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的房子為什麼這麼貴

2020-12-13 澎湃新聞

2009年,一部直面社會現實的《蝸居》道出了大江南北萬千房奴的心酸。如果故事裡的主人公穿越到十年後,那麼親手把妹子推進火坑的海萍會十分得意於自己的「英明」決斷:十年後,大城市裡的打工仔們面臨的不再是「做穩了房奴的時代」,而是「想做房奴而不得的時代」。

當然,十年後,我們的電視劇也與時俱進,把女主角換成了各路闊太太和女強人;曾經像《生存之民工》、《蝸居》這樣把苦苦掙扎的打工仔當成主角的作品,現在連成為背景板的資格都沒有了。

以剛剛慶祝完40歲生日的特區深圳為例。根據安居客的數字,從2009年到2019年,深圳全大市的商品房均價從大約11000元人民幣每平米上升到了約54000元人民幣,漲幅達到近5倍。 這還是包括了郊區的「被平均」價格。另一方面,2019年深圳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12萬餘元(注意這是稅前收入,並且包含了公積金和社保),而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僅為7萬餘元。這意味著,一個單身的深圳私企打工仔,起碼需要不吃不喝60多年,才能在深圳買下一套建築面積80平米(實際面積約60平米)的房子;而如果他要在南山區這樣的地方買房,則起碼需要90年以上。

大城居,大不易。但這還不是大陸特有,而是世界性的現象:如果按單位面積的房價計算,中國大陸的城市還排不進全球前十(當然,如果按房價-收入比計算是另一番情景)。 大城市房價飆升,不單發生在人口稠密的東亞地區(例如香港、東京、新加坡等),和歷史悠久的歐洲名城(例如倫敦、巴黎和羅馬等),也發生在一向以地廣人稀著稱的北美和澳洲。以美國為例,在二戰後的50餘年,三藩、西雅圖、洛杉磯和波士頓等幾個著名都市圈的房價年均增長率,即使在扣除了年均3個百分點左右的通脹率後,也高達2.5-3.5個百分點。

全世界的大城市,為什麼都這麼貴?貴,有貴的道理。大城市的房價,應該貴,因為大城市吸引人。但大城市的房價又不應該這麼貴:過多的土地監管造成了過於昂貴的地價,讓大城市變得不那麼吸引人。

大城市應該貴:迷人的都市

大唐貞元三年,年僅十六歲的白居易來到長安,帶著詩稿去拜會名士顧況。

顧況看到詩稿上「白居易」三個字,便仔細端詳了少年,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沒想到,翻到第一篇,他就讀到了「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不由得精神一爽,贊道:「道得個語,居亦易也。」(張固《幽閒鼓吹》)

現實是殘酷的,與這則故事的瀟灑昂揚和意氣風發形成對照的是,在真正的歷史上,苦逼的老白雖然少年成名,早就詩名遠揚,但一直到五十來歲,才在長安一百零八坊中邊緣的新昌坊買了一座宅子。大都市,自古以來就是貴的。

大都市的昂貴,首先來自於它的迷人。

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發明之一(人類最早的城市傑裡科誕生於公元前9000年),城市的決定性特徵是它的高人口密度。

人口在一個地方的集聚,起初也許是因為貿易或軍事上的便利,而一旦四面八方的人開始湧入這個地方,神奇的化學反應出現了。人口的集聚,也許會讓城市變得擁擠、骯髒和危險,但也讓城市豐富、博大、包容,吸引著最愛冒險的心靈和最有創意的頭腦。

幸福的本源在於參差多態。人天生厭惡單調而喜歡豐富多樣,而大都市可以提供最豐富的多樣性。在白居易生活的時代,還有哪個城市能像長安一樣,匯聚了來自天下四方的財貨和人物?

不必提其他的例子,光是博物學家薛愛華(Edward Hetzel Schafer)從唐代史料中提煉出的那個神秘而充滿異域風情的意象——撒馬爾罕的金桃,就能激起多少年輕躁動的心靈對於長安的嚮往?

