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地頭,感受中國減貧實踐(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戰脫貧攻堅)

2020-12-24 金臺資訊

在中國脫貧攻堅實踐中,一些在華留學生走進田間地頭,與農村群眾和駐村幹部展開深入交流。他們中的一些人,還利用所學知識參與中國脫貧攻堅實踐。他們是中國脫貧攻堅的見證者、參與者,也是中國與其他國家開展減貧國際合作的推動者

深入農村參與科技助農

本報記者張丹華

在陝西省楊凌無花果栽培基地,巴基斯坦小夥兒金樂天正在測試有機肥中氮磷鉀元素的含量。「楊凌的無花果有20多個品種,而我們國家只有幾種。我想引進一些品種到巴基斯坦,同時製作無花果葉有機肥,實現循環利用。」在華生活了6年的金樂天,中文說得十分流利。

這位來自喀拉蚩的29歲年輕人,正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攻讀植物營養學博士學位。今年6月,他和幾名同學一起來到陝西鄉間,助力鄉村脫貧攻堅。「這個活動很有意義,它使我加深了對中國的了解。」金樂天說。

金樂天所說的活動是西北農大組織的科技助農活動。今年6月,在西北農大國際學院和團委的組織下,包括金樂天在內的5名留學生和兩名中國學生來到漢中市鎮巴縣進行科技助農。鎮巴縣位於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今年2月剛退出貧困縣序列。

「鎮巴雖然地處大山腹地,但因為通了公路,村民們可以方便地將農產品運輸出去。」在鎮巴,金樂天感受到中國政府為脫貧攻堅推出的行之有效的舉措:農民生產生活需要道路,政府就組織修路;農產品銷售需要開拓市場,政府工作人員就想方設法幫忙尋找「買家」。

「金博士,我們的茶葉怎樣才能提高畝產量啊?」當地茶農請教金樂天。在仔細觀察了茶園的地形後,金樂天給出建議:「這裡是坡地,把所有的肥料都堆放在坡上,靠近山腳的茶樹基本施不到肥,會影響產量。要分別在上中下坡多選幾個點放肥料,這樣施肥更均勻,產量會更高。」

金樂天與中國的緣分始於2014年。他從巴基斯坦信德農業大學農學專業本科畢業後來華深造。「巴基斯坦很多人在關注共建『一帶一路』,我很想來中國看看。」從零開始學漢語、練習使用筷子……許多個「第一次」讓初來乍到的金樂天感到新鮮。老師為他起了中文名,取「金色、快樂、天空」之意。在同學眼中,他性格開朗,總是笑聲不斷,與名字很相符。

6年來,金樂天的足跡遍布黃土高原的多個西北農大農業試驗站。一次次深入農村,讓他對中國特別是農村貧困地區的發展有了直觀的感受。他常去陝西省三原縣鬥口試驗站,那裡的村子幾乎每年都有新變化。「我看著村民們的代步工具從自行車換成了摩託車,又換成了小汽車,他們的房子也越來越漂亮。」金樂天認為,中國的精準扶貧方略對國際貧困治理的理論創新,以及推動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擺脫貧困,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向廣袤鄉村地區的農民推廣農業新技術,幫助解決其生產中遇到的問題,是西北農大長期開展的一項工作。近年來,西北農大開始嘗試讓農業專業的外國留學生參與該項活動。除了實地科技助農外,學校還組織了一些線上活動。今年5月,金樂天為陝西省合陽縣坊鎮中心小學的373名學生上了一堂題為「絲路大講堂,帶你看世界」的網課。課堂上,他結合自身經歷,講述了巴中友誼、共建「一帶一路」、巴中農業合作、中國為世界抗疫作出的貢獻等內容。屏幕另一頭,孩子們聽得仔細,不時提出問題。

