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多陪孩子做這些事,會拉近和孩子的距離,人顯得年輕

2020-12-15 小白育兒路

如果家長有時間,希望培養一點與孩子非常貼近的興趣。既是為了了解孩子,也是為了使你年輕化。

去了解一下孩子沒壞處哇。孩子在中學的時候喜歡跳霹靂舞,你跳兩下沒壞處哇!對你身體有好處。孩子很小的年紀喜歡玩遊戲機,你學會玩一個程序,然後體會一下孩子的狀態,沒壞處!孩子特別喜歡搞電腦,你對電腦不熟悉,你學習一點,懂一點,對你沒壞處!孩子特別喜歡流行歌曲,你學會兩個,聽一聽,學會一種興趣,也沒壞處!

包括孩子在某一個年齡段特別喜歡看某一類書,比如卡通書,日本進口很多這種書,特別有興趣在那兒看。要說我還用看嗎?我這個作家寫書都寫挺多了。大人的書寫了很多,小孩兒的書還用看嗎?可是有時候我也看兩本,它有意思。

為什麼?它啟發你兒童的思維,啟發你那種創造力。你搞生意、搞科學、當作家,看這些小孩書有點好處,啟發你聰明啊。同時你還了解了孩子,理解了孩子。這是一箭雙鵰的事情,為什麼不做呢?

不要有那麼大成見。培養一點和孩子貼近的興趣是走入孩子思維的一個特別有效和直接的手段。

一步進入孩子的思維

那麼,有了和孩子對話的感覺,有了和孩子貼近的這種一點點遊戲的感覺,往下我想告訴家長們的就是,你們確實可以做到一步進入孩子的思維。

大家想一想,作家們怎麼寫書的?一個作家是男的,他怎麼寫女的也蠻像?一個作家是男的,沒懷過孕,怎麼寫什麼懷孕啊,妊娠反應啊、分娩啊,寫的感覺跟生過孩子的女性感覺是一模一樣。為什麼?就是說,要進入其它角色的思維。可以進入。

一些兒童作家年齡已經很大了,可為什麼他寫出來的東西小孩愛看,他能進入兒童的思維。

我認為每一個家長只要有心,都能進入孩子的思維,進入孩子的思想。首先不妨想像一下,比如你的孩子叫胖胖,你就假想自己是胖胖,我才三歲,我今天就起床了。我出去就要這樣玩耍。我為什麼對爸爸是這種態度,對媽媽是這種態度?我為什麼對小朋友這樣?我為什麼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你體會體會,就能找到這種感覺,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如果你孩子是初中生,你想像自己是他,他為什麼這樣對待學習?為什麼這樣對待同學?為什麼這樣對待男同學?為什麼那樣對待女同學?為什麼對待他自己的信件是這樣?為什麼過年過節給同學寄賀卡是這種寫法?為什麼不讓家長去看他寫的賀卡?為什麼別人給他寄來的賀卡,他不願意讓我看?為什麼他打電話,不願意讓我聽?為什麼他有種種愛好和興趣?為什麼他迷戀這種歌曲?為什麼他愛那個歌星?為什麼他喜歡足球?為什麼他喜歡這種服裝?

你如果能夠領會了、理解了這種種為什麼,家長就進入孩子的思維了。由此家長也就知道自己過去對孩子的判斷上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自然就知道孩子的哪些思想、行為是合理的,自己過去的哪些幹預是錯誤的,而哪些孩子的思維和行為可能現在確實是孩子沒經驗,而自己也知道有什麼方法能夠引導它。這樣,我們對孩子就有了一個非常聰明的引導方法而不犯錯誤。

我見過很多大學生,他們現在還在抱怨一件事情,就是父母在他們報考大學的時候替他們做了抉擇,他們現在還在學習他們所不願意學習的專業。學到四年級還不愛自己的專業,這個選擇大概是錯誤的。雖然人並不能完全憑興趣出發,但是如果學了四年還沒有培養起興趣,總之,選擇專業上也是個偏差。

