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34師政治部主任蔡中的湖南攸縣家鄉人來全州考察他當年的戰鬥地

2020-12-12 探秘八桂

#湘江戰役#

1934年12月3日,擔任掩護中央軍委後衛任務的紅34師在今天廣西全州縣安和鎮文塘地域,遭到早有準備的桂軍第四十三師、四十四師的伏擊。紅34師這個能徵善戰的後衛師,長徵出發時有六千餘人,到達文塘地域時約有四千三百人,經文塘地域大戰後,約有八百到一千人衝出重圍,他們翻越海洋山進入灌陽地域,途中繼續與敵作戰,不斷減員,翻越都龐嶺進入湖南道縣只有一兩百人,最後全師陣亡。而湘江戰役中,直接犧牲的紅軍最高級別的領導程翠林政委就在安和文塘。

文塘的戰鬥,以前報導甚少。 筆者曾報導了文塘村蔣德潤先生講述祖輩相傳犧牲紅軍軍官的往事,湖南修縣檔案史志局的專家與蔡中的家人知道後,經過反覆查證,認為那高級軍官應該是紅34師政治部主任蔡中。湖南省株洲市攸縣檔案史志局曾建榮副局長為此寫了一篇有理有據的考證文章,筆者是認同的。

11月5日,攸縣組織了由檔案史志局、博物館、文物所、融媒體中心電視臺、譚震林紀念館,以及籌建中的蔡中紀念館的相關同志和蔡中的孫子蔡志敏,來全州考察湘江戰役,特別是蔡中的戰鬥犧牲地文塘。

全州紅色旅遊的知名人士、紅色旅遊的先行者廖榮輝先生,知道情況後,放棄了自己原計劃的工作,主動參與此行程,並為此做了許多協助性的工作。

他們到文塘村考察他們認為是蔡中留下的公文箱。

攸縣的同志考察文塘戰鬥留下的文物

攸縣電視臺採訪公文箱收藏者

攸縣電視臺的同志說,央視有系列採訪計劃,這次他們採訪是探路性的考察。

他們還請蔣德潤先生講述了文塘戰鬥相關的往事,考察了紅軍軍官的犧牲地,憑弔先烈。隨後還走訪了一些有紀念性的地方。全程匆忙。

考察組部分同志與廖榮輝先生在中央紅軍突破湘江第一渡的大坪大橋上合影

湘江戰役影視基地前合影

蔡中孫子蔡志敏與小編我在大坪渡口紀念碑前合影

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前合影

我們這個小組來到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前面的時候,天已經黑了,紀念館也關了燈。但全州紀念館的同志得知這是紅三十四師高級領導烈士的後人來了,便重新為我們開了燈,讓我們進館參觀。感謝他們!

在紀念館裡參觀

富有紅色情懷的記廖榮輝先生私人設宴款待攸縣來的同志

但結帳時,攸縣的同志卻走在前面結了帳,他們不想讓廖榮輝先生私人掏錢,但對廖榮輝先生的盛情表示非常感謝。攸縣的同志臨行前,廖榮輝先生還給攸縣的朋友送了一點小禮品,讓攸縣的同志感受到了全州人民的熱情。

