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比打的危害更嚴重?父母說的這些話原來對孩子傷害那麼深

2020-12-13 年糕媽媽

1

前兩天送娃去幼兒園,碰巧前面也是一位領著孩子的媽媽,結果聽她訓了一路的娃。

一開始,她先是不停的催:「快點快點,都這麼大了,怎麼還這麼磨蹭,你看看前面的小朋友多麻利。

聽到孩子說不想去幼兒園,她又很生氣地訓斥:「看看別人,人家估計已經到幼兒園了,哪像你這樣。

途中孩子跟不上媽媽的腳步,一不小心鞋踩掉了,媽媽更著急了:「真是笨死了,這麼大了,連只鞋都穿不上。

短短不到 10 分鐘的路程,媽媽奚落了孩子一路。孩子一開始還嘟囔幾句,後來一句話也不說了。

看著孩子垂頭喪氣地走進幼兒園,很難想像他這一天的心情。

這樣的情境,在我們養娃的過程中,還真是常見:「看看××,比你強多了。」「這都教了多少遍了,怎麼這麼笨。」

嚴重一點還有這樣的:「跟個廢物一樣,長大後有什麼出息! 」

2

很多家長覺得:話糙理不糙嘛,我還不是為孩子好?

可是你知道嗎?對孩子來說,你這些「糙話」造成的心理傷害,比挨一頓打更嚴重!

就像我的一個朋友田田,她說自己因為尿床從小總被媽媽各種冷嘲熱諷。

結果越在意,尿床就越嚴重。

六年級有次尿了床,媽媽就覺得她是故意的,連恐嚇帶威脅地說:「這麼大的人還尿床,再不長記性,就扒了你衣服,打到你滿街跑,讓街坊鄰居都知道,看你還好意思嗎?」

田田被這番話嚇壞了,很長時間都不願意和人說話、沉默寡言,晚上也經常因為擔心尿床不是做噩夢、就是不敢睡著,一直到成年後都沒辦法擺脫這種深刻的自卑。

田田知道媽媽很愛她、對她很好,可因為這件事,即便長大後她也沒辦法和媽媽親近得起來。

長大後田田才知道,除了體罰,父母的語言羞辱也是一種虐待——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研究報告裡就顯示:中國 67.1%的家長曾在情感上虐待孩子,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用語言羞辱。

3

是的,語言也是一種虐待,而且是影響更久、傷害更深的虐待。

年幼的孩子無法分清父母羞辱和苛責背後的善意,奚落、挖苦、苛責只會對孩子的羞恥心、自尊心造成傷害,讓他因為自卑感打擊到自信和安全感。

這樣不但不能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反而可能讓事情越變越糟。

就好像小時候尿床的田田,沒能控制好自己她已經很難受了,媽媽威脅羞辱更放大了她的焦慮。

前段時間,田田看到黃磊記錄女兒尿床的「趣事」微博的時候,覺得既心酸又感慨——

田田特別羨慕黃磊的女兒,有這樣理解她的爸爸;更感慨如果當年自己的媽媽這樣接納自己、鼓勵自己,也許這個問題早就解決了,自己也會比現在更自信、更快樂。

4

田田的想法沒有錯,想真正改變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就要先給他好的感覺;孩子有了好的感覺,才能帶來好的行為。

很多時候「不懂事、不聽話、總是惹麻煩」的孩子不是情商不高,而是在成長過程中,大腦沒有得到好的鍛鍊。

「情商之父」丹尼爾·西格爾曾經對大腦做過分析,發現羞辱這樣的對話方式,只能刺激孩子的下層大腦,讓他更加不理智、不配合。

能夠和父母合作的孩子,往往都是能夠發揮上層大腦、更好地控制身體和情緒的。

(圖片來源:丹尼爾·西格爾《全腦教養法》)

怎樣更好發揮上層大腦呢?

在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要幫孩子在下層大腦和上層大腦之間搭一座樓梯:

第一步,讓孩子放鬆。緊張、憤怒這些情緒都是下層大腦的產品,這會讓上層大腦無法發揮作用。這個時候可以讓孩子做點能放鬆情緒的事情,比如轉移注意、安慰、講個小笑話。

第二步,動動身體,撫平情緒。不管是深呼吸,還是兩隻手臂向上舉,吸一口氣然後吐出,這都有助於撫平情緒。

第三步,把動氣時刻變成動腦時刻。比如孩子不肯好好吃飯偏要吃糖,先別急著發火,試著引導他想一下怎麼才能解決現在的矛盾。思考的過程,也是幫孩子大腦間建立聯繫的過程。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就是:當問題發生時,家長要少給評價、多問問題。

