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子虛」有陰陽氣血之分,五臟六腑裡,唯有「它」四種都有可能

2020-12-21 文化養生談

「體子虛」有陰陽氣血之分,五臟六腑裡,唯有「它」四種都有可能。

我們常說「虛證」,也知道「精氣奪則虛」的道理,也就是有「陰、陽、氣、血」四種情況。但是,即使知道自己到底屬於哪一種「虛」,真正要指導如何「補虛」,還需要結合臟腑才能實施。

比如知道陰津不足屬於「陰虛」,如果不知道屬於哪一個臟腑,也就不能滋陰養臟,只能「鬍子眉毛一把抓」,可能滋陰不成,反倒傷了陽氣,可謂得不償失。

在所有的五臟六腑裡,每個臟腑都有自己的特點,可能,某個臟腑常見陰虛,某個臟腑更多血虛、卻絕不會與有陽虛。因此,對於臟腑和「陰陽氣血」的不足,需要稍微了解一下,才能在進補之時,不至於鬧笑話。比如,有點陽虛的感覺時,我們就不要去考慮有什麼「肺陽虛」。

但是,在五臟六腑裡,有一個唯一的特例,「陰、陽、氣、血」四種虛,都有可能在它身上出現,因此,它也是最難調理的「虛髒」,這就是「君主之官」——心。

「心」在臟腑裡的地位、對身體的重要程度,本文不再贅述。主要也就兩個方面:主神志、主血脈。對「心」來說,無論「陰陽氣血」哪一種的不足,都會在神志、或者血脈兩個方面體現出來。因故,它的虛症,是最常見、也是最難區分、調理起來更是最為困難的。

1、 心陰虛:

陰虛則燥、也有陰虛則熱,心陰虛的時候,首先會出現一些陰虛固有的表現,比如口乾、愛喝水、皮膚乾燥等等。因為心陰不足,不能制約心中陽氣,更能表現出一些「虛熱擾神」,比如五心煩熱、煩躁失眠,多夢易醒等等。

心陰虛也是比較多見的一種,很多睡眠質量差的人,很可能就有點心陰虛。它的調理,以滋養心陰為主,如二冬茶,也就是麥冬、天冬一起泡水代茶;也可以參葉麥芽泡水代茶。這兩種都能滋養心陰,並有幫助改善睡眠的作用,適合心陰不足引起的睡眠。

2、 心陽虛:

心陽虛也是比較常見的。心中陽氣主要幹嘛?溫煦胸中宗氣,從而推動全身血脈暢流,並能溫養心神。心陽不足,心神失於溫煦,會有神疲乏力、喜臥思睡等反應;宗氣溫煦不足,血脈流通也會有所不足,如唇色青紫,形寒製冷或者肢體不用等等。

心陽不足的調理,當然是溫振心陽。注意,和滋養心陰的「滋陰」不同,溫振心陽可以理解為兩個方面:一是溫補虛損的陽氣,一是提振萎靡的氣機,兩者缺一不可。如桂枝、薤白、乾薑之屬。

3、 心氣虛:

心氣虛和心陽虛大致有點類似,也很難以完全分開。一般來說,心氣虛不足的「感覺」比心陽虛要輕點,「陽虛則寒」的寒像不是很明顯。主要在於氣機的不足上,比如動輒氣喘、自汗神疲等等。

心氣虛的調理,是我們用得最多的一種養心方法,比如西洋參泡水、黃芪泡水等等,都是補氣養心之品。比較傳統的做法,其實就是參麥茶,白人參和麥冬一起泡水代茶喝,在補益心氣的同時,還能濡養心神。

4.心血虛:

心血虛應該是現代人最常見的一種「心虛」。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現代人壓力大,緊張焦慮的「神志」,其實是非常暗耗心血的。長此以往,心血虧損,出現一些如記憶力減弱,焦慮失眠,面色萎黃、指爪淡白等等,主要體現在心神失於濡養上。

心血虛的調理,可能反而相對稍微簡單一些。首先需要避免那些耗損心血的行為,避免過度思慮,同時進食一些補益心血之物,如酸棗仁、當歸、龍眼、紅棗之類,常和一些血肉有情之品燉湯進食,如人參紅棗桂圓燉烏雞,就是滋養心血的佳餚美食。

