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個原汁原味又略帶懷舊色彩的上海,說到老上海,就不能不提到上海弄堂。它是上海有重要的建築特色,是近代老上海人生活居住的地方。電視劇《安家》也講了不少上海的老洋房,不僅老洋房,本地的一些出名的弄堂,也是被人們一直關注的上海文化主題。從記事開始,由於各種書本的薰陶,我們慢慢知道這些小巷子裡曾經留有多少老上海人的記憶,又有數不清的名人典故就真實地發生在這裡。
這些弄堂是上海獨一無二的象徵,承載著過往的故事和歷史,想要了解接地氣的上海生活就不能少了弄堂這部分。當然,這些弄堂大部分都有了歷史的印證,建築保存完好,且現在依然留有煙火氣息,還是有很多本地人居住在這裡。所以,不管是參觀、拍照,在弄堂都是你最快熟悉並愛上上海的最快的方式。上海有那麼多有特色弄堂,哪些才是值得一去的?朋友帶我去走了走。
步高裡,建於1930年,位於陝西南路和建國西路的交匯處,非常有濃厚的老上海即視感,是上海石庫門建築的代表。&34;就是法國一個熟悉的地名&34;的相似發音翻譯而來,融合了中國傳統民俗文化,蘊含著吉祥和喜慶的寓意。在當時上海的住宅普遍認為&34;最為時尚的時候,步高裡卻推崇&34;風潮,設計師在兩個弄口專門設計了具有中國特色和樓牌形式。弄堂的一個個小巷子裡屋脊紅瓦如鱗,老虎窗藤蔓纏繞,生活氣息濃厚,適合拍膠片風格。
在上海,兩旁種滿了梧桐樹的道路,大概都是曾近被歷史籠罩過的地方。說到老弄堂,就要提一提新華路。新華路東起淮海西路,西至凱旋路,道路長只有2.4米,雖不長,卻有著上百棟花園洋房,星羅棋布、錯落有致,因此素來有&34;的美譽。
在上世紀的三、四十年代,新華路的211弄和329弄住著許多外僑。於是現在這些別墅的風格各異,有歐式別墅、美式公寓等,如今它們大多看起來都比較陳舊了卻風韻猶存。走在梧桐樹下,樹影成蔭,穿過一棟又一棟古老的小別墅,在這片安靜的氛圍下,仿佛能看見曾經在這裡發生過的一切。
再說到另一條超過百歲的弄堂——愚園路,這裡有林立在馬路兩旁的梧桐樹、各式花園洋房、到處都是好看的咖啡店、日系雜貨店、二手好物店等。這是一個將老上海的弄堂文化與新時代的潮流文化完美結合的地方,在老腔調開創新生活。隨著愚園路街道裡隱藏的店鋪越來越受歡迎,成了網紅店鋪,如今的愚園路也逐漸成為上海旅遊打卡的文化新地標。
當然,除了新潮流,這裡的弄堂文化依舊存有,在故事商店你可以寫下自己的故事,或者傾聽別人的故事,等到多年後再回來尋找當年的寫下的故事,說不定會有不一樣的驚喜。在公共市集有很多老字號美食店鋪、裁縫鋪、鞋匠鋪,二樓還有彩虹走廊,都是弄堂文化最好的印證,是一股濃濃高的復古文藝風,不僅好看更好拍。
老弄堂可以說是是上海發展的見證,更是這座城市歷史文化的記憶庫存。一磚一瓦都是專屬上海的舊時光,等到下一個鮮花盛開的季節,一定要去弄堂裡走一走,很輕鬆的邊走邊逛,感受隨著時代改變的弄堂和那裡人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