大都市廣闊的市場、緊密的人際網絡和便捷的信息傳播渠道,對雄心勃勃的年輕人有致命的吸引力。也只有長安這樣的大都市,才能讓詩人、藝術家、文學家等有趣而無用的靈魂找到歸宿。

一個二三百人的小村莊,也許供得起範進這樣的做題家(前提是他在中舉之後回饋鄉裡),卻不會供養一個無用的詩人。在張固講述的故事中,顧況的一言之褒,隨著長安的人際網絡迅速擴散,讓少年白居易的詩名傳遍天下。龍虎會京華,四方豪傑匯聚在長安,在這裡,杜甫結識了李白,白居易認識了一生摯交元稹,許多千古名篇都是這些最天才的頭腦碰撞後產生的火花。

當然,古代城市的規模受到農業生產和運輸能力的極大制約。二戰之後,世界上的主要經濟體紛紛解決了溫飽問題並完成了工業化。在這個背景下,人口向城市的集聚更成了不可逆轉的趨勢。在工業化完成之後,各大經濟體都不可避免要進入以服務業和創新活動為核心的發展階段。服務業主要依賴生產者和消費者面對面的交流,而現代創新活動更依賴人才的扎堆和合作,比工業製造有更強的空間溢出。在這個背景下,大都市的優勢變得極大。

源源不斷流入的勞動力,尤其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為大都市的房產創造了強勁的需求。在我國長期以來嚴控大城市規模的背景下,深圳的常住人口仍然從2000年的700萬上升到了2018年的1300萬,而上海的常住人口也從1600萬上升到了2400萬。

在資本流動越來越自由的全球化時代,大都市的房產作為一種長期的優質資產,不但面臨來自本地居民的需求,還面臨來自全國乃至全世界投資者的需求,怎麼能不貴?

大城市不該這麼貴:昂貴的地價

通過上面的討論,我們似乎可以得出結論,大城市的房價應該這麼貴。但這樣就不免把我們變成了杜魯門說的「一隻手的經濟學家」:因為到目前為止,我們只看到了需求面的故事。最基礎的經濟學告訴我們,需求和供給的互動決定了價格。而供給面的故事則告訴我們,大城市的房價,不應該貴到這步田地。

由於人類至今沒能發明出懸浮在半空中的房子,大城市房產供給的最重要決定因素仍是土地供應。而影響城市房價的首要因素,就是地價。

三位德國經濟學家:Knoll、Schularick和Steger,在研究了二戰後14個發達經濟體的地價和房價後,發現房價平均上漲了3.5倍,而地價則上漲了7.5倍。因此,連他們自己也覺得出乎意料,地價的上漲可以解釋房價上漲的80%以上,而建築成本的影響是次要的。

前幾年我國大城市土地拍賣中頻頻出現的成交價令人咋舌的「地王」,無疑為這個研究作了一個生動的註腳。城市經濟學界的明星格雷澤也發現,美國房地產的建築成本在區域間的差異不大,在時間上的變化也不大;因此,解釋房價在不同地區的分化,首先要抓住土地價格和土地供應。

大城市地價高騰,是因為有限的土地供應無法追趕強勁的需求。土地供應首先受到地形等自然因素的限制。但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今天,這些已經不是影響大城市土地供應的唯一甚至首要因素。

大城市土地供應不足,一大原因是各國政府對大城市土地用途的嚴格管制,並且,往往是人口增加的大城市監管反而更嚴格。

在一向推崇市場經濟的美國,地方政府對城市土地的監管也在近幾十年越來越頻繁,越來越老練。其中最常用的手段是所謂的分區規劃(區劃,zoning)。區劃法規決定了一個地塊可用作何種用途:住宅、商務寫字樓、百貨商店等等,同時也規定了建築高度、密度、最小佔地面積、樓間距等重要指標。

這些指標規定得越細密複雜,一般會對住房供給造成更大限制。當然,許多此類規定的良好初衷,是用法律的手段來強制保證窮人住得「更體面」。但事與願違,一旦窮人失去了「不體面」的選項,剩下的房子就會貴到窮人住不起。

其次,在有些地區(比如加州),大型項目的開發商即使遞交了符合區劃法規和其他法規的項目計劃書,往往還需要完成許多額外的任務,地產項目才有可能順利獲批。

比如,反覆召開公眾聽證會,進行為期數年的環境影響評估,向當地某些社區捐款,對主事的官僚進行遊說等。這不但給開發商平白增加了沉重的負擔,還讓投資充滿了不確定性。最後,有些大城市則乾脆挑明了:開發商必須繳納一筆不菲的費用,才能「購買」立項的資格。例如在舊金山,這筆費用如果平均分攤到每一新建住房單元,竟高達6萬到15萬美元(Metcalf(2018))。