「加油!未來屬於你們。」金樂天用這句話作為網課結語。他說,希望孩子們努力,美好的明天就在前方。

雲端分享脫貧逐夢故事

本報記者張丹華

「謝謝你,今後的求學道路上我有了榜樣,我會認真思考自己的未來。」聽完杜牧同的演講,陝西省合陽縣第二高級中學高一(3)班的楊凱瑞很激動。

來自中非共和國的杜牧同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留學生。今年夏天,他在「雲端」為合陽縣第二高級中學1800餘名學生作演講,分享自己的成長故事,鼓勵他們做努力奔跑的追夢人。「雲端談夢想」是西北農大組織的「讓青春夢想與脫貧攻堅同頻共振」系列探索實踐之一,通過一系列雲端講座,鼓勵貧困地區學生珍惜韶華,努力拼搏,勇敢追逐青春夢想。目前這一系列實踐已被教育部列為高校扶貧典型項目。

面對著屏幕另一端一張張青春朝氣的臉龐,杜牧同用中文侃侃而談:他喜歡用「追夢人」這個詞來形容自己。杜牧同家裡有12口人,10個孩子中他排行第九。幼年家境貧寒,但並不妨礙他擁有自己的夢想。「我上小學的時候,非常喜歡看中國的武打片。因為武打動作太快,我沒法一邊看畫面一邊看字幕,那個時候我就下決心以後要學中文了。」他說。

杜牧同立志要考上大學,通過知識改變命運。他早早確定了攻讀獸醫學專業的目標。經過不懈努力,他最終考上了中非共和國頂尖的綜合性大學——班吉大學。

「進入大學後,我始終沒有忘記想學中文的願望。了解到西北農大有專業和我的所學非常對口,2015年本科畢業後,我申請來到中國繼續深造。」杜牧同說。西北農大所在的陝西省楊凌示範區是中國最早成立的農業高新區,被稱為「中國農科城」。在動物醫學院攻讀預防獸醫學碩士學位期間,杜牧同先後克服了身體不適、語言不通、專業障礙等許多困難。目前,他已通過碩士學位論文答辯,開始攻讀西北農大預防獸醫學的博士學位。

從貧困家庭走出,杜牧同對於「脫貧」話題格外關注。聽說西北農大組織「讓青春夢想與脫貧攻堅同頻共振」的活動後,他主動報名參加,「我曾經和這些貧困地區的學生們有著相似的境遇,我想把自己的奮鬥故事分享給他們,希望他們朝著自己的夢想勇敢前行。」

在傳播夢想的同時,杜牧同也漸漸找到了新的奮鬥目標。「我在農村長大,知道農村的發展需要什麼。」博士畢業後,他希望回到班吉大學從事動物科學科教工作,並打算推動班吉大學與西北農大合作建立國際聯合實驗室,把在中國學到的知識傳授給更多的來自中非共和國的學生,做兩國間的友誼使者,搭建民心相通的橋梁和紐帶。

「把更多中國經驗帶回家鄉」

本報記者宋豪新

「去了撒壩子村,我終於明白為什麼中國的脫貧攻堅做得這麼好。中國政府用實際行動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走在四川師範大學的校園裡,來自巴基斯坦的留學生劉天浩跟記者打開了話匣子。

2016年,劉天浩來到中國,成為四川師大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一名留學生。2020年寒假,他獨自一人來到雲南省麗江市永勝縣松坪傈僳族鄉撒壩子村。在這個偏遠的小山村,他拿起農具,跟著駐村工作隊和村民們一起幹農活。

兩年前的冬天,在一位駐村幫扶的朋友邀請下,他第一次來到撒壩子村。這裡風光秀麗、空氣清新,村民淳樸熱情。自然環境優美,但是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卻沒有跟上。劉天浩回憶起第一次到村裡的經歷,「當時,村裡沒有路,不通水、不通電,也不通網絡。村民生活困難,從村裡到最近的鄉上,坐車要兩個多小時,走路要走大半天,出一次大山很困難。」

今年寒假前,駐村工作的朋友告訴他,脫貧攻堅讓村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村民們的生活好多了。劉天浩決定回撒壩子看看。先坐飛機,再換乘大巴,「離村子越來越近,我的心情也越來越激動。村裡不僅通了新修的公路,路兩旁還安裝了路燈,現在村民們出行方便多了。山上也立起了鐵塔,村裡通了電,村民們還學會了上網。」劉天浩說,村裡的巨大變化讓人驚嘆。

