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界」加強歷史名城名鎮名村保護,甘肅「十三五」建設從這裡出發

2020-12-25 建築界

截至目前,甘肅省共劃定歷史文化街區26片,均由省政府發文公布;共確定歷史建築124處,均由地方政府發文公告,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數據信息平臺上完成填報。

「十三五」時期,甘肅省面臨城鎮化水平低、發展質量不高,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城市內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特別是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歷史欠帳較多、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不足等諸多問題。甘肅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銳意進取、主動作為,取得了突出成就。

全面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和城鎮汙染治理

2016年~2019年,全省實施農村危房改造36.61萬戶,其中4類重點對象27.85萬戶(含建檔立卡貧困戶19.04萬戶),其他農戶8.76萬戶。2019年年底,按照全省「3+1」衝刺清零工作部署,農村危房改造實現現有存量危房全部清零。2020年,甘肅省全力做好新增危房動態監測和改造工作,確保「貧困群眾不住危房」,全省共排查改造動態新增危房149戶,下達2020年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13.63億元(中央12.86億元、省級0.77億元)。

「十三五」以來,甘肅省實施了全省汙水處理廠運營達標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突破行動,啟動了城市(縣城)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城市、縣城共建成汙水處理廠93座,設計處理能力213.63萬噸/日;17個設市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97.11%,超額完成規劃目標7.11個百分點;64個縣城汙水處理率達到93.95%,超額完成規劃目標8.95個百分點。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在縣城以上實現全覆蓋,17個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超額完成規劃目標5個百分點;64個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9.35%,超額完成規劃目標19.35個百分點。

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有序推進。蘭州市作為全國46個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重點城市之一,目前城區生活垃圾分類片區覆蓋率達到100%、居民戶數覆蓋率達到85.18%、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45%。

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進展順利。截至11月初,全省93座城市(縣城)生活汙水處理廠中已有54座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佔全省總數的58%,超額完成計劃目標8個百分點。

超額完成城市汙水管網建設任務。全省已開工建設汙水管網911.44公裡,開工率達到112.82%,其中建成管網835.88公裡,任務完成率達到103.47%。

重點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截至目前,全省142個全國重點鎮(其中城關鎮48個,其他建制鎮94個)達到汙水收集處理能力的122個、正在建設的20個,48個城關鎮全部納入縣城汙水處理廠統一處理,94個其他建制鎮中已經建成的有74個。

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行動成效顯著。深入開展農村「垃圾革命」,全省配備專職、兼職村莊保潔人員14.9萬名,配備各式農村垃圾保潔、收集、運輸車3.82萬輛,對生活垃圾進行收運處置的行政村1.6萬個,治理佔比為99.9%,累計清理整治各類垃圾堆積點86321處,清理整治各類垃圾1500萬餘噸。

全面加強建築施工揚塵管控。開展建築工地揚塵防治提升行動,建立工作機制、細化防控措施,督促落實主體責任,加大整改查處力度。據統計,建築工地「六個百分百」抑塵措施合格率達到98%以上,全省建築工地揚塵防治動態受控。

加大住房建設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以「住有所居」為根本目標,加快構建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不斷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居民住房條件顯著改善。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34.6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31.3平方米。

超額完成以棚改為重點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標任務。「十三五」以來,全省已累計實施城鎮棚戶區改造82.75萬套(預計今年年底可累計完成82.81萬套),完成規劃目標40萬套的206.9%。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60.97萬套,完成規劃目標45萬套的135.5%。全省累計建設公租房43.3萬套,已完成分配42.68萬套,分配率為98.6%,累計發放住房保障家庭租賃補貼25.76萬戶(次)、6.09億元。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基本實現應保盡保,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條件有效改善。截至10月底,全省共爭取中央財政資金331.32億元,落實省級配套資金38.81億元,爭取地方政府棚改專項債券資金255億元、國開行和農發行棚改貸款資金1594.32億元,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項目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848.58億元。

