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北京十三陵定陵地下宮殿

2020-12-25 騰訊網

定陵(資料圖)

定陵地宮是目前十三陵中唯一被開發的地下宮殿,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座有計劃發掘的帝王陵墓。

地宮平面圖:

定陵的地宮全部用石砌成,多為青石,面積為1195平方米。內無梁架,為石拱券,相當高大。地宮中有7座4噸重的漢白玉石門,設計巧妙,開閉靈活。地宮中又分為後殿、配殿、前殿,和地上建築完全一樣。中殿原狀陳列著祭器,那裡三個漢白玉石座座前各有一套黃色琉璃五供和一個青花大瓷缸缸中原來盛滿長明燈燈油,供點長明燈用。後殿的棺床上停放著朱詡鈞和兩個皇后的棺木,棺旁放著裝滿陪葬品的26個紅漆木箱。

1、萬曆皇帝漢白玉寶座以及神秘的長明燈

現在地宮裡看到的三座石寶座是按照宮殿長軸方向1字擺放的,這是為了遊人參觀方便而重新擺放的,

通過當年發掘地宮時拍攝的資料照片可以看出原來的寶座是擺放在後殿的石門前面,萬曆寶座居中,兩位皇后的寶座分列兩旁呈品字形擺放。寶座、香爐、瓶子、燭臺、和長明燈。

這就是傳說中的長明燈,地宮打開時缸裡是盛滿油的,而且有點燃過的痕跡,只不過早已凝固,。由於墓穴封閉後隔絕了空氣,所以實際上長明燈點燃後不久就熄滅了。

缸體上有製作年號:大明嘉靖年制

萬曆帝寶座上雕滿了龍的圖案,甚至連兩側的扶手也做成了龍首的造型。萬曆皇帝寶座五供及長明燈

皇后寶座五供及長明燈,兩位皇后的寶座外觀上大同小異,只是把龍紋變成了鳳的造型,扶手上也變成了鳳頭,

皇后寶座五供及長明燈

這就是當年打開地宮時,寶座是擺放在後殿石門前的情景,萬曆寶座居中,兩位皇后的寶座分列兩旁呈品字形擺放。

2、萬曆皇帝和皇后的棺槨

眼下定陵地宮除了整座由巨石建造的拱券式建築外,基本是一座空穴了,文物已移出地宮保存,連後室中的棺槨和陪葬箱也都是複製品。

那麼,在當年打開地宮時皇帝的棺槨是什麼樣的,我們通過當年的資科可以知道:

從中殿向後殿望去,皇帝棺槨居中,皇后的居兩側

實際棺槨擺放的樣子,地上有許多運棺槨時鋪墊的物品,

萬曆皇帝的棺槨,基本保薦完好。

皇帝的棺槨及孝端皇后的靈柩(棺材)頭朝內,腳朝外擺放,孝端皇后的棺槨(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腐爛掉了。

