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南工地挖出東周大墓 墓主人身份有傳說

2021-01-11 環球網

原標題:濟南新東站工地挖出東周大墓 墓主人身份有傳說

15日,有市民致電生活日報報料:濟南新東站片區梁王莊二村工地在施工時挖出了一堆青銅器。記者聞訊趕到現場並了解到,挖出青銅器的地方是一座濟南範圍內規模少見的東周時期大型墓葬,文物部門現場接收殘缺青銅器十來件,同時對該工地下達停工通知,接下來將進行考古發掘。

濟南新東站片區梁王莊二村工地挖出東周大墓,還出土了編鐘、鼎等寶貝?15日下午,生活日報記者聞訊趕到位於梁王莊二村的新東站片區安置房項目施工現場。只見整個新東站片區安置房項目被劃分為多個區片,同時開工建設。幾經打聽,記者在一座尚未拆遷的二層小樓東北方基坑中,找到了文物出土現場。

工地施工挖出青銅器

記者遠遠看到,基坑之中有一處被綠色防塵網覆蓋的區域,距離地面大約有6米深,在滿是黏土的基坑中,散布著數塊大型青石。被覆蓋區域的基坑邊上,站著幾位來自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和歷城文物部門的工作人員和四五名工地人員,防塵網下也有三四名考古人員正對現場進行勘查。

「那個有石頭的地方就是挖出寶貝的墓室!」一位看熱鬧的工人告訴記者,這個工地是14日晚上進行土方作業時發現文物的,都是青銅器,有鼎和編鐘,總共一二十件。「挖出的東西被包工頭拿走了,我也就知道這麼多,這不今天來了考古專家了嘛。」另一位貌似頗曉內情的人則悄悄說,不是14日晚上,是13日就挖出寶貝來了。

記者在基坑內的古墓區域看到,相較南側相鄰基坑的土質,古墓所在區域的土質顏色明顯較深。現場考古工作人員介紹,這說明該區域的土是回填的墓土。「這裡應該是一個長墓道,逐漸斜著通往墓室。」現場一位文物工作者指著墓室南面的區域分析說。記者看到,古墓壁被大量類似鵝卵石的石子布滿,被挖開的古墓壁下,則散落著大量石子。「這個已挖開的應該是其中一個墓室,東西長約五六米,周圍應該還有其他墓室。」一位考古人員推斷說。

可能是東周時期大墓

「現場出土了部分青銅器物,工地方面已轉交給我們,主要是編鐘和鼎,但拿到手的還沒有一件完整的。」從基坑底部走上來的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與歷城文物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從綜合出土文物和現場搜集到的繩紋灰陶片來看,這應該是東周時期的一個大墓,在濟南市很少有這麼大的同時期古墓。」當生活日報記者追問墓主人身份時,考古人員都審慎地表示,現在還不好說。至於挖出的文物是不是已全部收繳上來,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有待於公安介入,進一步調查。

據介紹,20多年來,濟南地區在長清雙乳山、章丘洛莊、危山和濟陽龍灣等地發現的大型古墓都是漢墓,而周代大型墓葬只有仙人臺邿國貴族墓地。15日傍晚,記者電話求證得知,濟南市、歷城區文物部門在會商後,已對工地下達停工通知書,準備報上級部門批准後,再決定對出土現場進一步發掘或就地保護。

現場調查

墓頂曾有二三十米高的「冢子」

梁王莊古有72冢,幾十年前還有不少

雖然工地挖出青銅器的消息令考古人員十分振奮,但梁王莊的不少村民對此表現得很淡定。「這裡原來上面就有一個大冢子,我小的時候有二三十米高。」今年56歲的梁王莊村民李軍恆(化名)告訴記者。他所說的冢子,也就是古墓上面的封土堆。如此高大的封土堆昭示著,其下面的墓葬也絕非普通人物所擁有的。

目前的梁王莊共分為四個行政村,其中以韓倉河(梁王河)為界,河東是梁王莊一村和梁王莊三村,河西是梁王莊二村和梁王莊四村。新東站片區安置房項目施工現場發現的古墓,就位於梁王二村,在當地人看來,梁王莊能挖出寶貝來,與這裡的歷史故事密切相關。

