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臺上「1+1」,思政課顯活力

2020-12-20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核心閱讀

  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兩位各具風格、各有所長的老師在思政課上共同合作。兩人一同備課授課,思政理論融入「三農」知識,多角度的學習更全面了;師生一同討論,學生們不僅有所學,更有所思了。這樣的課堂讓思政學習更立體、更生動地走進了學生的心中,點燃了他們內心的思想火花,樹起了他們的信仰與行動準則。

  「這思政課也太有意思啦!」在一堂別開生面的《毛澤東思想概論》課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創新實驗學院1704班學生楊洋由衷讚嘆。這堂課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探索「思政課+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網絡直播課。

  針對創新實驗學院2017級本科生,馬克思主義學院鄧謹教授和經管學院劉天軍教授共同主講了「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與鄉村振興」一課。「教學的效果非常好,現在很多學生像小時候期待上體育課一樣,期待上思政課。」創新實驗學院輔導員張世誠說。

  思政+三農

  藉助專業老師力量,合力育人

  「這是我高中時候的照片,這是我大學時候的照片,這是我工作後的照片,大家感受到時代的深刻變化了吧。」鄧謹在課堂上展示了3張自己不同時期的照片,通過同學們輕鬆的笑聲,鄧謹知道大家已經能形象地認識到「當前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及依據」。

  天邊的不如身邊的。鄧謹在《毛澤東思想概論》的課堂上已經站了26年。對於思政課的教學,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深刻的體會:「政治性要與思想性、學理性、實踐性、生活性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理論才能在豐富生動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熠熠生輝,散發出思想光芒和時代魅力。」

  在準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這兩節課的內容時,她思考了兩個問題:一是如何讓學生清楚認識為什麼要根據時代變化來科學判斷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二是向學生講清楚社會主要矛盾在「三農」領域的表現及實踐要求,從而培養他們學農愛農、紮根中國大地、振興鄉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術業有專攻。我想藉助專業老師的力量,發揮二者優勢,聚集共生共融的效應,合力育人。」鄧謹把目光瞄向了經管學院長期研究「三農」問題的劉天軍。兩人一拍即合,經過10餘次的溝通磨合,一個由兩人共同製作的幻燈片課件誕生了,一堂由兩人共同主講的《毛澤東思想概論》課也與學生順利見面了。

  在學生們的眼裡,兩位老師各具風格。鄧謹用她紮實的理論功底和富有激情的授課方式,講解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及轉化的歷史脈絡,以及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的政理和學理。劉天軍則以他長期在「三農」方面的研究積累和風趣幽默的講課方式,講清了新的社會主要矛盾在「三農」發展中的表現,以及如何通過鄉村振興戰略解決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後的問題。

  「這種創新的授課方式,讓我們更加清楚地掌握了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內容,也從經濟學的角度更好地了解了矛盾轉化後的問題和解決方案。」創新實驗學院1703班線芷晨說。

  理論+實踐

  從文本進入學生心中,內化為信仰

  「現今社會,你可以不知農,可以不事農,但是不可以輕農。」劉天軍的話拉開了同學們了解「三農」問題的帷幕。他用嚴謹詳實的調查數據為學生們講授了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的種種表現,呼籲大家運用所學知識,積極投入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中去。

  「我國發展的不平衡突出表現為城鄉發展的不平衡,發展的不充分也突出表現為鄉村發展的不充分。」創新實驗學院1704班趙星宇在課後表示:「正如劉老師所言,中國要強,農業必須要強;中國要富,農民必須要富;中國要美,農村必須要美!」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主要體現在哪裡?在鄧謹看來,講思政課不是拿政策理論壓人,而是要用道理服人。面對未來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青年一代,她用循循善誘的方式讓同學們認識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社會主要矛盾理論,弄明白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啟發他們通過學識解決矛盾的方方面面。

  理論只有接地氣,才能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不再是書本上遙不可及的話語,它們變為了村落裡具體的人、物、事,變為了全國每個村落欣欣向榮的發展局面。」創新實驗學院1702班張詩浩說。

  思政課必須從天上回到人間,從空中回到地上,從文本進入學生心中,才能內化為學生的內在信仰和實踐準則。同學們的熱烈歡迎,也讓鄧謹更加堅定了這種「理論+實踐」的課堂講授新方式。

  線上+線下

  調動學生積極性,增加參與感

  「我能為鄉村振興做些什麼?兩位老師把一節思政課變成了一次思想的辯論。」經管學院1703班李家樂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還抑制不住興奮勁:「那是一堂生動的理論課,也是一堂豐富的拓展課,更是一堂能夠讓學生和老師共同參與的實踐課。」

  課前,鄧謹運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網絡課程平臺以及微信群,先給學生提供課堂導學資料,要求學生圍繞核心問題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為課堂討論做好充分準備。

