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挖出金子,開啟神秘的千年漢墓

2021-01-11 瀟湘晨報

羅泊灣,鬱江流經廣西貴港市(原貴縣)的一個江灣。44年前,在羅泊灣北岸有一座奇怪的土山丘,當地人把它叫做大坡嶺。相傳這裡是當年太平天國運動的秘密藏寶地,也有人猜測這是一座古墓。1976年6月的一天,貴縣化肥廠在擴建取土時,一位工人挖到了一個金燦燦的物件。挖到金子的消息似乎讓流傳了千百年的傳說得到了某種印證。難道土丘之下真的有寶藏?如果是古墓,那墓主人又是誰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段歷史

公元前214年,橫掃六國的秦始皇在平定百越,統一嶺南後,按照秦朝的郡縣制,設置了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這是廣西第一次納入中央王朝的政治版圖,其中現代廣西的大部分地區均屬桂林郡,郡治所在地為布山縣(今貴港城區)。自秦代開始到隋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布山縣一直為郡治所在,時間長達八百年餘年,經濟繁榮,人口稠密,因此留下了大批的墓葬。時至今日,貴港形成了一個南北2.5公裡,東西7.5公裡的巨大古墓群。

羅泊灣漢墓群遺址

那麼,秦漢的統治者為何會選擇今天的貴港作為當時廣西的行政中心呢?從下面這幅地圖我們就能找到答案。

廣西北部丘陵密布,山脈眾多,而南部地勢平坦,中部被眾多山脈分隔。從桂中盆地進入南部平原地帶,必經之處正是大明山和大瑤山中間的隘口,而貴港正扼守此處,是兵家必爭之地。要想控制桂東南,必先佔據貴港。

鑑於貴港特殊的歷史原因,廣西考古隊在接到當地文化局匯報後,立即派出專家趕赴現場。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原館長 蔣廷瑜

我們到現場以後看見,這是典型的漢墓,而且是大的漢墓,因為這種土堆,它剛修的時候應該是覆鬥形的。

覆鬥形陵墓常見於秦漢,尤其是西漢皇家顯貴的標配。此時的大坡嶺經過兩千年的侵蝕,已由原來的覆鬥形變成高7米,底徑約60米的饅頭形封土堆。《漢律》明文規定:「列侯墳高四丈(合今9.2米),關內侯以下至庶人各有差。」由此可見,埋葬在羅泊灣大坡嶺下的墓主人身份非同一般。

大坡嶺

1976年7月9日,考古專家將大坡嶺古墓命名為羅泊灣1號墓進行搶救性發掘。推土機的轟鳴、人群的晃動,震動著十裡八鄉。大家浮想聯翩,期待見證這片土地下的驚世秘密。正式發掘的第三天,壞消息傳來,一個黑黝黝的盜洞赫然出現!考古人員清理時,發現盜洞周圍出現了漢陶殘品、唐瓦以及明代洪武通寶的銅錢。難道這個墓也逃不開漢墓十室九空的命運?

盜洞帶來的失望沉甸甸的壓在考古隊員心裡,他們雖一度有爭議,但依照考古工作一旦開始就不能停止的原則,發掘工作還是繼續進行。很快,驚喜來了。

考古工作隊員順著盜洞繼續用洛陽鏟打洞探查,到2米多深的時候,突然發現帶上來的泥土都是比較純淨的填土,並由此探知,這個盜洞底部距離木槨還有2米多厚,也就是說,盜洞沒有打到槨室。接著又發現墓坑坑壁四面夯實和烘烤。更大的驚喜還在後面,當探鏟穿過一層青灰色的膏泥之後,發現鑽孔往外冒氣,擦根火柴可以點燃。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原館長 蔣廷瑜

鑽探發現是「火洞」的時候大家都很高興,覺得這個墓而且是個大墓,沒有被盜過,很可能跟長沙馬王堆漢墓一樣,會出很多東西。

接二連三的意外發現令人滿懷希望,這座古墓的主人會給我們留下哪些開啟歷史謎團的鑰匙呢?為做好發掘工作,區文化局向廣西醫學院和新聞媒體請援,同時增派文物修復、攝影和繪圖員,一時間各路人馬雲集貴縣。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的王冶秋也抵達現場坐鎮指揮。

王冶秋

1976年8月13日,是激動人心日子。當槨室蓋板被吊起後,輪廓顯露出來。這是一個大型豎穴土坑木槨墓,槨室體積巨大,以至於後來存放在貴港市博物館的一個專門展廳裡。槨室蓋板由28根大方杉木平鋪而成,形成一個凸字形的巨大平臺。

羅泊灣1號墓的槨室保存完好,分前室、中室和後室,共12個槨箱,中間有厚杉木相隔,這樣的分布宛若墓主人生前的居室。

那麼究竟是誰才能擁有如此龐大、豪華的槨室?他又生活在哪個時期呢?人們急切地揭開槨室頂板希望能找到答案,可大家的心情又一次失落了,槨室裡一片積水。見此,考古人員只能一邊用抽水機日夜作業,一邊努力尋找蛛絲馬跡,試圖揭開古墓裡的秘密。突然有人從中室邊箱發現了一件寫有文字的木牘,這件2000多年前的木牘記載著什麼?墓主人的身份是否能隨之揭開?