如今發現的古墓之處,是以前梁王莊的正南頭。當年梁王莊最大的一個冢子就在這上面。「我十來歲的時候還在這上面玩過。」李軍恆說,梁王莊以前的冢子有很多,如今在梁王莊三村那邊還有一座,都叫它「梁王冢」。「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村這裡有鎮辦、村辦窯廠,燒磚取土都用過冢子上的土。」梁王莊四村村民李秋生說。

在鮑山街道辦主辦的《梁王記憶》一書中,記者看到梁王莊人李人田先生所寫的《古老而又有記載的梁王(城)莊》一文。作者今年60歲出頭,他在村裡上小學時,梁王莊南還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冢子,其中最大的一個就是在原梁王完小正南不遠處。附近孩子經常上去玩耍、望遠, 還有像地道似的溝溝坎坎。在生產隊時,蓋房子墊地基、打土坯、墊豬欄圈,都從冢上取土。慢慢的,這座高約20米、長寬約80米的土冢消失得無影無蹤。

文中還記述:梁王莊四村李人善老人說,五代劉宋大將「檀道濟在梁王鎮守,原有72個土冢,那時叫酈城」;另一位老人李紹禮說,「梁王原有冢子十幾處,有單冢子、雙冢子,有至公墳,就在梁王莊東南角的土谷堆。」

延伸閱讀

「先有平陵城後有濟南府」弱爆了

當地傳說「先有梁王城後有平陵城」

「先有平陵城,後有濟南府」—— — 這是很多濟南人都知道的典故,章丘人至今引以為豪。西漢初年,濟南郡最初設立的時候,郡治就設在平陵縣(今章丘龍山街道)。西晉「永嘉之亂」發生後,因匈奴大舉南侵致使平陵城荒廢,濟南郡的政府辦公地才遷址到歷城縣城。

而在梁王莊採訪時,記者了解到,「先有平陵城,後有濟南府」這句俗話原來弱爆了。當地的俗話是「先有梁王城,後有平陵城。滅了平陵城,才有濟南府。」

梁王莊村民李人田曾在1990年受王舍人政府的委託,搞地名資料普查,並對村裡老人進行走訪,以調查梁王莊的歷史。「有一老者說,梁王莊是古城,城址在東梁王莊東……在20世紀五十年代,還有古城牆的地基殘存。」當時,梁王莊二村李紹禮老人曾說,「原梁王城有城牆,現有舊址,從梁王向東至四十裡地,先有城角巷莊,城角巷村民就來於此」。

「唱籌量沙」的故事就發生在梁王莊

雖然歷史悠久,但歷史文化名城濟南所誕生的成語並不是很多,包括能和濟南或濟南人沾上邊的傳說在內,仍然屈指可數,只有「滅此朝食、餘勇可賈、唱籌量沙、坐懷不亂、兩肋插刀」等少數。很多人不知道,「唱籌量沙」這個成語是二十四史中明確記載的,其發生地就是如今的濟南市歷城區鮑山街道梁王莊村。

故事的發生是這樣的:南北朝時期的元嘉八年(431),宋文帝劉裕派大將檀道濟與入侵的北魏軍作戰。檀道濟神勇無敵,屢戰屢勝。但他進駐歷城梁王莊時,糧草被北魏軍截斷,導致軍心浮動,處境非常危險。

此時軍中有個逃兵將此事通報了魏軍,魏軍於是派探子乘著月色前來刺探宋軍虛實。檀道濟知道後不慌不忙,讓運糧的士兵以沙充糧,在夜間高聲喊著籌碼過秤,「一鬥、二鬥、三鬥……」並把僅存的糧食撒在稱量後的「沙堆」上,在月光下看似米山。此舉一石二鳥,既蒙住了敵軍探子,又穩定了自家軍心。魏軍誤以為宋軍糧草充足,未敢貿然進攻,而檀道濟乘機率軍安全撤離。這個故事被稱為「唱籌量沙」,可謂諸葛亮空城計的另一個現實版。《南史·檀道濟傳》對此曾記載:「道濟夜唱籌量沙,以所餘少米散其上。及旦,魏軍謂資糧有餘,故不復追。」

