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巴爾幹之旅(十八)—天堂之境:(完)

2020-09-26 多倫多小珂


次日,我們告別了皮蘭,告別了大海,一路北上。斯洛維尼亞除了46公裡的海岸線,國土的大部分都處於阿爾卑斯山脈南麓,境內多山,被稱為「阿爾卑斯山上最陽光明媚的國家」。

看著沿途的瑰麗風景,我終於體會到為什麼很多人把斯洛維尼亞又稱為巴爾幹的瑞士了。

車行2個來小時,我們來到此行的最後一站:斯洛維尼亞的名片--布萊德湖(Lake Bled)。

布萊德湖是斯洛維尼亞唯一的高山湖,因為風景秀麗,令人心曠神怡,而成為斯洛維尼亞最著名的湖泊。

布萊德湖背靠阿爾卑斯山,阿爾卑斯山頂部的積雪融化後,不斷注入湖中,故有「冰湖」之稱。

布萊德湖緊鄰布萊德小鎮。鎮上最著名的建築就是Vila Bled。它曾是南斯拉夫王國的皇室度假別墅,二戰勝利後,狄托把它改造成自己的別墅。

在前南六國中,斯洛維尼亞雖然最小,但是這兒的人民卻最會享受生活。狄托出生在克羅埃西亞,但他的母親和第三任妻子都是斯洛維尼亞人,所以他自然對於生活品質也有著很高的要求。

狄托早年的親密戰友、晚年的政敵米洛凡·德熱拉斯(Milovan ?ilas)在美國出版的《狄托內幕故事》一書中回憶說:在二戰當中打遊擊時,狄托就表現出對宮殿和豪華宅邸的偏愛。每當佔領一座城鎮,狄托就自己物色、或者由他人物色一座最好的建築。記得我們在亞得裡亞海跳島遊的時候,船老大就告訴我們,那兒最美麗的二座海島,曾經是&34;的,而這個&34;Pletnas&34;pletnars"的漿手站著駕駛。

船行大約20分鐘,眼前就是布萊德島。

布萊德島(Bled Island)是斯洛維尼亞唯一天然島嶼。碧綠湖水中的布萊德島、島上的教堂和背後山上的布萊德城堡,以及遠處的阿爾卑斯山彼此遙相呼應,勾劃出一幅恬靜的人和自然的和諧風光。

島上的聖母升天教堂(Assumption Church),於1509年重建,它是目前歐洲最熱門的結婚教堂。

據說依照當地傳統,如果想要婚姻幸福,來此結婚的新郎就得背著新娘走上99臺階。

雖然船老大隻給我們45分鐘,但我們還是抓緊時間,登上了52米高的塔樓。

相傳在16世紀時,一對富有的青年夫婦陶醉於布萊德地區的湖光山色,定居於這座小島。

他們篤信基督教,用自己的積蓄修繕了破舊的教堂,過起了幸福、甜美的生活。

但不久後,為抗擊奧斯曼土耳其人大舉入侵,丈夫應徵入伍,從此杳無音信。

妻子堅信他一定會回到美麗的布萊德湖,一直在默默等待和苦苦思念。

9年後,傳來了丈夫已戰死疆場的確切訊息。傷心欲絕的妻子變賣所有家產,花錢鑄了一口大鐘捐給湖心島上教堂,以寄託哀思。

但就在大鐘裝上船,從湖邊往湖心島運送時,突然狂風大作,船傾斜致使大鐘沉落湖底。

直到今天,人們還能隱隱聽到來自湖底的鐘聲。

後來,痴情的妻子離開了布萊德湖區,最終去世在義大利的羅馬。今天,湖心教堂裡有一口重達178公斤的大鐘,是那位妻子死後,當時的大主教捐給湖心教堂的。緣於那個美麗的傳說,年輕的遊客,特別是情侶們都不忘敲鐘許願,祈禱愛情天長地久。

時間過得飛快,還有15分鐘就要登船了。LG和兒子先嘗試在鐘樓下起飛無人機,卻因為電磁幹擾,無人機沒法升空。兩人不甘心,走到岸邊,在人群中再次起飛。

空中鳥瞰,眼淚狀的小島,如同一塊寶石,靜靜地漂浮在湖上。難怪有人說,世界上的每一片湖泊,都是上帝灑落在人間的眼淚。

兒子很自豪地對我說,媽媽,辛虧我們帶了無人機,否則,怎麼可能看到這麼漂亮的布萊德島和布萊德湖?