木牘 西漢 羅泊灣1號墓出土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藏

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覃芳

這個木牘共分為五等份,它每一等份刻的字是8-12行不等,然後每一行的字數也不一樣,據我記得它應該是有372(個)字,19個符號。

木牘 西漢 羅泊灣1號墓出土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藏

後經過專家們辨認,木牘正面第一欄第一行寫著「從器志」3字,也就是說,木牘記載的是隨葬品的清單。根據木牘「從器志」的記載,墓內隨葬品不論在種類上還是數量上都很的豐富,這一消息再次讓現場人員激動萬分,大家翹首以盼2000多年前的珍寶重見天日。就在這時候,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他們發現前室和中室之間的隔板缺失了一塊,主棺外棺側板有兩個斧鑿大洞。墓,被盜過!

木牘(局部) 西漢 羅泊灣1號墓出土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藏

木牘(局部) 西漢 羅泊灣1號墓出土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藏

貴港市博物館館長 馮桂淳

當年盜墓賊進到主棺(槨室)以後,他發現這個墓(棺)非常之厚大,根本沒辦法一兩個人能打開,但是為了盜竊文物,他們就在這個棺的左側,脖子的位置和腰部的位置,用那個銅的斧頭把它打開,甚至把裡面的東西伸手進去拿走了。

原來這個盜洞並不是直通墓室,而是在地下拐了個彎,呈曲尺形,因此躲過了考古人員「探鏟」的偵察。盜賊順盜洞匍匐進入墓道盡頭,用斧、鑿之類的利器,劈開墓門,洗劫一空。面對整座被盜得滿目瘡痍的古墓槨室,大家高漲的情緒降至冰點,甚至有人懷疑這是一座假墓。

考古人員調整心態後開始在泥濘中尋覓「漏網之魚」。羅泊灣1號墓雖被盜,但也出土了不少廣西未見過的文物。如小件銅、鐵、陶器、玉石器、各類南方植物種實等,其中一件谷紋玉杯非常精美。

谷紋高足玉杯 西漢 羅泊灣1號墓出土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藏

此外,還出土了一大批珍貴漆器。在漢代早期,漆器是絕對的奢侈品。據漢《鹽鐵論·散不足》記載,當時漆器「一杯用百人之力」;而漆器大件如桌案、屏風,則「一屏風盡萬人之功」。因此在當時,一漆杯可值十銅杯,一度是達官貴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魚水紋漆桶 西漢 羅泊灣1號墓出土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藏

根據出土文物專家進行了斷代,這是一個西漢初期的大墓!!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原館長 蔣廷瑜

有一個小陶盒,把它盒子蓋子揭開,看到裡面是綠油油的樹葉,但是沒有幾秒鐘,它就慢慢變黑的了,最後幹了以後像炭一樣,後來我們請廣西植物研究所鑑定,這個植物就是鐵冬青,這種東西在我們夏天做的涼茶王老吉就用了這種植物葉。所以2000多年以前,廣西人就會知道用來作為消暑的涼茶了。

陶盒 西漢 羅泊灣1號墓出土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藏

儘管後來陸續出土的文物編號超過數百件,但這些和想像中第二個馬王堆的差距太大,因此只留下3人做掃尾工作,其他工作人員帶著心灰意冷的心情返回南寧。不料事情很快出現了轉機。1976年9月1日,一個來自貴縣的電話再次引發了廣西考古界的震動。到底發生了什麼?古墓裡還有哪些秘密?敬請關注《廣西故事——揭秘羅泊灣漢墓》。