孝端皇后的靈柩,裡面的是萬曆皇帝的。

孝靖皇后的棺槨,因從外地遷移至地陵,所以過早腐朽了

孝端皇后的靈柩

在棺槨內及隨葬箱中有許多隨葬品,

隨葬箱都已腐爛了

隨葬品

孝靖皇后的靈柩及旁邊的隨葬品

3、地宮內的文物

地宮共出土各類文物3000多件,其中有四件國寶:金冠、鳳冠、夜明珠和明三彩。

皇后鳳冠,龍由金絲編織,翠鳥則用羽毛粘貼,龍、鳳口銜珠寶,鳳冠上共裝飾紅、藍寶石128塊,各種珍珠多達5400餘顆。

鳳冠

金冠:金絲翼善冠,用極細的金絲編織堆壘出二龍戲珠圖案,孔眼細小而均勻,製作工藝十分繁複。

金冠

金元寶

金元寶

玉器

相關焦點

  • 明十三陵定陵地宮恢復開放
    北京商報訊(記者 胡曉鈺)據北京昌平官方發布平臺6月4日消息,明十三陵定陵地宮已於3日上午恢復對外開放。明十三陵定陵景區工作人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除了接受網上預約外,線下售票服務也已啟動;目前定陵景區已實現全域開放。
  • 北京明十三陵長陵、定陵景區3日有序恢復開放
    2日,北京市昌平區十三陵特區辦事處消息,根據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關於《等級旅遊景區有序恢復開放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經昌平區人民政府批准,自2020年5月3日開始,明十三陵長陵、定陵景區實現有序恢復開放。
  • 明十三陵長陵、定陵景區明天起有序恢復開放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今天(5月2日)從昌平區十三陵特區辦事處獲悉,自5月3日星期日開始,明十三陵長陵、定陵景區將有序恢復開放,每日開放時間為9點至16點,遊客可通過「明十三陵」微信公眾號實名制網絡預約提前購買景區門票。
  • 「古蹟探真」明十三陵唯一開放地宮的定陵究竟什麼樣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的陵墓,位於北京昌平區,為十三陵之一,北倚大峪山,面對山峰渾圓的蟒山。地面建築的總布局,呈前方後圓形,含有中國古代哲學觀念「天圓地方」的象徵意義。主要建築定陵的主要建築有祾恩門、祾恩殿、寶城、明樓和地下宮殿等,佔地182000平方米,是明十三陵中一座被發掘了的陵墓。
  • 明日起,昌平明十三陵長陵、定陵景區有序恢復開放!
    根據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關於《等級旅遊景區有序恢復開放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經昌平區人民政府批准,自2020年5月3日開始,明十三陵長陵、定陵景區有序恢復開放。一、開放時間自2020年5月3日(星期日)起,明十三陵長陵、定陵景區每日09:00-16:00開放。二、開放範圍明十三陵長陵景區:全域開放。
  • 十三陵定陵是開放的景點,主要有欞星門明樓寶城和地宮
    定陵是明朝朱翊鈞的陵墓,明十三陵之一。在北京市昌平縣天壽山南麓。1584年開始興建,1590年陵墓全部完工。定陵的稜星門,這種門其實就是一個只有門框沒有牆的門,從這裡走進天堂的門。功德碑樓前的石五供,是每個皇陵的基本配置。
  • 北京:明十三陵,唯一被挖掘的定陵與朱棣的長陵,非常值得一看
    明十三陵,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中,是中國歷代帝王陵寢建築中保存的比較完好的一處。它位於北京昌平區境內的天壽山麓,是明朝13位皇帝的墓群,距北京約50公裡。始建於公元1409年到1644年明朝滅亡前後,歷經200餘年共建13座皇陵、七座嬪妃墓和一座太監墓。
  • 明十三陵必看景點——定陵地宮
    明十三陵是我國5A景區,位於北京昌平區,現在開放的有定陵、昭陵、長陵、神道。其中只有定陵有地宮開放,這也是明十三陵最值得遊覽的陵墓。進地宮之前,要從入口步行下樓梯,大概有5層樓高度。定陵地宮從側門進入,首先看到的是配殿棺床,棺床上有金井。
  • 2019年國內旅遊景點介紹,北京明十三陵
    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每個中國人對它都懷著一種敬意。小編並不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但是小編因為工作的原因,一年總要去北京幾次。可是,工作的時間非常的緊張,工作繁忙之餘,小編也沒有精力再去旅行,欣賞北京的美麗風光了。於是趁著,春節期間的假期,小編來到了北京。
  • 定陵長陵遊記
    估計北京城建再這樣攤大餅,將來把十三陵納入市區,地下是陵墓,地上是住宅也未可知。既然乘地鐵可直抵十三陵,某日便和老婆坐上地鐵,前往一遊。原以為到站下車即可到達陵區,哪知下車後才知道所謂「十三陵景區」車站,離真正陵區還有十幾裡地,須再乘公交車方能到達。如今網上興「標題黨」,不料連地鐵也學會這一套了。連等車帶乘車又用了四十分鐘左右,方來到定陵。
  • 「古蹟探真」定陵地宮為何是「九重法宮」建築格局
    明十三陵作為馳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古代帝陵的傑出代表定陵的地下宮殿由前、中、後、左、右這段史料不僅告訴我們長陵等陵地下宮殿是仿「九重法宮」建造的,而且也說明永陵地宮採用的是同一規制。故此,定陵既然是仿永陵營建的,其地下宮殿自然也同樣應是仿照「九重法宮」建造的了。