總之,我們常說「體子虛」之類的虛症,其實包括陰陽氣血四種不足,在日常的飲食調理上,更需要結合臟腑,有目的地進補,才能起到最好的補益效果。

而五臟六腑裡,「心」是最特殊的一個,陰虛、陽虛、氣虛、血虛四種,在它身上都有可能發生,更需要好好甄別,才能起到養心補虛的效果。

相關焦點

  • 陰虛、陽虛、氣虛、血虛,四種體子虛,表現各不同,調理更不一樣
    我們常說「體子虛」,需要進補,那麼,您知道什麼是「體子虛」嗎?首先,所謂「虛」,內經有云「精氣奪則虛」。內經所說的「精氣」,其實就是身體的正氣,通俗地說,包括我們常說的「陰陽氣血」四種。因此,簡單說「體子虛」,並不能真正指導如何養生。也有人問,既然「虛」也就是陰陽氣血四個方面而已,我們為何不能四者同補,從而一勞永逸呢?
  • 一切氣病,先開四關,首尾呼應,陰陽相配,疏通氣血!
    氣和血都是生命的載體,共同滋養著身體,是人體賴以運作的基礎,所謂「氣」,是指使人體器官發揮機能的動力,在生理上具有保持活力、溫暖人體、防禦外邪等功能,通俗的說,「氣」就像是人體的「汽油」,推動五臟六腑的運行,使體表保持正常溫度,防禦各種病毒入侵!
  • 當歸,女性調理氣血的「首選」,有三點需要注意
    當歸,女性調理氣血的「首選」,有三點需要注意。當歸,是我國女性群體裡、知名度最高的一種中草藥。很多成年女性,都有用當歸來調理氣血的經歷。尤其是生理期期間,「當歸煮雞蛋」就幾乎是「老少皆宜」的一種藥食了。
  • 中醫的氣血,陰陽概念,具體是什麼樣子
    學習中醫,了解中醫,繞不開血氣(氣血)的概念,更繞不開陰陽的概念。當然,現代也有一些實踐學派,為藥效是論,拋棄了中醫的基本理論體系,這個情況我們就保留意見。今天就一起來學習,血氣,陰陽的概念。就離不開陰陽理論這個總綱了。就氣血這個整體而論,血屬於陰,有形;氣屬於陽,無形;那麼經常有人說,我這個氣血,是不是就等於陽虛;我這個血虛,是不是就等於陰虛?不等於!
  • 中醫陰陽兩虛怎麼理解呢?
    導語~中醫陰陽兩虛怎麼理解呢?天氣冷了,很多人都知道冬天是進補的最好時候,特別是都知道冬天屬是屬於腎的,所以都想著補補,發揮下腎主封藏的作用,來年身體會健康。但是很多人在補的過程中非常的疑惑,分不清究竟是腎陰虛,還是腎陽虛,還是腎氣足,或者是腎精虛,總而言之無從下手。即使有下手去補的也沒有補進去反而加重了虛。那麼我們今天從中醫來講下什麼是陰虛還是陽虛,我們就拿過度傷精來舉例子。正常人的身體狀態是陰陽平衡的,這樣人才會保持一個健康的狀態。
  • 人為什麼會做夢,其實和五臟六腑,三魂七魄都有關係
    幾乎每個人都有做夢的經歷,夢境很逼真,有些是日常生活所見,有些夢境很怪誕,一個人經常會做夢,這個做夢在現代科學家就很難解釋了,其實都是亂說一通。古代有周公解夢,外國有塔羅牌,解夢其實是一個大產業。今天我們儘量從不靠譜的夢境解釋中,尋找一點點靠譜的解釋。
  • 艾灸和氣血有什麼關係?神奇而又實用的養生常識
    學過養生的朋友都知道,艾草是一種神奇的純陽之草,艾灸產生於中國遠古時代,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艾灸技術流傳千年,驗證無數,有非常強的群眾基礎,我們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今天掌門師兄就跟打擊來聊一聊艾灸和氣血、經絡、元陽的關係。
  • 脾胃虛弱的人,氣血也常不足,兩個方面調理,脾胃慢慢好起來
    脾胃虛弱的人,氣血也常不足,兩個方面調理,脾胃慢慢好起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供選擇的食物多了之後,有些人的脾胃反而虛弱起來。而脾胃作為「氣血生化之源」,它們虛弱之後,身體的氣血也多數不足,也就成了我們常說的「體子虛」。
  • 陰陽學說是中醫理論的基礎
    在中醫學中,有著豐富多彩的理論體系,這些理論既來源於長期的實踐,又對醫療實踐有著廣泛的指導意義,諸如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氣血學說,經絡學說等,其中氣血學說是中醫理論體系中重要而特殊的組成部分!陰陽學說是中醫理論的基礎,陰陽在中醫應用上對形體認識,生命過程認識,病機病理的認識,概括辨證論治原則,歸納病因,經絡命名與歸類,藥物性味功能特點,確立養生保健原則,概括體質稟賦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陰陽的基本屬性是絕對的,即宇宙萬物都有兩端,有正必有反,有陰必有陽!
  • 氣血不足,提前衰老,補養氣血這3個方法都很實用!
    《黃帝內經》中說:「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中醫認為,一個人健康的標準就是氣血充足。氣血好,代表五臟六腑運行正常,病邪就不易入侵,自然健康又長壽。中醫認為「氣血通則萬病滅」,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生病,大多數都是因為氣血不足造成的,如果氣血充足,病邪就難以入侵了。中醫又說:「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