此情此景,讓LG非常懊悔當初做計劃的時候,沒有在布萊德湖多停留一天。。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旅行刊物,推出了不同版本的世界上最美麗的湖泊的評比。進入榜單的湖泊見仁見智,但我們總能在這些不同的榜單上,看到兩個熟悉的身影。它們都位於巴爾幹半島,一個是克羅埃西亞的十六湖,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眼前的布萊德湖。

不知不覺,夜幕降臨。站在酒店的陽臺上,憑欄遠眺。16天的巴爾幹之旅,眨眼間到了尾聲。

希望下一次再來布萊德湖的時候,我們可以放緩腳步,在這兒多停留2天。

第二天,我們依依惜別布萊德湖。

開車回薩格勒布機場的路上,LG說,他要順道去一個地方。

這個地方名叫Jamnik,是一般遊人不會去,但在攝影愛好者中奉為聖地的地方。

我擔心趕不上航班,一路阻止,但架不住這一大一小兩個男子漢的堅持。

Jaminik,這個小村莊坐落在耶洛維察高原上,是斯洛維尼亞真正風景如畫的地方。它的地理位置令人叫絕:它是盧布爾雅那盆地(Ljubljana Basin)的一部分,北部的朱利安阿爾卑斯山(Julian Alps)和東部的卡姆尼克阿爾卑斯山(Kamnik Alps)環繞著它。

一座小教堂Saints Primus,孤零零地矗立在高坡上。

LG在空曠的山谷中大聲地問我,為了這個地方,就算誤了航班,值不值?是啊,看到這樣的風景,誰能夠無動於衷?

為了這個Jamnik,那天真的差點誤了航班。從斯洛維尼亞趕赴克羅埃西亞的路上,google地圖指向了高速下的一處過境關口。結果我們到的時候,卻被告之,這個關口只是給歐盟的旅行者的。迫不得已,我們再次開回高速,尋找那個適用於國際旅客的入關口。

但此時,因為前幾天我在路上刷網太多,SIM卡的流量剛剛用完。LG只能用GPS導航。按照GPS的導航路線往高速開過去,到了眼前,卻發覺,前面倒確實是高速,但一條深溝橫亙在眼前。從此,LG不再依賴GPS,自己辨認方向。終於順利找到高速公路上的那個關口。

等到了機場,離開航班起飛已經不到1個小時了。

到此,16天巴爾幹之旅終於畫上了一個句號。

巴爾幹之行的遊記,我前後花了二個多月的時間,陸陸續續,居然寫了18篇。對於我,這也算是一種考驗,考驗我的記憶,考驗我的耐心,雖然時有力不從心之感,但總算是完成了。擱筆之時,下一次旅行已在不遠處向我招手。。。

