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南充頻道訊 (記者 李霞)「我覺得在中秋之類的節日,是不是可以給我們交了錢的住戶買些月餅之類的」14日晚的順慶區福樂小區議事廣場上,因為停車的問題站滿了群眾,大家你一言我一言有序地發表著自己的看法。
6名工作人員 20天走訪864戶居民
福樂小區位於南充市順慶區宜川街,屬於失地農民還房小區。隸屬於新建街道辦事處鎮泰路社區管轄範圍。
「鎮泰路社區屬於新建社區,僅成立兩年多,福樂小區的議事廣場也是去年7月才修建」鎮泰路社區黨委書記鄭德文介紹到。在到任鎮泰路社區黨委書記之前,鄭德文在另外一個社區任副主任,他發現雖然他們做了很多工作,可是老百姓都不理解,老百姓的意願並沒有表達出來。
剛到鎮泰路社區,那時整個社區僅6名工作人員,鄭德文意識到,必須將老百姓的心願和想法表達出來,才能推進工作開展。隨後,6名工作人員,利用每天早上、中午、下班後的時間走家竄戶,收集福樂小區居民的所有信息,包括他們的醫保、家人情況、工作、出行工具、心願等。在20天時間裡,他們走訪了685戶住戶、179個門面。
「那時候很多居民不理解,不配合我們工作,說那些信息是他們的隱私」鄭德文說到,「我們6名工作人員,在不耽誤正常工作時間的情況下,每人一棟樓,如果遇到不配合的居民,我們會再三解釋,三番五次上門找不到人的,貼上溫馨提示,並實際解決居民反映的微心願,例如水管壞了、下水道堵了等;同時關心困難群眾、幫扶孤寡老人、關心留守兒童,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變化,做一些讓他們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
通過一個多月的努力,福樂小區居民自己帶上戶口薄到社區登記信息。
第一次議事僅十幾人參加
「那會經常晚上十一、二點到小區,與群眾溝通交流,傾聽他們的聲音,和他們交朋友」鄭德文說只有這樣才能走進群眾心裡,那會也覺得很難,到處罵聲一片,群眾不停抱怨,不知道該如何堅持下去。當時鄭德文的領導告訴他,作為一個領導幹部,就應該到最困難的地方去,這是考驗他個人能力、班子成員的時候。
聽到這樣的話,鄭德文心裡下定決心無論無何都要堅持下去。隨後,鎮泰路社區工作人員將走訪時收集到的群眾意見進行疏理並進行公示,加以整改。
第一次議事會議,工作人員通知了福樂小區685戶住戶、179個門面住戶,而到場參加的僅十幾人,這十幾個人也是罵聲一片,各種不理解,牢騷滿腹。
「那時候一個禮拜要開兩三次會議」鄭德文回憶到,「那會的議事根本不能解決問題,也成了老百姓提意見、訴說的一種渠道,每次我們都會認真記錄下來」。
議事廣場成了群眾發言陣地
慢慢地,福樂小區居民看到了改變,自己提的意見被採納、自己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小區居民都願意在議事廣場發表自己地意見。
「我今年60歲了,活了這麼幾十年,做夢也想不到,能住上這麼舒服的小區,你看我們現在的小區多紅火,多漂亮,我們群眾對社區特別滿意,經常看他們加班到一兩點,都是吃盒飯或者方便麵,看到我們群眾心裡都過意不去,給他們煮稀飯端點泡菜」正在福樂小區散步的張大爺笑眯眯地對記者說到,張大爺說對社區工作人員沒有距離,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樣,在議事廣場有什麼就說什麼,大家有意見都可以發表,只要說得在理,社區都會採納。
「現在有事我們就會到議事廣場開會,人多的時候有300-400人」位於鎮泰路社區對面空地上的議事廣場,存在於兩幢樓之間,單元樓的牆上掛滿了各種法治宣傳知識,樓層下面有兩排座椅,幾張石凳石桌。雖然沒有足夠的桌椅,現在的議事廣場只要有事,居民參與度都很高,氣氛亦相當熱烈,大家分順序發言,有理有節。
鄭德文告訴記者,當遇到群眾發言或者所提建議有衝突時,社區工作人員都會要求雙方換位思考,現場化解矛盾,並得到雙方當事人的認可。群眾提議後,會就其提議徵詢其他群眾意見,並做好記錄,在會後整理形成決議進行公示。
「下一步,我們希望能將議事廣場綜合利用,老百姓除了可以在此發表自己的意見,還可以在此鍛鍊身體,讓老百姓能有更高的參與度」鄭德文指著議事廣場對記者說到,「群教路線指導意義是每一個環節老百姓全程參與、全程評判、全程知曉,通過議事廣場,我們希望老百姓自己的事自己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