那麼,如果一個高三畢業的孩子,家長還不能進入他的思維,還不能尊重他的選擇,家長無疑是主觀主義的。所以,家長們在這個問題上的選擇有的時候很重要。

剛才我舉了與孩子談話的例子,我尊重孩子的選擇,他的選擇逐步成熟,並且考上他的第一志願。那麼,在整個大學期間,僅僅為在學習自己所熱愛的專業,他就有一個很好的感覺。

真希望大家能找到這種感覺。就是我從現在開始,先承認過去對孩子的了解肯定是不夠的,肯定是差得比較多的。現在我一定要放下這一切主觀主義、經驗主義;然後,進入和孩子的平等對話,和孩子有一點相同的興趣,同時能進入他的思想,能真正體會他。然後做一個真是讓孩子讚嘆「我的父母理解我」的這麼一個家長。而不是僅僅覺得父母對我很好,可是不理解我。

在這方面大家還有什麼問題?包括有什麼具體問題,我都可以回答。

(家長:孩子大學所學的專業是我給她選擇的——旅遊英語,可是她不喜歡將要從事的職業,我們都不知道是否應該把學習進行下去,也擔心以後的就業問題。最近孩子經常說,你(指父母)不要管我,我都二十多歲了,可是作為母親,我非常希望能夠幫助和指導孩子,又苦於沒有得力的方法。)

我覺得你的孩子這麼回答完全正確(我都二十多歲了,不用你管我啦)。現在有百分之好幾十的大學生專業是由父母規定的,現在還在埋怨父母。

過去的事情已經定了,現在我們講現在的問題。

既然你當時給孩子已經框了一個框框,現在孩子對這個專業並不是很喜歡。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分析,沒有一個統一的公式。具體到你的孩子,要根據她現在的學習情況,興趣情況,和她以後可能走向工作的環境具體分析。現在,我希望你跟你的孩子在這個問題上先不要一步到位地決定,是硬這樣學下去不變呢,還是現在就一下變過來?不一定這麼一步到位,不急於做出改變和做出肯定。

因為過去做了一個看來並不是完全妥當的決定,但是這個決定已經貫徹了這麼多年,有一定投入。我希望你們現在邊這麼做著邊思索討論著,邊感覺著其它選擇的可能性。

一切新決定的產生也要等它水到渠成,否則可能又用一個新的錯誤框框又框住她了。到時候自然會有一個自然的決定出現。你先要放棄主觀主義,和孩子平等商量。不僅要平等商量,還要和周邊環境平等商量,因為環境已經對你們提出一定的要求、一定的規定了。是這樣吧?

(家長:我的孩子學習不太好,我怎樣才能幫助他樹立考大學的信念?他所在的學校升學率不高,轉學又要很大的花費,我怎樣幫助他取得較好學習成績?)

你的孩子這次參加夏令營表現特別好,我們拉練的時候拿著大旗一直走在前邊,氣質也非常好。

那麼,現在因為種種原因學習並不是拔尖,按照你剛才和孩子的討論,我能做出的回答是這樣的:

第一,在孩子未來的取向上,你先不要有一個考不上大學人生就沒有出路的結論,一定先把這個誤區拿掉。

人活在世界上,做成各種各樣的事情,有的人很出色也沒上過大學。而且沒有上過大學自學以後拿到文憑的,現在也是大量的。你先不要讓他在這方面造成不必要的恐懼。

第二,在爭取考大學這個問題上,本身也要進入一個比較好的狀態。一天到晚用這種思想上的負擔來糾纏他的結果,反而有可能學習不好。要採取積極的狀態。什麼叫積極的狀態呢?就是又是非常興奮的、努力的,同時又沒有過度的壓力的。就跟運動員一樣,你不努力,沒有那種興奮狀態,出不來好成績;可是壓力過重,也是要失敗的。

所以,在考大學這方面又要引起他的興奮,調動他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不要老用一種讓他感到壓力很大,如果考不上,就在你那兒沒法交待似的,或者在社會上沒法兒交待,不要有這個壓力。

第三,啟發他尋找更好的學習方法。包括即使不轉學,也要尋找和其它升學率比較高的學校的教學方式的聯繫,使他能夠超越自己學校的教學水平,來提高自己的學習。

這講得就比較清楚了,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而另一方面,恰恰不要在升學問題上有那種考不上恐懼。要在學習方法上和升學率高的學校溝通。另一方面,絕對不要有這個壓力,就是考不上大學怎麼樣。

(家長:孩子上大學以後住校,和我相處的時間很短,我不知道他現在變成什麼樣了,在想什麼?

