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七子之歌——澳門
歌曲簡介
《七子之歌—澳門》,聞一多作詞,李海鷹作曲。字裡行間中,無不展現了澳門400年的滄桑,以及中華民族對命運的抗爭。2019年6月,該曲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優秀歌曲100首」。
創作背景
1922年至1925年,留學美國的聞一多對祖國和家鄉產生了深深的眷戀,在西方「文明」社會中親身體會到很多種族歧視的屈辱,更激起了他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因此他於1925年3月的歸國前夕,選擇了7個為外虜侵佔的中國港口,寫下了組詩《七子之歌》,一方面是替這離開祖國懷抱的7個地方抒情,另一方面,更是抒發自己的羈旅之情。其中《七子之歌—澳門》是該組詩首篇。
原版MV,容韻琳演唱
新版MV,龍紫嵐演唱
《七子之歌》背後故事
詩人含憤寫成 作曲家一夜譜曲
1999年12月20日,隨著中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葡萄牙結束了對澳門的統治。當時澳門培正中學小學部年僅七歲半的小姑娘容韻琳領唱,帶著濃厚澳門鄉音的《七子之歌》,也隨著這一重大事件廣為國人傳唱和知曉。
《七子之歌》於1925年3月由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創作於美國紐約。當時聞一多正在美國留學,當看到整個國家都處於混亂之中,國弱民窮,為了能早日投身報國,聞一多毅然決定提前結束留學生涯,啟程回國。
聞一多是在1925年5月從美國登上回國的輪船,6月1日抵達上海。但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在他踏上國土的前兩天,就在上海英租界內英國巡捕面對抗議日本資本家打死中國工人的群眾,公然開槍射擊,打死13人,重傷數10人,150多人遭到逮捕,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
聞一多心中滿是憤怒,對當時的政府充滿失望甚至絕望。在北京,聞一多遇到了當時《現代評論》編輯楊振聲。
楊振聲也曾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於1924年回國投身教育,曾在武昌大學、北京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清華大學等大學擔任中文系教授。
相同的經歷,面對國家羸弱的感同身受,讓他們成為摯友知己,於是聞一多決定將原本準備給另一本雜誌投稿的《七子之歌》等幾篇詩作,一併交由《現代評論》首發。
1925年7月4日,《現代評論》第2卷第30期上刊登了《七子之歌》,隨後11月25日出版的《大江季刊》第1卷第2期也發表了這組詩歌。
《七子之歌》一經刊出,便引起廣大愛國青年和群眾強烈共鳴。當時有讀者讀後感慨「讀《出師表》不感動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 不孝; 古人言之屢矣。餘讀《七子之歌》信口悲鳴一闕復一闕, 不知清淚之盈眶, 讀《出師》、《陳情》時, 固未有如是之感動也。」
《七子之歌》包含7首短詩,分別以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和旅順、大連7個遭割讓、租借的中國領土為題,每首七句,反映了當時中國人民的心聲。
澳門回歸前夕紀錄片,《澳門歲月》方請著名作曲家李海鷹為《七子之歌—澳門》譜曲。作為祖籍中山的李海鷹讀了詩歌后,心情萬分激動,含著熱淚僅用了一個晚上便完成了譜曲,也就此為我們留下了一首傳世經典。
七子之歌——澳門
作詞 | 聞一多
作曲 | 李海鷹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
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
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那三百年來
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
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啊母親
我要回來 母親 母親
你可知Macau
不是我真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
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那三百年來
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
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啊母親
我要回來 母親 母親
回歸21載 澳門風華正茂
21年前的12月20日,漂泊多年的澳門回家了!回歸以來,「一國兩制」成功實踐,澳門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澳門老百姓感受到了幸福感。一組數字帶我們領略澳門的風華正茂!
海浪吞吐歷史煙雲
陽光灑滿錦繡大地
澳門
用21年的生長
醞釀出驚世的模樣
祝福澳門明天會更好!
2020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21周年,再次唱起這首《七子之歌》,溫暖而有力!祝福祖國,祝福澳門!(來源:人民日報 製作:谷琛)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綜合央視新聞、中國國家歷史、看歷史)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原標題:《【方志四川•文藝】《七子之歌—澳門》背後故事:詩人含憤寫成 作曲家一夜譜曲》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