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月 8 日,東京池袋,一位身著紅色旗袍的日本少女手捧募捐箱為武漢募捐。圖 / 新華社
△ 2 月 29 日,東京池袋站前,華人小志願者(左)向當地小朋友發放兒童用口罩。 圖 / 新華社
2 月 8 日,東京燈會上,一位身著紅色旗袍的日本女孩,在寒風中不停鞠躬來為武漢募捐;2 月 23 日,東京街頭,一位中國女孩手捧寫著"來自武漢的報恩"的紙箱,免費分發口罩給日本路人。
她們的舉動給了中日關係一個解題思路,證明解開這個題並不難。在日本,他們說:"我們沒有忘記,2011 年日本大地震時(我們)得到了中國很多幫助。『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堅強抗擊病毒的中國朋友們,我們(都)是命運共同體。"在中國,我們也同樣回答,要深化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發揮我國負責任大國作用,"救患若一,所憂同也"。
2020 年 1 月開始,日本鋪天蓋地的"中國加油,湖北加油"。旅居日本的中國同胞站了出來,做著他們力所能及的善事,日本政府和民間也開始了一系列的捐款捐物行動。
3 月 1 日,外交部新聞司司長華春瑩在海外社交媒體上用中文寫下"救患若一,所憂同也"。隨後,華春瑩用日文寫道:想要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中日兩國在這一點上是相同的。希望面臨著相同考驗的日本的各位,能夠接受中國的這份心意。在這場"戰疫"中,詩給人類以朝向理想的勇氣,無論是"與子同裳"的守望相助,還是"共盼春來"的殷殷期許。
曾搭中國艦船撤離的他送來了口罩
遙記著 2015 年初,葉門戰火蔓延,局勢惡化。中方果斷出發撤僑,在撤離人員中,有一名日本遊客叫上鶴久幸,他流著淚,朝著軍艦上的五星紅旗鞠躬的畫面讓我歷歷在目。
多年後的疫情中,這位日本人為中國捐獻了 10 萬個口罩。
1982 年,日本鹿兒島市和長沙結為友好城市,如今,鹿兒島日中友好協會已經成了一個有近 200 名成員的公益組織,成員有中國留學生,但鹿兒島的民眾居多。這次援助中國,協會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在收到支援求助後,今年 4 月就 92 歲高齡的梅江田順三郎會長隨即組織人員找各大醫院的庫存,第一時間籌集物資,捐贈了 5.6 萬個醫用口罩和 200 套防護服給湖南。他表示,自己 1981 年就去過湖南了,對他來說,好吃的中國菜還是多年前在湖南農村吃的農家菜,蔬菜都是自己採摘的。
作為友好城市,日本沼津市也為嶽陽送去了 1 萬個口罩和其他醫療物資。此外,日本政府表示拿出儲備的 10 萬套防護服捐贈中國,但願能早日控制疫情。日本湖南人會、中日誌願者協會聯合組織也向湖南捐贈了 8500 個口罩等物資。
紙箱上寫著"來自武漢的報恩"
隨著日本疫情逐漸加劇,又輪到中國向日本伸出援手了。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層面,2 月起,中國已付諸行動,支援日本。
一位在日華人女孩身穿玩偶服,在東京街頭髮放愛心口罩,身旁的紙箱上寫著"來自武漢的報恩",惹足了兩國網友的眼淚;在日本東京池袋站、川崎武藏小杉站等車站前,由在日華僑華人發起的志願者團體"口罩熊貓行動小組"向當地民眾免費發放口罩,感謝日本各界在中國遭遇新冠肺炎疫情時對中國提供的無私幫助。
2 月 17 日,一段旋律連接了疫情中的兩國。創作《風月同天——讓日本聽見》歌曲的解承強說,他看到新聞報導在日本的普通人,在中國疫情發生之際,積極地做著無償捐獻,尤其是看到"山川異域"那句話時親切熟悉,頓覺格外感人。中國人古話說"有來無往非禮也",日本這次雪中送炭,患難見真情了,所以他在創作這首歌曲時用了一些日本的曲調,把《茉莉花》和《櫻花》的旋律結合在了一起,用音樂拉近兩國的距離,傳達感謝。
十天之後,日本友人佐藤雅之則作為志願者,出現在新宿歌舞伎町免費向路人捐贈口罩活動現場,這場活動的主題同樣是"來自武漢的報恩"。他說,能感受對中國的濃厚情誼,也能了解日本普通人也在為減少疫情的擴散而努力:"在疫情面前,沒有國籍,都是命運共同體,(讓)我們一起度過這個疫情吧。"
收到援助他們先問中國儲備還夠嗎
日前,中國駐日大使館發布消息,中國政府將分批次向日本捐贈 5000 套防護服和 10 萬隻口罩,其中一部分已於 2 月 27 日、28 日完成交付。今後也會根據日本方面的需求,在力所能及的範圍提供支援與幫助,和日本的大家一起共渡難關。日本網友在推特上寫道:"感謝,中國的儲備還足夠嗎?已經沒事了?希望早點結束疫情。武漢的視頻看了很多遍,產生了很大的興趣,肺炎疫情結束後想去武漢旅遊""貴國的溫暖援助除了給予感謝,別無他法,讓我們一起共同克服這個難關吧" ……
3 月 2 日,馬雲公益基金會和阿里巴巴基金會宣布向日本捐贈 100 萬隻口罩的消息更火速引爆推特,在一個小時之內就衝上了日本雅虎頭條,"霸佔"了近 8 個小時。對於馬雲捐贈一事,日本網民一片讚譽之聲,說:"自己國家正在困難中還能伸出援手,太不容易了。""收到這樣充滿善意的物品,一定要給需要的人""病毒是全人類的敵人,中日兩國攜手,徹底擊退它們吧。兩國政府和民間危難中互相幫忙,支援,是真朋友的證明。作為亞洲兩個大國,永遠友好地為世界和平和發展努力吧。"還有日本人用生澀蹩腳、詞不達意的漢字寫下了"謝謝中國的大伯"這樣的回覆。同日,"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住在九州的華僑華人青年會向福岡市市政廳捐贈了 2000 只口罩,該協會會長付強接受採訪時聲稱,日本在中國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援助了中國,日本華人華僑秉承中國人知恩圖報的優良傳統,也應該對日本社會做出回報。
我的華人朋友說,她認識一位早稻田大學教授,退休後就在家研究日本美食,家裡做了好吃的總要給她送一份,在聖誕節和孩子們生日時也一定會送蛋糕和玩具。他們總說千萬別在意,更不能當成負擔,只是想讓孩子們喜歡上這個國家和這個國家的人。
"真的感動!身在異國他鄉,心裡暖暖的。疫情發生,我也回贈了口罩,希望能讓他們安心。"她說。
瀟湘晨報特約通訊員吳超群東京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