孩子:我和以前不大一樣了,比以前自由多了。我也不願意回到以前的那種生活了:放學就回家,不敢在外邊多玩一會兒。)

剛才這個家長很好,孩子也敢講真話。

你要知道,家長和孩子都有一種相互依戀的心理。如果孩子從小在家長身邊長大,有可能孩子離開父母以後,一開始還找不到適應社會的感覺。反過來我們家長也是這樣。從小一直和子女在一起,等子女離開自己以後,也找不到感覺,就好象自己失落了。

其實你剛才那種感覺還主要是作父親的一種失落,當孩子和自己有距離時的一種失落,一種空虛感。你早就應該有這種空虛感才對。

在整個高中期間孩子每天跟你在一起,沒有必要。我認為孩子最好的就是從初中開始住校。我的孩子從初一開始就讓他住校,這對孩子絕對是有好處的,特別是我們這種獨生子女環境,一定要這樣。你這個問題不算什麼問題,沒問題。

孩子的思維很簡單,孩子在離開父母的時候,既感到父母很慈愛,很善良,對自己很好,能理解父母的善意;同時,他已經感覺到自己成年人獨自生活的快樂和自由。他現在已經不需要父母管理自己了,但是他以後就可能理解父母,甚至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來體貼、理解、照顧父母,這是他的角色。你要為這個角色感到高興。

同時,也要警惕這個角色給你帶來新的軟弱,什麼意思呢?孩子大啦,過去是自己疼孩子,現在孩子有的時候能回來疼父母了,結果弄得你也軟弱了。你成了獨生父母了。

所以,對你來講,最最重要的,我希望你最大的注意力要關心自己現在的人生。我要告訴你同時也告訴家長們的,恰恰不是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家長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自己的人生身上,才有可能使孩子未來有希望。

家長如果沒有對自己人生的期望,僅僅把孩子的成長當做自己的期望,這對孩子是一個特別不好的影響,而對自己也是個腐蝕。特別是你這個年齡段,你要尋找自己年輕的感覺。什麼時候孩子把你當朋友,跟你對侃好多事,侃得特來勁兒,你自己有很多新的東西與孩子交流,這才可以。您千萬不能當一個失落的、好象年紀越來越大的父親,那可就糟糕了。

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感覺自己一天天老下去,這個概念太錯誤了。要找到自己重新生活的觀念,自己應該做什麼要想清楚。什麼要想清楚。

