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船神社與三十三間堂
貴船神社是水佔ト著名的神社。如果不是實在累到不想動,一定會求ー籤看看運氣。主社有巫女,但只是寫些朱印,繪馬佔ト依舊是付費自取。
貴船神社最裡面的一個分社叫奧宮,需要從主社再沿山路步行十幾分鐘,又走過一條排立著的紅色燈箱的沙石路。小門裡其實只有簡單的幾樣拜祭擺設,和一個船型石頭,荒涼的很。倒是這棵陰陽環抱的連理樹,不知道過了多少年,盤根錯節,依偎在起聳入蒼天。從荒涼的奧宮出來。我見到依山傍水的洛北居民,紛紛開了沿河的食坊,都留一面大窗戶看風景,榻榻米的座椅可以飲茶吃麵。我選了唯一一家沒有醒目招牌的小屋子吃飯,店主比劃著說只有麵條,我說好給你一碗有葷腥禦寒的。結果,我吃到了人生中最鮮美的鴨肉蕎麥麵,喝的一滴湯都不剩。
楓葉隧道是在市原站和二之瀨站之間,列車長屢次強調不可下車走鐵道,只能隨車觀賞。進入隧道之前,列車會英語、日語播報:我們即將通過楓葉隧道,請大家看向車外。電車的第一節是觀賞車廂,過隧道時,全車廂的人都舉起了手機。我說我要肖著畫架去寫生,乘務員一臉看怪物的表情。進山後步行一個小時,又吹透了陰冷的風,我就懂了他的表情。
於是呢,我又開啟了我的下一站參觀遊玩,來到了三十三間堂。因為三十三間堂的英文網站說
8點開門,特別花了1500打車趕早場。我希望爭取還能順道去一趟東福寺,結果很不幸運的,自11月15日就已經改成9點參拜的冬日時了。據說對博物館的愛好程度直接體現了國民文明程度。想想前幾天的故宮幹裡江山圖特展凌晨六點的隊伍,我覺得這話有道理。
繞著寺廟一圈遊走,后街是居民區,有三兩上班或上學的行人。路過一家庭院,仔細看像是茶室,大清早就散發出濃鬱的燃香,不是寺廟那種,但在晨曦中同樣美妙恬靜,正如京都安逸的慢節奏,住久了會上癮。後門是個被保護的歷史古蹟。從後門走向前門的窄窄的長街上,有幾個大清早就開著門的小寺廟,剛好每個都進去拜拜迓迓。寺廟裡有幾棵楓葉樹,紅的當時,遮蓋了從大門到主堂的青石板小路。寺
廟沒有什麼名氣,也不見個遊客參拜,在比鄰博物館和大廟的鬧市中安然清靜著。在養源院和三個禪師擦肩而過,雙手合十問好,敢為客來自何處,又將往何方。
出了寺廟門,正對著三水三間堂的大門。還有十分鐘開門,門ロ已經排起了長隊和滿滿三輛大巴車的參觀團。9點的時候,有三輛載小學生的春遊大巴,排的整整齊齊的入門、拍照、參觀正殿。我跟著小朋友們走了一路,居然沒有吵鬧。所以,這可足見日本文明素質之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