變化背後,是多種扶貧政策支持以及村民們被調動起來的脫貧積極性。駐村幫扶工作隊以「黨支部 專業合作社 農戶」的脫貧攻堅模式,充分發揮黨支部引領專業合作社的作用,帶領村民育產業、闖市場、增效益。駐村工作隊扶貧、扶志又扶智,在鞏固提高當地現有核桃、花椒種植和養殖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今年又發展山藥252畝、魔芋200畝等特色產業。「今年我家參與種植的山藥都賣到縣城去了,年底預計能多賺7000多元。」一位村民告訴劉天浩。感受到脫貧攻堅帶來的實打實的變化,村民們的幹勁也越來越足。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撒壩子村度過的這個寒假,讓劉天浩真正懂得了這句話中蘊含的智慧。到成都後,他決定申請在中國繼續深造。「在中國待的時間越長,我想學的就越多。我要把更多中國經驗帶回家鄉。」在劉天浩看來,中國政府決戰脫貧攻堅,努力讓人民生活得更好,推動實現共同富裕,值得很多國家借鑑學習。

「精準扶貧的成果令人驚嘆」

程遠州劉媛

屏幕亮起來,一幀幀照片在屏幕上滾動,揚塵的土路、歪歪扭扭的土房……在村委會的放映室,加納留學生羅澤和同學們看到了昔日的紅旗坪村——這個大山深處的小村,人均年收入曾經不足3000元。走出放映室,目之所及是整齊美觀的樓房、乾淨平坦的硬化路,以及一排排在陽光下閃爍銀光的大棚——那是村裡的扶貧產業基地。「這個村莊的巨大變化讓人感慨,中國實施精準扶貧的成果令人驚嘆!」羅澤說。

羅澤所說的紅旗坪村位於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灣潭鎮,曾是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深度貧困村。去年12月,她所就讀的武漢紡織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組織來自俄羅斯、埃及、加納、孟加拉國、印度等5個國家的13名留學生前往紅旗坪村考察參觀,當地農戶日新月異的生活變化讓留學生們印象深刻。

在該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扶貧第一書記肖曙光的帶領下,留學生們走進農戶家中,詳細了解扶貧工作的進展。肖曙光介紹,針對村民居住零散、危房較多的問題,政府撥出扶貧資金幫助村民建新房、改舊房,將偏遠地區的農戶集中搬遷到安置點,還修建起社區活動中心「幸福院」,讓村民們不僅住得好,還能參與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

令羅澤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年逾古稀的獨居老奶奶。老人原本住在人煙稀少的山腰,因為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得以搬出大山,住進了政府免費提供的新樓房。除了生活條件得到改善,她的家人也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找到了工作,家庭收入大幅增長。羅澤說,老人現在每天曬曬太陽,跟鄰居聊聊家常,生活過得很舒適。

深山裡的農民,如何增加收入?很多留學生對這一話題頗感興趣。紅旗坪村的答案是,要打贏脫貧攻堅戰,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必須雙管齊下。在紅旗坪村,扶貧幹部在多次考察後帶領村民建大棚種植金銀花,建設加工廠生產製作藥材、飼料、精油、花茶等產品,一個加工廠就可吸納約30人就業。經過5年的努力,村人均年收入從3000元增至1.4萬元。去年底,全村實現脫貧出列。

羅澤和小夥伴們剛到紅旗坪村時,「擔心語言不通不好交流」。但是,「笑容是最好的語言」。留學生們與村民們一起參加當地舉辦的「鄉村振興」杯首屆豐收運動會,在「滾南瓜」「扭玉米」「揀土豆」等比賽項目中,大伙兒打成一片,歡聲笑語不斷。「村民們溫暖的擁抱和臉上洋溢的笑容傳遞出他們的友善和熱情,我能真切感受到他們發自內心的快樂。」羅澤說,篝火晚會上,身著民族服飾的村民和各國留學生一起唱歌跳舞的場景讓她難忘。