2020年,甘肅省共爭取中央財政專項資金16.32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配套設施資金17.71億元、地方政府棚改專項債券資金47.09億元,落實省級財政配套資金3.38億元。截至10月底,棚戶區改造新開工項目11.56萬套,開工率為99.5%,基本建成5.43萬套,完成率為111.9%。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項目完成投資270.08億元,發放租賃補貼3.95萬戶、10244萬元。蘭州市作為中央補助支持新建籌集公租房的71個重點城市之一,2020年計劃新籌集公租房2586套,已開工2586套,開工率為100%。

房地產市場持續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甘肅省始終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和房地產調控大方向不動搖,堅持去庫存與防過熱兩者並重,認真貫徹落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調控要求,促進市場供求平衡,全省商品住房市場供應充足,進一步滿足了新就業人群、適婚人群、城鎮化進城人群的剛性購房需求。2016年至2020年10月底,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完成5298.3億元,完成率達到151.4%,商品房新開工面積累計達1.51億平方米,年均新開工面積3030萬平方米,提前超額完成了規劃目標。2020年1~10月,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完成1129.51億元,同比增長7.0%;房地產開發施工面積10604.6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0.5%;新開工施工面積2946.5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7%;竣工面積709.7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72.5%;商品房銷售面積1542.1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4.1%;商品房銷售額1002.31億元,同比增長23.2%。

住房公積金使用效率進一步提高。全省住房公積金提取業務快速增長,住房公積金個貸發放規模不斷擴大,有效支持繳存職工改善了住房條件。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全省提取住房公積金883.7億元,較「十二五」期間增長139.6%;發放個人住房貸款967.76億元,較「十二五」期間增長96.57%;住房公積金個貸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全省住房公積金個貸率76.57%,較「十二五」期末提高18.87個百分點。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穩步推進。以2000年年底前建成的住宅小區為重點,2019年、2020年共爭取中央補助資金37.44億元,支持各地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328個,惠及居民25.37萬戶。截至10月底,已累計完成投資30億元。2018年~2020年,省委省政府連續3年將城市老舊住宅樓加裝電梯列入全省為民必辦的實事之一,每年安排加裝改造500部電梯,已累計完成老舊住宅樓加裝電梯1525部。

截至2019年年底,17個設市城市供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建成區綠地率分別達到98.04%、92.66%、32.1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人均道路面積分別達到14.26平方米、19.31平方米;64個縣城供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建成區綠地率分別達到94.89%、72.19%、20.3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人均道路面積分別達到10.06平方米、13.48平方米。

城市和縣城集中供熱面積達3.64億平方米(其中城市2.61億平方米,縣城1.03億平方米),完成規劃目標(1.8億平方米)的202.2%;全省用氣人口達到885.43萬人。全省共建成停車場約6000處、停車泊位約92萬個,完成規劃目標的115%。

2015年,白銀市成功進入全國第一批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行列,試點建設7條地下綜合管廊,總長度26.25公裡,總投資22.38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資金每年3億元,共爭取到9億元。2016年,慶陽市成功入圍國家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市行列,爭取中央財政定額補助12億元。

加強歷史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傳承歷史文脈

開展歷史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築確定工作。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要求,督促指導各市州全面啟動非歷史文化名城縣的歷史建築普查、確定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劃定歷史文化街區26片,均由省政府發文公布;共確定歷史建築124處,均由地方政府發文公告,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數據信息平臺上完成填報。

做好歷史文化保護工作。印發了全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近期工作要點,指導市州開展歷史文化保護工作,督促各地完成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對保護規劃編制工作滯後的市州發函並進行了督辦。

開展調研評估工作。9月,甘肅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委託蘭州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對張掖、武威、天水、敦煌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進行了調研評估。通過現場調研和查閱相關資料等形式,生成了甘肅省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調研評估報告。

積極推進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申報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54個,申請到中央財政支持資金1.05億元。

