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文藝】《七子之歌—澳門》背後故事:詩人含憤寫成...

2020-12-24 澎湃新聞

【方志四川•文藝】《七子之歌—澳門》背後故事:詩人含憤寫成 作曲家一夜譜曲

2020-12-21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七子之歌——澳門

歌曲簡介

《七子之歌—澳門》,聞一多作詞,李海鷹作曲。字裡行間中,無不展現了澳門400年的滄桑,以及中華民族對命運的抗爭。2019年6月,該曲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優秀歌曲100首」。

創作背景

1922年至1925年,留學美國的聞一多對祖國和家鄉產生了深深的眷戀,在西方「文明」社會中親身體會到很多種族歧視的屈辱,更激起了他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因此他於1925年3月的歸國前夕,選擇了7個為外虜侵佔的中國港口,寫下了組詩《七子之歌》,一方面是替這離開祖國懷抱的7個地方抒情,另一方面,更是抒發自己的羈旅之情。其中《七子之歌—澳門》是該組詩首篇。

原版MV,容韻琳演唱

新版MV,龍紫嵐演唱

《七子之歌》背後故事

詩人含憤寫成 作曲家一夜譜曲

1999年12月20日,隨著中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葡萄牙結束了對澳門的統治。當時澳門培正中學小學部年僅七歲半的小姑娘容韻琳領唱,帶著濃厚澳門鄉音的《七子之歌》,也隨著這一重大事件廣為國人傳唱和知曉。

《七子之歌》於1925年3月由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創作於美國紐約。當時聞一多正在美國留學,當看到整個國家都處於混亂之中,國弱民窮,為了能早日投身報國,聞一多毅然決定提前結束留學生涯,啟程回國。

聞一多是在1925年5月從美國登上回國的輪船,6月1日抵達上海。但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在他踏上國土的前兩天,就在上海英租界內英國巡捕面對抗議日本資本家打死中國工人的群眾,公然開槍射擊,打死13人,重傷數10人,150多人遭到逮捕,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

聞一多心中滿是憤怒,對當時的政府充滿失望甚至絕望。在北京,聞一多遇到了當時《現代評論》編輯楊振聲。

楊振聲也曾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於1924年回國投身教育,曾在武昌大學、北京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清華大學等大學擔任中文系教授。

相同的經歷,面對國家羸弱的感同身受,讓他們成為摯友知己,於是聞一多決定將原本準備給另一本雜誌投稿的《七子之歌》等幾篇詩作,一併交由《現代評論》首發。

1925年7月4日,《現代評論》第2卷第30期上刊登了《七子之歌》,隨後11月25日出版的《大江季刊》第1卷第2期也發表了這組詩歌。

《七子之歌》一經刊出,便引起廣大愛國青年和群眾強烈共鳴。當時有讀者讀後感慨「讀《出師表》不感動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 不孝; 古人言之屢矣。餘讀《七子之歌》信口悲鳴一闕復一闕, 不知清淚之盈眶, 讀《出師》、《陳情》時, 固未有如是之感動也。」

《七子之歌》包含7首短詩,分別以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和旅順、大連7個遭割讓、租借的中國領土為題,每首七句,反映了當時中國人民的心聲。

澳門回歸前夕紀錄片,《澳門歲月》方請著名作曲家李海鷹為《七子之歌—澳門》譜曲。作為祖籍中山的李海鷹讀了詩歌后,心情萬分激動,含著熱淚僅用了一個晚上便完成了譜曲,也就此為我們留下了一首傳世經典。

七子之歌——澳門

作詞 | 聞一多

作曲 | 李海鷹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

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

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那三百年來

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

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啊母親

我要回來 母親 母親

你可知Macau

不是我真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

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那三百年來

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

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啊母親

我要回來 母親 母親

回歸21載 澳門風華正茂

21年前的12月20日,漂泊多年的澳門回家了!回歸以來,「一國兩制」成功實踐,澳門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澳門老百姓感受到了幸福感。一組數字帶我們領略澳門的風華正茂!

海浪吞吐歷史煙雲

陽光灑滿錦繡大地

澳門

用21年的生長

醞釀出驚世的模樣

祝福澳門明天會更好!

