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守廟人」講述文昌閣崇廉故事

2020-12-25 微開福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23日訊(全媒體記者 李卓 通訊員 李奕)民國長沙大鹽商李炳初在公館磚牆上雕飾青蓮,告誡後人清廉守節;實業家任理卿將公館取名竹益堂,寓意做人如竹剛直不彎……見證長沙600餘年文脈延續的文昌閣文物古建群,無聲回放著代代傳家的勤廉文化。今日,開福區湘雅路街道文昌閣社區邀請守護老街文物逾40年的「守廟人」,開展「文物頌廉」主題文化活動,由文物守護者分享好家風故事,並以文史廉政知識搶答等互動活動,弘揚傳播崇廉尚潔的文明價值理念。

「當年修復文昌閣及長沙縣學宮,就是為了重樹先賢之風,教化官民勤廉守節。」文昌閣街89號居民胡國斌的住處就是長沙城區僅存的文昌廟花廳一角,從他父親起全家就擔當起保護文廟古建的「守廟人」職責。史料記載,康熙22年,長沙知縣朱前詒帶頭捐款主持重修文昌閣及長沙縣學宮,期待屈賈、朱張遊歷講學過的長沙城能成為人才的淵藪。作為清廉知縣,其勵精圖治的故事如今仍被後人津津樂道。

81歲的居民遊嫦娥是民國大鹽商李炳初的兒媳,雖說公公1935年修建的老公館如今產權在公家,但她一直把這座銅柱青瓦的老宅當成生命的一部分來守護。三進深五開間的李炳初老公館,青石磚牆上雕刻著隱約可見的「青蓮」圖案,遊娭毑回憶說,當年先輩曾以青蓮圖案明志,告誡後人要清廉守節。

社區十街頭巷的任理卿公館又名竹益堂。其主人是「任氏雙老」之一的任理卿,曾任上海恆豐紗廠廠長,是實力救國的代表人物。自發在這裡守護文物50年的羅喜根夫婦說,以竹命名就是取竹剛正不阿之意。曾同住十間頭的任理卿堂兄、教育家任邦柱是廣益中學創始人,毀家辦學傳為佳話。

文昌閣社區黨委書記陳利霞告訴記者,社區通過提質提檔,將工農街56號破舊老院,升級建成廉政文化與文物歷史相結合的主題公園,將泥沙路面重新修繕,並在兩旁建設黨建文化長廊,以中國優秀家訓經典、傳統好家風為主題,藉助文物老街巷的淵源,把文昌閣老街建成清廉文化的網紅打卡地。