  課堂上,鄧謹和劉天軍用「理論+實踐」的全新講解,進一步引導學生就自己家鄉或所見所聞思考我國「三農」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具體表現,並嘗試為這些問題找一些良方解藥。

  課後,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自主討論,建言獻策。他們結合農業高校的學科特點,從糧食安全、生態環境建設、食品安全、區域經濟發展、脫貧攻堅等方面為助力鄉村振興提出見解,在討論中深化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思考。

  「線上」和「線下」混合式教學,極大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也讓他們對課程和鄉村振興有了更深刻的獨創性想法。創新實驗學院1704班朱新政認為這種方式十分適合資訊時代的大學生,「無論是課後的分組討論,還是課堂上由學生代表進行匯報,都比普通的老師說、學生聽更讓我有參與感。同時也堅定了我們學農、愛農、為農的信念和信心。」(本報記者 龔仕建 張晴參與採寫) 

相關焦點

  • 實踐育人激發思政課無限活力
    早在幾年前,武漢紡織大學就邁開了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探索步伐。2019年,學校進一步加強思政課實踐環節的頂層設計,專門成立思政課實踐教學課部,同時淘汰實踐「水課」,努力打造實踐「金課」,致力於構建綜合性、開放性、社會性的實踐課程體系,進一步規範思政課實踐教學。
  • 線上教研,嶽陽職院聚焦思政課教學改革
    近日,嶽陽職業技術學院思政教研室圍繞思政課線上教學的這一系列問題組織了一堂特殊的線上教研活動。 來自湖南理工學院、湖南鐵道職院、永州職院、常德職院等省內十多所高校的思政課教師齊聚線上平臺,觀摩嶽陽職院胡迪老師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關於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立場」內容的線上教學。
  • 河南扶溝:讓思政課成為有溫度的課
    思政課要解決學生的理想信念問題,必須要讓有信仰的人來講信仰,才能講得敞亮、講得深刻、講得透徹。二是……」近日,在河南省周口市扶溝縣召開的全縣思政課教師培訓研討會上,該縣教研室黨支部書記劉保軍為全縣思政課教師上了一堂《如何讓你的思政課有溫度》的報告,讓老師們對思政課教學有了新的感知。
  • 大連工業大學多維度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
    加強思政課專業教師、思想政治輔導員、組織員三支隊伍建設。大連工業大學通過「校內轉崗培育和校外引進」相結合的方式,保證教師隊伍數量,建立思政課教師培訓體系,強化教師訪問培訓、學位進修,並採取導師傳幫帶等形式,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提高教學科研能力水平,確保打造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專業過硬的高素質思政課教師隊伍。
  • 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淺談思政課如何有意思、有意義
    思政課本是一門明辨是非、追尋公義、形成思想火花碰撞的課程,對於對世界、對社會好奇的青少年而言,應該是非常有吸引力才對。但現實卻恰恰相反,很多人對思政課的印象是枯燥無味、毫無營養,原因何在?在筆者看來,最大的原因在於,我們沒有把有信仰有能力的人請上思政課講臺。
  • 高鐵工匠和思政課教師同上一堂課!看湖南鐵道職院思政課新的打開方式
    三湘都市報12月4日訊(通訊員 張楠楠 記者 楊斯涵 黃京) 高鐵工匠和思政課教師的碰撞會產生怎樣的火花?他們同臺上課又會上出怎樣的精彩?學生又會有怎樣的獲得感?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高鐵工匠和思政課教師同上一堂思政課」給出了答案。
  • 打造「寓教於樂」「寓教於美」的「音樂思政課」精品
    我們要聚焦「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針對性,更好體現思政課教學的時代色彩。思政課教師應在遵循青少年成長規律、教育規律、藝術規律、美育規律的基礎上,通過科學、合理運用彰顯「真善美」的中外優秀音樂資源,打造「寓教於樂」「寓教於美」的「音樂思政課」精品,在「優美旋律」中教給青少年正確的思想,引導青少年「走正路」,提高「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實效性,培養可堪大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這樣的思政課生動有趣」
    原標題:「這樣的思政課生動有趣」   1月13日上午10時,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吳偉生,準時來到教學樓304教室鐵運2007班上課。
  • 思政課改革怎麼做?這所高職校請「00後」大學生上講臺
    三湘都市報12月16日訊(通訊員 蔣隆 記者 劉鎮東 黃京)玩抖音、快手的00後走上思政課講臺,會碰撞出怎麼樣的火花呢?整天把「吃雞」、「王者」掛嘴邊的00後大學生,他們心裡的中國夢又是怎樣的呢?12月16日,邵陽職業技術學院00後大學生曾濤走上講臺,展示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思政課。
  • 形式越來越活 育才學校思政課迎來新「打開方式」
    今年以來,濰坊市育才學校創新思政課「打開方式」,思政課不再是單純道德法制課,不再照教材照本宣科地講授,而是和日常的教育教學、學生活動相結合,同學校的育人特色緊密結合,讓思政課在理論上有血有肉、課堂中有滋有味、課堂外活學活用,以更貼近學生、融入生活的方式變得鮮活可感。
  • 首個石家莊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中小學工作站落戶...
    12月14日下午,石家莊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長安區交流基地揭牌儀式在第81中學成功舉辦,全市首個高校思政課教師中小學工作站落戶長安區。石家莊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李娟,黨總支書記賀賓,副院長張子麟出席揭牌儀式,長安區政府副區長白金旗致辭。
