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燙雙雄楊國福、張亮,火鍋品牌劉一鍋、辣荘,米粉品牌無名緣,燒烤品牌冰城串吧,武聖羊雜割,遇見小面……你或許聽說過這些品牌,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它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黑龍江。白山黑水之間,誕生出許多明星餐飲企業,喜家德也是其中一員。
公開資料顯示:喜家德成立已有18年時間,以原創一字型長條水餃聞名大眾。目前擁有580家門店,遍布全國40多座城市,營業規模居現做水餃品類第一。他們專門設有產品研發部,研究製作高標準的食物,被譽為「餐飲界的華為」。
企業能有今天的成績和地位,離不開創始人高德福的精心經營。上世紀90年代,他拿著母親給自己娶媳婦準備的幾千塊錢,投身餐飲行業,陸續做過東北菜、海鮮酒樓、會所、火鍋店等。只要是當時市場上火爆的品類,都會跟著去做,可結果十二年下來,並沒有賺到多少錢。
高德福冷靜下來思考發現:那些一直虧損的餐廳,幾乎都是自己一時興起跟風開的。想要成功,還是要從擅長的領域入手。經過一番調查,他最終決定要做餃子。一來餃子容易標準化,二來自己也熟悉了解,而且這是中國傳統食物,有著廣大的受眾群體。
02年的時候,他在老家鶴崗創辦了第一家喜家德水餃店,生意不錯。高德福覺得找對了門路,於是第二年便跑到哈爾濱開設分店。由於缺乏品牌知名度以及選址問題,只開了11個月就關門歇業。他不服氣,一年後又捲土重來。這一次雖然勉強存活,卻持續出現虧損,此後5年間賠了500多萬。
高德福沒有放棄,而是專門成立產品研發部,研究怎麼做出獨特美味的餃子。他將食材挑選、加工過程標準數據化,每一張餃子皮都要上稱稱斤兩。為此研發出一臺透視儀,用來觀察麵皮的勻稱程度。在他看來,「一個連鎖企業離不開標準,沒有標準那就是小吃部。」
針對顧客痛點,門店做了相應的改變。雖然人們愛吃餃子,但一般都是在家自己做,擔心外面的不乾淨、不衛生。喜家德便把後廚搬到前臺,現包現煮。傳統的餃子都是元寶型,他們獨創一字型,顧客吃的時候咬一口就能看清楚餡料,是什麼顏色,什麼構成,是否乾淨衛生。
更重要的是,相比競爭對手有十幾種不同口味產品,喜家德的菜單上只有很少幾個品種。曾有員工質疑,覺得應該增加菜品。結果高德福丟下一句話:「誰再說產品少,就把誰直接開除。」少就是多,明白這個道理並做到並不容易。
一套組合拳下來,喜家德終於在08年實現盈利。高德福清醒地意識到,中國企業的通病就是貪大求全。與其全面開花、撒胡椒麵,不如把資源聚焦在一點,實現突破。於是他們在黑龍江市場扎住根後,才開始走上向全國擴張之路,並始終堅持直營。
2020年「黑天鵝」來襲,線下餐飲行業損失慘重,喜家德也未能倖免。此前營收佔比不過6.7%的外賣業務成為救命稻草,帶動門店消費復甦。另一方面,暫停「末位淘汰」、不欠薪、不裁員的做法,也贏得了一致好評。這次行業大洗牌註定是「剩者為王」,高德福表示:「活得久才有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