比如孩子去做客,看到一個東西就是要帶回家,這個時候你可以把即將脫口而出的:「它不是你的,放回去,怎麼這麼不懂事呢?」替換成:「我知道你很喜歡,但是如果我們把它拿走了,它的主人找不到它,該怎麼辦呢?」

讓孩子把注意力轉移到動腦想問題,而不是專注在想要不屬於自己東西的情緒上,可以解決很多「危機時刻」。

只要父母先學會好好說話,想培養一個情緒穩定的孩子,其實真沒有那麼難。

相關焦點

  • 王嶽倫酒後與女子曖昧:成癮型父母對孩子的傷害,比想像得更嚴重
    他自己或者他的家人或許都不會認為,這樣一個盡職盡責的父親愛喝酒是有問題的,是有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的。當父母出現成癮行為時,對待孩子的態度與平時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們可能會藉由孩子發洩自己的不滿,無意中說一些傷害孩子的話,很容易就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而這些話在他們沒上癮時是不會說的,他們也根本意識不到這些話只是他們內心對自己不滿的投射。
  • 植物被罵後枯萎?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有兩種話不能對孩子說
    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孩子就像植物,如果父母說得多是鼓勵,正面、積極的話,孩子在其暗示下,就會向好的方向發展,會越來越好。而父母如果總對孩子說些負面、否定的話暗示孩子,孩子就很有可能朝著父母所說那樣,發展越來越糟糕。因此,對孩子的教育中,父母的語言的作用不可小覷。
  • 哪些話不能直接對孩子講?父母要記牢,不然早晚要吃虧
    皮皮是一個特別調皮的孩子,經常會欺負別的小朋友,甚至還會對別人說髒話,原來皮皮的爸爸媽媽感情不太好,平時在家經常會吵架,有時候皮皮還在家,爸爸媽媽就開始在那吵,有時候還會順嘴說一些髒話,我想皮皮會說髒話大概就是在這個時間學會的吧。畢竟,幼兒園老師肯定不會去教孩子說髒話,那他能學會說髒話,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可能就是受他父母的影響。
  • 女神舒淇自曝童年:「被父母毒打,被罵長得醜,看到父母就想逃」
    二、父母對孩子非打即罵,這3大情況太嚴重1、導致親子關係更冷淡在父母眼裡,孩子是自己親生的,打一打罵一罵過幾天就好樂,根本不用擔心孩子記仇的問題。殊不知,孩子不願意對父母拳打腳踢,可他們卻從內心裡抗拒和父母相處,就像《變形計》中的眾多城市主人公們,連5分鐘都不願意和父母待在一起。所以說,父母不要利用血緣關係傷害孩子,否則只會讓親子關係越來越冷淡。
  • 「打罵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比你想像中的還要大,父母可要重視
    古人云:「棍棒底下出孝子」,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免不了非打即罵,認為這種方式才能夠真正讓孩子得到教訓,把父母的教導記在心裡。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演變,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這種教育方式並不可取,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極為不利的不良影響。
  • 父母對孩子「有條件」的愛,其實是「傷害」
    相信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但是很多父母在表達對子女的愛時,總是會出現一些附加條件。當孩子淘氣的時候,父母往往會說:"你再這樣,爸爸媽媽就不愛你了,不要你了"。作為家長,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面對不聽話的孩子,不知道該用什麼辦法,所以才會使用這種短暫有效,但是在長期會有明顯反作用的方式。與此同時,家長也很難意識到這種方法正在對孩子造成無限的傷害。
  • 虎爸狼媽不應再有,粗暴式育兒的危害,對孩子的影響不是一星半點
    養育孩子有的不能再是父母親對於我們的那一套粗暴式養育,而是更應該科學育兒。什麼樣是粗暴式育兒?粗暴式育兒的表現多樣化,是對孩子形成一些外在和內在的多重傷害。主要包括身體攻擊、言語攻擊、心理攻擊,還有強迫或者控制行為。這些都被視為粗暴養育孩子的行為。
  • 孩子學壞被學校約談,媽媽當街打罵,這些做法比打罵孩子更有效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一直認為,兩種極端的父母必須避免:一是對孩子無原則的寵愛,二是對孩子隨意的辱罵。也許是媽媽當街罵女兒的新聞讓我有些觸動,我想在這裡就家長罵孩子的問題,談一下我的看法。這些父母認為,事實果真如此嗎?當然不會,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說!家長們罵低齡兒童的確能起到威嚇作用,正如視頻中被母親用自行車輪子撞到的女孩一樣,害怕會失去躲閃的本能。但是我們決不能被眼前的這類現象所迷惑。暫時暫時不談這種打罵對孩子身心造成的傷害,只是說等到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父母還能以這種方式來打罵那些人高馬大的孩子嗎?