  • 黃浦區學校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推進大會順利召開
    依託社科院的強大專業優勢,「智庫」將建設成為全區思政課教師理論研修、課題研究、課程開發等專業素養和學生理論學習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智囊團」和「思想庫」,助推黃浦思政一體化建設再上新臺階。 要在資源保障、職務聘任改革等方面幫助教師立足三尺講臺,鑽研教學藝術。三要在提升教師綜合素質上下功夫。廣大教師要加強理論武裝,堅定信心信仰,把思想行動統一到中央作出的決策部署上來;要加強教學研究,提升能力素質,將最新理論轉化為教學素材,融入到思政課一線教學中去;要貼近生情實際,提高課堂實效,努力把新思想講準、講活、講好,使學生做到真學、真懂、真信。
  • 對分課堂助力思政課教學改革
    將對分課堂運用於新時代思政課教學改革,將有助於破解當前思政課面臨的困境,極大地助力新時代思政課建設。 有助於樹立正確的思政課程觀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要發揮思政課的關鍵作用,首先需要我們樹立正確的思政課程觀,而對分課堂則有助於我們樹立正確的思政課程觀。
  • 思政課教學要「內容為王」
    近年來,關於提高思政課親和力、吸引力的教學探索頗多,比如翻轉課堂、手機互動、影視賞析、課堂辯論等創新手段被應用於教學。部分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為了「吸睛」而對教學內容和過程進行娛樂化處理,大量使用網絡「潮語」等流行性語言……這雖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但過分重視形式創新難免為思政課改革帶來了某種隱憂。過分注重教學的形式創新可能會削弱思政課的思想性。
  • 興平市秦嶺中學校長李力談如何上好思政課
    這不僅對廣大思想政治課教師提出了殷切期望,更為新時代思想政治課建設指明了努力方向。 那麼思政課有什麼重要意義?如何上好思政課?讓思政課充分發揮育人功能?怎樣讓思政課堂「活」起來?興平市秦嶺中學校長李力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李力說:「上好思政課,就是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 "走心"講好中國故事 中央民族大學楊宗麗讓思政課不"高冷"
    圖為中央民族大學思政課老師楊宗麗。千龍網北京5月15日訊(記者 耿娟)早上8點不到,當中央民族大學思政課老師楊宗麗邁進學校文華樓西0204教室時,一場「搶座大戰」剛結束。這堂本科生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吸引來了碩博研究生,還有學校的其他老師。這個能容納200人左右的大教室,趕上楊宗麗的課,總是顯得太小。
  • 西安高新區舉行思政課教育實踐基地授牌儀式暨思政課大練兵活動
    12月4日上午,西安高新區思政課教育實踐基地授牌儀式暨思政課大練兵活動在高新區第十七小學舉行,陝西省委教育工委、西安市教育局、高新區管委會、高新區教育局相關領導、高新區中小學、幼兒園、思政課教育實踐基地負責人以及思政課智庫成員330餘人參加活動。
  • 30個要點,一起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辦好思政課的重要文章
    1.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  古人說:「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初顯成效。  各級黨委要把思政課建設擺上重要議程,抓住制約思政課建設的突出問題,在工作格局、隊伍建設、支持保障等方面採取有效措施。要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動形成全黨全社會努力辦好思政課、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  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要把思政課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
  • 打造「行走的思政課」!濟南推8大類100個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
    記者獲悉,推出8大類100個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打造「行走的思政課」。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濟南「雲課堂」開放數字教育資源3729.3萬個,課程下載量2.78億次。「五年來,我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體系。」
  • 石家莊市首個高校思政課教師中小學工作站落戶
    與會嘉賓共同為「石家莊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長安區中小學工作站」揭牌,為首批10所「石家莊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交流基地」學校授牌,為工作站高校委員代表頒發聘書。白金旗指出,建立石家莊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長安區中小學工作站,並在全區各中小學(幼兒園)分批次建立高校思政課教師交流基地,加強各學段思政課教師的交流研討、示範互訪和共學共研,有利於提高思政課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推動形成區域內努力辦好思政課、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以及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