相關焦點

  • 珍貴照片定格文昌閣!從上世紀40年代到80年代
    2019年揚州地標建築文昌閣將進行大修,這是繼1999年大修之後的又一次「揭頂不落架大修」。文昌閣從明朝萬曆十三年修建以來,歷經了多次大修,雖然歲月輪轉,但風貌依然,都是「邗上文樞」的象徵。昨天,記者從市城市檔案館尋找到了40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老照片,彌足珍貴,生於不同的年代,其命運景況也不一。推窗遠眺全城盡望街道歷歷在目 昨天,記者在市檔案館查閱檔案發現:由於建國後拆城築路,汶河逐漸淤塞變成了臭水溝。隨後汶河逐漸被填平,文津橋埋到了汶河路下,汶河河身變成汶河路,但文昌閣依然被保留下來,立於汶河路與三元路十字路口,成為揚州的標誌。
  • 《揚州文昌閣》出版揭秘文昌閣的前世今生
    作為城市的地標性歷史建築,文昌閣究竟藏了多少秘密?揚州歷史文化名城研究院編著的《揚州文昌閣》由廣陵書社正式出版,該書邀請專家學者系統地梳理了文昌閣的悠久歷史,圖文並茂地講述了文昌閣的前世今生。   揚州文昌閣位於歷史城市中心位置,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承載的城市記憶和突出的建築、藝術、科技以及美學上的價值而別具一格。400多年來,文昌閣見證了揚州傳統儒學的興衰、古代文風的昌盛;它曾目睹官署府衙的人進人出,世代更迭;經歷了汶河的填塞、城市道路的歷代變遷;參與過近代揚州風雲變幻、政治滄桑,更一同感受了改革大潮,都市商業圈的形成,以及無數令人難以忘卻的城市往事。
  • 古厝換新顏 「如舊」待歲月——聽古建築專家講述高氏文昌閣修復...
    昨日,記者跟隨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庫成員陳木霖走進上下杭,實地探訪已完成修復的市級文保單位高氏文昌閣,聽陳木霖講述修復背後的故事。原樣保留石門框位於上杭路134號的高氏文昌閣始建於清嘉慶年間,依大廟山而建,坐北朝南,佔地面積約1331平方米。
  • 時光腳步裡的文昌閣
    「晴川宜毓秀,扶雅則文昌」······新橋鎮文昌閣位于晴川河畔,由扶雅書院(今新橋中學)的創辦者管作霖與族人管士香於清同治四年出資興建。文昌閣曾是歷代扶雅學子的精神家園,承載著「啟迪民智、砥礪心志、崇學向善、淳風化俗」的扶雅精神。
  • 文昌閣遺址考古勘探近尾聲
    走進學校施工作業區後,記者開始尋找文昌閣遺址的試掘地點。幸運的是,在遺址上有兩棵粗壯的銀杏樹,他們像一個巨大的圖標,在140多畝的施工地塊上指示著文昌閣遺址的方位。文昌閣到底是什麼說起文昌閣,最著名的算是揚州的文昌閣,其為八角三級磚木結構建築,閣的底層四面有拱門與街道相通,登樓四眺,遠近街景,盡收眼底,為揚州鬧市的一處佳景。
  • 文昌閣的十個秘密曝光……
    各種史料均顯示,文昌閣的建成時間,就是你熟悉的年份——明朝「萬曆十五年」的前兩年哦。不過四百年來,它不是一成不變的,此閣後遭火焚毀,火後次年,由江都知事張寧復建,即為今日所見之文昌閣。文昌閣修建以來歷經多次大修,上一次大修是在1999年。雖然歲月輪轉,但風貌依然,都是「邗上文樞」的象徵。如今,文昌閣已被列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 菏澤:文昌閣,實拍!
    在新建環堤公園點將公園,有一座塔,美其名曰:文昌閣。文昌閣系菏澤市氣象局空氣景觀式固定監測點,為5層塔型建築。古典形態與周邊環境相得益彰。文昌閣上雕梁畫柱,在細節處還原曹州古韻。環堤河水、木船與文昌閣相映成趣。文昌其名,令人聯想到文昌星,古時認為是主持文運功名的星宿。中國民間和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與張亞子有關。東晉寧康二年(374),蜀人張育自稱蜀王,起義抗擊前秦苻堅,英勇戰死,人們在梓潼郡七曲山為之建張育祠,並尊奉他為雷澤龍神。
  • 時隔20年,文昌閣啟動大修!他究竟發生過什麼……
    文昌閣, 揚州人再熟悉不過的地方。 當你踏進揚州城, 看到這看似平凡簡單的小樓閣, 你會感受到這個城市帶給你的溫暖。
  • 誰人知文昌閣內是啥模樣
    昨日下午,記者跟隨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員,進入文昌閣內部修繕現場探訪,得以一窺文昌閣內部奧秘。記者在現場看到,目前,一、二、三層及周邊環境都在緊張施工中,整個工程在國慶節前將全部竣工。
  • 遊頤和園:文昌閣原本是城門
