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遊客回身」 臺灣恆春半島觀光業尋找新定位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綜述:「等遊客回身」 臺灣恆春半島觀光業尋找新定位

  中新社臺北9月18日電 (記者 邢利宇 楊程晨)「我五十幾歲,沒有看到過墾丁生意這麼不景氣,就是現在,到谷底了。」屏東縣恆春鎮墾丁裡裡長張昌益說。

近日,

中新社

記者來到位於臺灣南部的恆春半島,近距離感受當地觀光業變化。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臺灣民眾赴大陸為270萬人次,大陸民眾赴臺約131萬人次。臺灣觀光業者估計,大陸遊客上半年在臺消費約17.7億美元,比2015年同期減少約15億美元。 圖為屏東縣恆春鎮墾丁裡裡長張昌益接受採訪。

中新社

記者 楊程晨 攝

  位於臺灣島南端的屏東恆春半島,因海景美麗、娛樂項目豐富,吸引著各方遊客,是全臺觀光景氣重要風向標。

  近日,任裡長8年的張昌益在墾丁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目前墾丁人還守護著旅遊觀光業,還能撐,「在等待下一個時期。」

  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臺灣民眾赴大陸為270萬人次,大陸民眾赴臺約131萬人次。臺灣觀光業者估計,大陸遊客上半年在臺消費約17.7億美元,比2015年同期減少約15億美元。

  「入住率比去年差了三成。重點是,入住的這七成,房價也已經調到很低。」本人在墾丁經營著六七家民宿,張昌益說,遊客減少使當地民宿總營業額下降約五成。「今年是最差的一年,旅遊業都不好。」張昌益認為,執政者應該負很大責任。

  當地業界正籌謀自救,著力轉型升級。下半年,墾丁將陸續舉辦鐵人三項邀請賽、慢速壘球賽等,希望藉由賽事活動提升旅遊熱度。「我們還是要堅持對客人服務好,價錢公道。讓大家看到更好的墾丁。」

  當地民宿約七成客人來自大陸與港澳。「大陸遊客消費能力高,素質也好。」張昌益表示,希望能與大陸相關團體溝通合作,為陸客前來觀光創造更多便利。

近日,

中新社

記者來到位於臺灣南部的恆春半島,近距離感受當地觀光業變化。圖為恆春鎮「海角42號」民宿內以啤酒為主題的客房。

中新社

記者 楊程晨 攝

  「海角42號」民宿位於恆春鎮邊緣,「80後」店主王俊祺認為,遊客減少是很多景區都會遇到的問題。廉價航空興起後,臺灣年輕人更多選擇出境遊;媒體有關「墾丁消費價格太高」的報導,多少也阻止了遊客前來墾丁的腳步。

  「我們需要重新做定位和調整。」王俊祺說。他的應對,是進一步明確民宿面對的消費群體,將「海角42號」三個分館分別打造為青年旅舍、親子館和特色小屋館。「體貼度更高,更好滿足客人的需求」。

圖為從臺北南下、經營紅氣球書屋的老闆林彥廷(右)、郭德慧(左)夫婦。

中新社

記者 楊程晨 攝

  「如果一個地方只剩下民宿,而沒有文化紮根,總覺得空缺了一點。」來自臺北的林彥廷、郭德慧夫婦二人,在恆春鎮開了當地唯一的實體書店——紅氣球書屋。「有什麼能讓客人留下來久一點,更深度了解這個地方,我們覺得文化的傳遞是有很大需要的。」

  書屋開業八個多月,平均月售書籍200至300本,電影賞析和文化沙龍也頻繁舉行。林彥廷說,書屋給自己和旅客一個安靜的空間,享受生活或旅途中的慢過程。

  他們規劃,書屋未來將更加本地化。如寄賣當地阿嬤的手工藝品,增加當地文史相關書籍等,讓更多人了解恆春。書屋本身也是一種示範,即「這個地方不一定只有民宿這個行業可以做。」

  據介紹,觀光和農業是恆春鎮兩大重要產業。近年遊客減少,連帶著餐飲、農業等不同層面都受影響。恆春鎮農會總幹事林順和舉例說,如稻米銷量,「觀光客多時,銷量自然多。」農會下轄的恆農假期度假飯店,蕭條時,入住率只有兩三成。

  林順和介紹,為吸引遊客到來,農會如今特設休閒農業旅遊部,推出體驗式旅遊,把觀光客和有機耕作、食農(食物和農業)教育連接在一起,目前效果還不錯。他期待有更多遊客前來體驗此間風土人情。(完)

