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閏月風俗.你知道幾樣?關於古代吃閏月飯的民謠你聽過幾首?

2021-02-17 武夷微生活

2017年逢農曆閏六月,依民間的習俗,嫁出去的女兒只要遇到閏月就要送豬腳和面線,給娘家的父母親添壽。也有民俗專家認為,過去認為閏年嫁出去的女兒會讓父母親減壽,所以才有閏月之前要送豬腳為父母親延壽的說法,不論習俗如何,藉著習俗返家探視父母親,也是略盡孝道,習俗的真假就不必太過計較。

各地閏月年的習俗


1、婦女喝閏月茶

武夷山地區有閏月喝茶的風俗,而且主要是婦女喝茶,男人不能參加,只有女性才有資格入席。設宴喝茶由村裡農家婦女輪流作東,並邀請近村來的女客入席。「茶宴」上以茶代酒,相互敬茶,邊喝邊聊,可起到融洽情感,增進鄰裡和睦的作用。

2、送母親豬腳和面線

閏月有這樣的習俗:嫁出去的女兒需要買一副豬腳和面線給娘家的母親,通常是兩隻前豬腳和六把面線,面線上面綁紅絲線和春花。

3、回娘家吃閏月飯

「閏月飯」也叫「六親飯」,每逢閏年閏月,娘家把噎出嫁的女兒請回家中相聚就餐。父母在世時,由父母請;父母不在世的,則由兄弟請。

4、送父母閏月鞋

「閏月鞋,閏月穿,閏月老人活一千。」部分地區民俗中,逢閏年閏月,孩子要給父母買雙鞋,以報哺育之恩,祈求父母身體健康、平安。有的地區則是逢閏月年,出嫁的女兒要給母親買鞋。


5、娘家送女兒雨傘、蕉扇

在有些地方,娘家還會在閏月送女兒送雨傘、蕉扇。寓意娘家是女兒的保護傘,祝福女兒早生貴子,為夫家招財,財丁兩旺。


6、忌遷墳

局部地區有閏月忌遷墳的習俗,說閏月是多出來的一個月,這個月裡

鬼門關不開,閏月去世的人要擱到下個月再安葬。



閏年要怎麼算,先簡單的說:

1.閏月:農曆才有,三年一閏,好歹照輪,19年7閏,今年農曆閏6月。
2.閏年:國曆才有,4的倍數是閏年,但100的倍數不是閏年,除非它也是400的倍數。


那麼複雜一點的說法:

1.閏月:(1)十二個陰曆月不過大約354天左右,而一個回歸年卻有3652422日,兩者相差了11日左右,(2)為了使農曆的四季與實際氣候配合,大約每三年須加一個閏月,精確地說19年有7閏。

2.閏年:(1)地球繞日公轉一周平均為3652422日,所以每四年就會多出大約0.9688日,為了使曆法能配合天象,所以有以下規定:(2)當西元年數是四的倍數時,二月就增加一天,該年稱為閏年。(3)但是利用這種方法,每四年又會多加了0.03日左右,所以每四百年需扣除三天,因此,西元年數是100的倍數時,必須同時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否則就是平年。因此,像1700、1800、1900都是平年,2000年能被400整除是閏年。






今天下午與婆婆一起做楊梅幹時候,就在聊這個吃潤月飯,剛好鄰近阿婆也在,聊著聊著講起故事來了,下面我就來分享下今天從她們口中了解到關於閏月為什麼回娘家吃飯的原因


在我們武夷山,甚至閩北地區,每逢有閏月的年景,娘家要請嫁出去的女兒回去吃閏月飯。如果父母不在了,由兄弟請。 



鄰近阿婆說:閏月就是一年中多出了一個月,解放前呀,糧食很緊張,因為多出一個月夫家可就沒你的口糧了,只好回娘家來吃。傳到今天,成了一種風俗,只是吃個意思。問從哪個朝代開始有的,阿婆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說祖祖輩輩就是這麼傳下來的。這也難怪以前的人怕生女兒了,多出一個月竟然還要回娘家來吃。 

其實,其實丈夫家糧食短缺,可是娘家也不富呀、(那個年代的女人真是可悲)

     

