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9日,來自福建省龍巖市部分紅三十四師烈士子弟,在龍巖電視臺一位姓邱的記者帶領下,到達廣西桂林市全州縣安和鎮文塘村當年紅三十四師血戰犧牲地,憑弔為革命犧牲的先輩。
他們先是來到設在文塘後龍山文塘完小,在湘江戰役重點文物保護碑前初步了解紅軍血戰文塘的概況,以寄託對先輩的哀思。
在文塘完小
文塘完小這裡也曾是紅軍當年戰鬥的地方,一些紅軍將士在這裡戰鬥時就犧牲在這裡了。
紅軍戰鬥時曾在此地召開臨時會議,但原房子已經拆了。此地村民原叫後龍山,紅軍戰鬥後,當地有些村民為紀念犧牲的紅軍便改叫軍家山,以示對紅軍烈士的敬意。離這裡不遠處,立有紅軍長徵湘江戰役文塘戰鬥遺址紀念碑。
立碑這個地方附近犧牲了許多紅軍,至於犧牲了多少,沒人統計,也無法統計準確數字。
這裡是紅軍文塘戰鬥遺址的一個主要紀念點。
當年,紅軍在文塘這一帶戰鬥,是一個非常寬闊的區域。
紅34師從灌陽翻海洋山系寶界山從分水坳進入全州縣桐木江,在前往湘江途中,在安和鰲魚洲、新圩自然村一線受早有準備的桂軍的伏擊後,雙方激戰,紅軍不能前行,被迫後撤,翻越海洋山進入灌陽縣境,再經灌陽新圩翻越都龐嶺前往道縣。
紅三十四師在湘桂一帶戰鬥區域
通往那個被有人稱作「千人坑」的紅軍墓現在修了一條小道。
離紅軍墓葬地不遠處還立了一塊紅軍「戰壕遺址」紀念石
這個墓,當年是一個沒人知道深淺的巨大水坑。紅軍血戰後,這一帶布滿了紅軍的遺體。有當地群眾收集紅軍的遺體,便是一具具地掩埋在這個又大又深的水坑裡了。
烈士後人在此為他們的先輩燒冥紙
對先輩的虔誠之心,令筆者甚為感動!
烈士後人感恩先輩,生活在今天的我們感恩先烈!
全州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唐宏全程陪同來自福建龍巖的紅三十四師紅軍烈士子弟。
前面那座稍大離我們視力最近的那座山叫「軍山」
瞧見了吧,前面那座稍大的山叫軍山,文塘村民當年叫水源山。山上就掩埋了許多紅軍烈士,村民感恩為窮苦人打天下的紅軍,將掩埋了無數紅軍的這個水源山改名為「軍山」!村裡有個叫蔣德潤(我原來誤寫蔣德順)的人,他父親蔣世政與他的小爺爺兩人就親自掩埋了71位紅軍烈士,包括有位是疑似紅軍高級指揮員的烈士。
龍巖紅34師烈士後人走上「軍山」
紅軍後人在「軍山」祭奠先輩
給先輩燒香
紅軍從這裡退往雄江源進入海洋山系前往灌陽
領隊的邱記者說,為了紀念犧牲在這裡的紅軍烈士,當地百姓將這座山取了一個很好的名字,即將水源山改為「軍山」,非常有價值,「青山處處埋忠骨」!這裡山水美好,可惜這裡什麼也沒有,未免有點遺憾,希望當地政府能建一個紅色景點。這一建議,得到全州縣委宣傳部唐宏副部長的認可。
我想從這些烈士後人這裡了解一下他們前輩的事跡,還加了這個叫小靜的女士為好友。我問她了不了解她爺爺當紅軍的故事?她搖了搖頭說,我不了解,就是我父親也不了解!我父親很少時爺爺就為革命當紅軍去了!
兩萬多閩西子弟血戰湘江,有一萬多血灑桂北,他們為了共和國的誕生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閩西龍巖籍子弟,在湘江戰役犧牲並能留下姓名的有606名,無名的有多少,沒人知道。
紅三十四師基本上都是來自閩西的子弟兵。他們幾乎在廣西全州、灌陽一帶全師陣亡。其中,6000多人出發,進入全州安和時約4300多人,大戰過後,約有800——1000人突出重圍。進入海洋山系後,也不斷遭到桂系與民團的襲擊,不斷減員,在隨後翻越都龐嶺進入湖南道縣,越來越少,最後幾乎全師將士犧牲殆盡,成為我軍歷史上非常悲壯的一幕。
向紅三十四師的英烈致敬,作為一個師建制的番號,他們雖然不存在了,但這些英烈卻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蔣廷松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