蔣廷松

民國全州風雲人物蔣餘蓀14:發生在1946年的搶米事件

虞舜喚雨神仙壩 江梅沿途美如畫

紅34師高級軍官留下的遺物,有人想收藏,主人認為是文物,不賣

漫步在全州大碧頭國際旅遊度假區

桂林大碧頭新景

相關焦點

  • 紅34師高官蔡中,是犧牲在全州文塘,還是犧牲在陝西富縣直羅鎮?
    我原來是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認為是師政委程翠林的可能性較大。文章發出後,有多位網友認為犧牲在全州文塘的這位紅34師高官是蔡中。但我掌握的資料,蔡中是犧牲在陝西富縣直羅鎮,儘管我沒有去過這個地方,但通過朋友了解到,那裡有蔡中的墓,墓碑對他的介紹說得很清楚。雖然我對此事感到蹊蹺。
  • 攸縣人蔡中:霜冷長河 血染湘江
    原標題:霜冷長河 血染湘江——絕命後衛師紅34師代理政治委員攸縣人蔡中 作者丨曾建榮 ↑↑↑蔡會文與蔡中(左)兄弟合照 長徵後衛師紅34師101 團政治委員、代理政治部主任、代理政治委員。 蔡中,原名蔡蘭階,又名蔡鍾。
  • 福建紅巖籍紅34師烈士子弟,到廣西全州安和鎮文塘紅軍血戰地憑弔...
    立碑這個地方附近犧牲了許多紅軍,至於犧牲了多少,沒人統計,也無法統計準確數字。這裡是紅軍文塘戰鬥遺址的一個主要紀念點。當年,紅軍在文塘這一帶戰鬥,是一個非常寬闊的區域。紅34師從灌陽翻海洋山系寶界山從分水坳進入全州縣桐木江,在前往湘江途中,在安和鰲魚洲、新圩自然村一線受早有準備的桂軍的伏擊後,雙方激戰,紅軍不能前行,被迫後撤,翻越海洋山進入灌陽縣境,再經灌陽新圩翻越都龐嶺前往道縣。紅三十四師在湘桂一帶戰鬥區域通往那個被有人稱作「千人坑」的紅軍墓現在修了一條小道。
  • 一野、三野的政治部主任都是上將,為何四野的政治部主任卻是大將
    在這次授銜中,共產生了十位元帥、十位大將、55位上將。後來,王建安、李聚奎又先後被補授上將軍銜,開國上將的人數最終定格在57人。 五五授銜時,四大野戰軍政治部主任的授銜情況是這樣的:第一野戰軍政治部主任甘泗淇,授予上將軍銜,第二野戰軍政治部主任張際春,無軍銜,第三野戰軍政治部主任唐亮,授予上將軍銜,第四野戰軍政治部主任譚政,授予大將軍銜。
  • 湖南邵東,在歷史上出過哪些名人?
    袁國平袁國平,1906年出生於湖南邵陽縣東鄉(今邵東縣)範家山。民國18年,袁任湘鄂贛特委委員兼宣傳部長,民國19年2月,當選為紅四、五、六軍前委委員,同年6月紅三軍團成立,袁任政治部主任兼紅八軍政委、政治部主任。
  • 中央紅軍過全州兩河新富江考察報告續篇
    為了挖掘湘江戰役中央紅軍在全州兩河經過和戰鬥歷史,廣西壯族自治區總工會幹部廖旺月(下稱訪者)利用年休假期,先後於2016年11月5-11日,2018年8月1-8日,10月3-5日回到自己家鄉對這段歷史進行考察。
  • 湖南湘西州委召開全州對臺工作會議
    中國臺灣網6月3日湘西州消息 日前,湖南湘西州委召開全州對臺工作會議,來自八縣市委分管對臺工作的領導及臺辦主任、州委對臺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  會議認真貫徹落實全省對臺工作會議精神,總結全州2013年對臺工作,部署2014年全州對臺工作。
  • 紅一軍團三個師六位首長,五個開國上將,剩下的一個非常可惜
    在紅軍的歷史上,曾經有過十個軍團,每個軍團人數不一、戰鬥力不一,紅一軍團是絕對的主力,在建國後的十大元帥中,有六人都出自紅一軍團,我們偉大的主席也擔任過紅一軍團政委。這個番號的存在時間很長,也經過多次變革,在長徵初期,政委已經變為了聶榮臻,軍團長則是林彪,當時的紅一軍團下轄三個師,有六位首長,這六人後來各是什麼軍銜呢?
  • 湖南湘西召開全州對臺工作會議
    湖南湘西召開全州對臺工作會議 2013年08月14日 09:1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8月14日湘西消息 8月13日,湘西召開全州對臺工作會議。
  • 全州——廣西北大門
    全州——廣西北大門文/綠蔭我的家鄉在桂林市的全州縣,位於湘江之濱,與湖南交界,素有廣西北大門之稱,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驚心動魄的紅軍長徵湘江之戰就是在此展開的,也稱之為全州戰役。紅一軍團一、二師與湘軍在此激戰了三天三夜,以自己的血肉之軀,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築起了軍委縱隊和後續部隊搶渡湘江的生命通道。紅五團政委易蕩平腿部受重傷後不願做俘虜,也舉槍自盡。長徵湘江戰役主戰場橫跨了全州縣的兩河、石塘、鳳 凰、安和、才灣、鹹水、紹水、梘塘、全州 鎮、東山、蕉江等11個鄉縝,敵我雙方經過了一場苦苦的搏鬥廝殺!