     下雨嘞,落密密, 

  擎把傘兒接姊姊。 
  接得來呀又沒米, 
  接不來呀又受氣。 
  上家嬸嬸借杯鹽, 
  下家伯母賒鬥米。


這樣的民謠估計也只有70歲的阿婆小的吧,安排說她很小的時候她們就經常會唱  

  民謠以下雨起頭,其實是哥哥的心裡在下雨啊。富貴人家可以抬轎子去接出嫁女回娘家,而尋常百姓,只能撐一把桐油傘去接姐姐,一路走一路憂,姐姐接得來呀,家裡又沒米,接不來呢又會被家人責怪,也許還被村人嘲笑呢。不過日子總是要過的,風俗是不能破的。上等的達官貴人已在月初做過閏月飯了,中等顯貴也在月中請了閏月飯,咱這下等的貧窮人家眼看月尾逼近,無論如何也得請閏月飯了。況且,姐姐們也好久沒有回家團聚了。到時,向上家的嬸嬸借杯鹽,向下家的伯母賒鬥米,
  這時婆婆說,以前呀,嫁出去的女兒可沒有自主權,不能隨便回娘家,除了娘家有大事外只能在吃閏月飯時才可回去。
  村口望眼欲穿的姐姐,早早就盼望著娘家來人了。要知道,五年才二個閏月呀,沒有這樣堂而皇之的藉口要回一趟娘家談何容易。儘管娘家不富,可有父母、有兄弟,咱就有「後頭」呢。這裡說的「後頭」是指靠山的意思,以前女子受到夫家虐待,沒有法律為她主持公道,只能靠娘家人來給她撐腰,所以兄弟多的女子腰板才硬。
  回到娘家的女兒,與兄弟姐妹歡聚一堂。當父母問起夫家的生活時,亦是百感交集。 

  

       金桔嘞,金墜墜, 
  做人媳婦實在難。 
  走鐤前,挨火鉗(夫家人用燒火的火鉗打); 
  走鐤後,涮把兜(夫家人用涮鍋的涮把頭打)。 
  走飯桌,臭餿飯(吃剩飯); 
  走後閣,臭餿茶(喝餿茶)。 
  阿爸呀阿爸呀,我不說;你不知,我若說,你心痛。 
  膀蹄、公雞是你吃,拳頭巴掌是我受。

歌謠首句以累累的金桔象徵新媳婦有無數心事墜心頭。在夫家的日子,做事挨打受罵,吃食是剩飯餿茶。這些心事不說父母不知道,說起來又讓你們心痛。最後,女兒責怪父母收了人家的膀蹄、公雞(聘禮),而讓她來受罪。通過這樣的訴說,女兒發洩了心中的不滿情緒,解除了鬱悶;父兄在送女子回去時,也可能對親家交涉一番,這也叫做「後頭」。閏月飯,除了合家團聚的天倫樂,還成了慰藉女兒的安心飯。我想,這也是此風俗得以傳承的原因之一吧。
  

傳到如今,閏月飯不再分個三六九等,一般人都在月初的「上等」時間就請女兒了。不僅請自家女,還邀上乾女兒,七大姑八大姨,好友同事,或在家裡大擺宴席或上酒家海吃海喝。這樣快樂而上規模的閏月飯,解放前是不可想像的。
  二千多年的封建統治,中國廣大婦女在社會上沒有地位,「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裹腳、童養媳、小媳婦,甚至被出賣為奴隸。女子的理想抱負只能像花木蘭那樣替父從軍,如祝英臺般女扮男妝去求學,似馮素珍冒名替考成附馬的尷尬境地。想回家娘家一趟,還得以吃閏月飯的名義才可實現。

如今出嫁女回娘家,來去自由,無需接送,無需藉口。完全以一個自由人的身份獨立於社會,回娘家吃閏月飯只要一個電話即可。閏月飯不但從物質水平上發生了變化,而且內涵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不再是夫家沒有出嫁女的口糧,而是把閏月飯當著一種民俗一種文化來尊重,也可以說是一種紀念吧。現在只有自家、婆家、娘家、兄弟姐妹家,大家互相尊重,互相關愛。當今的閏月飯,已成為父母召回子女、親人闔家團聚的特殊請柬。