2005年,三位美國經濟學家Gyourko、Saiz和Summers針對這些監管手段編制了問卷,調查了美國293個都市圈的2611個社區,並據此編制了著名的沃頓住宅用地監管指數(Wharton Residential Land Use Regulation Index)。

在這張排行榜上,三藩、紐約、西雅圖、洛杉磯等房價高企的城市赫然排在前列,同屬美國住宅用地監管最嚴格的地區。過多的監管和審批權力集中到地方政府手裡,容易滋生腐敗。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洛杉磯議員惠澤爾貪腐案,會發生在土地監管極為嚴格的洛杉磯,並不是沒有理由的(惠澤爾正是洛杉磯市規劃和土地使用管理委員會主席)。

我國調控大城市土地供應的主要手段是建設用地指標。上海交大的陸銘早就發現,從2003年開始,我國的建設用地指標就向中西部地區傾斜,而東部大城市的建設用地指標受到嚴格限制和削減。

例如,從2002年到2012年,我國500萬人以上大城市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佔比從35%下降到了15%。到了2014年,國土資源部印發的《關於強化管控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的通知》提出,「除生活用地及公共基礎設施用地外,原則上不再安排城市人口500萬以上特大城市中心城區新增建設用地」。而在2016年,國土資源部公布的《國土資源「十三五」規劃綱要》又提出,「對超大和特大城市中心城區,原則上不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劃,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土地供應的減少,會推動大城市地價和房價的上升。對於沒買上房的打工仔,這當然是噩耗。但是對於已經買了房的居民乃至手握N套房的房叔房嬸,這卻是福音。這好比,歷經千辛萬苦擠上了公交,自然希望把還在往上爬的一腳踹下去。這就部分地解釋了,為什麼在美國這種土地供應主要由地方政府自主決定的制度下,政府仍然選擇過度監管和限制住宅土地供應:已購房者會通過各種渠道對地方政府施壓,迫使他們限制土地供應從而維持高房價。當然,對於官僚機構來說,更多的監管和審批往往意味著機構權力的擴張,何樂而不為?

但是,對整個國家來說,這意味著經濟效率的損失。過分高漲的大城市房價,迫使大量勞動力提前離開了生產率更高的大城市,造成勞動力在不同地區之間的錯配,從而降低了整個國家的生產效率。傑出的華裔經濟學家謝長泰和合作者的研究表明,這種錯配使美國損失了9個百分點的GDP。而陸銘的一系列研究也表明,在2003年之後,由於我國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大量向生產率較低且人口流出的中西部地區傾斜,東部大城市的土地價格和房價變得過高,從而減少了東部大城市的土地和勞動力投入。這顯然損害了我國的整體生產效率。