本周六(8月15日)21:20

廣西衛視播出的《廣西故事——揭秘羅泊灣漢墓》上集

廣西廣播電視臺

播出頻道 播出時間

廣西衛視 每周六21:20

廣西綜藝旅遊 每周三21:50

廣西國際 每周日21:00

廣西網絡廣播電視臺 同步播出並點播收看

【來源:廣西衛視】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山東村民挖出黑色鯛魚,地下卻發現90座漢墓,內藏漆木器堆積如山
    山東村民挖出黑色鯛魚,地下卻發現90座漢墓,內藏漆木器堆積如山山東,古代被譽為齊魯大地,漢代時期,今天的山東省境內有20多個劉姓諸侯國,正是因為劉氏貴族的治理,也使得山東十分繁榮,當然那時候也有山東,但是這個山東還不僅僅指現在的山東,而是包括崤山以東的區域,可以說範圍很大,劉氏諸侯國的興盛
  • 中國挖出千年前古墓,出土瓷器卻印著神秘英文,專家當場怒摔!
    中國挖出千年前古墓,出土瓷器卻印著神秘英文,專家當場怒摔!一個建築工地在施工的時候,突然在地下挖掘到了一個土坑,隨後就報告了有關部門進行發掘,專家到後證實這是一個距今已有1500年的古墓。
  • 山東濟南工地挖出東周大墓 墓主人身份有傳說
    原標題:濟南新東站工地挖出東周大墓 墓主人身份有傳說15日,有市民致電生活日報報料:濟南新東站片區梁王莊二村工地在施工時挖出了一堆青銅器。記者聞訊趕到現場並了解到,挖出青銅器的地方是一座濟南範圍內規模少見的東周時期大型墓葬,文物部門現場接收殘缺青銅器十來件,同時對該工地下達停工通知,接下來將進行考古發掘。
  • 馬王堆漢墓女屍--辛追夫人兩千年屍身不腐
    提到馬王堆漢墓女屍在中國簡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是一具是長沙國丞相利蒼的妻子辛追的千年不腐的屍身。
  • 洛莊漢墓盡展2200年前濟南歷史輝煌驚世漢王陵將變身遺址公園對外...
    發掘前就有人賣洛莊漢墓文物―――洛莊村村民拿著兩件純金器來到濟南文物店  崔大庸說,洛莊漢墓的重要價值引起關注,最初跟一樁神秘的金器買賣有關―――  1998年夏天,濟南市文物店來了一位農民,他要將2件純金器賣給國營的文物店。當工作人員問起這位農民是哪裡人時,他說是章丘市洛莊村人,並稱這兩件金器是在整理自己家院子時發現的。
  • 洛莊漢墓盡展2200年前濟南歷史輝煌(2)
    在決定撤出工地前兩天的一個中午,崔大庸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和幾個學生來到此前就懷疑有跡象的地方。崔大庸用腳劃出了一個約50釐米長的界線,讓學生在這裡挖。才挖了十鍬土的樣子,一個黃澄澄的東西就翻滾了出來。一個學生馬上拿起來,說:「崔老師,這是什麼?金子嗎?」在場的人一下子圍到了一起。崔大庸接過來一看,果然是金子,而且是從來沒見過的一件金器。這可是一個天大的發現!
  • 翔鷺紋銅鼓神秘現身
    37年前發生在這裡的一場迂迴曲折、撲朔迷離的考古發掘,至今仍是許多專家、學者熱議的話題——   神 封土堆裡蹦出「金子」   1976年6月下旬,在當時貴縣縣城東面鬱江邊羅泊灣,縣化肥廠在一個叫大坡嶺的山坡上動工擴建廠房。當時的羅泊灣,荒涼而神秘。放眼望去,南北2.5公裡、東西7.5公裡範圍內,40餘座土山連綿起伏,有的高大突兀,有的低矮平緩。
  • 大明湖附近一工地挖出疑似古墓
    時報5月28日訊 (見習記者韓修德 記者李鵬)28日下午,廣嘉明湖中心項目工地的施工人員給本報新聞熱線反映,工地現場挖出古墓,現已有專業人員進行了考古挖掘。
  • 江門杜阮鎮一工地挖出明代皇族古墓兩隻石馬(圖)
    現場為江門杜阮鎮一工地,專家稱發現的古代文物不多,故很有研究價值  本報江門訊江門市蓬江區杜阮鎮前天上午在長喬村鳳山側林嶺一工地發現明代皇族古墓,挖出兩隻明代石馬和陶罐。
  • 臨沂市最近靈異事件有哪些 山東臨沂平邑挖出殭屍是真是假
    這不,9月29日,有網友向記者反映,稱在網上看到了一個「重磅」新聞,平邑縣挖出千年殭屍,第二天後殭屍神秘復活後消失了。記者經過核實,這條信息純屬謠言。   根據網友提供的網址,記者進行了查看,這是一家名為「某科技」的網站,欄目內容及版本格式並非論壇發帖,是發布的一條新聞稿件。
  • 仙林匯通路某工地挖出南北朝古墓