相關焦點

  • 2020年又是閏年了,這個地方的閏月還有「閏月飯」一說
    父母在世時,由父母把嫁出門的女兒請回家中,父母不在時,則由兄弟把婚假了的姐妹請回來吃一頓「閏月飯」。什麼是閏月,閏月就是一年中多出了一個月。在古代,普通百姓口糧緊張,一遇到閏年人家便為多了一個月的口糧而愁眉苦臉。媳婦兒也就正好找了個託詞回娘家孝敬,又為夫家節省下點飯粒,何樂而不為?但是,媳婦可曾知道,五年才遇到兩個閏月,平常回一趟娘家談何容易。
  • 閏月裡 看閩北人如何「吃閏月飯」
    出嫁女兒或姐妹因故沒有回娘家吃的,娘家還要送去給她吃,以示有父兄這個「靠山」做庇護,夫家人等不能輕視欺壓她。此俗在新中國成立後逐漸擴大,堂兄妹、表兄妹、女友閨蜜之間都可互請,近年也有到酒家辦團聚宴的。  為什麼要「吃閏月飯」?  關於為什麼要「吃閏月飯」這個話題,民間傳說有兩個版本:  傳說一:古閩說。
  • 原來建甌人「吃閏月飯」這麼講究,你今年吃了嗎?
    關於為什麼要「吃閏月飯」這個話題,民間傳說主要有兩個版本: 傳說一:古閩說。據說早在古閩族或閩越族之時,因為一般的平年年份,一年是十二個月,但碰到閏年,一年就變成了十三個月,多出一個閏月,不在這十二個月內。在族群的先民們,重男輕女,男尊女卑,女人沒有地位。
  • 【明天進入閏月】為什麼會有閏月?
    大家都知道我們祖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文化也是上下五千年,我們國家目前使用兩種曆法,一種是公曆,另一種是我國文化精髓的農曆,農曆有部分時候會出現重複一個月份,導致一年有13
  • 和辛丑條約還有關係呢關於閏月只是你知道多少呢
    也成庚子賠款,剛好120年了兩個甲子,自然就存在閏月現象了。對於閏月你知道多少呢?閏月,是一種曆法置閏方式。閏月特指漢歷(民間亦稱農曆)每逢閏年增加的一個月(為了協調回歸年與漢歷年的矛盾,防止漢歷年月與回歸年及四季脫節,每2至3年置1閏,古代曾採用19年置7閏的閏周,到唐代的《麟德歷》時廢除了固定閏周,採用無中氣月置閏,因此是該閏時置閏)。
  • 【焦點】農曆中的閏月是怎麼回事兒?
    為了克服這一缺點,我們的祖先在天文觀測的基礎上,找出了「閏月」的辦法,保證農曆年的正月到三月為春季,四月到六月為夏季,七月到九月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為冬季,也同時保證了農曆歲首在冬末春初.平年和閏月有什麼區別 平年與閏月的介紹平年大家應該都有所了解吧,平年是我們國家公曆日常年份的一個代表,在我們國家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們國家不僅僅是有平年,還有閏年,閏月,那麼大家知道平年和閏月有什麼區別,平年與閏月的介紹,下面就由小編來為大家解答解答。
  • 2020年是「雙春閏月」年,啥是「雙春閏月」?有啥特別?是好是壞
    不僅如此,鼠年還是個「雙春閏月年」。所謂的「雙春閏月年」並不是連著閏月一次過兩個春天,而是指在一年當中有兩個立春,這往往出現在有閏月的年份。如明年鼠年是雙春閏月年,就是鼠年年初的正月十一立春,年末的臘月廿二又立春;而且鼠年這年有閏四月。這就叫「雙春閏月年」,上一個「雙春閏月年」還是2017年丁酉雞年。那麼,「雙春閏月」是怎麼產生的呢?
  • 雁饃,閏月糕,面魚,衣服鞋子閏月你送了嗎?
    民間傳說:「閏月鞋,閏月穿,閏月老人活一千。閏月衣,提前穿,閏月父母活千三。閏月燈,閏月點 ,閏月之人長福春。閏月珠,閏月請,閏月之人納喜福」。按照民間說法,閏年閏月,孩子要給父母買鞋。以報父母養育之恩,祈求父母身體健康平安。
  • 今年閏六月,在沂南閏月都要送面魚,這是為什麼那?
    二、送魚的理由你想啊,我國是個農業社會,人們生存的第一要件時吃飯,是糧食。可是我國一直是人多地少,生產力低下,糧食平年尚且不夠吃的,閏月年一下子多出來一個月,那這個月吃什麼呢,糧食從哪裡來呢?所有人家的糧食都是短缺的,當閨女的也有一家子人口要吃的。但不幫忙肯定是不行的。沒辦法,就提前蒸對面魚給娘家送去,祝福娘家連年有餘,圖個吉利。魚代表「富裕」,蟾象徵「健康」,壽桃預示「長壽」。什麼「閏月送魚蟾,祝福獻父母」、「閏月之前送魚蟾,父母安康到永遠」、「娘吃魚爹吃蟾,活到萬萬年」等等說法,表達的都是這個意思。
  • 農曆中閏月,彰顯古代中國科學計算力
