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旅檢場地全面具備開通條件,現口岸旅檢區開始拆除,新口岸綜合大廈開工!6 月 23 日上午,皇崗口岸重建項目 " 三開 " 儀式在新皇崗口岸綜合業務樓建設項目現場舉行。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宣布皇崗口岸重建項目 " 三開 " 儀式啟動,深圳市市長陳如桂等市領導見證這一粵港澳大灣區重點口岸的再生。
皇崗口岸是我國第一個、也是深港之間目前唯一實行 24 小時通關的大型陸路口岸,也是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 一心兩翼 " 規劃布局的核心,聯繫合作區深港雙方園區的重要節點,串聯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樞紐。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點工程,皇崗口岸重建將是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推動深港創新要素便利流通的關鍵一環,也是對深圳服務國家戰略,增強核心引擎功能的有力支撐。
根據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空間規劃,新口岸將在旅檢區原址重建。項目於 2019 年 6 月正式啟動,計劃分三個階段完成 : 首先在貨檢區建設臨時旅檢場地,其次拆除皇崗口岸片區老舊建築,最後再建設新口岸。目前第一階段工作已經完成,第二、三階段工作同步推進,實現 " 三開 " 意味著 " 三步走 " 戰略取得了重要階段性進展。
新口岸旅檢大樓將於 2022 年底建成。旅客設計通關流量日常 20 萬人次 / 日,高峰日 30 萬人次 / 日;車輛日常 2 萬車次 / 日,高峰日 3 萬車次 / 日。
皇崗口岸現在(左)與未來(右)
新口岸定位為 " 一地兩檢 " 純旅檢口岸,未來取消貨檢功能
新口岸定位為 " 一地兩檢 " 純旅檢口岸,未來取消貨檢功能,釋放土地約 50 萬平方米,用於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方園區。交通規劃引入深廣中軸城際軌道、穗莞深城際軌道、地鐵 20 號線及預留港鐵北環線支線接入條件,未來皇崗口岸將成為輻射大灣區、面向世界的超級口岸和綜合交通樞紐。
口岸出入境大廳和客車查驗場地實行分層立體布置,地上四層,地下三層,建築高度達 45 米。用地面積 8.75 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超 40 萬平方米。旅客設計通關流量日常 20 萬人次 / 日,高峰日 30 萬人次 / 日;車輛日常 2 萬車次 / 日,高峰日 3 萬車次 / 日。
未來新口岸將按照 " 功能複合、適度超前;面向未來、空間重構 " 的原則開展重建。新口岸設計吸引了國內外 35 個投標聯合體,81 家國內外頂尖設計公司參與投標。最終在中標單位設計出的 5 個方案中,選出 " 灣區基石,國之重器 " 為概念靈感的新口岸設計方案。
據悉," 國之重器 " 整體形態對稱、穩固,輔以新型石材主導的幕牆系統,採用外立面虛實相間的材料運用,充滿未來感;抬高的景觀基座抬升主體,氣勢莊重;建築整體以充滿力量感的純淨體量,寄喻口岸為大灣區發展的基石重器。地面公園、主入口廣場以及綠化屋頂以開放、友好的姿態展現生態環保表達建築的公共屬性。引入 " 垂直疊放 " 設計策略,高效組織口岸出入境及公共運輸換乘,整合聯繫城市綠軸與福田口岸無縫連接,致力在區域核心打造一個開放、綠色與城市緊密聯繫的公共空間。
現口岸旅檢區拆除工作將於 8 月底完成
皇崗口岸拆除重建範圍佔地 17.72 萬平方米,建築面積 14.22 萬平方米,涉及 15 個用房用地單位,片區建設年代久遠、歷史沿革和權屬複雜,涉遷建築範圍廣、難度大。
據了解,經過對涉遷片區多達 50 餘次的現場勘察及預評估,完成片區內物業及土地測繪、資產評估、造價評估和權屬情況、權利人訴求等基本情況的摸底調查,收集到近 800 頁的權屬佐證臺帳和拆遷安置訴求。本著尊重事實、保障權利人合法權益的原則,會同律師團隊與片區內各單位展開數月多輪談判。2019 年底,與片區內 15 家用房用地單位達成初步拆遷安置意見,2020 年 5 月完成皇崗口岸旅檢區的搬遷安置談判,確保老口岸旅檢區順利開始拆除。據了解,現口岸旅檢區拆除工作將於 8 月底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皇崗口岸重建 " 三步走 " 戰略的第一步,臨時旅檢口岸建成僅用 10 個月。皇崗口岸臨時旅檢場地設置旅客查驗通道出入境各 20 條,其中自助通道 15 條,人工通道 5 條,設置車輛查驗通道出入境各 4 條,設計通關流量每天 3 萬人次
【來源:讀創】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