  • 世上埋葬皇帝最多的陵墓——十三陵,如不了解這些知識還是別去了
    大家都知道北京有一處很著名的景點叫:明十三陵。相信不論是自助遊還是跟團遊,十三陵都是必去之地。對於這些人文景區,去之前一定要先簡單了解一下其歷史背景。如果什麼都不了解就去,那麼必定是一無所獲。那麼對於這片保存最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豪華陵墓你了解多少呢?首先十三陵的淡季為秋冬兩季,這時遊覽可避免擁擠的人潮,還可觀賞十三陵獨有的秋韻。
  • 北京昌平,天壽山下十三陵
    除了普通鐵路,京張高鐵已經開通運營,幾乎每趟車都經停昌平;110國道,京藏和京新高速公路也穿昌平而過,可以乘北京909路公交,也可以自駕;軌道交通昌平線的最後三站是昌平、十三陵景區和昌平西山口。七孔橋,老百姓俗稱奈何橋,過了橋,就到了冥冥世界了,站在七孔橋上,向東遠眺,可以望見北京十三陵水庫。
  • 明十三陵——長陵
    作者/樓下新垣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後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依次建有長陵(明成祖)、獻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憲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慶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
  • 風雪定陵·序
    1958年9月6日,新華通訊社向世界播發了這樣一條消息:  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已被打開。陵墓是一座地下宮殿,全部用大塊青白石砌成的拱券,有兩層樓高、八十多公尺長。在後殿裡放著三口一人多高的朱紅色棺材,明朝第十三個皇帝朱翊鈞和他的兩個皇后都躺在裡面。屍體已腐爛,骨架完好,頭髮軟而有光,屍骨周圍塞滿了無數的金銀玉器和成百匹的羅紗織錦。這些錦緞時經三百餘年,有的還金光閃閃。
  • 明定陵發掘始末
    定陵之明樓,正後方即地下宮殿。1958年9月6日,新華通訊社向世界播發了這樣一條消息: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已被打開。陵墓是一座地下宮殿,全部用大塊青白石砌成的拱券,有兩層樓高、八十多公尺長。趙其昌又率隊員踏遍十三陵,偶然的線索使發掘長陵的計劃發生了變化,定陵玄宮重見天日便成定局1955年的最後一天,在夏鼐的催促下,趙其昌率人冒雪從北京來到萬壽山下十三陵這一昔日皇家聖地。然而3天下來,對長陵的初次勘探卻毫無線索。吳晗、夏鼐、趙其昌協商後,決定擴大勘探調查範圍。1956年春,經過兩個月的史料研究後,趙其昌又率工作隊重上十三陵,進行全面的實地勘察和探訪。
  • 封建社會古人所講的事死如事生從十三陵定陵出土的文物即可體現出
    一九五六年,經國務院批准,對北京昌平區的明代十三陵之一的定陵進行了考古發掘。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個皇帝明神宗朱翊鈞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萬曆皇帝的陵寢。明代十三陵定陵萬曆皇帝和他兩個后妃的據說,當時打開定陵的地宮以後,考古工作人員親眼見到定陵的地宮內陳設著萬曆皇帝和他的兩個皇后的漢白玉石神座。
  • 為什麼說定陵挖掘是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定陵是北京的一個旅遊景點。在北京有兩個帝王陵墓成為了旅遊景點,一個是長陵,一個是定陵。長陵參觀的是地上建築,定陵參觀的是地下建築,即皇帝遺體存放之處——地宮。定陵是我國唯一開放的皇帝地宮,參觀地宮,我們可以真實地了解到傳說中神秘的皇帝安息之地的建築結構、布局、風俗、文化等,值得一看,不枉此行。但是,定陵的挖掘卻是我國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為什麼這麼說呢?
  • 明十三陵,走在曾經封閉的禁區路上,還能感受威嚴(旅遊攻略篇)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已開放景點有長陵、定陵、昭陵、神路。在十三陵中建築規模最大,營建時間最早,地面建築也保存得最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區內最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的陵墓。這裡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該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於長陵西南方,建於1584~1590年(萬曆十二年至萬曆十八年)。
  • 明十三陵景區室內部分全部開放 定陵地宮+長陵祾恩殿+昭陵祾恩殿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向好,明十三陵景區室內部分全部開放,包括定陵地宮及展室、長陵祾恩殿、昭陵祾恩殿及展室、明鏡昭廉文化展館等。定陵地宮景區開放時間明十三陵景區開放時間購票方式遊客可通過微信搜索「明十三陵」、「居庸關長城」、「銀山塔林」公眾號,預約購買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