積極落實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重點改革措施

積極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全面貫徹《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嚴格按照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要求,持續簡政放權,取消、下放、調整各類事項9項;提高網上辦事能力,97%的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程網辦」「零跑動」;大力推行在線審批和電子證照,共有8類企業資質證書和6類人員註冊資格證書實現了電子證照,有效杜絕了假證;優化監管方式,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21項檢查事項實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進一步營造「無事不擾」的營商環境。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持續推進。持續優化審批模式,完善系統功能,強化綜合窗口建設,不斷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水平。省、市實施方案均明確將審批時限全部壓縮在120個工作日以內。15個市級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已與相關系統平臺互聯互通、運行正常,實現了申請人線上申報、部門在線辦理的全流程「不見面審批」。截至11月初,共受理工程項目9908個、辦理審批服務事項2.93萬件。

城市執法體制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對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的工作要求,積極推進城市管理執法隊伍標準化和執法規範化建設,加強執法人員培訓,統一制式服裝和執法執勤用車標識編號塗裝,大力推進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建設聯網。截至目前,蘭州、嘉峪關、武威、隴南、張掖、天水、臨夏、平涼、甘南實現了國家、省級和市級平臺聯網,提前完成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今年部署的聯網工作任務。

 強化行業監督管理完善建築業市場管理機制

建築業支柱產業地位和作用不斷增強。「十三五」期間,甘肅省建築業產值規模穩中向好。2016年~2019年,累計完成建築業總產值7485.44億元,建築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進一步提高。

建築節能、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城鎮新建建築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達到100%,全省綠色建築佔新建建築面積比例59.5%,全省已建成裝配式建築95萬平方米,在建裝配式建築項目132.28萬平方米,工程建造水平大幅提高。

工程質量安全形勢總體平穩。截至10月底,全省各級質量安全監督機構累計監督房屋市政工程12243項,同比增長1.9%;監督工程總造價6058億元,同比增長2.7%。

積極承接建設工程消防審驗職能並實現平穩過渡。按照機構改革要求,建立了建設工程消防技術專家庫,編制了建設工程消防技術審查要求,提高了技術支撐能力,積極開展實地調研指導,提高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

違法建設治理取得積極成效。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成區違法建設專項治理工作五年行動方案》部署要求,加大城市建成區違法建設治理力度。截至10月底,全省累計治理城市建成區存量違法建設面積1340.17萬平方米,完成總量1363.49萬平方米的98.3%。

工程勘察設計及抗震設防監管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力推進施工圖設計文件數位化審查,強化勘察設計行業責任意識,開展勘察設計質量抽查檢查工作,嚴控設計質量,不斷提高勘察設計從業水平。

展望「十四五」部署2021年工作任務

「十四五」時期,面對國家重大的發展機遇,甘肅省審時度勢、搶抓機遇並予以充分利用。一是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必將有力推動解決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全面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二是全國城鎮化率超過60%,而甘肅省城鎮化率接近50%,目前正處於城鎮化加速推進期,未來相當長時期仍將保持快速增長。這是甘肅省擴大內需的最大動力和最大潛力,為加快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發展、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提供了十分廣闊、大有可為的發展空間。三是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倡議、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支持革命老區和民族地區加快發展,以及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必將加大城市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加大城際交通、市政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投資力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為加快住房和城鄉建設、統籌城鄉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政策機遇。

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為引領,促進城市高質量建設發展。擴大城市體檢評估試點範圍,建立「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制度。深入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大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和排水防澇設施補短板工作力度,實施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提高供水安全及節水水平,加快城市和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強化汙泥無害化處置及資源化利用,因地制宜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推進綠色城市建設,建立綠色城市建設的政策和技術支撐體系。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提高城市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全面推進相關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全流程建設,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系統,推動社會廣泛參與生活垃圾分類,不斷提高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水平。