    地塊考古現場↓↓↓據現場工人說,當時挖掘機正在施工,突然挖出一塊雕刻有花紋的石頭,底下出現一個洞口。工人師傅立即停工,並通知了相關部門。目前古墓所在之處現場保護完好,已有專人看管,以備考古人員隨時探查。
  • 廣東南雄工地挖出大型唐宋民窯 見證廣府人南遷
    廣東南雄工地挖出大型唐宋民窯 見證廣府人南遷 ▲燒窯用的墊餅和墊圈代表著當時的先進工藝  記者張文,通訊員廖春花、李子亮  「韶關南雄發現疑似宋代民窯,建築工地挖出大量陶瓷碎片」,記者接到讀者邱先生的報料稱,南雄發現古代燒陶民窯遺址
  • 龜山漢墓發生滑稽事件:墓主哭窮,懇求盜墓賊放過,卻被洗劫一空
    漢墓「十墓九空」的確是非常有道理的,誰讓漢代流行的厚葬呢,為此盜墓賊自然是無比的關注漢墓,有些盜墓賊就專門盯著漢墓,一發現漢墓那真的是往死裡去盜,如今考古隊的確是挖出了許多的漢墓,但是其實大部分漢墓都被盜了,而且有的漢墓更是被洗劫一空。
  • 中山大學南校區挖出古墓!就在食堂的工地下……
    中大南校區發現古墓近日,中山大學南校園春暉園附近工地疑似發現古墓。現場結構很像古墓而非房子,且帶有陶製隨葬品。工作人員初步判斷有很大可能是漢墓,具體還有待進一步確定。中山大學是在食堂選址施工時發現墓地的。目前已經上報,文物部門已進駐現場按有關規定處理。
  • 工地挖出一株人形「何首烏」?(圖)
    > 這株「何首烏」高30釐米  本報訊「我一個朋友在鼓山朝陽路附近一工地挖出了一株  據在鼓山朝陽路附近一工地工作的黃先生說,前天上午9時許,他在工作時突然發現推土機推過的一塊空地上,露出個圓圓的東西,他拽著上面的藤條把它從土裡拉出來,一看嚇了一跳,像個娃娃。於是就把他帶回了家。  記者看到,這株「何首烏」形狀酷似一個坐著的娃娃,頭、軀幹、四肢輪廓明顯,眼、鼻、嘴、耳等器官一應俱全,頭頂上還留有一茬近2米長的藤蔓,形似頭髮。
  • 這個地方建城時挖出金子,有西北第一個國家級新區!美食名揚全國
    這個地方建城時挖出金子,有西北第一個國家級新區!蘭州從準備建城到完成的過程中,在地下挖出了很多金子,很多人覺得這是非常好的寓意。在建城時挖出金子寓意為此城池固若金湯,也就是在城內的人民會非常安全,得到這所城池很好的庇護。也是因為這樣奇特的建城故事,蘭州還被大家親切地稱為金城,這個稱號也流傳到了今天。
  • 江蘇鹽城一工地挖出大量古錢幣 村民「淘寶」
    3月21日上午,鹽城市鹽都區龍岡鎮一清理河道的工地上,大型挖掘機挖出了一堆銅錢,周圍許多村民聞訊後紛紛趕來挖掘「淘寶」。據不完全統計,挖出的銅錢有兩三百斤重。  小河溝工地發現古錢幣遭哄搶  發現古錢幣的地點位於鹽都區龍岡鎮一條小河溝兩側。昨天中午,現代快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路東側的小河溝有6米左右寬,兩側都是用工具挖掘的村民,有的村民甚至捲起褲腳,拿上鏟子、漁具、鬥笠等工具,在河溝裡「淘寶」,不時將找到的銅錢放進準備好的袋子裡。  「有的人已經站在水裡幾個小時了,挖出了幾十斤銅錢。」
  • 濟南洛莊漢墓:取土發現的漢墓,其車馬與秦始皇銅車馬形制類似
    劉伯勤派人前往賣家所在的洛莊進行實地考察,結果發現,本該屬於文物保護單位的洛莊漢墓,因為過量取土已被破壞非常嚴重,於是就通知當地政府加強洛莊漢墓文物的管理和保護,並禁止從此地進行取土作業。1999年6月26日中午,章丘市博物館館長寧蔭堂接到上級通知,得知洛莊漢墓因再次被取土而發現了一批銅器, 他馬上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立即組織人員趕到了現場。
  • 修路挖出一艘千年「遊艇」,發現中國最早的船舵,考古家嘖嘖稱奇
    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件文物其實是一艘來自於千年前東漢時期的舵船,它是用陶土製作而成的,雖然說材質方面算不上多麼的珍貴,但是這艘舵船的形象的確是非常生動,如今更是成為了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寵兒。「東漢陶船」被出土的時候也是很讓人意外,那是在上世紀的50年代,當時廣州先烈路這邊在進行道路翻修,沒想到卻意外被村民挖出了一座漢墓,而「東漢陶船」就是這座漢墓中眾多陪葬品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