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形勢下,化學學科課堂教學要進行怎樣的變革,又要如何深度融合信息技術2.0呢?
12月11日,寧鄉市熊玲初中化學名師工作室課題研究展示活動在城北初級中學順利進行。
長沙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化學教研員李輝、寧鄉市中小學教研室化學教研員唐迪平、望城區黃夢龍初中化學名師工作室部分成員、寧鄉市全體初中化學教師全程參與了此次活動。
上午8:30,活動在課題研究成果展示——青年教師片段教學比賽中拉開帷幕。6位參賽選手融合信息技術,緊緊圍繞課題研究展開角逐,各顯神通。
其中,廖藝涵老師由「真假黃金案」的視頻,引出學生對《金屬的化學性質》的探討,充分的體現了化學來源於生活,也將更好的服務於生活的思想。
周雁老師注重學生探究思維的培養,她通過學生的分組實驗探究揭示了《中和反應》的實質,進一步培養了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感。
張瑜老師以2019年3月發生在四川涼山的火災視頻,激發了學生要學好化學的決心和社會責任擔當,她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探究《滅火的原理》,也對學生進行很好的安全教育。
王雯老師主講的《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通過拉瓦錫實驗培養學生追求真理、鍥而不捨的科學態度;通過實驗改進,培養學生實驗創新思維和科學探究精神。整個教學過程水到渠成,讓人嘖嘖稱讚。
譚英老師則用模型揭示了《金剛石和石墨》為同種元素組成,但物理性質截然不同的奧秘。通過對科技前沿的介紹,她讓學生明白應肩負使命,嚮往未來。
陳慧玲老師通過對天氣瓶在不同溫度下不同現象的展示,對《飽和溶液》展開實驗探究,教學嚴謹科學。
賽課中,六位老師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融合嫻熟的信息技術,對教學內容進行了精彩的展示。她們精心準備,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突顯了化學學科育人的價值,獲得了評委們的一致好評,認為每堂課都很出彩。
賽後,工作室首席名師熊玲就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和具體研究方法途徑進行了闡述,對工作室未來的發展和規劃做出了明確的安排。
寧鄉市中小學教研室化學教研員唐迪平就寧鄉市化學教學現狀中的問題進行了指導,並將長郡中學優秀教師的教案和作業評價進行經驗分享,要求老師們在教學中對照、檢查、反思,不斷進步、優化。
望城區黃夢龍初中化學名師工作室首席名師黃夢龍對六堂片段教學進行了精彩點評。他驚嘆於六位老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對他們靈活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給予了高度評價,並提出了非常有指導性的建議。
備受關注的是,長沙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化學教研員李輝給大家帶來了專題講座《新中考形勢下如何正確把握化學教學》。李老師指出 :「教師要深化課程改革,以不變應萬變,適用新的中考形式;讓學生先學後教,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分層教學,要求每位學生的化學都是合格的。」
結合賽課的內容,李輝認為化學老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立德樹人,注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他強調教師課堂教學要注意「無情境不教學,無情境不成題」,規範表達、具有人文關懷,注重細節,分散難點,重視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六位老師的課堂,他指出教師要善於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挖掘生活中的教學資源,充分落實對學生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的培養。
隨後,寧鄉市熊玲初中化學名師工作坊舉行了線下研修啟動儀式。工作坊坊主熊玲老師系統而詳細地介紹了工作坊團隊文化建設,包括工作坊的Logo、研修口號、研修目標、研修理念、以及研修安排、研修形式和研修方法。在工作坊組長何萍芬老師激情主持下,大家進行了一次「揚帆起航」的破冰之旅與團隊建設活動。最後,工作坊管理員王雯老師進行了《宣傳編輯技術培訓》。
一天的學習結束,老師們紛紛表示不虛此行,並期待在這樣一個充滿愛與熱情、專業而敬業、同心協作的學習團隊中,大家將走得更快更遠。
瀟湘晨報記者 李楠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