2020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21周年,再次唱起這首《七子之歌》,溫暖而有力!祝福祖國,祝福澳門!(來源:人民日報 製作:谷琛)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綜合央視新聞、中國國家歷史、看歷史)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原標題:《【方志四川•文藝】《七子之歌—澳門》背後故事:詩人含憤寫成 作曲家一夜譜曲》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澳門回歸《七子之歌》背後的故事:詩人含憤寫成 作曲家一夜譜曲
    1999年12月20日,隨著中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葡萄牙結束了對澳門的統治。當時澳門培正中學小學部年僅七歲半的小姑娘容韻琳領唱,帶著濃厚澳門鄉音的《七子之歌》,也隨著這一重大事件廣為國人傳唱和知曉。《七子之歌》一經刊出,便引起了廣大愛國青年和群眾的強烈共鳴。當時有讀者讀後感慨「讀《出師表》不感動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 不孝; 古人言之屢矣。餘讀《七子之歌》信口悲鳴一闕復一闕, 不知清淚之盈眶, 讀《出師》、《陳情》時, 固未有如是之感動也。」
  • 《七子之歌 · 澳門》,一首有故事的歌
    在當天的大型文藝晚會上,由年僅9歲的容韻琳領唱的《七子之歌·澳門》響徹全場。歌 曲這首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七子之歌·澳門》常被人認為是迎接澳門回歸的主題曲。1998年底,中央電視臺拍攝紀錄片《澳門歲月》,作曲家李海鷹特地將聞一多組詩《七子之歌》中的澳門篇譜上了曲,作為這部紀錄片的主題曲。由於《澳門歲月》紀錄片在海內外影響巨大,其中的主題曲《七子之歌·澳門》也因此廣為傳唱。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陽舸 ‖ 流沙河與羌族詩人羊子的忘年詩緣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陽舸 ‖ 流沙河與羌族詩人羊子的忘年詩緣 2020-11-26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澳門回歸20周年|《七子之歌》裡,孩子要回到祖國母親身邊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2019年是澳門回歸二十周年。《七子之歌》也再次在澳門大三巴牌坊前被唱響,11歲的小女孩龍紫嵐繼1999年澳門姑娘容韻琳第一次在大三巴牌坊前唱起《七子之歌》後,成為新的傳唱人。聞一多先生慷慨痛切的詞、李海鷹含淚譜的曲,傳唱二十年來感動無數人。
  • 又到澳門回歸紀念日,《七子之歌》的其他「六子」指誰?
    想起當年澳門回歸的場景簡直是歷歷在目,讓人心潮澎湃。今天恰逢澳門回歸紀念日。《七子之歌》再次迴響耳側。《七子之歌》是著名愛國詩人聞一多先生創作的。其中澳門一子,另外的六子分別是:香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大(即旅順大連)。這七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當時被外國侵略者強行霸佔的國土。
  • 《美麗中國》澳門篇《七子之歌》上線 宋祖兒以歌聲祝福祖國
    《美麗中國》音樂專輯第五首單曲澳門篇《七子之歌》由宋祖兒全新演繹,於4月11日零點在網易雲音樂、中國青年報社全媒體平臺(微博、微信及客戶端)同步上線!「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
  • 澳門文化局局長:除了《七子之歌》 推薦三個澳門禮物
    新京報專訪澳門文化局局長穆欣欣:  除了《七子之歌》推薦三個澳門禮物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局長穆欣欣。受訪者供圖  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前後,《七子之歌》再次「翻紅」,被重新編排、翻拍、演繹。20年過去,這首歌似乎依然是澳門最醒目的文化符號。
  • 容韻琳與澳門回歸寶寶共唱《七子之歌》(圖)
    中新社澳門十二月十三日電 題:容韻琳與回歸寶寶共唱《七子之歌》獻祝福  中新社記者 路梅  周日的下午,澳門白鴿巢公園裡人氣十足。人們耳熟能詳的旋律在園中響起:「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澳門回歸十周年之際,《七子之歌》的原唱者容韻琳帶領著十個「回歸寶寶」一同再度唱響這首歌,向澳門特區和祖國獻上祝福。
  • 專訪澳門文化局長:除了《七子之歌》,推薦三個澳門禮物