  • 平頂山白癜風對孩子有什麼危害?
    南陽白癜風對孩子有什麼危害?白癜風是一種頑固性慢性皮膚病,治療起來有容易擴散和反覆的風險,得了白癜風的患者普遍會出現免疫能力降低、內分泌失調、微量元素缺失等症狀。由於兒童免疫力低,因此更容易受到白癜風的傷害。兒童沒有自主判斷能力,所以家長一定要負起責任來,多掌握白癜風知識,多關心孩子成長,那麼白癜風對孩子的影響有哪些呢?
  • 為什麼孩子被父母罵一頓後,卻從來不記仇?背後的原因讓人心酸
    」但沒想到童童卻奶聲奶氣的說:「媽媽很愛我的,只是因為要上班沒辦法長時間陪我,我惹她生氣她說我也是應該的呀!」 為什麼孩子被父母們責罵一頓後,卻從來都不記仇呢? 生活中幾乎每位家長都罵過孩子,他們只記得表達自己的怒氣,但是卻沒有注意到孩子依舊對自己不離不棄。
  • 「你是菩薩送來的金鳳凰」,父母對孩子認可就是全世界對孩子認可...
    但是詹青雲的媽媽跟詹青雲說:「你是特別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那一個,是觀音菩薩送來的金鳳凰,你一定可以超越很多人,成為最棒的你自己。」詹青雲說這句話的時候,彈幕上很多人在說:「這就是原生家庭的重要性。」父母對孩子的認可和鼓勵,對孩子來說十分重要。
  • 父母要注意:你對孩子的評價,就是孩子對自己的暗示
    你對孩子的評價,就是孩子對自己的暗示北京大學心理諮詢與治療中心主任方新曾說:人的一生都是催眠的結果,想一想你對孩子說話的高頻詞是什麼,你就是在暗示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當家長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慢」就是在暗示孩子是一個「慢」的人;所以爸爸媽媽在評價孩子的過程當中,要反思一下自己對世界的看法
  • 愛發脾氣的媽媽對孩子傷害能有多大!
    我們都知道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可以說是影響特別巨大,而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大程度都是來自於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態度。很多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突然之間從一個孩子一下子變成了一個母親,甚至毫無準備。
  • 有人,一生都在等父母說對不起
    PART 01那些被父母嚴重傷害過的經歷生下我第三天,我媽就把我送人了。紉秋蘭我上學的時候,不敢生病,要是沒那麼嚴重,我就忍著繼續上課,不是因為我太愛學習了,而是因為我怕被我爸罵。我也想不明白為什麼我生病也要罵我,我也不想生病啊。
  • 對孩子過度比較和培養 會危害其大腦發展!
    有的父母喜歡將孩子進行比較,比如比較孩子什麼時候學會走路、說話、上廁所。這種比較不利於孩子的成長,與神經科學現有的研究成果背道而馳,由此帶來的壓力對孩子的大腦是有害的。每個孩子的大腦發育進程都不相同,孩子們並不是按部就班、統一步伐地推進大腦發育的各個階段。
  • 對孩子有危害~
    對孩子有危害~ 2020-12-08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玩具說的話,正是每位父母想要對孩子說的
    尤其是《玩具總動員4》,更是一部為父母定製的影片。 在「玩具總動員」整個系列中,玩具對於孩子來說,不只是玩伴,更像是守護者。 玩具對於孩子的守護,正像是每位父母對孩子的守護。
  • 糖果對孩子的誘惑有多大,傷害就有多大,家長們需注意
    在父母眼裡,糖果是說服嬰兒的神器。如果孩子不聽話,可以給他們一些糖果,讓他們聽話。但是父母知道嗎?市場上令人眼花繚亂的糖果對兒童健康有負面影響。吃太多糖果會給孩子帶來這些危險:首先,它影響食慾糖果含有大量的卡路,會讓孩子感到滿足,這樣孩子在吃的時候就不會感到餓,從而降低了他們的進食慾望。
  •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怎麼理解?為什麼傷害自己的孩子?
    如果父母不知道如何愛自己的孩子,那麼只能對孩子造成傷害。有很多父母就是打著這樣的旗號,無意當中傷害自己的孩子。有這樣幾種父母,最理想的父母是真心愛護子女並真正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孩子。其次是不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子女,卻口口聲聲說完全知道怎麼愛孩子。最壞的就是並不愛自己的孩子,卻認為自己深愛著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