  • 南宋詩人楊萬裡這首詩指的是攸縣,讓我們一起探尋他與攸縣的故事
    在2019年之前,我們的小學教材有十多個版本,各個版本對詩中新市的地名注釋各不相同,有說是在湖南攸縣,有說是在浙江德清,有的說是在湖北京山,或僅注為「地名」而迴避指其所在。在各界爭論不止的局面終於在2019年蓋棺定論,經過多方考證,中國小學部編教材將此詩中的地名新市,注釋為湖南攸縣北。
  • 最早的零陵郡所在地全州,在湖南境內好,還是廣西境內好?
    全州屬於湖南管轄的時間長,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八月,韓觀奏請將全州改隸廣西桂林府。自此,全州為廣西屬地,當年韓觀那麼做,主要是為了防止這一帶的瑤民反叛,包括湖南道縣、零陵與廣西全州、灌陽一帶的瑤民。
  • 快來為株洲米粉打Call①「湖南米粉大擂臺」之攸縣燒湯粉
    4月14日至23日,由中共湖南省委辦公廳接待服務中心主辦,湖南省餐飲行業協會、紅網、大湘菜報協辦的「米粉大擂臺」我為家鄉米粉代言在長沙九所賓館四號樓西餐廳舉行。活動最終將通過銷售額和網友投票綜合評比,選出「最有人氣米粉」「最有特色米粉」等14個獎項,為湖南米粉「加冕」。
  • 新四軍第六師轄二個旅,師長和旅長都是誰?一人壯烈犧牲
    第六師師長——譚震林譚震林,1902年出生,湖南省株洲市攸縣人,1926年他擔任家鄉的工人糾察隊長,1927年他隨攻克茶陵縣城紅軍轉移到了井岡山根據地。此後歷任紅四軍第二縱隊政治委員、紅四軍前委委員、紅十二軍政委等職務。紅軍長徵後,他留下來堅持了三年的南方遊擊戰爭。
  • 比一比,廣西全州哪個村廟裡的菩薩有比這兒塑得還好的?
    據介紹,當時全州才灣鎮魯板橋廖家有一個在廣東番禺做官的官員,人稱廖御史,逝世後,其家人請風水先生覓中該地欲葬此處,村人得知,心有不悅,於是當夜集磚湊瓦,建成一座簡單的廟堂。古廟於民國二十七年六月進行了維修神農菩薩,又稱五穀大仙,也就是種五穀,嘗百草的炎帝。
  • 長徵歷史上的湘江戰役:全州腳山鋪阻擊站
    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寫寫這場最為慘烈的一仗,內容還是包括腳山鋪的地理位置,腳山鋪阻擊戰的兵力部署以及戰鬥經過和結果。(三)腳山鋪阻擊戰戰鬥經過11月26日,林彪、聶榮臻率部到達石塘後,電令紅二師五團反攻全州縣城,紅二師六團佔領屏山渡;但是湘軍先於紅軍進入全州縣城,紅五團、紅六團只好趕往腳山鋪、魯板橋一帶,等待紅一軍團主力部隊的到來。
  • 政委和政治部主任誰的等級高?有何區別?
    著名軍旅題材電視劇《亮劍》中曾有一幕,是獨立團政委趙剛要被上級調任為縱隊的政治部主任,李幼斌老師飾演的李雲龍卻死活不同意,認為趙剛「吃虧」。為何劇中從政委調任政治部主任會有「吃虧」的說法,兩者誰的等級高?又有何區別?
  • 袁姓開國中將,他是「唯一」江西人,兩次任北京軍區政委!
    這在開國將帥中,確實是少有的一位,他是政委專業戶,擔任過八路軍教導二旅政委、7縱政委、12縱政委、49軍政委、40軍政委、北京軍區政委、濟南軍區副政委等。在袁姓開國中將中,他是唯一的江西人,其實袁姓總共有11位開國將軍,其中有兩位中將,那麼江西籍的袁姓開國中將來自哪兒呢?他是誰?帶著疑問,小編和你一一道來,他就是袁昇平中將,這個名字似乎大家很熟悉。
  • 紅七軍北上全州為什麼分兩路入境大西江?觀古關口險峻或許會明白
    全州歷史上曾有六條重要的陸路官道,從全州城經龍水、大西江到湖南新寧縣是其中重要的一條,古稱萬鄉小官道。從全州去湖南,有一個古關口叫八十山(八十三山口),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態勢。是全州歷史上著名的關口之一,號稱西北第一關。歷史上有駐軍,此關口的得失,甚至曾影響到廣西的戰局。
  • 毛澤東的攸縣摯友——龍伯堅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龍伯堅積極投身於運動之中,遊行演講,辦刊物,他都是學生中的領頭人。他擔任湘雅學生周刊《新湖南》的主編,又被推選為湖南省學生周報聯合會總幹事。這時,他認識了毛澤東,並與之結下了一段不平凡的友誼。毛澤東主編《湘江評論》,他們一起開會。龍伯堅對毛澤東辦事的毅力、才幹和文筆非常佩服。毛澤東那時寫稿用的是紅格子紙,字寫得瀟灑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