紅旗坪村之行,給羅澤上了一堂生動的「中國扶貧課」,「我們對中國的扶貧政策有了更為具象和深刻的理解。」羅澤說,「中國的減貧實踐值得學習。我現在經常向朋友們講述中國故事,推薦他們來中國學習,希望可以把中國在扶貧等領域的經驗做法帶回國。」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14日 17 版)

相關焦點

  • 田間地頭,感受中國減貧實踐(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戰脫貧攻堅)
    2018年,獨龍族整族脫貧,實現「千年跨越」。圖為獨龍江鄉新貌。 新華社記者 胡超攝在中國脫貧攻堅實踐中,一些在華留學生走進田間地頭,與農村群眾和駐村幹部展開深入交流。他們中的一些人,還利用所學知識參與中國脫貧攻堅實踐。
  • 田間地頭,感受中國減貧實踐
    2018年,獨龍族整族脫貧,實現「千年跨越」。圖為獨龍江鄉新貌。 新華社記者 胡 超攝 在中國脫貧攻堅實踐中,一些在華留學生走進田間地頭,與農村群眾和駐村幹部展開深入交流。他們中的一些人,還利用所學知識參與中國脫貧攻堅實踐。
  • 田間地頭,感受中國減貧實踐
    2018年,獨龍族整族脫貧,實現「千年跨越」。圖為獨龍江鄉新貌。 新華社記者 胡 超攝 在中國脫貧攻堅實踐中,一些在華留學生走進田間地頭,與農村群眾和駐村幹部展開深入交流。他們中的一些人,還利用所學知識參與中國脫貧攻堅實踐。
  • 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戰脫貧攻堅:推動全球減貧事業發展
    朱海鵬攝(人民視覺)  國際人士普遍認為,中國如期實現全面脫貧目標不僅是本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偉大成就,也將為全球減貧事業注入信心和動力,為各國推進減貧工作提供參考借鑑,加快推動全球減貧進程  自然資源的利用更可持續  詹姆斯·林奇  臨近歲末,中國在實現2020年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方面取得了令人讚嘆的成就
  • 推動全球減貧事業發展(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戰脫貧攻堅)
    朱海鵬 攝(人民視覺)  國際人士普遍認為,中國如期實現全面脫貧目標不僅是本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偉大成就,也將為全球減貧事業注入信心和動力,為各國推進減貧工作提供參考借鑑,加快推動全球減貧進程  自然資源的利用更可持續  詹姆斯 · 林奇
  • 講好脫貧攻堅的中國故事
    目前,中國成為全球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全球範圍內,每100人脫貧,就有70多人來自中國。中國的脫貧攻堅,在推進國際減貧事業方面樹立了榜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和國際機構在減貧領域的交流合作,是我國對外開放大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問題上一定不能算小帳。在國際減貧領域積極作為,樹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這是大帳。」
  • 破譯中國減貧奇蹟的制度密碼 「中國的脫貧智慧」網絡主題活動啟動
    為充分展示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背後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與大國擔當,彰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優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網絡理論傳播局)主辦的「中國的脫貧智慧」網絡主題活動於11月16日啟動。消除貧困是人類共同的使命。2016年,聯合國啟動《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將減貧視為首要任務。
  • 讓數億人脫貧 中國特色減貧道路如何走
    ……在日前召開的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上,來自比利時、匈牙利、柬埔寨、塞內加爾等國家和地區的外方參會人士紛紛高度肯定中國減貧成就及經濟發展貢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說,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減貧是世界減貧的重要組成部分。
  • 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寶貴減貧經驗(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
    國際人士認為,中國讓數億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是一項偉大的成就,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寶貴的減貧經驗 把中國扶貧模式帶回家鄉 (摩洛哥)納賽爾·布希巴   1995年,我第一次來到中國  讓佔全球總人口1/5的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是一項偉大的成就。中國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樹立了榜樣,提供了寶貴的減貧經驗。   中國脫貧攻堅的過程提供了豐富案例和有益經驗。中國有句話叫「要想富,先修路」。在幅員遼闊的土地上,我看到中國政府為很多貧困山區修建了道路。道路暢通後,村民出行方便了,農副產品銷路也廣了,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創造了基礎設施條件。
  • 「中國減貧成就有力促進全球發展事業」(我看中國脫貧攻堅)——訪...