(作者奚錫燦為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師,經濟學博士)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大城市房價真有這麼貴?
    房價貴?還是要求高?1一直以來,常聽到身邊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說:「出來打拼好幾年了,特別想在大城市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但看了看房價,感覺買房這件事兒吧,真的太難了」。大城市的房價,究竟有多貴?這是一個好問題。
  • 說到底,為什麼房子那麼貴?
    說到底,為什麼房子那麼貴? 對於大家來說什麼壓力最大呢? 房子這麼貴的原因是什麼呢?
  • 中國房子夠30億人住!都「爛大街」了,為什麼還這麼貴?
    關於中國房價現在大多數人都在吐槽房價過高,而且大多數人都認為房價之所以會漲到這麼高的水平,最主要的就是因為炒房者太多了,把房子全都囤積起來,所以樓市才會一直呈現供不應求局面。實際上根據樓市專家們的估算,在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之後中國樓市裡的房子起碼能滿足30億人居住,房子多的都快「爛大街」了,那為什麼中國的房子還是這麼貴呢?其實除了上面說的炒房者的原因之外,還有其他很多其他原因。下面我們就分析一下為什麼中國房價在供過於求的環境下依舊居高不下吧。
  • 房子為什麼這麼貴?看看香港就知道了!
    1香港的房子為什麼那麼貴?!最好再有一條,就是單套不能超過50平米,因為普通香港家庭的私有住房也就有這麼大。「這樣規定了後,李嘉誠的兒子絕對不會來湊熱鬧。因為買了之後,除了交費交稅,沒有其它用處。」施永青開玩笑地說。
  • 為什麼中國的房子已經非常過剩,可是房子卻越賣越貴呢?
    我國的房子過剩可以說是大部分人都有感覺的。連續二十多年的房地產快速發展確實蓋了不少房子。並且根據機構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到,我國戶均的住房已經超過1套了。也就是說幾乎每一個家庭都有了自己的房子。但是房子為什麼還賣得那麼貴呢?既然房子這麼多房子為什麼還受歡迎呢?問題的根本就在於目前的房子分配並不均勻。因為大量的房子掌握在了少數人的手中,並不是掌握在了所有人的手裡。因此目前還有很多人沒有自己的住房。如果拋出農村的宅基地,那麼在城鎮當中沒有住房的人比例就更大了。
  • 房價這麼貴,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買得起」房!
    這種東西,求而不得,價高量少,而如今這個年代,房子正在舞臺上熠熠生輝。若問房價貴不貴?結合各種渠道發布的房價收入比來看,貴!如果單看購買力這一數據結果,房價又是不貴的。因為有這麼多人能買的起。深究起來,這種房價不貴的推理又是錯的。現實中,很多家庭有能力購買房子,購買代價是傾其所有,舉全家之力,從而實現「買得起」。父母幾十年的積蓄拿來付首付,再透支未來幾十年的消費能力省吃儉用。顯然買的起,還是需要一個標準來衡量,而這個買的起,不是因為房子不貴,而是買房子的意願太強大。
  • 碧桂園的房子為什麼那麼貴?
    關於碧桂園大家最深的印象應該就是兩個,一個連續佔據全國房企銷售榜第一的位置;另一個就是房子有點貴。碧桂園在廣大居民的口中有一個很有象徵性的名字,那就是「必貴遠」。形象生動,也反映出了居民對於碧桂園項目選址定價的一個諷刺。不過諷刺歸諷刺,碧桂園本身也是具備能力打造樓盤,提升價值的。要不也不會在全國項目眾多又賣得那麼火爆。但是總有個疑問,碧桂園的房子為什麼就那麼貴呢?
  • 北京西城區房價為什麼這麼貴?
    那為什麼北京連地下室都這麼值錢呢?因為位置!房子在北京市西城區,是學區房。小區叫愛民裡小區。網紅地下室在中介公司掛了約半年的時間,前前後後有數十個客戶看過。這些客戶基本上都是給孩子買學區房的家長。因為房子面積為91.3平方米,單價為115006元/平方米。按照單價來說,這套房子在同小區當中的單價並不貴。那麼北京市西城區房價為啥這麼高呢?教育資源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北京考上清華、北大孩子大部分集中在西城區和海澱區,北京最好的小學,最好的中學也大多集中在西城和海澱。全國著名的大學,中科院,工程院等也在這裡聚集。
  • 未來10年,中國最貴的不是房子,馬雲:是這兩樣東西
    國內的高房價一直被很多人吐槽,因為大多數人窮極一生都無法在大城市買一套房子。至於那些富人則成為了最終的受益者,房價越高,他們越開心,轉手一賣就是一大筆收入。但是未來10年,中國最貴的不是房子,馬雲:是這兩樣東西!
  • 今年的電影票為什麼這麼貴?
    想來大家都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今天的電影票特別特別貴。一張票動不動就50+、60+以上,百元以上更是不少見。好貴!看不起,告辭!所以有個問題,今年的票房為什麼這麼貴了?OK,今天我們就來捋一捋為什麼今年的票房這麼貴。
  • 17層房子為什麼16層最貴 買房子樓層有什麼講究