相關焦點

  • 2019巴爾幹之旅(一) -- 克羅埃西亞狂想曲
    終於,2019年之夏,我們啟程了,奔赴這個曾經被古羅馬,拜佔庭(東羅馬),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統治過的地方,這個著名的四戰之地,這個天主教,東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交相爭輝的所在。巴爾幹半島(Balkan Peninsula)與西班牙、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亞半島及義大利所在的亞平寧半島並稱為南歐三大半島。
  • 2019巴爾幹之旅(十四)—悲傷之城
    下午四時許,我們終於來到歐洲的&34;,四教(天主教,東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並存之地 -但在巴爾幹的那些日子,所有我們經過的城市的清真寺,都對非穆斯林開放,只是規定女士必須穿戴頭巾,才可入內。清真寺內部粗看起來,非常簡樸,但是其中卻很有講究。
  • 2019巴爾幹之旅(十五)—塞族共和國
    兩地方言也不同,塞爾維亞本土是埃卡方言(ekavski),波赫塞族區是耶卡方言(ijekavski),不完全互通。當時塞爾維亞在大南斯拉夫分崩離析之際,非常想把各塞族聚居區統一起來,成立一個大塞爾維亞,可惜最終事與願違。
  • 2019巴爾幹之旅(十一)—藍天下的海灣
    Square)的皮瑪宮(Pima Palace),曾經是當地的Pima家族的宅邸,現在這兒已經被改造成酒吧。公元863年,羅馬教皇和君士坦丁大牧首互相將對方革除出教會,史稱佛提烏分裂(Photian schism),雖然後來雙方的紛爭以和平結束,但羅馬教皇曾經無可爭議的首席權,開始在東方受到質疑。
  • 2019巴爾幹之旅(十)—小國的驚喜
    )和黑山 。9世紀,斯拉夫人在黑山地區建立「杜克利亞」國家(Duklja)。12世紀末併入塞爾維亞,14世紀黑山(當時稱為澤塔)從塞爾維亞獨立出來。15世紀土耳其奧斯曼佔領了澤塔的大部分地區。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黑山和塞爾維亞,斯洛維尼亞成為南斯拉夫王國的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它又和塞爾維亞,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赫,馬其頓一起組成了新南斯拉夫,並成為六個聯盟共和國之一。
  • 2019巴爾幹之旅(七)—絕美海岸線
    50年代美國作家傑克 凱魯亞克(Jack Kerouac)寫過一本影響過幾代人的書--《在路上》(on the road)。 前南斯拉夫的分裂,不僅讓曾經強大的巴爾幹之虎南斯拉夫變成了巴爾幹的幾隻小貓--分裂後的前南七國,而且也給我們這些旅行者帶來很大的不便
  • 2019巴爾幹之旅(三)—大海就在我眼前
    其後,這兒分成了兩個部分: 潘諾尼亞(Panonija)和達爾馬提亞(Dalmacija)。在羅馬帝國分成東西兩部分以後,它們都留在了西羅馬,6世紀時拜佔庭帝國(東羅馬)佔領了這片土地。東西羅馬的文化,建築,宗教等等都在這兒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 2019巴爾幹之旅(十三)—涉險之地
    這段是我們在巴爾幹自駕以來最漂亮的一段山路。 2019年孤獨星球把波赫評選為歐洲最值得旅行的前十名之一。災難深重的巴爾幹啊!1984年塞拉耶佛冬奧會曾在別拉什尼察山舉辦了滑雪賽事,但是很少人知道,就在離開滑雪場不到20公裡的地方,卻隱藏著這麼一個化外之地。
  • 2019巴爾幹之旅(八)—杜城的黃昏
    走在杜布羅夫尼克的大街上,我想起了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他在1929年來此訪問後曾經說:"如果你想看到天堂到底是什麼樣子,那麼就來杜布羅夫尼克吧!(„Those who seek paradise on Earth must come to Dubrovnik)。
  • 2019巴爾幹之旅(十七)—海風再起
    伊佐拉(Izola)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漁鎮,它的名字來源於義大利語Isola(島嶼之意)。該鎮由7世紀的阿奎萊亞(Aquileia)難民建立,原來小鎮有一圈圍牆,該牆在19世紀初被推倒,牆體材料被用來掩蓋該島與大陸之間的海洋。