    「中國一定能夠如期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蒙古國國立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策布勒瑪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成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通過有效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減貧成就。
  • 中國減貧的奧秘是什麼
    在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上,一位國際人士讚嘆:「因為經歷過貧困,我深深感到,貧困不僅會在物質上,也會在精神上削弱人們的能力,讓人失去自我價值認同。正因如此,消除貧困才顯得如此重要,中國成功的減貧故事才如此動人。」中國脫貧攻堅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不僅彰顯了堅持人民至上、以人為本的理念,也為人類社會治理貧困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 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寶貴減貧經驗(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
    人民視覺國際人士認為,中國讓數億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是一項偉大的成就,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寶貴的減貧經驗把中國扶貧模式帶回家鄉(摩洛哥)納賽爾·布希巴1995年,我第一次來到中國。利用在中國留學的機會,我走訪了很多城市和鄉村。
  • 蔣永穆:四川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 譜寫了中國減貧奇蹟
    作為全國貧困人口較多、面積較大、程度較深的西部大省,四川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扶貧開發政策,堅持不懈推進全省減貧事業,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譜寫了中國減貧奇蹟的四川篇章。    「四川充分發揮制度優勢,構築減貧支撐體系。破解貧困難題,必須從源頭出發,建立並夯實減貧的政策體系。」蔣永穆表示,70年來,四川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並結合四川實際完善各項政策,有力推動了減貧的進程。
  • 攜手推進國際減貧進程 - 扶貧 -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2020年,疫情持續蔓延,全球減貧事業面臨嚴峻挑戰。  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中國還通過推動南南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等方式,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中國智慧與力量。
  • 【國際觀察】拉美國家減貧實踐及中拉脫貧合作創新
    拉美國家進行了豐富的脫貧政策實踐,取得了一定成就,卻並未解決貧困率反彈以及減貧公共政策成果脆弱性問題。以南美大陸為例,通過對近30年來南美地區多數國家的反貧困政策梳理,可以看到拉美國家選擇通過社會福利政策推動反貧困治理。
  • 攜手推進國際減貧進程 - 扶貧 -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2020年,疫情持續蔓延,全球減貧事業面臨嚴峻挑戰。  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中國還通過推動南南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等方式,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中國智慧與力量。
  • 多國人士認為媒體可為減貧事業發揮獨特作用
    與會代表就國際減貧合作深入交流,並強調媒體在全球減貧事業中可發揮獨特作用。匈牙利前總理麥傑西·彼得在致辭中表示,匈牙利對中國為消除貧困制定的卓越計劃深表敬意。中國的快速發展將為亞洲、非洲乃至歐洲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更多機遇,直接或間接地幫助深受貧困困擾的國家減少貧困。中國的發展不僅使中國人民受益,也讓世界受益。
  • 中國的脫貧奇蹟 世界的減貧經驗丨時評
    近日,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在北京舉行。此次論壇以「推進全球減貧事業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60多個國家和地區及20多個國際組織的200餘位代表以線上線下形式參會,圍繞減貧經驗深入交流,達成廣泛共識。
  • 2020看兩會:如何啃下脫貧攻堅「硬骨頭」?中國減貧時間線到哪了?
    【導讀】廣西人事考試網同步網絡發布:2020看兩會:如何啃下脫貧攻堅「硬骨頭」?中國減貧時間線到哪了?,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公職事業單位考試交流群】 ,更多資訊請關注廣西華圖微信公眾號(gxhuatu).
  • 中國訪談|模里西斯駐華大使:中國減貧實踐生動詮釋「授人以漁」
    中國網:今年是中國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面對疫情的挑戰,中國表現如何?後疫情時期,如何更有效地開展全球減貧工作?在2020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上,我們採訪到了模里西斯共和國駐華大使王純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