為了紀念檀道濟「唱籌量沙」的故事,在梁王莊村東南古時候曾修有檀公廟,此廟在「文革」期間被毀。2006年,梁王莊四村農民企業家李秋生個人出資,在原址附近重建檀公祠。「原來廟前有清代重修的石碑,建廟時間應該更早。新東站片區建設中,希望能把這個廟永遠留下來,讓人們記住『唱籌量沙』的典故就發生在這裡。」李秋生說。 記者雍堅高玉龍

相關焦點

  • 工地挖出一座古墓,墓主身份撲朔迷離,墓室的兩個字竟給出了答案
    多年前,在濟南一座廢舊的水泥廠建築工地中,施工人員在進行土方挖掘的時候,竟挖出了一座明崇禎二年的磚砌多室墓。 該墓室規模較大,但是,由於之前被盜挖過,所以,墓志銘等信息被損壞,使得墓主人的身份無法辨別。
  • 工地施工挖出西漢大墓,墓主身份出人意料,專家終於找到它了
    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是,在廣州越秀區發現的南越國王墓。上世紀80年代,廣州越秀區一支工程隊在象崗山進行基建施工,工程隊準備將小山坡挖平修建公寓大樓。就在工人們緊張施工的過程,突然挖到了硬東西,當工人們清理砂土後發現是一塊大石板,於是幾位工人拿來鐵鍬將大石板撬開了一道縫隙。從縫隙中往下面,只見一個幽深的大黑洞,工地工人們在一起議論紛紛。
  • 25年前,北京工地挖出一座古墓,墓主人身份顯赫,皇帝稱他好兄弟
    王志儒知道這東西肯定不一般,說不定還是件大寶貝。王志儒於是揣著這件寶物離開了工地,消失在了圍觀的人群之中。附近的民工見王志儒撿到好東西都紛紛前來挖掘,土坑一下子被挖得亂七八糟,只剩下了幾塊破棺板。第二天,有人去派出所實名舉報,說茶家墳挖出古墓了。
  • 煎藥廟墓:墓葬的朝代撲朔迷離?墓主人身份難以確定
    當地一些有威望、有知識的村民就做了推測,說這應該是一座古墓,而且還指出這是乾隆他妹妹的墓。為什麼會這樣說呢?當地流傳著一個傳說,說當年乾隆下江南的時候,路過這裡,他的妹妹忽然病了,就請了當地的一個郎中給她看病,因為當時用的是中藥,中藥需要煎熬,所以這裡就改名叫了煎藥廟,但服藥之後雖有好轉,但最終還是無力回天,最後葬在了這裡。
  • 沂水春秋大墓主棺室發掘第四天墓主身份仍是謎
    主棺室發掘已經進入到第四天,但依然沒有發現墓主人的遺骸,現場考古工作人員對媒體表示,遺骸不排除被風化的可能性,現在依然不能對墓主人的身份進行判斷,性別、年齡更無從談起。考古人員表示,因為整個墓葬共有四重棺槨,三個陪葬坑,還出土了車馬坑、7件銅鼎、三套編鐘,一件編磬、兩件錞於,從出土的這些器物來看,足以證明墓主人社會地位非常顯赫。
  • 山東沂水天上王城景區紀王崮春秋大墓,墓主可能是某國的國君
    經調查勘探,時代跨越東周、漢代、清末民初三個時期。崮上有大型墓葬和宮殿建築,其外圍環繞著由山門、壁崖和石頭牆所構成的防禦設施,形成了一座奇特的崮上春秋陵寢和崮堡。但據當地傳說,則為東周亡國太子所居之地,故亦稱「姬王崮」。相傳在兩千多年前的公元前256年,在位59年之久周國最後一個國王周赧王姬延被秦國生擒而去,周王國被滅。國破家亡後,42歲的姬召率領殘兵敗將不足百人一路北逃,來到當時叫做西大崮的紀王崮。借紀王崮地質險要、叢林密布,以防禦敵人、重振旗鼓。他在紀王崮上盤踞26年,修建金鑾殿,但最終因與敵人力量懸殊而鬱鬱而終。所以,當地人也稱紀王崮為「姬王崮」。
  • 杭州寺廟底下有一座大墓,墓的主人與嶽飛其名!
    原標題:杭州寺廟底下有一座大墓,墓的主人與嶽飛其名!在高亭山的北山坳陷,有一座古老的寺廟——鹹寧寺,已經廢棄多年了,儘管這座寺廟已經被廢棄,但它仍然是杭州市重點保護的歷史建築,在一次文物調查中,考古隊在探索鹹寧寺周邊時意外挖出了一塊藍磚,當領袖梁保華看到它時,他欣喜地說,在附近的南宋地下一定有一座大墓!
  • 此地常年有三眼泉水,經過考古專家的發現,專家:下面必有大墓