堅持「房住不炒」定位,租購併舉、因城施策,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以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為目標,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支持人口流入量大、住房價格高的大城市積極盤活存量土地,加快推進租賃住房建設,切實增加租賃住房有效供應。重點解決中低收入群體住房困難問題,完善城鎮住房保障體系。支持蘭州等城市持續加大公租房籌建力度,降低準入門檻,增加公租房有效供應,因地制宜發展共有產權住房和保障性租賃住房。繼續推進棚戶區改造,加大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住房公積金服務水平,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不斷加強和改進物業管理服務,完善相關法規辦法,加強物業招投標管理,建立物業市場退出機制,建立健全物業服務企業「黑名單」制度,通過優勝劣汰,實現市場化競爭和退出機制。

組織編制推廣符合農村實際和農民需求的農房設計圖集,明確農房建設基本要求,加強農房建設質量管理。加快健全和完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管理機制。對全省既有房屋建築、在建房屋建築,從房屋建築立項、用地、規劃、施工、經營等方面,開展全覆蓋摸底排查,督促問題整改落實和依法查處,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大力發展鋼結構等裝配式建築,積極化解建築材料、用工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加快完善裝配式建築技術和標準體系。(甘肅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廳長 蘇海明)

以上就是建築界熱點頻道為大家帶來的「加強歷史名城名鎮名村保護,甘肅『十三五』建設從這裡出發」信息,建築界熱點頻道也將持續關注相關建築行業熱點資訊,歡迎關注我們,關注建築界行業熱點~