    頤和園東堤的北端起點,是一座坐南朝北,面闊17米,進深17米,用城磚砌築的高大城臺,南面城牆券門上方有「文昌閣」的石匾額。它是頤和園內著名的古建築之一,氣勢恢宏,上部正中是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兩層樓閣,四周有人字遊廊,四角上立著四個角亭作為陪襯。
  • 400年文昌閣奧秘盡在四根金柱
    今天上午,江蘇省文物局專家來到揚州實地考察,對文昌閣修繕工程組織竣工驗收。文昌閣始建於明代萬曆十三年,為揚州府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歷經 400 餘年。建國後,文昌閣廣場在一段時期內闢為重要節慶、重要活動、重要集會和民眾聚會的場所,對研究揚州古代城建史、建築史、科舉史以及各時期政治文化活動具有重要的佐證作用。如今,作為揚州的地標性建築,文昌閣仍發揮著巨大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與藝術價值,2011年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戰魂銘人》天守閣怎麼過 天守閣通關攻略
    導 讀   戰魂銘人天守閣boss打法攻略 戰魂銘人天守閣boss大天狗有4種攻擊方式,剛變身會眩暈,儘量遠離
  • 《戰魂銘人》天守閣通關攻略 天守閣怎麼通關
    導 讀 在戰魂銘人手遊中天守閣究竟該怎麼過呢?具體打法操作方式內容又是什麼呢?
  • 貴州行·400多年歷史的貴陽文昌閣
    貴陽文昌閣 2019年8月31日下午,從修文陽明洞返回貴陽市內,參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頗具特色的貴楊文昌閣。 閣樓底層為正方形四角,二三層為九邊九角,東、南、北三面等邊,各方均為二,唯正面(西面)等分為三,組成不等邊九角形。除底層外,二、三層均出飛簷,梁架結構獨特,第三層的全柱和第二層的重簷金柱,均不穿過各層樓板,第二層九根簷柱,僅有四根是一層的重簷全柱,平面布局為一平方形,其餘五根簷柱分別立於底層的順梁上。頂部雷公柱空懸,由九根角梁共撐,以第三層的金柱和簷柱為支點,承託寶頂。
  • <古蹟尋蹤>頤和園「文昌閣」的前世今生
    <古蹟尋蹤>【頤和園「文昌閣」的前世今生】1860年,費利斯·比託留下了一張當年清漪園文昌閣的影像,沒成想在拍完照片後,英法聯軍竟然將此古建付之一炬,清漪園文昌閣是始建於乾隆十五年也就是1750年的頤和園內六座城關建築中最大的一座。
  • 《鄉村地理》|探訪貴州古建築——甲秀樓與文昌閣
    甲秀樓長聯為清人劉韞良仿昆明大觀樓長聯而撰,1915 年發表之初比大觀樓長聯還多26 字,計206 字。之後,眾多楹聯愛好者作過這樣、那樣的修改,也流傳了眾多版本,但大抵都在劉韞良的基礎上略作刪改。今甲秀樓所掛長聯為貴州現代楹聯家向義先生1923 年刪改,由貴州著名書法家王萼華先生1985 年書寫,上下聯各減少16 字,全聯變為174 字。
  • 《戰魂銘人》天守閣怎麼玩 天守閣玩法攻略
    導 讀 戰魂銘人的天守閣裡面居住著強大的boss,大天狗的實力確實是很強大的,玩家一般也不容易近身,他的攻擊會帶來眩暈效果
  • 「垃圾服裝」又現文昌閣
    2004-10-29  本報訊昨天下午,在省城明教寺附近的文昌閣內,合肥市工商局廬陽分局一舉搗毀3家販賣「垃圾服裝」的窩點,查獲的「垃圾服裝」裝滿了兩輛小卡車。  據了解,文昌閣一直是「垃圾服裝」的銷售窩點,經過去年年底和今年上半年連續整治,基本得到控制。
  • 大阪城天守閣博物館
    導語:晴朗天空下,天守閣上鎦金屋簷和閣頂光燦奪目之中透著清雅高貴的大家風範. 乘坐JR環線在大阪城公園下車,穿過太陽廣場,沿著大坂城大會堂側面的甬道走出去,就能看到天守閣可望而不可及地掩映在綠蔭蔥翠的高臺之上。晴朗的天空下,天守閣上鎦金的屋簷和閣頂光燦奪目之中又透著清雅高貴的大家風範,作為大阪的象徵,天守閣真是名不虛傳。大阪城堡各處大門一年到頭敞開,遊客自由進入,只有遊客登天守閣時才收費。
  • 三建三毀,終成傳說——孝感文昌閣歷史探尋
    文昌閣,曾經就是孝感的地標性建築物之一。它離開的時間並不久,還存在於很多老孝感人的記憶之中。但是,70年代以後出生的人,很多並不知道它的存在。文昌閣準確地址為:湖北職業技術學院(玉泉南路西側)大禮堂西側,學校教職工宿舍樓南邊第一棟。文昌閣拆毀後,於1982年在原址建起了學校宿舍樓,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