    於是就在農曆中設置了閏月和二十四節氣來協調朔望月與回歸年之間的關係。關於閏月,農曆實行的十九年報加七個閏月的辦法,即每十九年設置七個閏月。這樣每十九年的陰陽裡中的「年」之間的時間差就被消除很小,基本上就在兩個多小時,而這種方法的首創是在春秋時期,所以不得不佩服中國古代人的計算能力。
  • 科普:二十四節與農曆閏月 - 二十四節氣,閏月 - IT之家
    中午是在看《新聞30分》的時候一開始主播提到了這個話題,外婆就又說起她上小學的時候怎樣糾結於這個問題,我說那不是我以前已經告訴過你了嗎?她說哦,但吃完飯她又立刻忘記了,說還是想不通,我突然覺得再用十年前那番話來解釋似乎也不是外婆想要的,這十年來起碼在這個問題上我完全沒有任何進步,這樣不是很可恥嗎?所以我決心要再次理解閏月的問題,也解決十年前那個我最後產生的那個疑問。
  • 你知道農曆為什麼會多一個月的閏月嗎?
    (沒有包含中氣的月份作為上月的閏月)農曆的「身世」傳說中的古曆法(古六歷,黃帝、顓頊、夏、殷、周、魯六種古歷的合稱)大都沒有流傳。後世的說法是,古曆法對於歲首的定義不同。比如黃帝、周、魯三種歷以冬至月為歲首(夏曆11月,建子之月),亦即子正;殷歷以冬至月為歲終,以建醜之月(夏曆12月)為正月,亦即醜正;夏曆以元春為歲首(夏曆1月,建寅之月),亦即寅正;顓頊曆(秦歷)以孟冬為歲首,曆元於立春正月初一,亦為寅正。夏曆寅正、殷歷醜正、周曆子正,是為三正。此後曆法大都採用寅正,故統稱為夏曆。
  • 您們家那邊有哪些風俗與禁忌?
    部分地區有閏月忌遷墳的習俗,理由是閏月是多出來的一個月,這個月裡鬼門關不開,閏月去世的人要擱到下個月再安葬; 但現在不信鬼神,而且死亡的人一般採取火化處理,需儘快辦理喪事,這一點也是不建議相信的。下面一起來看看各地農村關於閏四月的風俗與禁忌?
  • 「雙春閏月」是怎麼產生的?
    這個雞年可不尋常——它長達384天,比今年多出了一個月【2017年閏月是哪個月?】。也就是說,下一次過春節,必須等到2018年2月16日。不僅如此,雞年還是個「雙春年」——年初的正月初七立春,年末的臘月十九又立春,而上一個「雙春閏月年」是2014年甲午馬年。那麼,「雙春閏月」是怎麼產生的?
  • 鼠年將至,「雙春兼閏月,結婚好時年」,雙春年好嗎?看完有數了
    由於在2019年並沒有立春節氣,2020年的春節來得比較早,雖然在2019年沒有立春節氣,但是在2020年中卻有兩個立春節氣,再加上明年還是閏年,所以在農村還有「雙春兼閏月,結婚好時年」的說法,那麼關於雙春年還有哪些說法呢?有閏月的年份,人們稱之為閏年,而沒有閏月的年份,則是平年。在2020年是閏四月,所以便是閏年。
  • 2020年 「閏月鞋」,你有買嗎?
    閏月鞋「閏月鞋」,是一種民間習俗,逢農曆閏年閏月,孩子要給父母買雙鞋,以報哺育之恩,以求父母身體健康、平安;有的地區是逢閏月年,出嫁的女兒要給母親買雙鞋。 「閏月年,留娘年」,閏月鞋送給母親,希望母親健康平安。
  • 閏月出生的人該什麼時候過生日?
    因為我自己就是閏月出生的,以前還為該什麼時候過生日糾結過,自己倒也無所謂,可不想這個問題再發生在寶寶身上,所以希望老師給一個專業的回答,說說閏月出生的人究竟什麼時候過生日比較準確。 關於閏月出生的人該什麼時候過生日的問題,經常有朋友提起,說這過閏月生日吧,好多年才能過一次生日;過陰曆生日吧,和閏月好像不一樣;過陽曆生日吧,又不符合老一輩的習慣。
  • 今年閏年又閏月是咋回事?
    一、閏年和閏月是一回事嗎閏年和閏月可不是一回事,閏年是公曆中的名詞,閏月是農曆中的名詞。但是設置閏年和閏月的目都是為了使曆法能夠與季節、地球公轉和月相相吻合。二、啥是閏年1.閏年是為了彌補因人為曆法規定造成「年度天數與地球實際公轉周期」的時間差而設立的。2.閏年設置的規則為公元年分為4的倍數但非100的倍數。
  • 今年閏四月,閏月都有什麼習俗和講究嗎?大家需要注意什麼呢?
    閏月是我國農曆的一種曆法現象,在我國農曆曆法中,有閏年和閏月的說法,2020年是閏年,閏的是4月(按照曆法規則,排放在從二月到十月的過後重複同一個月,重複的這個月為閏月,如四月過後的閏月稱為閏四月)。民間有「閏月鞋,閏月穿,閏月老人活一千。」
  • 公曆、農曆閏月之別及與節氣關係|文化傳家·曆法
    今早打開萬年曆app,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怎麼從今天開始又是四月?難道我穿越了……其實心細的朋友們早就發現,今年我們碰上了幾年一遇的閏四月!那麼,閏月究竟是什麼?公曆和農曆有什麼區別?閏月和節氣之間有關係嗎?