    在我國這個地方,這裡地形奇特而這裡的地貌叫做崮,而這個地方正是位於我國沿海地區的山東沂蒙地區,而這裡有很多座崮其中最大的一座叫做紀王崮,紀王崮上面常年以來有三眼泉水。看到了這個封王堆,當時挖掘司機在挖到這個封王堆的時候,發現周圍有許多銅片,而這個司機並沒有太在乎這件事,後來直到挖出了個青銅器,這下把周圍的人全都給驚到了。
  • 山東沂水紀王崮發現春秋時期諸侯級大墓(組圖)
    沂水紀王崮春秋墓葬規模較大,結構特殊,應是春秋時期一般的諸侯或是其夫人之墓,是山東近年來東周考古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出土的器物量大而精美,且有兩件青銅器上有較長的銘文,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科研和藝術價值,對周代歷史和相關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記者跟隨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趕到了位於沂水縣泉莊鎮天上王城景區境內的「紀王崮」,對考古現場進行了實地採訪。
  • 山西發現春秋晚期貴族夫人墓,墓主人腹部有胎兒!
    陶寺北墓地樂器中有銅鎛8件,形制相同,大小依次遞減,篆帶間飾蟠螭紋,枚系半球狀盤龍,龍首居中,身飾渦紋。玉器多為墓主人隨身飾品,頸部有串飾,雙臂外側有玉柄形飾,腳部有踏玉。通過陪葬器物判斷,墓主人生前應屬大夫階層。  陶寺北墓地從2014年至今先後發掘了17座墓葬,共出土近80件青銅容器,百餘件玉器。陶寺一村分南北:南有「最早中國」 北有東周西周陶寺,考古界一個響亮的名字。
  • 山東滕州發現136座東周墓葬 部分墓主為東夷古國貴族
    7月21日,位於千年古縣山東滕州的大韓東周墓地正在陸續出土大量文物。圖為上百座墓葬被搭棚保護起來。趙曉 攝  顏色鮮豔的彩繪陶、紋樣精美的青銅器、淡雅別致的玉器……7月21日,位於千年古縣山東滕州的大韓東周墓地正在陸續出土大量文物。截至目前,共發現墓葬136座,部分墓主是東夷古國貴族。
  • 杭州寺廟挖出一塊青磚,考古隊大喜:下面有大墓,墓主與嶽飛齊名
    在皋亭山的北部山坳中,有一座已經荒廢很多年的古寺——顯寧寺,雖然寺廟已經荒廢但仍是杭州市重點保護的歷史古建築。在一次文物普查過程中,考古隊在對顯寧寺外圍進行勘探的時候,意外挖出了一塊青磚,當時的領隊梁寶華見到後,大喜說道:這附近地下肯定有一座南宋時期的大墓。
  • 永城保安山2號墓墓主人身份之謎
    那麼,當一座墓葬被發掘後,考古學家都是怎麼判斷墓主人身份的呢。通常考古學家會查看該墓是否有墓志銘出土,墓志銘是確定墓主人身份的一個很客觀的標準。如果沒有墓志銘出土或墓志銘已遭到破壞,那麼考古學家則會根據墓葬級別及出土文物、檔次,看文物上有沒有代表墓主人身份的銘文或官職的印璽,如若墓葬中既沒有墓志銘也沒有出土標誌墓主人身份的文物、也沒有歷史資料明確記載墓主人身份及墓葬位置,那麼這座墓主人身份只能靠考古學家推測或成歷史之謎。
  • 長沙挖出特殊墓葬,考古家只憑出土的玉印,就判斷出墓主人是女性
    在眾多古墓中,從等級上來看,雖然長沙的馬王堆不能奪冠,但是墓主人身份卻也非常顯赫,長沙考古在全國也都赫赫有名,而長沙當地人的文物保護意識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03墓主人身份顯赫,考古學家根據玉印判斷為女性 有很多網友都猜測,既然這座古墓選擇在山頂而建,那麼墓主人的身份一定是很權威,很特殊的吧。
  • 工地發現一座殘破古墓:墓主竟然是位影響後世千年的皇帝
