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電影的搖籃,長春電影製片廠(長影舊址博物館)

2020-12-14 楊舒涵YOUNG

長春電影製片廠,簡稱「長影」,可能現在關注它的人並不十分多了。在新中國的電影歷史上,長春電影製片廠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激勵一代人成長的經典影片,大多在這裡誕生。所以這裡被稱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

長影舊址博物館是長影集團在完整保留1937年原"滿映"建築的基礎上,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修繕完成的,是記錄長春電影製片廠發軔、進展、繁榮、變遷的藝術殿堂。長影舊址博物館建築面積46,137平方米,通過文物保存、藝術展覽、電影互動等形式,呈現電影藝術、電影道具、電影特技、電影工藝、電影生產等多重主題。

長影的主辦公樓是"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的主樓,簡稱"滿映",這裡曾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推行殖民文化所建立的電影機構。1939年11月竣工。仿照德國"烏髮"電影廠的模式設計,佔地面積16萬平方米,建有6個面積為600平方米的攝影棚,4個錄音室,當時號稱遠東最大的電影製片廠。新中國成立後,長影在蘇聯專家的協助下,建造了第七攝影棚,面積1200多平方米,在計劃經濟時期,是中國最大的攝影棚,也是亞洲最大的攝影棚之一。

走進長影的大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偉大的毛主席塑像。

毛主席雕塑像、"工農兵"的廠標、搖籃宮。毛主席雕塑像創作於1968年,雕像高7米,白水泥材料,比例協調,造型逼真。吉林江南公園、遼源礦務局的毛主席塑像都是從這裡翻制的。

長春電影製片廠在1937年偽滿時期日本"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基礎上建立。長春電影製片廠的籌備實際上從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就開始了,中共黨員劉建民、趙東黎秘密進入"滿映",組織進步職工開展護廠鬥爭,於1945年10月1日成立了"東北電影公司",到1946年10月1日才正式命名為東北電影製片廠,曾因長春國共內戰遷至黑龍江省鶴崗市一段時間。首任廠長是袁牧之,當時的人員主要由延安、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和解放區其他一些電影工作者組成。

1946年內戰一觸即發,東北電影公司於5月23日遷往黑龍省興山市(即黑龍江省鶴崗市)。在一所小學校裡搭設"廠房",建起了新中國第一個電影生產基地。1946年10月1日命名為"東北電影製片廠",同時調出大批幹部支援新廠建設,因此被形象地譽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

新中國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伺候,長影開始大量譯製蘇聯影片,為後來的譯製工作奠定了基礎。影片由袁乃晨導演,他是中國翻譯片的開拓者。1949年5月譯製。

新中國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影片生動揭露了蔣介石賣國內戰和獨裁的醜惡面目,歌頌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由陳波兒編導,1947年11月完成)。

1947年,廠長袁牧之提出"東影"的任務是"堅持製片生產,建立雛形,培養幹部,組織發行,催促國外訂貨"。解放戰爭時期,東影攝製了17輯新聞紀錄片《民主東北》,使用膠片30萬尺,有三名年輕的攝影師在戰場上犧牲。張紹柯,犧牲時30歲。王靜安,犧牲時27歲。楊蔭萱,犧牲時24歲。

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進展,1948年10月19日長春解放後,東影分批遷回長春。長春電影製片廠的發展也趨於穩定。

長影舊址博物館中的模擬放映廳

長春電影製片廠根據當時電影市場被美影片佔據的狀況,進行了各類片種的試製。從1947年到1949年,他們創下了中國人發電影事業的六個第一: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第一部科教片《預防鼠疫》,第一部動畫片《甕中捉鱉》,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第一部長故事片《橋》和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

1949年4月,東北電影製片廠遷回到長春現址,攝製了《中華兒女》,《趙一曼》,《鋼鐵戰士》,《白毛女》等影片。

圖中右上是著名喜劇演員陳佩斯的父親陳強。

1955年2月,中共中央文化部決定,東北電影製片廠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也就是這一年,影片《祖國的花朵》,《平原遊擊隊》,《董存瑞》出品發行。

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橋》,1949年5月拍攝完成。影片第一次以工人為主角出現在銀幕上,具有鮮明的主題思想,在新中國電影史上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橋》,1949年5月拍攝完成。影片第一次以工人為主角出現在銀幕上,具有鮮明的主題思想,在新中國電影史上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影響了一代人的民族電影《五朵金花》

許多人對於神秘的新疆和帕米爾高原最初的了解想必都是來源於這個電影《冰山上的來客》

電影《劉三姐》更是讓我們的父母輩印象深刻。

《祖國的花朵》也是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名作,「讓我們蕩起雙槳」就出自這部影片。1958年的《朝霞》,與秦怡參演的《哥哥和妹妹》,可以稱為兒童電影的優秀之作。 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了《桃李劫》、《風雲兒女》《都市風光》(江青參演一個出場很短的配角)之後,小資產階級情調尤為濃烈的袁牧之轉型為東北電影製片廠的負責人,投入戰爭、社會動員的政治解放大潮之中,幾乎很難把一個人聯繫起來,但是歷史就是這樣,不同的歷史角色由同一個人承擔,並且完成各個階段的歷史任務,這個人物本身就很戲劇化。