相關焦點

  • 韓國瑜恆春開觀光座談會,全場業者高喊「我們要陸客」
    (觀察者網訊)16日,臺灣高雄市長韓國瑜上午來到屏東縣著名風景區恆春鎮與臺灣觀光業者座談,一位業者大吐苦水,經營8年的3間民宿這個月全部結束營業,抨擊蔡英文執政不力讓業者血本無歸。據中評社10月16日消息,韓國瑜今天請假啟動土地傾聽學習之旅,首站來到臺灣最南端的恆春鎮進行觀光座談,針對恆春半島南端的墾丁「觀光如何救」來和地方人士進行討論。恆春鎮山腳裡活動中心上午聚集將近300人到場參與,將小小的室內空間塞滿,現場氣氛熱絡。
  • 臺灣擬在南部建設"恆春觀光鐵路"
    新華社臺北4月11日電(記者章利新 查文曄)臺灣交通事務主管部門陳報的「恆春觀光鐵路可行性研究」11日獲得通過。該鐵路最快有望在2026年6月通車營運,以疏導臺灣知名景點墾丁每年約800萬的觀光人潮,並發展恆春半島附近鄉鎮觀光。
  • 大陸遊客減少加疫情衝擊 臺灣墾丁觀光業一片哀嚎
    墾丁觀光人次急速下滑。(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3月16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去年在臺東縣鹿野高臺舉行的臺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吸引99萬觀光人潮,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攪局,已宣布延期至7月11日。
  • 臺灣恆春半島發現新種陸蟹(圖)[2013-08-20]
    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提供中新網8月20日電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臺灣最南端的恆春半島是臺灣陸蟹種類和數量最多的地區,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從事螃蟹分類的典藏經理李政璋,在恆春半島發現一種可能已經存在一段時間,卻一直被誤認為是其它品種的陸蟹,李政璋和研究團隊將這種陸蟹命名為「相似擬相手蟹」,另外恆春半島也發現一種新紀錄的「印度刁曼蟹」。
  • 寶島臺灣最南端,恆春半島墾丁的慢生活
    乘坐遊艇出海觀光,體驗拖曳傘獨木舟 後壁湖是墾丁最大的漁港和遊艇基地,來這裡的遊客不是吃海鮮的就是出海遊玩的墾丁海濱的風情萬種 下午稍晚一些,從凱撒大飯店出來,沿著海濱走一走。日式溫泉,首選四重溪清泉溫泉 四重溪的溫泉,在臺灣非常有名。
  • 林全拍板臺鐵恆春觀光鐵路 新左營到恆春141分鐘
    記者潘欣中/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12月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屏東縣爭取多時的臺鐵恆春觀光鐵路有重大進展,可行性評估報告去年完成後,正由臺「行政院」核定中;臺「行政院長」林全今天中午到南迴鐵路內獅站視察時宣布核定,恆春觀光鐵路以發展綠色觀光鐵道為主軸,提供遊客深度旅遊。
  • 大陸遊客銳減 臺灣觀光收益大幅減少
    圖為日月潭/資料圖片  據臺當局「觀光局」近日公布赴臺旅客人數統計,民進黨當局執政這一年來陸客赴臺人數減少145.6萬人次,觀光收益銳減700億元(新臺幣,下同);民進黨當局寄希望於「新南向」政策帶來東南亞遊客填補,統計顯示「新南向」增加30萬人次,收益約多77億元。但加減後,總觀光收益還是減少623億元(約156億港元),也讓臺灣旅遊業者大喊「活不下去了」。
  • 臺灣屏東縣整頓旅遊環境拼觀光 迎接大陸遊客
    中國臺灣網6月19日消息 臺灣屏東縣政府昨天表示,為應對開放大陸遊客赴臺政策,縣政府已邀集墾丁公園管理處等單位,召開「整備重點風景區旅遊環境─恆春半島旅遊線」會議,在6月底前將完成恆春半島的觀光整頓,以展現拼觀光的決心。
  • 臺灣南部恆春半島大雨滂沱 淹水居民叫苦不迭
    中新網5月18日電 據香港中通社報導,受到琉球海面滯留鋒面影響,臺灣南部恆春半島17日清晨下起滂沱大雨,造成五裡亭機場外圍道路出現嚴重積水,水深一度達到20釐米,困住小轎車進退不得,而車城一帶的住戶更是泡在水中,不只路面成了滾滾黃河,房子裡的家具全泡在水裡,居民叫苦連天。
  • 恆春半島丘陵
    恆春半島丘陵 時間:2005-11-16 16:25   來源:   恆春半島丘陵位於臺灣島最南端。恆著半島北部為山地,縱貫全島的中央山脈綿延到這裡,雖然高度只有1000多米,但在寬度僅20公裡的半島上,仍然顯得十分高峻。而半島的南部雖有恆春平原,但大部分仍為丘陵地帶。   恆春半島丘陵在枋寮、大武兩地之連線以南,幾乎佔恆春半島的全部。中央山脈至此成平緩的南北向背斜,山勢漸次降低,西部與屏東平原相接。
  • 低壓擾動 臺灣恆春半島、東南部發大雨特報
