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貴?還是要求高?
1
一直以來,常聽到身邊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說:「出來打拼好幾年了,特別想在大城市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但看了看房價,感覺買房這件事兒吧,真的太難了」。
大城市的房價,究竟有多貴?這是一個好問題。
我們先來看看《2019年全國50城房價收入比報告》,這是易居房地產研究院今年3月份發布的。
房價收入比=(住宅成交均價×人均住宅建築面積)÷人均可支配收入。
這個數字可簡單理解為,一個城市,平均收入水平的居民家庭,不吃不喝,幾年可以買一套該城市的普通房子。
2019年,50城房價收入比均值為13.3,相比2018年的13.7下降了3%,這說明以「房住不炒」為基礎的調控政策,起到了作用。
當然,光是看這個數據,恐怕在大城市買房子,對於普通人來說,不是很難,是極難,要不吃不喝十幾年。
2020年10月全國城市住宅房價排行榜
然而,很多人,就是被所謂的數據統計給嚇退了。
收入要分層的,房價也要分層,均價只是趨勢。高收入人群,很大程度決定了房價的上限。
長效機制也說得很清楚了,「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場」。
2
現階段購房大軍分為四類:20-30歲的剛需族、30-40歲的剛改族、40-60歲的改善族和投資族。
什麼是剛需?
就是擁有一個自己的空間。
什麼是剛改?
想擁有多個帶有功能的空間。
什麼是改善?
在剛改基礎上,注重空間的大小,強調私密性和公共環境。
什麼是投資?
注重房子的金融屬性,為升值。
玻璃大王曹德旺曾說過:「房子就是一堆鋼筋水泥,根本不值錢」。現在已經無從考證當時說這句話的背景了,但這話說的沒錯。
房子因為有了屬性,才產生價值,並且才有高低之分。
在我看來,房子至少有三種屬性:
1、居住屬性,房子是給人住的;
2、學區屬性,這不僅是一張學票,還因為優質學區房的稀缺性,讓房子升值;
3、金融屬性,能以小博大。
有居住屬性的房子,未必有學區屬性,隨著房子變舊,加上位置偏遠,金融屬性也會逐漸喪失。
居住舒適、學區好、生活便利的房子,其金融屬性也會越明顯。
一般來說,金融屬性是以居住價值、學區價值為基礎。
這些都搞清楚了,那麼最早的問題自然有了答案。
大城市買房真的很貴?如果只是剛需,如果只是滿足最原始的居住屬性,想滿足,其實不難。主要是自己要想清楚。
3
我們舉幾個例子。
先拿南京來說,教育資源最集中的鼓樓區,鏈家給出的參考均價,為44289元。
同樣房齡的老房子,隔著一條街,有學區的均價6萬以上,沒有學區的,只能賣3萬出頭。
主城邊緣岔路口,新盤喊到4萬多,但不遠的老房子,2.5萬也能買到居住屬性還不錯的房子,而且選擇空間很大。
房子真的很老嗎?房齡也就15年左右。
地段很差嗎?離市中心開車也就20分鐘不到。
也就是175萬,就能在南京70平兩室一廳安家。
看下南京10月份,房價成交總價:
24%總價在150-200萬,27.8%總價在200-300萬,300萬以上總價的僅25%。
數據來源:擼房價
又比如杭州,新盤這半年經歷暴漲行情,動不動就是向5萬看齊。
事實是,價格在不停地漲,但是房子卻不好賣。有價無市,應該是最適合形容現在的杭州樓市了,不少二手房的降幅在10%以上。
鏈家10月份二手交易參考均價只有29332元。
感受一下西湖區三墩,一邊萬科西雅圖和西湖國際城,之前一個月時間每平漲了6、7千,另一邊老房子紋絲不動,不到3萬就能成交。這才是冰火兩重天。
對於剛需來說,學區也好,品牌也好,這些都不重要的。
所以,看看杭州的10月的成交房價分布,60%在300萬以下。
數據來源:擼房價
這樣例子太多了。即使像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想要安個家,只要不嫌距離遠,比如崇明區、金山區、奉賢區,都可以用相對較低的價格買到房子。
這是10月份,上海成交房源的總價分布。
如果你天天刷自媒體,會覺得上海都是千萬豪宅,可實際上,總價500萬以上成交的,只佔15.5%。
總價300萬-500萬,佔比33.7%;
總價200萬-300萬,佔比26.6%。
數據來源:擼房價
所以,想想看,到底是房價貴,還是好房子貴?
結
大城市的房子貴,是有道理的,背後都是城市資源的沉澱。不管怎麼限價,好房子永遠是稀缺資源,永遠有人搶。
但這並不代表,所有房子都貴。
想清楚當下自己真正的需求,和自己的承受能力,反而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房子。
畢竟,一個外鄉人,就是在這個城市安個家,不要有太多的想法。
難?有時候只是你想的太多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