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年糕又叫寧波水磨年糕。寧波人叫它「水底清」,是因為把年糕泡在一缸清水裡可以數月不壞。
前些日子,查閱爸媽留下的資料,意外地發現2張小紙片,其中一張上面竟然是爸親筆寫的有關水底清寧波年糕的吃法與特點。爸為什麼而寫?為誰而寫?已經無從知曉,只能從字跡上猜測是爸在晚年所寫:
水底清寧波年糕
吃法:
(1) 炒年糕:用肉絲、筍絲、青菜或雪裡蕻鹹菜加油炒成。
(2) 湯年糕:用雞湯或肉湯配以油菜燴制。
(3) 甜食:糖炒年糕,或加芝麻酥蒸熟。
(4) 火鍋填料:火鍋涮餘鮮湯加年糕片,待水沸起即可取食。
特點:
(1)細、滑、爽,不沾嘴。
(2)為防黴防幹浸泡水底,數月水清不渾。
水底清寧波年糕——爸爸手跡
另外一張小小的紙片,上面印著關於「正宗寧波水磨年糕」特點、食用方法以及保存要求的說明,落款是位於石景山京源路15號的生產廠家,北京福事來食品廠。在我的記憶中,這應該是最早買到了北京本地產「正宗寧波水磨年糕」,並親測質量優好,欣喜之餘留作紀念的小紙片。兩張紙片,足見寧波水磨年糕在我家深受喜愛的程度。
最早認識寧波水磨年糕,是在嫁進夫家之後,它們是以切片晾曬成幹的模樣出現的。偶然的機會,遙遠的路途,帶到北京,數量少,且稀有,對喜愛它的人來說實在難得。有時候由於沒有晾曬乾透或天氣返潮,難免局部發黴變質,就是現在所說的致命毒菌「黃麴黴素」,那也捨不得扔掉,用小刀仔細地咔哧掉那些壞了的部分,洗乾淨,依然泡進清水,泡透了,用來炒著吃,或者做年糕湯。
寧波年糕之所以不軟化、不混湯,久放仍然「水底清」,因為有著和北方年糕完全不同的材料、做法。寧波年糕選材於晚稻粳米而非糯米粉,粳米洗淨,用水浸泡3至4天或一周,用水磨成粉,壓去水分至不幹不溼恰到好處,粉碎後置蒸籠中猛火蒸透,或手工或機器軋成大小均勻的條狀年糕,既是我們百吃不厭的寧波水磨年糕原型。不像北方的年糕坨那樣,用糯米粉加水調和,再加入各種果料蒸製或素坨蒸製而得。
做菜時,可以如爸所寫,用肉絲筍絲雪裡蕻炒,也可以小香腸代替肉絲炒,還可以各自分別搭配年糕單炒;可以雞毛菜炒成上海滬上風格,也可以小油菜炒成寧波本幫味道,還可以素圓白菜炒成京城新味;隨手切了冬儲大白菜亦可以和寧波年糕炒成一盤大受歡迎的南北混搭家常菜。
改革開放市場豐富之後,北京的各大超市陸續出現了抽真空、保鮮包裝、整條裝的「寧波水磨年糕」,為我家開啟水磨年糕的各種吃法提供了方便。有時候煮了雞湯排骨湯,就如爸所寫,用高湯加青菜煮湯年糕,只需再單做一兩樣其它菜即可。這會兒,也是可以吃「三大碗」的時候,一大鍋年糕湯連主食帶菜,常常被吃得乾乾淨淨。
不再為年糕來源發愁,喜歡吃甜食的家人們也可以做「炒甜年糕」來一飽口福了。
炒甜年糕,名曰「炒」,實際上很像寧波人管煮乾菜叫做「烤菜」,有點亂真。炒菜鍋裡加些開水,放進切成片的年糕,煮開,加白糖勾芡或者加藕粉,再煮開,出鍋裝盤上桌,就是一道甜品可以享用了。
2012年央視CCTV1《魅力記錄》欄目推出了美食類節目《舌尖上的中國》,瞬間火遍了大江南北,也將寧波年糕介紹給了祖國各地的美食家、吃貨們。節目裡這款年糕比我們「炒甜年糕」多了一道工序,即:年糕裝盤上桌之前,在上面撒上一層細細的松花粉。我們曾在四明山山民家裡第一次吃到松花年糕,並且從店家討得一些當地純天然松花粉帶回北京,做給家人們品嘗。
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突如其來,封城、居家、隔離、保持社交距離,一時間蕭殺了無數實體店,卻同時發現,在一些網購電商平臺可以購買到正宗寧波慈城年糕,物美、質優、價廉,遂成為抗疫物資、「備戰備荒」的必選項!接下來,或直接下單直發同樣居家的親朋們收貨,或者是推送連結讓朋友們自己酌情酌量拼單,熱鬧了好一陣子。
寧波年糕製作歷史悠久,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民間有著「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的民諺和過年闔家團圓吃年糕祈福祝吉祥的習俗,就像我們北京人過年必須吃餃子一樣不可或缺。每年過春節,我們家常常是餃子、年糕或者湯圓、八寶飯,南北同臺。
爸不在了,但美食的傳統依然在。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如果您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