    現在很多的朋友們在購買房屋的時候,對於房屋樓層這件事情上是比較重視的,要買房的話選擇合適的樓層是很重要的,對於一個家庭來講不同的樓層居住的環境是不同的,所以在選擇樓層之前一定要考慮清楚,那麼17層房子為什麼16層最貴?買房子樓層有什麼講究?下面我們來具體的了解一下吧。
  • 芒果為什麼這麼貴
    橘子、香蕉再配上芒果,榨一杯果汁,金黃燦爛,而且富含多種維生素,大人小孩都愛喝,經常買水果的人都知道,香蕉一般情況5元2斤,橘子便宜的時候1元1斤,可是芒果基本都在8-15元/斤,為什麼芒果這麼貴?自古物依稀為貴,芒果好吃,而且是「外來戶」,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最主要的是芒果對光照、溫度、水分、土壤的要求都很高,我國只有少數地區適宜芒果生長,大部分生長在雲南、廣西、廣東、福建、臺灣,對溫度的要求比人類還高,稍有降溫,或水分不足就會夭折,所以,不要再過分糾結它的價格,能吃到就不錯了。
  • 知道為什麼AJ的鞋子都會這麼貴?
    知道為什麼AJ的鞋子都會這麼貴? 為什麼穿這些AJ會被笑?說到AJ ,大家會想到什麼?
  • 藏民的房子很便宜?造價100萬很常見,一套一千萬的房子也不少
    低於現在的人們來說房子是非常重要的,現如今人們拼死拼活的就是為了買一套的屬於自己的房子,可是中國現如今的房價是越來越高,想要在城市裡面買一座屬於自己的房子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對於普通的打工族來說。所以現如今很多的人也都會選擇回到自己家鄉修建房子,畢竟老了以後還是要回歸最原始的地方的。而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時候藏民的房子,在很多人看來在老家修建房子是比在城市買一套房便宜很多的,可是事實上在老家建房也並不容易。而藏區在大家眼中都是落後與貧窮,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在藏區只不過是缺乏娛樂場所。
  • 日本房子「終身制」,房價並不高,為什麼年輕人還不願意買房?
    比如在房子的情況下,就有很大的差異。房子現在成了年輕人一生都要為之奮鬥的目標。每一個現代人的房子,其實都是日日夜夜辛勤勞動的結果,所以也有很多抱怨。但在日本,那裡的土地和房屋都有保有權制度,但並不是你想像的那麼簡單。在日本,除了大城市,很多地區都有古建築和現代建築交織的木質日式住宅。這些其實都是日本傳統民居,也是日本人居住的地方。
  • 小縣城的房子空著不住,在大城市裡租房住,年輕人只能這樣嗎?
    現在很多年輕人背井離鄉來到大城市打拼,租著不到20平的合租房,好一點的,租一個獨立的二室一廳房間,但那也是很少一部分人的,在外面打拼的人,有的家裡買了房子。在五線城市的小縣城,可是自己卻在大城市上班,很少回到那個溫馨的小家裡,誰不想住在自家家的房子裡,租著別人的房子,說不定哪天就被趕出去了,在外面永遠沒有家的歸屬感,可是家鄉容不下肉體,城市又容不下靈魂。我們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感受,我們掙錢到底是在家鄉買一套房子呢?還是在城市買一套房子呢?
  • 北京四合院為什麼那麼貴 買房子需要什麼證件才可以買
    北京四合院是北京的建築標誌之一,它也象徵著一種文化,很多人都知道的北京的房價高,四合院的房子更貴,為什麼呢,這個問題是很多消費者們不太了解的問題。來看看北京四合院為什麼那麼貴呢。買房子需要什麼證件才可以買呢,一起來看看相關的內容吧,告訴大家相關的一些買房小常識,讓大家知道一些具體的內容。北京四合院為什麼那麼貴北京四合院是身份地位的象徵。
  • 新房只會越來越貴,二手房會越來越便宜?3類房子是「窮人標配」
    未來,新房會越來越貴,二手房會越來越便宜,而這3類房子是「窮人標配」。 新房會越來越貴? 新房會越來越貴,這是有依據的。其實現在眾所周知,我國的房子是夠人居住了,只不過因為房子掌握在有錢人和炒房客手裡,當然也有一部分可以稱之為炒房團如果購房者沒有更好的理財渠道的話,可以在微信這類平臺操作收益大家可以關注下,像比較熱門有:清會查 公眾 平臺收入每天穩定在500以上一天,挺多購房者都比較喜歡就跟理財一樣比較方便的。
  • 江西彩禮為什麼這麼貴?
    大家會想為什麼呢?原因是女方是江西人,男方也是江西人,兩個人是自由戀愛,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感情很好,打算結婚。於是男方父母請女方父母見面談訂婚。沒想到,女方的父母開口就提,不在縣城買一套房子什麼就不用談,房子是基礎。男方今年才剛剛買了一輛30萬的車,也不是很富裕,很難滿足。女方父母就說,這是我們這邊嫁閨女前提。
  • 戴森賣的這麼貴 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買?
    戴森給人的感覺就是,明知道你貴,但是還是抑制不住想要買的衝動。戴森和蘋果很像,高昂的售價仍擋不住消費者的熱愛,戴森就像得到蘋果真傳一樣,不按套路出牌,好看的外形加真正的黑科技,俘獲消費者的心。貴嗎?確實貴,酷嗎?確實挺酷,這就是戴森。其實,不管你賣什麼,都會有用戶覺得貴!奔馳很貴,開的人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