    新京報訊(記者 倪偉)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前後,《七子之歌》再次「翻紅」,被重新編排、翻拍、演繹。20年過去,這首歌似乎依然是澳門最醒目的文化符號。 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局長穆欣欣認為,20年來,澳門人對這首歌的感情在變化,起初是對回歸的期盼,現在更帶有一種懂得和感恩。
  • 《七子之歌》再次唱響:三代人,跨越94年的時空對話
    這首由著名愛國詩人聞一多先生作詞,當代作曲家李海鷹作曲,澳門培正中學二年級學生容韻琳演唱的歌曲,很快傳遍大街小巷,成為中國人民心中永恆的經典。20年後澳門回歸20周年的慶祝晚會上,被譽為新一代傳唱人的龍紫嵐將接過容韻琳手中的火炬,再一次為祖國母親唱響《七子之歌》。一首歌曲,將三代人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譜寫了一段跨越94年關於家國情懷的佳話。
  • 澳門回歸20年,那首經典的《七子之歌》至今讓人熱淚盈眶
    新華社記者 凡軍 攝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香港所有報紙對這一歷史時刻作充分報導。新華社記者 張燕輝 攝澳門舉辦「邁向美好明天大巡遊」。新華社記者 王毓國 攝那一年,全國的大街小巷都飄蕩著一首歌的旋律——《七子之歌》。它以赤子深情的呼喚,觸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弦。
  • 《七子之歌》伴澳門女孩容韻琳成長20年
    在「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5月31日給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的小學生回信,對他們予以親切勉勵,並祝他們和全國的少年兒童節日快樂。習近平在回信中表示,我經常想起《七子之歌》,歌中表達的遊子對回到母親懷抱的渴望十分感人。
  • 澳門回歸20周年,《七子之歌》再度唱響
    > 澳門回歸
  • 北京與澳門大學生隔空合唱七子之歌,榮耀V30怎麼做到的?
    這幾日,總是在微博、微信朋友圈上看到關於澳門回歸20周年的內容,其中「澳門與內地青年合唱《七子之歌》」的MV引發了極大的熱議。目前,在微博上#北京澳門大學生隔空合唱七子之歌#話題的閱讀量已經高達1.6億,討論2.2萬次。
  • 《七子之歌》20年後合唱團大三巴牌坊前再相聚,滿滿的愛國心!
    #20年後七子之歌合唱團重聚#[心]】20年前,澳門回歸,大三巴牌坊前300位小朋友唱起《七子之歌》,感動無數人。時光流轉,當年唱歌的小朋友都已長大。#澳門回歸20年#之際,合唱團中的6位澳門青年,相聚當年唱歌的地方祝福澳門。戳↓會唱這首歌的,轉起祝福!
  • 聞一多創作的「七子之歌」見證了澳門回歸,也見證了中國崛起
    」……這首由聞一多先生所創的《七子之歌》,想必早已經感動了許多人。但是,當時的我國正面臨著新舊軍閥混戰和各國列強欺凌,喪失的許多國土都尚未收回,比如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和旅大。因此,聞一多在悲憤之下創作了《七子之歌》。
  • 【方志四川•人物】蔣德均 ‖ 大地之子——記侯光炯院士(三...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大地之子——記侯光炯院士蔣德均三、嚴謹治學 成果豐碩1主要科研論文1 侯光炯.土壤之鹽基代換作用.科學,1927,12(9)2 侯光炯.中國農業界施用肥料之實況與磷肥荒之補救.自然界
  • 《七子之歌》中「七子」是指哪幾個地方,現在都回歸祖國了嗎?
    在美留學期間,近代愛國詩人聞一多痛心於祖國多地被租借或割讓,作《七子之歌》。那麼「七子」是指哪幾個地方,現在都回歸祖國了嗎?香港島、九龍在英國人來之前,香港島其實是很荒涼的,但善於搞貿易的英國人覺得香港島地理位置很好,潛力很大,因此早就有覬覦之心。
  • 「七子之歌合唱團」20年後重聚,再唱天籟之音!
    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當天,三百名小朋友在大三巴牌坊前唱起聞一多先生作詞的《七子之歌》,感動舉國上下。二十年過去了,當年的七子之歌合唱團在大三巴牌坊前再次重聚,一起來見證澳門回歸20周年這個重要的日子。
  • 澳門回歸廿周年《七子新歌》爆火 「團聚之歌」凝聚人心
    《七子新歌》網際網路主流媒體爆火2019年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的喜慶日子,新華社推出了獻禮歌曲《七子新歌》,一時間各大網站、主流媒體、新聞類APP紛紛轉發以表達對祖國和澳門的祝福之情《七子新歌》製作人董楠據歌曲的作曲和製作人董楠介紹,《七子新歌》運用了很多中國元素的創作手法,是一首典型的中國風歌曲,前奏響起就和《七子之歌》遙相呼應,立刻把人帶入了澳門特定的情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