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大家好,很高興你們可以在百忙之中點我的這篇文章,希望小編今天的文章能夠給您帶來驚喜和快樂、開心,如果文章您覺得還滿意,請您關注小編多多轉發文章分享一下吧!小編祝願各位看官今天有個好心情哦,在此謝謝大家了。
測評人:
宋mm:心累,不想下廚,還是叫個外賣吧。
看完《風味人間》第二期以後,我只想用四個字來形容這本美食紀錄片——喪心病狂。
一集不到一個小時,竟出現了十幾種美食。
不過還好,還好,看遍全世界的美食,我們最終還只是倒在了樸實的海南雞飯前。
作為人類的一員,我想……我的減肥計劃又要擱置了。
說到海南雞飯,以前去東南亞旅遊的時候,真吃過不少。
因為不喜歡吃咖喱和連名字都沒聽過的各種香料,而這道菜算是東南亞菜裡最清淡、最中國的了,難得合我的胃口。
當時還很奇怪,「海南雞飯」在海南找不到,東南亞卻遍地都是,尤其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
吃過海南雞飯的人應該都有這樣的感覺,這雞特別像中國白切雞的做法。
追溯歷史,海南雞飯的「雞」最早就起源於海南文昌當地的白切雞,隨著移民潮,才傳到了馬六甲海峽,而「飯」的原型也是海南人民逢年過節用於祭拜祖先的雞飯糰。
相傳大約是明朝末年,因戰亂不斷,部分海南島民就逃到了東南亞等地。後來為了討生活,他們就學著家鄉的做法,把雞燙熟,用雞油煮飯,拿竹籃子,一邊放雞肉,一邊放飯糰,沿街叫賣。
據說,當年為了招攬生意,小販還會隨身帶骰子與空碗,以雞飯來跟人賭輸贏,贏了就可以免費吃,而輸了就要付全價。因為好吃又便宜,海南雞飯很快就風靡了東南亞。
同事把海南雞飯形容為東南亞的肯德基,我覺得還挺貼切的。一來,雞都是提前做好的,上菜快;二來,便宜,物美價廉;三來,店多,遍地都是。
在馬來西亞的klia2機場,花上10塊馬幣(約等於16元人民幣)就能吃上一頓。在曼谷的大型商場裡,我吃過60泰銖的海南雞飯(約等於12元人民幣)。
為了一頓海南雞飯,打個飛的跑一趟新馬泰,自然是不現實,不過,想解解饞,杭州很多東南亞菜館都有的吃。畢竟,海南雞飯也算不上什麼神秘菜。
一
南洋爐
這家南洋爐就在吳山路上,著名吳山烤禽店的斜對面,他家的海南雞飯在大眾點評榜上常年排第一。
店面不大,一樓除了收銀臺,就是廚房,二樓總共也就六張桌子,樓梯兩側貼滿了各種美食照片以及新加坡的風景照,很路邊,很東南亞。
老闆MC,曾在新加坡學廚四年,他的廚師簡歷就貼在門口。
我之前在東南亞吃的海南雞飯,都是套餐,一般由一碟雞肉、一碗雞油飯、三款蘸料和一碗例湯組成。這家店,全是單點。
海南雞分小份,半隻,全只。飯分雞油飯和白米飯。這個設定,我覺得還蠻貼心的,畢竟炒制過又加了香料的雞油飯,不是人人都喜歡的。
30元一小份的海南雞。
上菜略有點慢,下單後20分鐘,才上了第一道菜。不過這雞,嘖嘖,看起來還是不錯的。
雞皮宛如凝脂,雞肉白中帶粉,雞皮雞肉中間還有凍成啫喱狀的雞汁。
一入口,雞肉確實很嫩,一點都不柴,除了雞翅,其他都去了骨,下面還鋪了黃瓜,相當清爽
薑蓉,檸檬辣椒,醬油膏,三種醬汁擺在桌上,可以自己調配。
雞油拌制的薑蓉,打的很細膩。
經典的雞油炒飯也很地道,不過,我個人還是覺得稍微油了一丟丟。
雞油飯,5塊錢一碗,需單點。
這家店,還有一款老闆自己研發的海南雞手握,第一回見,所以懷著好奇心點了一份。
雞肉切成了薄片,雞油飯捏成了飯糰,又加上了芝麻,色拉和玫瑰花瓣,入口口感很豐富,帶一點點酸,一點點玫瑰香,但畢竟還是雞肉,味道不會太驚豔,感覺性價比不高,一份三粒38元。
二
星洲海南雞飯
這家店和上海「必吃榜」上的星洲小館是同門。衝著他家五星好評的海南雞飯,我冒著大雨,山長水遠的跑到了濱江。
正紅色的大門很好找,裝修很別致,菜單是用粉筆畫在落地的大黑板上的,收銀臺還搭成了茅草屋的樣子。
海南雞飯的「雞」,也是按1/4隻,1/2隻,整隻賣,不過可以選1/4隻上半部或者上半部,也就是要雞腿會比要雞翅貴多10塊錢。
雞腿好吃很正常,但是燒雞胸肉,要沒點技術含量,還真容易柴,所以,我毫不猶豫要了上半隻。
一碗雞米飯,一份海南雞,一碗雞湯,38元,很標準的海南雞飯套餐了。
醬料也是自助的,有三種,綠色的蔥姜醬,紅色的檸檬辣椒醬和拌飯的醬油。
不知道蔥是怎麼處理的,我居然吃出了抹茶味。
雞肉上盤已經澆了處理過的醬汁,即便不另外沾醬,也可以直接拌飯。
他家的雞用的是三黃雞。老闆說,這是他們從杭州菜市供應的十幾種雞裡面挑出最好吃的雞了。
是不是很奇怪,為什麼不用傳說中的海南文昌雞?其實不只他家,我查了一下資料,杭州很多賣海南雞飯的店,用的都不是文昌雞。
一位資深美食記者告訴我,一來,文昌雞屬於外地品種,杭州很難找到,二來,因為禽流感,活雞現在不能直接進杭州,若用冰鮮雞肯定還不如用新鮮的本地雞。
雞肉已去骨,切成條狀,入口夠嫩滑,真當一點都不柴,個別有點點粉,但不影響口感。
米飯也是處理過的,不油,略略發乾,需要配雞湯吃。
海南雞飯應有的水準都有了,不過,還是有點後悔,感覺不值得跑那麼遠來吃。
但是,這家店的咖椰吐司真的真的超級好吃!!!這趟出門,還是值了。
看起來相貌平平,但麵包甜中帶脆,一入口,哇,居然吃出了仿佛冰淇淋的口感。
手工打制的綠色咖椰醬,裡面有將近10種材料,包括但不限於椰漿、香蘭葉、雞蛋、玉米……老闆說,這個醬是他們找新加坡廚師手把手學出來的。
臨走的時候,我又花多了18元,買了一份,打包回家!!