  • 都說「和氣生財」,你知道「三和」才是真正的求財之道嗎
    縱覽古今歷史,但凡功績顯著名垂後世之人,無不是襟懷坦蕩,度量恢宏者,因為和氣乃興旺、昌盛之根本。而現今之人爭名逐利,日夜思之,猶未之能得者,多是違逆「和氣致祥」、「和氣生財」之道而人與人之間唯有真正建立了和諧的合作關係,才能事業發達,社會和睦,此亦方是真正求財之道。
  • 失眠從氣血論治,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
    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是其生理特點,而「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五藏之氣相搏,其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故晝不精,夜不瞑」,是其病理特點,為後世醫者論治失眠奠定了基礎。歷代醫家對失眠的病因及證治多有發揮。雖主要從虛立論,但總不離乎氣血。長期的臨床經驗提出「失眠從氣血論治」的理論。
  • 中醫學哲學觀之陰陽學說
    陰陽交感是陰陽二氣在運動中相互作用的結果,如天地陰陽的升降,天為陽,地為陰,天氣下降,地氣上升。陰陽互藏,是指相互對立陰陽雙方的任何一方都包含著另一方,即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如在自然界天氣為陽, 但其中藏有陰氣。地氣為陰,其中藏有陽氣。陰陽互藏是陰陽交感的動力根源。
  • "真氣"是陰陽交媾之機,一處真氣不到便是病!
    中醫人,幾乎天天都在論陰陽、用陰陽,可是卻沒幾個人弄懂了,陰陽之所以能交媾的真正機要、核心是什麼?所謂陽主升,陰主降,陽升陰降,陰陽分離是也,這陰陽本來就是一種分離狀態啊…………  陰陽這東西,自古以來,就讓人爭論不休,越講越亂,要想論明白了,我們不妨深入一點,或者說站在高一些來看,我們來從神話故事去看,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既然講的是神話故事,就不要用「科學眼光」來看哦,全當是故事好了…… 應該有很多人都聽過「六道輪迴」這個名詞吧,這個六道輪迴呢,有仙人,也有鬼怪,這仙人是極陽之人,鬼怪當然就是極陰之人,對吧?
  • 女人氣血虛怎麼調?枸杞配上它,每天喝一碗,氣血雙補,臉色紅潤
    女人想要漂亮,可不是再多再昂貴的化妝品可以達到的效果,對於女人而言,好氣色才是真正從內而外的漂亮女人,40歲左右的女子,容易氣血不足,不過對於大多數女人而言,氣血不足都跟體質有關係,特別是因為女性特殊的生理因素,讓女性氣血不足的狀況比較普遍,那么女人氣血不足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
  • 用一個實際案例,解釋為什麼陰陽平衡法在中醫辨證中需要貫穿始終
    陰陽平衡的重要性,起源於中醫的一個基本理論,生理病態的表現,無一例外的,都是身體陰陽失去平衡造成的,就是說,身體陰陽不平衡了,邪氣才會侵犯身體,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在幾千年的實踐中,中醫對陰陽平衡的自然及生理現象,有著豐富的總結和理論,也從實踐中,形成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 女性氣血不足?中醫送你4款湯補血又養顏
    核心提示:氣血是女人的生命之源,只有氣血充足,五臟六腑才能正常工作,才能維持身體各機能的正常運轉。生活中有很多女性患有氣血不足的毛病。通常表現是,渾身無力,不願意動,有的人表現為不願意說話,情緒低落,內分泌失調。當氣血不足時,從飲食上調理勝過吃藥,而且喝湯更容易被身體吸收。那麼補氣血的湯怎麼做?一起來了解一下。
  • 凡是女人病,皆是氣血虛!艾灸八髎穴,全身氣血的總開關!
    氣血是女人的命根子 多數人只知道物質上的有形血液,而不知「氣」為何物?在中醫理論裡,「氣」就是精氣,人體有一張密布全身的「能量管道網」——經絡,「氣」就在經絡裡行走。氣與血相互依存——氣為血之帥,推動血運行;血為氣之母,為氣提供營養。
  • 淺說中醫與陰陽五行的關係
    中醫雖然運用陰陽五行之理,但是陰陽這兩個字的運用很不明確,前後不分,導致概念上或理解上的誤解或混淆不清。也就是說陰陽與五行的相生相剋不明確、不確定、不清楚!這也是停止不前的主要原因!五行雖然在陰陽結合中產生,但它不會互相產生對立,如果它們互相對立的話,不會產生結合的。而對立的是陰陽各自的另一半相互對立,如金克木,水克火。這說明:陽的一(上)端是火,另一(下)端是水,同樣陰的一(右)端是金,另一(左)端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