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快遞業包裹數量突破630億件。隨著電商行業的爆發性增長,快遞行業的需求也不斷增大,這就要求一套完善的物流體系去支撐,而遍布大街小巷的快遞驛站就是這個物流體系中極為關鍵的一點。
在快遞驛站還沒有發展起來之前,收取快遞都是快遞小哥送貨上門,現在取而代之的就是用戶用收件碼去快遞驛站領回包裹。由此產生一個問題,快遞小哥的工資有快遞公司支付,那快遞驛站是靠什麼在支付店面租金、店員工資的同時保證盈利的呢?
快遞驛站的盈利方式很簡單——收快遞和寄快遞。以最為常見的菜鳥驛站舉例說明,目前除了京東、順豐等公司外,大多物流企業都會把快遞寄存到菜鳥驛站,減少快遞員等待用戶取件的時間,使工作效率大幅調高。其實相當於,驛站也成為物流公司配送的一個環節,快遞公司自然需要支付相應的費用給快遞驛站。通常代收一個包裹,快遞驛站會獲取0.5-0.6元的補貼,具體價格或根據數量和地區不同有所浮動。以重慶首創光和城小區為例,該小區菜鳥驛站,每天要接收2000個左右的包裹,代收費近1200元,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寄快遞方面,用戶在快遞驛站寄包裹,需要支付10-12元甚至更高的費用,而快遞公司從驛站接收快遞通常單件只收取3-4元,差價在6-9元。一天代寄20個包裹,就有上百元的收入,如果跟網店合作或是給用戶提供價格優惠,吸引更多生意,受益自然就有所保障。
如此看來,經營一家快遞驛站似乎是一個挺賺錢挺穩當的生意,畢竟按照現在的發展形勢,之後每年的快遞流動只會增不會減。但加盟一家快遞驛站真的會只賺不賠嗎?答案自然是不會。所謂優勝劣汰,這畢竟不是一個收益均分的行業,生意上的「貧富差距」是很大的。優劣並非指的是快遞驛站之間的能力差異,而是客觀條件上的優勢劣勢。無論是代寄還是代收,歸根結底就是用戶數量的問題,周邊居民的購物傾向、收入高低,是否有網店經營,這些直接影響著一家快遞驛站的生存命脈。
像是去年為人津津樂道的重慶南岸區城南家園小區,一年收了上百萬件包裹,周邊的快遞驛站自然發展順利,這畢竟是個例,全國還存在很多站點生意慘澹,一方面,入不敷出的狀態使其經營困難;另一方面,菜鳥官方也會淘汰掉快遞量少、服務不過關的站點。所以說,快遞驛站的生存其實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容易,好的服務態度能積累一定口碑,更多還是靠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