長春電影製片廠不僅是個電影生產地,還是一個電影人員的培訓基地。1960-1962年之間,長春電影製片廠曾成立過電影學院,後來撤消。下設總編室、導演室、拍攝室、美術室、音樂創作室、製片室、編刊室以及美工、照明、錄 音、化裝、服裝、道具、剪輯、特技等車間,甚至還有自己的洗印廠和電影樂團。

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過數百部故事片,它尤以拍攝農村題材和戰爭題材的影片見長,作品充滿了原汁原味的鄉土氣息和黑土地特有的粗獷豪放風格。近些年的不少作品有較重的商業化傾向,儘管這樣,像《過年》這樣的影片仍然為它贏得了榮譽。 長春電影製片廠在譯製外國影片方面是有極大貢獻的,至今人們仍然銘記的《列寧在一九一八》、《夏伯陽》和《瑞典女皇》這樣的優秀影片,都是通過長影介紹給中國觀眾的。

許多老電影當年就是在這裡製作出廠的。

電影《辛亥革命》

五六十年代的電影海報和介紹,突然很有衝動找來看一看。以前的演員臉個性非常分明,現在演員大多同一種臉,觀賞性一對比,感覺以前的要更好一些。

長影作為中國電影的搖籃,為新中國的電影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倍受國家領導人的重視和關懷。

1958年2月14日,毛澤東主席親臨長影視察,他來到第六攝影棚與《紅孩子》劇組的小演員寧和合影。1964年7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視察長影,接見了《兵臨城下》的主創人員。陪同的是廠黨委書記嶽林。1991年1月1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視察長影,在第六攝影棚裡接見了《鐵血精英》攝製組全體人員。江書記親筆題詞"發揚長影的優良傳統,為黨的電影事業做出新成績!"

我們都浸潤在歷史電影的長廊裡,隨著時代的變遷,確實能夠感受到電影技術,內容的不同變化。從最早只有幾分鐘的短片,到簡單的抗日戰爭故事片,到後來的文藝情感糾結片,再到現代各種開放的題材片,讓人深刻地感受到我們國家無論是技術還是思想的不斷進步和開放,值得每一位到長春旅遊的朋友參觀留念。