  • 2019巴爾幹之旅(十二)—走進穆斯林
    它曾經是前南斯拉夫的加盟共和國之一,但相比於歷史脈絡清晰的第一個&34;--&34;(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前南裡的第二&34;--&34;,則無論從地理,歷史和政治上來說,都要複雜得多。進入巴爾幹以來,我們第一次沒了網絡。好在LG還有備用的GPS。
  • 2019巴爾幹之旅(五)—舊時王謝堂前燕
    為了有效地統一羅馬帝國,戴克里先要求所有羅馬公民信奉同一信仰--羅馬教,在羅馬歷史上對基督教和其教徒進行了最大的一次迫害,史稱戴克里先迫害(Diocletianic Persecution)。戴克里先率先實行四帝共治(Tetrarchy)。為了更有效的管理古羅馬日益擴大的國土,他把整個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
  • 2019巴爾幹之旅(二)—湖色空濛雨亦奇
    官網上提供的路線就有A,B,C,E,F,G,H,K 8條之多,看的我好頭疼,好在我們家還有一個一直用做學問的態度來計劃玩兒的人。最後LG確定的計劃是從入口一入園,然後走C線。入口步行到P3,再從P3坐船到P1, 接著步行到St3, 再回到St1,然後回到我們的停車點。全程大約8公裡。
  • 2019巴爾幹之旅(四)—上帝探身之地
    整個大教堂大抵是羅馬式風格,但其拱頂是哥德式,一樓是哥德式(Matija Gojkovic 設計),二樓屬於早期哥德式(據估計可能是不知名的威尼斯工匠設計),三樓是後哥德式(Trifun Bokanic設計)。大教堂如同一本立體的建築教科書。
  • 2019巴爾幹之旅(十六)—最陌生的首都
    此次巴爾幹之行中,波赫是我們經過的幾個國家裡面最落後的,但這三天,卻在我們前後16天的旅行裡卻留下了最深刻的記憶。 於是帶有前庭、大樓梯和豪華的會客室的巴洛克宮殿為之興建起來。 巴洛克教堂內部通常設置較為寬敞的中央空間,禮拜者距祭壇很近,光線從頭頂上的穹頂(dome)或透光孔(cupola)照射下來。作為巴洛克建築的基本要素,穹頂象徵著天地之間的結合。其中透光孔內部裝飾著天使和聖徒的繪畫以及描述天使的灰泥雕塑,這給下面的人留下了仰望天堂的印象。 相比於新教教堂,巴洛克風格的天主教徒確實更能奪人眼目。
  • 2019巴爾幹之旅(六)—我的亞得裡亞海
    我們來到第一個島:布迪科瓦奇島( Island Budikovac)這裡因為海水特別清澈和蔚藍,而被稱為藍湖(Blueof Vis)。 這裡有一個神秘的海灘(Stiniva Cove),因為海灣受到環境保護規定,禁止乘船進入。
  • 歐洲巴爾幹七國遊記 (五)
    歐洲巴爾幹地區七國遊記 (五)克羅埃西亞一個上午,我們遇上了五次彩虹,隨著一個眼尖者的驚叫,大家一陣激動,順著他(她)的手指方向看去,就是一條彩虹,幸運至極。遊完景區,大家一致的看法就是這裡與國內的九寨溝太神似了!相比之下,九寨溝更玲瓏些,十六湖景區幾乎沒有商業氣息。
  • 歐洲巴爾幹七國遊記 (六)
    達人的美篇 達人2019-12-01歐洲巴爾幹七國遊記    (六) 波赫波赫是波士尼亞—黑塞哥維納的簡稱。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現代波赫戰爭的爆發地,歷來有歐洲的火藥桶之稱。市中心老城區保留了土耳其時代的老建築,是一座群山環抱,風景秀麗的古城。塞拉耶佛呈全城東西走向的狹長形態,南北是起伏連綿的山巒,從東到西就像一條彩帶披掛在巴爾幹半島風景如畫的波士尼亞河源頭。我們只遊覽了老城區 ,高樓林立的新城區和別地的城市大同小異。
  • 金秋三峽之旅(三)
     金秋三峽之旅(三)文/編:誼之長玉五、奇觀勝景伴水韻瞿塘峽雄踞長江三峽之首,亦稱「夔峽」。它西起白帝城,東至巫山縣的大溪鎮,全長8公裡,在三峽中雖最短,卻最為雄偉。兩端入口處,沿岸的山峰巍峨陡峭,高達1000—1500米。兩山壁立,形如門戶,其江面最窄處不足百米,山高水急,其境極為壯觀。且此地名勝古蹟多而集中。如奉節古城、八陣圖、張飛廟,白帝城、古棧道等,都是珍貴的歷史文物古蹟。接著我們又遊覽了秀美的大寧河小三峽(龍門峽,滴翠峽,巴霧峽)。
  • 走馬觀花巴爾幹(10)貝爾格勒
    但塞爾維亞是中國網民口中的「歐洲鐵哥們」,所以必須要說點什麼,猶豫許久,將此行所見所想記錄如下:從塞拉耶佛到貝爾格勒有300多公裡,這裡算是巴爾幹半島的腹地,沿途的風景還是很美的 斯拉夫人實際上所佔的地盤還是挺大的:東斯拉夫有俄羅斯、白俄和烏克蘭;西斯拉夫有波蘭、捷克和斯洛伐克;巴爾幹半島上的7個國家和地區屬於南斯拉夫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