    低壓擾動在臺灣南方積極發展,受旺盛對流影響,臺灣氣象部門針對恆春半島及東南部地區發布大雨特報,提醒當地民眾注意瞬間大雨、雷擊及強陣風。    目前臺灣南方海域低壓系統活躍,一熱帶性低氣壓16日生成。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表示,此熱低壓有可能進一步發展成今年第7號颱風「無花果」,預計它通過巴士海峽後,將往南海移動。
  • 臺灣恆春半島落山風 宛如輕臺
    臺灣恆春半島獨有的落山風19日發威宛如輕臺,不僅最強陣風一度高達10至11級間,風力也達到7、8級,強勁風力一日下來吹得居民直呼不可思議,除有機車被吹倒外,還有人說氣密窗差點被風拆掉,不少人稱簡直比颱風可怕。    「我家的氣密窗差點被風拆掉了!」
  • 《海角七號》走紅 恆春成臺灣最熱門旅遊景點
    不知道大陸的臺灣旅行團,日後在編排行程時會不會也增加「海角七號之旅」?  《海角七號》的主題曲叫「國境之南」,村上春樹小說的一本名作就叫《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把國境之南描寫為烏託邦。在二戰之前,「國境之南」是指大日本帝國的國境南方——臺灣(當時臺灣仍是日本的殖民地),而恆春又是在臺灣的最南端恆春半島之上,隸屬於屏東縣。
  • 臺灣最完整的古鎮,坐落在臺灣恆春半島南部
    歡迎大家來看小編介紹的旅遊景點,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臺灣最完整的古鎮,坐落在臺灣恆春半島南部的恆春古鎮。早在200多年前,這裡只是高山族人聚居的地方,也稱作「琅喬社」。恆春古鎮這座古鎮始建於清朝光緒年間,歷經5年時間建成,建成後的恆春古鎮分別設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城門建有城樓。南門城樓高5.67米、長23米。
  • 臺灣恆春喜迎遊客 憂成防疫破口
    清明4天連假即將登場,不少業者都看好會帶來一波人潮與錢潮,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延燒的非常時期,多數業者對「遊客」是喜憂參半,不知該趁機賺錢好、還是休養生息好。(謝佳潾攝)    清明4天連假即將登場,不少業者以228連假本土旅遊成長2至3成為基準評估,加上大打折扣戰,幾乎都看好會帶來一波人潮與錢潮,如星級飯店的訂房率破7成,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延燒的非常時期,多數業者對「遊客」是喜憂參半,不知該趁機賺錢好、還是休養生息好。
  • 臺灣觀光業成慘業!「旅遊車教父」兩年拋售百輛巴士
    軍公教年改令觀光業雪上加霜。(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他表示,臺灣經濟有活水,才會有人想投資,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但2016年之後兩岸關係風雲變色,很多人當初投資的錢都被卡住了,現在的臺灣觀光業已成「墜崖式」下降。江其興也認為,7月年改上路外加11月底選舉,都會衝擊下半年觀光旅遊市場,他看壞下半年旅遊氛圍,認為臺灣觀光已正式從「寒冬」轉向「酷冬」。
  • 恆春半島不適合種香蕉?臺灣夫婦獲香蕉豐收
    中新網6月22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屏東縣恆春半島,冬季特有「落山風」,曾被認為不適合栽種香蕉。滿州鄉港口村的農民吳昌遠、方億涓夫婦卻挑戰不可能,大膽引進臺農5號品種,順利挺過的「落山風」吹襲,並於6月進入採收期。
  • 恆春古城拼觀光 12項景觀將整容
    屏東墾丁是南臺灣度假勝地,每年吸引600萬人次遊客,恆春古城卻常「過門不入」,恆春鎮長葉明順向「交通部」爭取到2.1億元觀光建設經費,年底前將完成12項古城景觀改善工程,昨天並邀學者舉辦「拼觀光」座談會,朝觀光大鎮邁進。
  • 恆春半島停電摸黑團圓
    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記者潘欣中/攝影華夏經緯網9月1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昨天中秋節,遭莫蘭蒂颱風重創的屏東、高雄居民,都忙著投入整理家園,不少地方仍沒水沒電,感受不到過節氣氛,居民心情只能用據報導,颱風過後,恆春半島居民幾乎都在停電、停水、停話的窘境下,忙著投入整理家園。多數旅宿業因缺水電暫停營業,遊客也被嚇到退房,中秋夜墾丁暗淡無光。「快給我們水電,其餘再說。
  • 臺灣墾丁遊客大減 業界憂暑假產值或蒸發5億
    人民網7月26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墾丁旅遊業今年暑假旺季營運大衰退,受陸客減少、「一例一休」等衝擊,五星級飯店住房率下降10%至15%,一般旅館和民宿減幅更高達30%以上,加上交通、餐飲、遊憩業等受波及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