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陳朋衝/文 鄧萬裡 圖/視頻
今年6月29日,鄭州市「大四環」高架主線通車。自此,鄭州正式邁入「四環時代」。
對鄭州市民來說,這是值得紀念的一天。這一天,也同樣在鄭州城建史、城市發展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得知鄭州要建「大四環」,買房時他選擇了四環沿線
今年6月29日,鄭州市四環線高架主線(除南四環金岱路至經南八路段外)開通。當天,鄭州人的朋友圈裡刷了屏。家住鄭州高新區萬科城的小葛也一直關注這一消息。
當天,他和媳婦忍不住想跑一趟四環,嘗個鮮。他們從西四環科學大道附近往北,經北四環後到達惠濟萬達。四環高架上車輛並不多,妻子在副駕位置上拍起了小視頻,還配文,「以前是『買房不要出三環』,現在這句話得改了!」
已經建成通車的鄭州四環高架橋
小葛夫妻在秦嶺路隴海路附近有一家童裝店,習慣了鄭州市區的擁堵和停車難。2015年,他們準備在鄭州買房,當時有兩個選擇,一個是三環內的小房子,一個是四環沿線的大房子,兩人最終選擇了後者。 「買房就是衝著鄭州要建四環(高架)。當時四環已經規劃有高架,未來只要一開通,從四環往市內各個方向都四通八達。」小葛語氣篤定。
2017年底,鄭州「大四環」開始建設。之後他們又搬到新家,每天經過四環保通路時,目睹四環一點點「長個」,心裡的期待也一天天增加。
2019年12月1日,西四環高架(隴海西路至蓮花街段)主線通車,從家到工作地點,高架一路馳騁,總共只用20來分鐘。隨著今年「大四環」高架主線開通,他的自豪感也與日俱增。
他說,「以前朋友問自己在哪兒住,一聽是四環沿線,大家都說太偏,覺得不理想,現在再沒人這麼說了。一提起在四環沿線住,大家第一反應是羨慕。從四環去哪裡都方便,爽得很!」
大四環通車前的日日夜夜,施工方說,啥時候都忘不了
鄭州「大四環」通車前一晚,許多參建人員興奮得一晚沒睡好。
鄭州市市政工程總公司大河路快速化項目部一二三標段主管經理李明回憶,6月29日,大河路高架主線通車,頭一晚,各個施工段參建人員按捺不住激動,一撥一撥地上橋,合影、留念,想記錄、慶祝這一刻,那一晚整個項目部都沸騰了。
已經建成通車的鄭州四環高架橋
即使過去了半年,一提起「大四環」,李明總有說不完的話。他此前從另一個項目抽調過來,隨即進入了如火如荼的建設中,「兩年多裡,幾乎每一天都泡在工地上,每天想的都是施工環節上有沒有沒做好的,哪一段推進得如何了,同時確保揚塵防治8個100%全部落實,不對環境產生汙染,心裡沒一刻放鬆過。」
在「大四環」,人人都是一線施工員。每位管理人員分一段,短到三四百米,一趟趟往返,發現問題。
對當時的場景,大河路快速化項目四五標段主管經理石松洋也印象深刻,「『大四環』建設時,晝夜施工,其中節段拼接非常關鍵。節段拼接時,對自己負責的這段,每天忙到凌晨一兩點,確認沒絲毫問題了,才敢回去打個盹兒。平時睡覺時往往也不想脫衣服,因為隨時可能有電話打進來,需要立馬起身上項目。」
石松洋感慨地說,「兩年多的忙碌,啥時候都忘不了。有時想到自己能參與這麼一項大型市政工程,覺得真值了。」
推動鄭州擴容,加快三四環區域生產生活生態高度融合
鄭州「大四環」牽動社會各界的心。
作為目前國內最大體量的單體市政工程,「大四環」全長約93.3千米,總長度跟北京五環有的一拼。以往沒有其他任何一項市政工程,能將鄭州的城市框架拉得如此巨大,如此深刻地影響鄭州城市格局。
已經建成通車的鄭州四環高架橋
鄭州市四環線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勘察設計聯合體副總體工程師馬炅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大四環」能顯著地完善鄭州市城市交通路網體系、改善中心城區交通運行狀況、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提升城市整體承載能力,進一步助推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等。
河南省社科院城市與環境發展研究所所長王建國則從鄭州未來框架方面進行分析,「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鄭州城市框架必須擴容,四環高架的修建是必然手段,也能為城市的高效發展提供一項基礎條件。」
在更多觀察人士看來,四環建成通車後,能使城市功能加快向外輸血,加快優勢項目布局。
他們分析:近些年,鄭州市加快了三環、四環區域的發展,隨著地鐵、四環高架等高效交通工具有效地縮減交通時間,更多人口流入四環沿線,進而帶動教育、醫療、商業等配套設施的布局,屆時,四環沿線以及三四環之間的生活、生產、生態高度融合,區域發展會更加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