相關焦點

  • 大一新生開學,家長陪學生報到別做4件事,導員:會有不好的影響
    可是家長並不了解大學的生活是什麼樣的,進入大學後,孩子會處於什麼樣得到世界,所以可能會做出一些不合時宜的行為,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能做這4件事情,很可能會給學生帶去不好的影響,甚至可能會影響孩子4年。家長陪大學生報到,千萬別做這4件事1.
  • 當孩子有了網癮!家長做好這些事,孩子會與網癮說拜拜!
    3、缺少與家長的溝通有些家長習慣於強迫孩子學習,或者總是用家長的身份來要求孩子聽話,孩子在成長中,會感到困惑,但是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出現了問題,孩子會進入網絡世界,找別人傾訴。4、家長溺愛孩子有些家長對孩子十分溺愛,總是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當孩子想上網時,家長就讓孩子上網,這是對孩子的一種縱容和溺愛,這也會讓孩子開始沉迷網絡世界。
  • 家長在孩子睡前陪他一起做這些事情,孩子會一天比一天更優秀!
    當記者問到Betty Wang老師的育兒經驗時,她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大家,她非常推崇的一點是「一定抓住孩子的睡前時光,做對了,會讓孩子的智力遠超同齡人。」 那麼寶爸寶媽們應該如何陪伴孩子們度過睡前的時光呢?要做好兩件事!
  • 孩子睡前的「絕佳時間段」,家長常做這3件事,孩子會越來越聰明
    好的習慣影響著人的性格,好的性格影響到人的命運,好習慣對於一個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可以說是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也許很多人認為,養成一個好習慣有什麼難的?其實不然,養成一個好習慣,首先得需要一個人對某件事有著由衷的熱愛,並且有足夠的恆心和毅力,長期堅持下去,才能養成好習慣。
  • 「宅」家過長假,家長陪孩子做這6件事才算完美
    今年中秋國慶「雙節」同慶,長達八天的假期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是難得的親子時光,但假期如何過卻讓不少家長犯難了。今年中秋撞上國慶節,家長們不妨帶著孩子一起去看望爺爺奶奶,一家人團坐在一起品嘗好吃的月餅,講講中秋和國慶的故事和習俗,聊聊生活中的話題,為孩子增添一些小小的「儀式感」,喚醒他們內心的詩意與美好,也更能讓孩子感受溫馨的家庭氛圍,增進親子感情。
  • 小學多陪,初中少陪!1-6年級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式!
    班主任提醒,家長陪讀有技巧,做好這5件事,孩子的作業不成問題。 不做「監工」 不做「保姆」 各位家長不妨回想,在陪孩子寫作業時,是否存在以下情況: 發現孩子動作慢了,立刻催他動筆;發現孩子做錯了,立刻指出來讓他改正。
  • 兒童節家長能否放假一天陪孩子?專家:落實很難
    明天就是兒童節,很多家長表示會想辦法陪孩子一起玩耍。「考慮到員工低齡子女兒童節沒人陪伴,公司決定今年6月1日,至少有一名子女年齡在14周歲以下(含十四周歲)的在職員工,公司予以放假1天,陪伴孩子。」近日,杭州娃哈哈公司的這則放假通知在網上火了,引得很多網友轉發、跟帖、評論。網友稱,兒童節家長放假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 孩子和父母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有的父母很快退出了孩子的「朋友圈」。有的孩子也退出了「圈子」。調查結束,大幕拉起的時候,看到幕布那端的父母、子女,人們先是驚訝,接著又忍不住對彼此的距離感慨萬千。有的家長看到自己和孩子的距離如此之遠,感到了內心的矛盾。
  • 十一假期,家長最好別帶孩子去這些地方,看似好玩,處處是隱患
    01 十一假期,這些地方儘量少去×人太多的地方十一家長們都想帶小朋友出去玩一玩,但是還是要避免帶孩子去人太多的地方,人多的地方一般治安管理就會有難度,人也比較雜亂,小朋友本來就小,個子比較矮小,家長一個不注意,孩子被人群衝散了找都不好找,而且人太多的地方,
  • 沒點特長才藝,真是不好意思參加孩子家長會
    近日,周口市淮陽區的馬女士在參加孩子家長會時,即興表演的一段武術迅速引發網友圍觀。大家紛紛表示:「現在沒點才藝,都不好意思參加家長會了。」80後、90後已為人父母,這些思想活躍的年輕人變成家長後,頓時把嚴肅的家長會變成了精彩的「群英會」。近年來,年輕家長們頻頻在家長會上曝出「高光時刻」,靠著各種才藝絕技驚豔全場,憑實力「玩轉」家長會。
  • 你會偷看孩子日記嗎?拉近親子關係,家長要給孩子隱私空間