    前幾年,在一處施工工地上,工人們無意間挖出了一座殘破的古墓,經過專家的研究得知,其墓中人居然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做出的三大貢獻影響了中國上千年的歷史。 2013年4月,揚州市邗江區的一處工地上,工人們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突然從地下挖出了一些瓷器,並發現了一座殘破的古墓。
  • 山東劉家莊古墓群墓主或雙腿彎曲或夫妻擁葬
    昨天下午,在省城劉家莊北片區的考古工地裡,考古人員再次獲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喜。在昨日發掘的三個墓葬中,墓葬年代分別屬於西周、唐末以及宋代,而在那座唐末的夫妻合葬墓中,考古人員再次發現了一件唐三彩。  本版文/圖 記者 陳偉斌  為何在這裡會有如此眾多的不同時代墓葬出土?
  • 推土機推出千年王陵,卻挖出600匹殉葬活馬,專家:墓主何方神聖
    許多戰國古墓中都曾發現了陪葬馬匹,這些馬匹其實都是從真馬來陪葬的,說實話背後的確是非常令人恐怖的,這些活生生的馬被殘忍地殺死,然後硬生生的給墓主人陪葬,當然了相比於人殉,這種馬殉還算是客客氣氣的了。咱們下面要來介紹的這座墓葬來自春秋戰國時期,佔地規模還是非常宏大的,而這座墓葬中卻發現了大量令專家驚嘆的陪葬品,那就是挖出了600匹殉葬的活馬,雖然說馬殉挖出的也蠻多的,但是像如此巨大規模的馬殉的確是前所未有的,為此這位墓主的身份讓大家非常的疑惑,不禁在問墓主到底是何方神聖呢?
  • 一個小墓出土甲骨碑文,專家翻譯過來傻眼了,墓主人來頭比皇帝大
    在山東日照一個旅遊風景區,有一個小小的,很不起眼的積石冢。比起後人發現的動輒幾十畝的墓葬群,這個積石冢小得不值一提。主人的名姓現在也無從考證,但是它旁邊的碑文,卻說出了它驚人的來歷,也使小編目瞪口呆。它說自己的身份是女巫,女巫這種身份在中國歷史上可不多見。看到「沉睡萬年」四字,我懷疑她是不是生活在人類的國度。說自己沉睡萬年也就算了,它居然還說自己是太昊少昊的長輩,伏羲和女媧的孫輩。我們可以說自己是炎黃的子孫,但是這個說了也沒用,別人會說,他也是炎黃的血脈子孫呢!我們嘴上說說笑笑也就算了,但這個女巫的墓葬石碑上,居然刻了下來。
  • 考古隊挖出一唐墓,不料卻是隋朝將軍墓,專家:墓中侍女揭開謎底
    文/歷史人物趣事考古隊挖出一唐墓,不料卻是隋朝將軍墓,專家:墓中侍女揭開謎底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期間更是孕育了無數珍貴的奇珍異寶,而中國古代歷史悠久,埋藏在地下的帝王陵墓更是數不勝數。在西安市的一個產業園,就無意間的挖出了一座古墓,考古專家們聞訊趕來之後,立刻就進行了搶救性的挖掘。考古專家們積極仔細的清理,將整個墓室都清理出來以後發現,雖然這個墓在早年前,就已經被一些不法盜賊給盜取了,但是裡面卻還有一些比較珍貴的陶俑,以及青石墓等文物。
  • 鬼吹燈中九層妖塔原型古墓有新發現,墓主人身份即將被揭曉
    導語:鬼吹燈中九層妖塔原型古墓有新發現,墓主人身份即將被揭曉就在近日,我國的考古界又有一個重大的發現,「血渭一號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精美文物,馬上就知道這個墓的真正主人是誰了。考古學家將這個墓群稱之為「熱水墓群」,這是我國首次發現的吐蕃墓葬,有很高的研究價值,但是墓群裡面的墓真的是太多了,這一挖就不知道挖了多少年。在1996年的時候,考古學家在這個墓群找到了一個大墓,將其命名為:血渭一號墓,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96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