅能看到這些老物件,還能看到按當年的原樣真實再現的「大五間」房屋,讓市民和村民直觀感受當年的生活情境。爨底下村位於北京最高峰靈山不足10公裡處,沿著石階拾級而上,記者來到了該村的鄉情村史陳列室。
  • 探訪京西爨底下村,盛極一時與康熙有關,如今仍獨一無二
    從地勢上看,爨頭在上,村落在下,所以村子被稱為「爨底下」。爨底下村的先祖韓仕寧是明朝弘治年間的世襲武官,駐守沿河口(古稱三岔口)一帶的軍事要衝,官秩正六品。這個小山村的村民皆為韓仕寧後裔,所以全都姓韓。還有一種說法,爨底下人是明朝永樂年間山西移民的後裔。原村在西北方向一個被稱作「老墳」的地方,一場突如其來的山洪將那裡夷為平地,只有一男一女因出門在外而倖免於難。
  • 北京門頭溝爨底下村,從最高處俯瞰像個大元寶,你覺得像嗎?
    爨底下村位於北京西郊門頭溝區齋堂鎮,川底下村,實名爨底下。因在明代「爨裡安口」(當地人稱爨頭)下方得名。爨底下村坐北朝南,沿山谷東西走向,建於緩坡之上,層層升高,依山而建。早晨冒著雨來到了北京門頭溝爨底下村,住下後聽客棧老闆講這個地方是塊風水寶地,整個村落的形狀像一個大元寶,但是要到對面的金蟾山觀景臺高處才能看到完整的大元寶。我們便沿著這條石階路向高處攀登。這是走到途中看到的村落,茂密的樹木擋住了視線,只能看見一小部分村莊。上山的石階路,不是很陡。橫在路上的古柏,是受保護的古樹,要鑽過去,不能爬上去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