來源建築界:https://www.jianzhuj.cn/news/52994.html

相關焦點

  • 福建加強名城名鎮名村和歷史建築等保護利用
    原標題:福建加強名城名鎮名村和歷史建築等保護利用 福建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和文物建築歷史建築傳統風貌建築保護利用九條措施的通知》,明確要建立文化遺產普查認定公布責任等9項工作機制,推動各地各有關部門切實保護好這些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歷史文化遺產。
  • 福建出臺措施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文物建築等保護利用
    福建出臺措施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文物建築等保護利用 2020-10-19 1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永州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全文)
    為了加強永州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與管理,繼承和弘揚優秀歷史文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國務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永州市行政區域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規劃、保護、管理和利用,適用本條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對象包括歷史城區的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名村,文物,歷史建築,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地名,古道橋,古河湖水系和古樹名木等。
  • 宜賓市統一戰線在屏山開展「宜賓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發掘...
    當天,呂曉莉一行走進屏山縣書樓鎮馬湖古城,了解古城文物保護、古城保護和建設以及屏山縣未來文化旅遊規劃情況。座談會上,關晶波通報了宜賓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發掘與傳承工作情況。代軍匯報了屏山縣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發掘與傳承工作。
  • 泉州市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保護提升
    為搶救古厝,自2018年以來,石獅市成立華山古民居項目建設指揮部,靈秀鎮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規劃方針,委託專業機構編制了華山村風貌景觀保護規劃,分期分批對村裡的紅磚民居進行修復和保護。繼華山村2019年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泉州市級重點扶持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以來,華山村傳統村落保護提升今年又被列為省重點改善提升「十鎮百村」和泉州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
  • 義烏髮布關於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實施意見...
    近日,義烏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關於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促進有序推進保護規劃實施,留住「鄉愁」記憶,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力度,繼承和弘揚義烏市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城鎮與農村人居環境人文品位。
  • 《聊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將於2020年12月1日起正式...
    聊城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陳廣利就《聊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有關情況進行通報。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聊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於2020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  陳廣利介紹,條例立足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對維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完整性和保護利用可持續性,保持和延續其傳統格局與歷史風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漲知識 | 廣東省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完全名單
    歷史名城知多少1982年2月,為了保護那些曾經是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或近代革命運動和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的重要城市及其文物古蹟免受破壞,「歷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被正式提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價值和革命意義的城市」。
  • 關於加強我省歷史文化名城鎮村和歷史建築保護的建議
    關於加強我省歷史文化名城鎮村和歷史建築保護的建議(B類) 海南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   對政協海南省七屆二次會議第0139號提案的答覆      尊敬的劉豔玲委員:   您提出的
  • 泉州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保護提升鄉愁仍在 古厝未老
    為搶救古厝,自2018年以來,石獅市成立華山古民居項目建設指揮部,靈秀鎮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規劃方針,委託專業機構編制了華山村風貌景觀保護規劃,分期分批對村裡的紅磚民居進行修復和保護。繼華山村2019年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泉州市級重點扶持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以來,華山村傳統村落保護提升今年又被列為省重點改善提升「十鎮百村」和泉州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
  • 福建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與整治現場會在和平鎮召開
    東南網1月8日訊(記者 吳楊珠 通訊員 柯婧)1月6日上午,由省住建廳主辦的全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和整治現場會在和平鎮召開。來自省財政廳、省文化廳、省農業廳、省旅遊局、平潭綜合實驗區相關領導,以及全省各地傳統村落縣(市)住建、規劃部門的分管領導及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負責人等共170餘人參加了此次盛會。
  • 盤點重慶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 這幾張特色地圖幫你搞定!
    華龍網8月30日22時35訊(記者 王瑋)《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簡稱《條例》)將於9月1日正式施行,為此,今(30)日,重慶市規劃局、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聯合推出了圖說《條例》系列的四張地圖,看著地圖就可以輕鬆了解遍布山城各地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
  • 歷史建築如何保護和利用?《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給出答案
    此次修訂給出了更加明確的答案,明確責任「誰來保」,設立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創設保護責任人制度;明確措施「怎麼保」,包括在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的核心保護範圍內不得進行新改擴建活動;明確規範「怎麼用」,歷史建築可以轉讓、抵押、出租等。
  • 《太原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草案公示
    記者從太原市住建局獲悉,近日,《太原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0—2035)》草案公示,將通過保持和延續名城傳統格局和風貌,改善歷史環境,塑造太原歷史文化名城獨特意象,保護太原自然、歷史和人文特色,傳承歷史文脈,再現「錦繡太原城」盛景。
  • 《大連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1月1日正式施行
    重點確立三項保護管理制度為維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完整性,實現「應保盡保」原則,《條例》重點確立了三項保護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名錄保護制度,規定「本市應當建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並向社會公布。歷史城區、歷史片區、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名村、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風貌區和歷史建築等保護對象應當納入保護名錄」。
  • 福建省泉州市扶持發展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
    近日,從福建省泉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獲悉,泉州市2個歷史文化名鎮、15個歷史文化名村和傳統村落,已經改善提升編制,積極推進建設新時代文化。通過實施「一鎮一村一方案」,建立「五個一」項目推進機制,同時,進行試點團隊陪護,設計師駐點服務,取得顯著效果。
  • 《自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獲省政府批准
    ——重點明確需要保護的歷史文化街區,並劃定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提出相應的管控措施;   ——整理市域的文保單位和文物點,尤其是城市規劃區內市級以上的文保單位要明確保護範圍和建控地帶;   ——重點關注市域歷史文化名村、井鹽運銷文化線路、名城優秀近現代建築和井鹽、化工等工業遺產的發掘保護和申報。
  • 《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提交審議
    >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提出,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體系包括北京歷史文化名城、老城、三山五園地區、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保護規劃和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第三十九條提出,在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的核心保護範圍內,不得進行新建、改建、擴建活動。但是,新建、改建、擴建必要的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以及按照保護規划進行風貌恢復建設除外。
  • 「建築界」寧夏「十三五」住建成果:村鎮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目前,全區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達98.33%,日供水能力228.2萬立方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24.85平方米,集中供熱面積1.85億平方米,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淘汰,燃氣普及率達91.06%,建成城市地下綜合管廊62.3公裡,確定公布歷史建築39處。三是改善城市生態。
  • 江蘇擁有全國最多歷史文化名鎮 保護與利用關係仍需理順
    原標題:向高質量發力,「活態」保護鄉間歷史 11月28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了省政府關於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情況的報告。為配合審議,省人大常委會環資城建委就此也進行了調研。調研發現,保護工作對傳承歷史、彰顯地域文化特色、實現鄉村振興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保護的階段性成效仍不能掩蓋一些突出問題,需進一步向高質量保護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