    在我年幼之時,模糊記得大概3年級擺布,先生便會讓咱們每天寫日誌。其時寫的日誌可謂是毫無養分,父母甘願看電視也不肯偷看我的日誌。只由於其時的寫的日誌都是「打發了事」,急忙幾筆收場,寫的多數是「媽媽帶我去遊樂土」、「本日和爸爸去垂釣」等等,都是公式化日誌,比論文還要死板沒趣。但當今許多家長,將本人的渺小調查力和邏輯才氣都用來「窺伺」孩子的隱衷。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 家長要做的8件事
    青春期對於一個孩子有多重要?家長的教育如果處理不好,會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老師家長們,這個話題,一定要認真看看,這段時間用對了力氣,可謂是事半功倍;這段時間出了問題,真的會讓人追悔莫及!告訴孩子,你現在長大了,有一些事要自己做,需要幫助時你就說話,你如果不說的話,我不管,你要自己管自己。而家長則要暗中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只是表面上開始放手。第二,把孩子當作自己的同事一樣尊重對待。有一個單親媽媽看女孩子日記,結果孩子離家出走,媽媽很著急。那時候在央視《今日說法》節目,我和這位媽媽有一個連線,媽媽問我怎麼辦。
  • 睡前一小時,千萬不要讓孩子做這3件事,別不信!
    對孩子來說,睡前的一小時更是關乎了他們的健康和成長。睡前一小時說短不短,能做很多事,關於孩子睡前一小時的那些事,可以來聽聽晨媽怎麼說。3多和孩子聊天在孩子睡前和孩子聊天,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還能夠增強孩子與人交流的能力。最重要的是,經常和孩子聊天,能夠更加了解孩子,縮短與孩子間的距離。
  • 優秀孩子是家長陪出來的?1-9年級這樣陪讀,高中就輕鬆了
    課長說:就在上個月,課長的兩位同事辭職,原因是孩子上小學了,準備全心全意陪孩子好好讀書。而你會發現,身邊這樣的家長陪讀一族正越來越多。一位名校校長曾跟課長語重心長地說:現在學校裡各方面優秀的孩子,大部分是家長陪出來的,一個出類拔萃的孩子其實與學校教育沒啥大的關係,多半是這個孩子的家庭教育做的好;而一個所謂「差生「也多半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的確,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但是,怎麼陪卻是大有學問的!今天課長推送一篇名校老師給陪讀家長的建議,1-9年級都整理齊全了!
  • 「想你陪我時你在幹嘛,玩手機」,孩子不經意的一句話,讓家長扎心
    在這些家長心裡,自己做到以上幾點就算是陪伴孩子了,卻從沒有在意過陪伴孩子的過程與環境。家長錯誤陪伴方式有哪些?1.與孩子各玩各的很多家長都知道陪伴對孩子的重要,但是有一部分家長人確實是在家裡陪孩子了,可卻並沒有達到陪伴的目的。
  • 高考前家長要「三陪」,12年都陪了,此時更得多陪陪孩子
    高考和中考馬上到來了,今天我想對考生家長說幾句話。很多家長都是一路陪伴孩子走過來的,小學陪,初中陪,高中還在陪。陪到高考了,反而在吐槽有怨言,說太累了,不想陪了。可憐天下父母心,做父母陪孩子雖然累,但也是累並快樂著啊。
  • 真正聰明的家長,都是陪孩子一起看動畫片的
    陪孩子看動畫片就是一種高質量的親子陪伴體驗。孩子都很愛看動畫片,陪孩子一起看動畫片既可以控制他們看動畫片的時間,也可以拉進和孩子的距離,用他們理解的方式來溝通、交流。最近,《百變布魯可》第五季上線了,家裡的兩個小淘氣每天準時準點守在屏幕前,為了做一個稱職的媽媽,皮皮媽也儘量抽出時間陪他們一起看!
  • 媽媽陪寶寶時別這樣做,會破壞孩子專注力,很多家長不當回事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未來變成社會精英,因此,家長總喜歡將注意力集中在智商、文化知識、個人技能等方面。人們普遍認為,只要在這些方面做好,孩子以後肯定會有大出息。道理是這樣沒錯,然而,有一項東西雖然不起眼,往往容易被人們忽略,可它的重要性卻毋庸置疑,那就是「專注力」。
  • 元旦放假三天,在家陪孩子做了三天作業,看北大女孩給家長的建議
    看到一位媽媽吐槽:元旦放假三天,在家陪孩子做了三天作業。想問問老師,想過家長看孩子寫作業的感受嗎?家長三天時間都佔滿了。真心疼孩子,放假三天就就剛剛出去甩了個米線,其他時間一直在家裡寫作業,估計這作業要寫到今晚了。如圖:看到這裡我在想,她家孩子四年級,怎麼那麼多作業?還要家長陪著寫三天。
  • 家長陪孩子學英語之現在進行時的構成和用法(建議收藏)
    現在進行時的構成和用法:Am/is/are +動詞ing表示說話者說話時正在發生或者進行的動作,經常和時間狀語now連用,或者用look,listen,具體時間點來提醒聽者注意正在發生的事;Tom is playing football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