相關焦點

  • 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被譽為「中國電影的搖籃」,就在長春
    眾所周知,吉林長春不僅是我國著名的老工業基地,還是新中國最早的電影製作基地,「長春電影製片廠」就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堪稱新中國電影的搖籃,因此長春也有著「東方好萊塢」的美譽。如今的長春電影製片廠舊址是長春著名的旅遊景點
  • 流金歲月--長影舊址博物館
    長春電影製片廠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堪稱新中國電影的搖籃,創造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七個第一。先後拍攝影片900多部,譯製各國影片1000多部。長影舊址博物館通過文物保存、藝術展覽、電影互動等形式,呈現電影藝術、電影道具、電影特技、電影工藝、用厚重新穎的展陳形式全景展示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光輝歷程和藝術成就,吸引了眾多電影迷和遊客前往。
  • 吉林長春有座建築,原是日本洗腦中國人而建,今成新中國電影搖籃
    芒果旅行日記:吉林長春有座建築,被稱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誕生了多個新中國電影的第一。這座建築叫長影舊址博物館,位於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紅旗街,始建於1937年,建成於1939年,初始名字為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簡稱「滿映」,是日本人為洗腦中國人而建的一個電影機構。
  • 長春 電影製片廠、偽滿皇宮
    參觀偽滿洲國皇宮和長春製片廠,也許可以用日本佔領東北時期為背景,拍一部片子。關於日本人竊佔東北的 歷史彙整於後。請關注頭條號茗園的粉絲生活5.中國電影的搖籃視頻編號6 長春電影製片廠,是長春的舊電影廠,現在改為長影舊址博物館。
  • 長春電影製片廠對外開放嗎 門票要多少錢
    長春電影製片廠地址: 朝陽區紅旗街20號(近和光路)  長春電影製片廠對外開放嗎?  不對外開放長春電影製片廠門票:  票價60元可參觀長影舊址博物館  註:  博物館能夠遊覽的只有兩個展館。  第一個展館有三層樓,展覽的都是長影拍攝過的電影的介紹,幕後拍攝故事,劇照和使用過的道具等。還有很多相關的陳列絕不會讓你覺得無聊。
  • 長春 我在那裡看了一場電影
    ,長影舊址博物館、早期長春電影製片廠,在長影電影院看了一場電影《八佰》。算是參觀長影之後,做的一件錦上添花的事。長春電影製片廠是新中國第一家製片廠,堪稱新中國電影的搖籃,到長春最想去的地方,最先去的地方,就是長春電影製片廠。記得那天早上,乘的是軌道3號線到湖西橋下車,根據導航,再走1公裡多路,就到了。
  • 長影舊址博物館「上新」啦!它的背後還有一段催淚史
    長春人提起「長影」,不僅僅是指一個電影製片廠,它更像是一個地標,是老長春人心目中一個最具文化氣息的寶地。,濃縮了長影的歷史與精華,是長影集團在完整保留1937年原「滿映」建築的基礎上,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修繕完成的,是記錄長春電影製片廠發軔、進展、繁榮、變遷的藝術殿堂。
  • 「設計師」長影舊址博物館恢復開放
    重要的事情說一遍 長影舊址博物館恢復開館了二、開放區域長影舊址博物館全部展區。三、限流措施展館開放期間,日接待量不超過日最大承載量的30%,室內展區瞬間流量不超過最大瞬時流量的30%。四、入館方式(一)遊客須提前或現場關注長影微信公眾號,進行預約進館。
  • 打開電影的「時光寶盒」
    在吉林長春,有一座博物館——長影舊址博物館,記錄著中國電影的前世今生。這座博物館,承載著長春電影製片廠的記憶。長影,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創造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多個「第一」。這座博物館裡藏著哪些時光記憶?為何能成為中國電影的「藝術殿堂」?長影是一部濃縮的電影史「我是『90後』,愛看電影,對經典老電影並不熟悉。若不是來到長春,或許不會打開這扇光影之門,了解背後的故事。」一位年輕影迷在旅行論壇上留言。
  • 吉林政協委員建議創建「長春電影歷史博物館」
    新華網長春1月19日電(記者宗巍、褚曉亮)作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製作了大量優秀影片,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吉林省政協委員、著名演員侯天來在吉林省「兩會」上建議,應以現有的豐富資源和歷史儲備,創建「長春電影歷史博物館」。
  • 看老電影、遊偽滿皇宮,跟隨「到吉林『森』呼吸·千人跨省遊首發團」長春行
    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第一部動畫片《甕中捉鱉》、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長春電影製片廠老廠區,誕生了新中國電影的多個「第一」。作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有人說它是東方「好萊塢」。帶著好奇和敬意,8月1日,「到吉林『森』呼吸·千人跨省遊首發團」來到了長影舊址博物館。
  • 長春下雪了,是時候去了
    長春,別稱「春城」,是吉林省的省會,東北亞經濟圈中心城市,是著名的中國老工業基地,是新中國最早的汽車工業基地和電影製作基地,有「東方底特律」和「東方好萊塢」之稱,誕生了著名的中國一汽,長春電影製片廠等。
  • 喚起輝煌宏大的中國電影發展記憶
    國慶長假的第六天,人民日報「假日生活」版(走過40年)專欄刊發記者採寫的通訊《在長影舊址博物館,仿佛與豐富多彩的電影史相逢 難以忘懷的影像記憶》,報導圖文並茂,沿著70多年歷史之河上溯,立體而厚實地表現了長影一路走來砥礪前行,展示中國電影發展歷程的重大主題,報導大氣磅礴,大處著墨,小處求精,緊扣新聞,喚起輝煌宏大的中國電影發展記憶
  • 長春五大旅遊景點
    長春的景點比較少,但是個個都是精華,有「國家一級博物館」之稱的偽皇宮,有「建設成就獎」之稱的世界雕塑公園,有「淨月神秀」之稱的淨月潭國家森林公園,有「東方好萊塢」之稱的長影世紀城,有「中國第一家」之稱的電影製片廠。
  • 鶴崗再添一處文化景觀 興山電影廣場雕塑落成
    興山電影廣場主題雕塑 這座電影廣場的命名是以當年在興山建立的新中國第一個電影製片廠—東北電影製片廠為元素,在廣場一側的長廊的牆面上可以通過投射實現光影放映功能。,被人們形象地稱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現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她是在抗戰勝利後接收日本「滿洲映畫株式會社」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 長影舊址博物館:在互動體驗中傳承電影文脈
    長影舊址博物館:在互動體驗中傳承電影文脈 2020-12-09 0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長影在中國電影史的各項「第一」
    …… 而在中國電影記憶眾多「第一」之中,必須要提到的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新中國電影的搖籃——長春電影製片廠。 長春電影製片廠前身是東北電影製片廠。
  • 長春的寶藏景點,被吐槽比偽滿皇宮還貴,但仍然有不少人去
    ,但對長影舊址博物館可以說是兩個極端了。 長影舊址博物館,在紅旗街的長春電影製片廠院內,長春電影製片廠於1945年10月成立,前身就是前面提到的是「滿映」,偽滿時期的「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又名「滿洲電影股份公司」。
  • 兩個「長春電影製片廠」之謎
    在長春歷史上有兩個「長春電影製片廠」,一個簡稱「長制」,一個簡稱「長影」。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它們之間有哪些關係?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說起來話就長了。「東影」撤往興山1946年4月,光復才半年多的東北又籠罩上了戰爭的陰雲。
  • 長影世紀城:特效電影的「Discovery探索頻道」
    在得盧米埃爾兄弟發明電影之後,電影這個奇特的事物就為我們呈現了無數天馬行空的世界。在中國,集結了世界各種高科技電影技術於一園的長影世紀城更是不滿足於熒幕為我們帶來的感動,而將視線投向了未來,在長影世紀城中,無數夢幻的未知等待著我們前去Discov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