三
六金海南雞飯
六金海南雞飯,是我同事推薦的,說是這家店的海南雞飯比新加坡本地的還要好吃!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大概是新加坡的雞不如中國的雞好吃。
六金的老闆是溫州人,曾在新加坡留過學,回國後因為甚是想念當地的海南雞飯,特意去找了來自廣東清遠的大廚,用清遠雞,研發出了自家風格的海南雞飯。
各家海南雞的煮法,其實都差不多,水煮後還要燜一會,再入冰水冰鎮,讓雞皮和雞肉之間形成一層晶瑩的皮凍,同時雞皮收縮緊繃,口感更有彈性。不過,聽說他家煮雞用的不是清水,而是放了豬骨、豬腩和十幾味香料的高湯。
大雨天,我直接叫了外賣,一個單人套餐加上打包費和運費,總共30元,額外送了一罐七喜,居然比店裡吃還便宜8塊錢。
如果不是配送了三種海南雞飯特有的醬料,我真的會以為自己點了一份廣式白切雞!
雞肉沒有去骨,也沒有切成條裝,還配送了廣東人吃飯絕對不能少的青菜。
一入口,果然——滿滿的白切雞味啊!嫩還是嫩的,但比起來之前吃的兩家海南雞飯,六金的海南雞肉質相對要緊實,少了一份「滑」的口感。
他家的雞油飯偏白,圖中的醬油色是因為飯盒密封性不好,雞湯漏出了少許,米飯入口略略有點硬,有點像夾生飯。
不過,他家的醬油膏不錯,苦中帶甘,味道正宗,完全可以留用,一下頓拌自家的白米飯吃。
四
亞坤 Ya Kun Coffee & Toast
來自新加坡的品牌連鎖店。新加坡旅遊局推薦必試的新加坡美食名單裡,就有這家店,算起來,都有70多年的歷史了。
創始人黎亞坤也是傳奇人物,當年年僅15歲的他,拎了一個黑色手提箱,就從海南島跑到了新加坡,起早摸黑的,從咖啡店的夥計做起,一直到開出自己的早餐店,再到擁有100家分店的全球連鎖品牌。
這家店本來是打算去店裡吃的,結果第一天(晚上)6點半跑到西湖銀泰的店裡,服務員竟然告訴我,最後一份海南雞飯,剛剛賣掉!
第二天,看到他家也提供外賣,趕緊下了單。原價40元,外賣打完折總共收了我30.5元。
油皮紙盒包裝,配送了四盒醬料,除了海南雞飯必配的薑蓉、辣醬、醬油之外,特製的醬油雞汁也單獨包了一份。
打開紙盒,米飯和雞肉都還整整齊齊的,看著就清爽,印象不錯。
雞肉去骨切成條狀,配送黃瓜和小番茄,再加上黃色的雞油飯,這搭配可以說很新加坡了。
雞皮偏白,剛開始有點擔心不好吃,但一入口,雞肉不柴不韌,很是嫩滑,雞皮很薄,也不油膩,有少許腥。
雞油飯,是四家裡最好吃的,米飯粒粒分明、不油不幹,剛剛好,有東南亞特有的香料味。但習慣吃東北大米的人,可能會覺得米偏硬。
醬汁也很贊。
總評
以我個人的口味而言,南洋爐>亞坤>星洲>六金。總的來說,這四家的海南雞,還是要好過我吃過的大部分品牌連鎖店的白切雞,都很嫩,絕對不柴。
氮素,再好吃的雞,總歸還是一隻白切雞。它的價格,也限制了原料的選擇餘地,註定吃不出「神仙雞」來。
偶爾吃下,還是可以的,別像我這樣,連吃幾頓,至少三個月,我都不想再吃雞了。
圖文|記者 宋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